“躺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麦黄草枯说布谷》阅读答案,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麦黄草枯说布谷》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麦黄草枯说布谷》阅读答案

篇1:《麦黄草枯说布谷》阅读答案

芒种时节,南风悠悠,熟麦飘香,一声声布谷鸟鸣如急促的上工号子,催得衣人们脚板子不沾地.割麦如救火,他们和布谷鸟一样懂得这种简朴而精深的哲学。

在乡下,最令人快慰的莫过于在一阵阵麦香里感知布谷乌一声紧似一声的敦促。那是一种自由、舒散,让人怀着感戴的心情去凝听的天外之音。刚从这一片林子里响起,又在另一处田垄上回荡。隐隐悠悠,或徐或疾,在仲夏的西南风中润染开来,又悄然隐于塞塞的麦浪之中,如清清渠水渗入千裂的土地.那种充满灵性的喊叫,纯净坦然,深沉凝重,远不似麻雀檐下之语的琐碎,喜鹊枝头之噪的乖俏,更不若娇怯的黄莺,仅为一己的情爱而歌。它关心着农事,没有半毫私心。它的焦虑的啼鸣不是以喉管轻巧地吟出,亦不是自舌尖悄然滑落,那急呛、紧迫的上工号子浓缩了人世间太多的忧患,是用心血写出来的,膜拜土地的人们不能不为之动容。⑦布谷催种,始于春分,麦熟尤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麦收一场是要让人脱一层皮的。

嘎巴嘎巴弯下的古铜色脊梁,鼓凸的青筋和干裂的嘴唇,无不诠释着稼穑的艰辛。而农人们一颗颗疲乏的快乐之心却随着布谷乌的兴奋之鸣,在高大结实的麦草垛上舞蹈。一个寂静的夏日正午总如一幅精美的油画般,在我记忆的晴天里翻晒。那时,太阳的神辇从一望无垠的麦地上驶过,饱满的麦粒在明艳的阳光下发出响亮的簌簌声。这一片庞杂浩瀚的庄稼之音间以一两滴布谷乌若远若近,忽断忽续的清啼,真让人不知其情之何以移,其神之何以旷。

夕暮时分,谁家乖巧的孩子挎着竹篮,拎着水罐,为在地里挥汗如雨的父母送饭茶来了。孩子一放下手中的东西,便懂事地蹲上畦子,细心地捡拾割落的麦穗。忽然,头顶上灵性的布谷乌以一串精绝的号音诱惑着,孩子拿着麦穗的手慢下了,他按捺不住天性的好奇,歪了草帽,眯缝着眼,迎着刺目的阳光去搜寻这灵物。坐在田埂上嘎吱嘎吱嚼着咸菜下饭的父母,以一种和悦而憔悴的神情幸福地望着。这场景,总使我怀念起优雅的《诗经》里“以其妇子,能彼南亩”、“有噙其饁,思媚其妇,有依其士”这样古朴淳厚的图景,古今的劳作竟是这样令人心动地一脉相承呵。

布谷鸟作为季节的信使,一直在农业这部厚厚的辞典中穿梭忙碌。而把它作为一种物候,一条农谚,一句良言并与之厮守了整整一辈子的庄户人家,却鲜有能准确地道出它的真名实姓的。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甚而近乎残酷了。桑秦梓父老惯常以“麦黄草枯”称之,盖因其呜相类也。我曾拽住钭对门深谙农事的`麻老队长搭在肩头油腻腻的粗布大褂,讨教这忧心如焚的生灵的名字,庥老队长一脸茫然,最后不耐烦地丢了句:“连噗咕噗咕都不晓得,真是的。”我愣愣着,恍然有了一种被朝夕相伴的朋友遗弃的失落。

其实,布谷鸟是从远古洪荒,从厚厚的线装书中扑愣着翅膀,诚心诚意地向我们啼唱过来的。《曹风》说,“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桑榆乃家园之树,可以想见,布谷鸟和我们曾经是多么要好的近邻;《离骚》却每多伤春惜时之慨叹:“恐鹈蝎之先鸣”;李太白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道尽了人生离愁、世事沧桑;而崔涂 “杜鹃枝上月三更”又在这凄清的鸟声中倾入了日暮乡关故家月明的万般无奈。

在布谷鸟众多蕴含着丰富内涵的雅称中,我对杜鹃这个名字情有独钟。这纤纤巧巧的名儿惯常为农家姑娘所用,每念叨起这清脆悦耳的名字,眼前便会出现一堵院墙,一株向日葵,一扇低矮的蓬门吱呀而开,一位扎羊角辫,穿红衬衣的村姑,拿着草绳和镰刀,匆匆奔向新割的麦地……⑧“麦黄草枯,麦黄草枯,”这不知其源,亦不知其终的呜叫,如一脉地气,一缕阳光,一阵南风,一垄麦香,越过时空,铺展在高远的天宇,辽旷的田畴,一直抵达我们的心灵。

(选自((与理想主义者喝茶》,有删节)

17.本文中布谷的形象与传统文学中的布谷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18.文章第四段对一个典型的农家生活场景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

19.文章最后不以有据可靠的名称称呼布谷,而呼之以“麦黄草枯”,这样结尾有何用意?(6分)

20.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第二自然段用对比的手法,将布谷与麻雀、喜鹊、黄莺等鸟儿的叫声进行比较,突出表现了布谷声轻盈悠扬的特点。

B.第三自然段在描写农人们劳累而快乐的麦收中,用通感手法嵌进布谷清亮的啼啭,使布谷声充满质感,触手可摸。

C.“与之厮守了一辈子的庄户人家”竟不能道出布谷的名字这一细节,表现布谷在日常生活中因普通而不为人知。

D.文中引用了许多我们传统诗歌中关于布谷鸟的表述,既丰厚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又将主旨引向深远。

E.“杜鹃”在布谷鸟众多雅称中最得作者青睐,缘于作者早年的甜美记忆而留在心底的、对女性美好形象的联想。

参考答案

17.传统文学中的布谷是一个悲情形象,抒发离情思乡的感伤。(1分)

本文中的布谷是季节的信使,热情于现实农耕生活,它关心着农事,担忧着人世间的疾苦。(2分)

18.内容上,描写出一幅古朴淳厚的农家温馨的生活图景,生动地说明布谷鸟是我们的近邻,一直在为农事穿梭忙碌,与庄户人家厮守在一起。(2分)

结构上,过渡作用。(1分)承上文,形象展示出布谷与农人的艰辛和欢乐紧密相连;启下文,从现实的布谷描写引向更久远的,更深层的精神层面的意义。(2分,意思对即可)

19.意在表明布谷是贴近生活的、民间的、传统的。(2分,大意即可)这种淳朴的生存方式将永远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2分)照应标题,首尾圆合。(1分)深化主旨,表达对布谷鸟的喜爱赞美。(1分)

20.A(“轻盈悠扬”错 )C(并非“不为人知”)

篇2:《黄生借书说(节选)》阅读答案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①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②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选自《黄生借书说》,有删改)

注:①庋(guǐ):放置、保存。 ②素蟫(yín):指书里蠹虫。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孙弃者无论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非独书为然/吴广以为然

C.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假诸人而后见也 D.姑俟异日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读完此文,对你读书生活有何启示?[17教育网]

答案:

8.B

9.(1)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2)(我)到他家去借不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10.在学习(读书)过程中,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环境),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篇3:《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④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⑤为一说,使与书俱。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小题3: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一项对比内容是( )(3分)

A.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B.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C.作者幼时和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D.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

参考答案:

小题1:清 袁枚(2分)

小题2: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小题3:D(3分)

小题1:试题分析:《黄生借书说》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其作者和作者的生活朝代一般是不会不知道的,但要注意把字写对。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可惜”等。“可惜”是古今异义的词,应译为“值得珍惜”。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体现了作者与张氏不同的对待借书人的态度,可以表现两人不同的性情,但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篇4:《 黄生借书说节选》阅读答案

《麦黄草枯说布谷》阅读答案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9、《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故有所览辄省记。

11、上文第?段作者以自己读书的亲身经历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9.清朝(1分)袁枚(1分)

10.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3分)

11.书非借不能读(3分)

阅读下文,完成9——10题。(8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9、以上选文由 朝著名学者 写给其学生,用以勉励。(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11、判断下列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文中天子、富贵人、其他人及作者本人的事例都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 )

(2)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目的:劝勉黄生专心读书;督促黄生尽快还书。( )

参考答案:

9.(2分)清 袁枚

10.(2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注意:翻译中要体现双重否定)

11.(4分,每小题2分)(1)√ (2)×

篇5:《 黄生借书说节选》阅读答案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问题】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归而形诸梦

B.其切如是其借书亦类予

C.七略、四库,天子之书而少时之岁月为可借也

D.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15.选文中“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文中“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的具体表现分别是。(本题用原文中语句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3.C(2分)

14.我小时候喜欢读书,(但)家中贫困难以得到(书)(2分)

15.书非借不能读也(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4分,各2分)

篇6: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覃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句子加黑字词的意思。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_______________

(2)摩玩之不已:_______________

(3)姑俟异日观云尔:________________

(4)归而形诸梦: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的句子。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诘书若不相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两个词的意思。

(1)《七略》、《四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人名),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观点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读书勤奋刻苦的事例很多,你能举出二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借;停止;等待;之于;

2、(1)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2)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

3、天子之书;初作官。

4、清代 袁枚 本文观点及立论依据 劝黄生珍惜现在机会认真读书。

5、意对即可,答案“略”。

6、“略”。

篇7: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注】通籍:名字登记在官籍中,指开始做官。素蟫:指蛀食书籍的银白色蠹虫。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故有所览辄省记。

2 请根据文中作者的经历,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

答案:

7.(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并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有:故,因此;省,记。句意: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段文字,通过“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表现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据此,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以下观点:我们要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还可以从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攻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的角度看来阐述。

答案:

(1)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2)示例1:“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年少的作者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终有所成,这启示我们要善于变不利为有利,为成才创造条件。

示例2: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我们要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攻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篇8: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9、《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故有所览辄省记。

11、上文第?段作者以自己读书的亲身经历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9.清朝(1分)袁枚(1分)

10.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3分)

11.书非借不能读(3分)

篇9: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阅读训练

1.选文作者是_________朝的(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作者写本文的真正用意是(3分)

参考答案:

1.清(1分)袁枚(1分)

2.(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后在梦中还出现我向他借书的情形。(3分)

3.勉励年轻人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3分)

二:

翻译下列句子:

⑴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⑵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

⑶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我)做了官以后,薪水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满了,蠹虫丝时常覆盖书册。

。⑷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黄生)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5)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_。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6)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读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按要求填空:

(1)《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代的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

(2)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所有”(2)自己少时贫穷没书读与做官后买书不读书(3)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幸运。

翻译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啊。你没有听说过藏书的人不读书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读书的有几个呢?书多得搬运时使牛马累得出汗,堆满屋子,这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人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像祖父和父亲积藏,而儿子和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借来的,必定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忧惧地忐忑不安地摩挲抚摸不止,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一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景。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书本。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大不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不幸碰上姓张的人呢,还是黄生有幸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篇10: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一(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14分)

【甲】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顾炎武《日知录》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若业为吾所有 业: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假:

③姑俟异日观 俟: ④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 绝:

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曰:“何陋之有?” B.之虚所卖之

C.吾不得而见之矣 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②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9.【甲】文的论点是 ,【乙】文的论点是 ,两文共同的论证方法是 (4分)

【答案】6.①已经 ②借 ③等待 ④隔绝

7.D

8.①其余像祖父、父亲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②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损害啊。

9.书非借不能读也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 对比论证

篇11: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9.“随园主人”是 朝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 ”的观点。(3分)

9.(2分)清 袁枚

10.(3分)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11.(3分)书非借不能读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