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15《画风》 之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15《画风》 之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15《画风》 之二
小艺 李卫 丹丹
小艺画 李卫的画 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15、画风》教案
《15、画风》教案
第6周 4月1日 星期五 15.画风 (实习生 范娜)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生字6个,会写12个绳子,学会积累句子。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了解风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 过程与方法 1. 在课前设计谜语揭题;运用PPT课件感受形象,加深对风的体验。 2. 通过学生自学,教师示范指导检查,让学生掌握生字。 3. 在课中设计让学生动手作画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体现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学会观察生活。 2.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3. 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词。 2. 难点: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揭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上课开始老师先打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 动 手 摸 不 着,用 眼 看 不 到,花 儿 见 它 点 头,树 儿 见 它 招 手。这 是 什 么?) 2. 点名学生回答。 3.对,是风。今天啊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个与风有关的故事,15课――《画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听,检查确认一下不确定的读音,并标注出不会的生字词。 2.同学们课文中还有没有不会读的字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文中有几位小朋友? (2)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注:教师趁此空书写课题:画风 (三位小朋友,课件出示:宋涛、陈丹、赵小艺) 三、认读生字词 1. 让学生在上一环节课文讨论中就认识“宋、涛、陈、丹、赵、艺”6个生字。 2. 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身边那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 显示全部“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齐读。 4. 同学们你们记住了那些字,怎么记住的?提问讨论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5. 我们来分左右两半球来轮读,看哪边的的同学读得响亮又正确;我们再一起来抢读“我会认”中的生字,看那位同学反应快。 四、指导书写 1. (出示“我会写”中的所有生字)我们再来看一下这节课需要我们写的字。通过点名读、齐读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认读。 2.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给生字组词,再以齐读、轮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词组的记忆。 3.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作业本,我们来一起写一写这节课的生字。 (1) 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丝”字上面的两个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有三点,不能少。“眨”字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 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五、回顾课文 我请同学来分段读一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我随时会让另外一位同学接着读。 第二课时 一、指读导入课文 指名读课文:认真听,是否读得熟练、正确,想一想课文具体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 二、感知人物语言 1.文中是谁提出“画风”的?你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指导朗读。 从第二段读出,是宋涛提出“画风”的。 谁能读出他说话的语气呢?学生尝试,读出个性。 “谁能画风?”语调向上一仰,就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2.这个问题可把陈丹给难住了,她是怎么说的?在书上找一找。指导朗读。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语速要放慢,注意停顿,表现人物有些为难的情绪。 3.这个问题可没难住赵小艺,她眨眨眼睛,想了想,说了什么呢?指导朗读。 “我能!” 感叹句语气要加重,语调高,声音大,读出自信。 三、在读中理清课文内容 1.聪明的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呢?画出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课件: 赵小艺 :旗子飘飘 2.其他小朋友受到启发也会画风了,你来找找看。学生边读教师边出示课件: 陈丹:小树弯弯 宋涛:雨丝斜斜 赵小艺: 风车转转 3.课文中这三位小朋友最后都画出了风,大家说一说你最喜欢谁?说明理由。 4.师生配合,挑选你最喜欢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 1.请小朋友说说:你想怎样画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可以画一个小姑娘在放风筝 可以画蒲公英的种子飘起来了,像一个个的降落伞 可以画一朵朵的白云在天空飘着 可以画飘着长发的少女......) 2.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接下来老师再让同学们欣赏一首古诗,大家猜一猜诗人用语言这只画笔画出了什么啊?出示―― 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对!还是风,大家看这首诗没有一个“风”字,却是每一句都在写风。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我们中国人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都讲究含蓄,喜欢用与之相关的事物来表达和描写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或情绪。 3.最后呢,给大家留一个小作业,让大家也来画一幅画。话题也是一首古诗,出示: 北宋时,朝廷举行绘画考试,主考官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题目让考生们画。其中一个考生的画非常有创意,一举考中! 请同学们也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目画一幅画,老师提示一下:重点是如何去表现这个“香”字, “香”和“风”一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大家想一想什么东西和风有关?由“香”字你可以想到那些事物啊?哪些动物喜欢香味啊? (资料背景:画了这样一幅画:几只美丽的蝴蝶绕着马蹄翩翩起舞。 “好画,好画!”主考官赞叹不已。“踏花归来马蹄香”,马蹄上浓郁的花香引来了蝴蝶跟随飞舞,无须画花,却有力地把一个“香”字表现出来了。 作文和画画一样,也要独辟蹊径,不落俗套。)篇3:15画风(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15 画风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字卡,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画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谈话猜谜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画风》《板书》。
二、激趣学新知
1.发现问题
看到文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他们为什么画风?他们画成了吗?)
小结: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
(3)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让学生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
我是二一班的,我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4)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艺”
(方法多样如:①出示卡片练读,指名读,再去掉拼音读。
②做“找宝”游戏,找到的同学领读生字。
③猜字,听老师或其他学生说字,指名认字并领读)
(5)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让学生通过想和找激发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6)识记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7)再次认读
(将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地)。
3.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丹、乌、艺、显、涛、陈”(指名认读,也可用常用的字扩词)
(2)重点指导
(师范写学生认为有困难或不易写好的字。在书写笔顺时可要求学生书空。)
如:“丹”字笔顺为“涛”字为左右结构,应左窄右宽。
三、师生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板书设计
字 卡 丹 乌 艺 显 涛 陈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1.游戏识字:(用“摘果子”的游戏方式检查生字)
2.认读句子:(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
二、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1.图文结合,对号入座
(出示三幅画,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再指名读文,找答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如:a.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b.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c.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d.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练读对话,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练读,体会每个人的心情)
(例:“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要带着兴奋,自信的语气读。
4.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5.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显得。
6.分角色朗读(可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去读,也可以每组选一名代表比赛组读)
三、积累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2.你喜欢哪些好佳词句(划一划、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3.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展示学生作品)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2.重点指导(方法同上)
3.学生练写,交流评价4.作业展览
五、学习回顾
(通过学习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板书设计
贴图
宋涛陈丹赵小艺
[15画风(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