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滴岛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高中化学有机物除杂方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中化学有机物除杂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高中化学有机物除杂方法

篇1:高中化学除杂知识点

高中化学除杂知识点

一、除杂原则

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不能转变成其他物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杂质易分离。

4.复原:被保留的物质应能恢复原状。

二、除杂方法

1.物理方法

(1)过滤:适用于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如:粗盐提纯。

(2)结晶:

①蒸发:适用分离溶质与溶剂,除去可挥发的杂质,从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

②降温:可溶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不同,从含NaCl杂质的KNO3中提纯KNO3。

2.化学方法

(1)转化法:将固、液、气体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2)沉淀法:将杂质转变为沉淀而除去。

(3)气化法:将固、液体中的杂质转变为气体而除去。

(4)加热法: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5)溶解法:将固体中的杂质转变为可溶物而除去。

(6)置换法:类似于转化法,选用合适的试剂将杂质置换出来而除去。

3.除杂示例

(1)除去CuO中的C:在氧气流中灼烧。

(2)除去CO中的CO2:使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3)除去CO2中的CO: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4)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注意】不能加稀盐酸,因为CaO能与稀盐酸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2。

(5)除去Cu中少量的Fe:物理方法——用磁铁反复吸引。化学方法——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然后过滤。【注意】不能加硫酸铜溶液,否则容易导致除杂不彻底。

(6)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①加入铁粉(铁丝);②过滤。

(1)除去可溶物中的不溶物: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结晶。

(2)除去不溶物中的可溶物:①溶解;②过滤。

(3)将两种可溶物分离:见“溶液”单元的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结晶法。

(4)在溶液中,杂质有盐的时候,可以考虑把盐变成水、气体、沉淀。

三、除杂清单

1.气体的除杂

2.固体的除杂

3.液体的除杂

四、鉴定的常见方法

1.氧气的鉴定方法:

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氢气:

点燃,气体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3.二氧化碳: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CO2。

4.三大可燃性气体的鉴定:

点燃,通过无水硫酸铜CuSO4,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顺序不能颠倒!)

H2:生成物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生成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但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H4:生成物既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不可以根据气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来鉴别气体。

5.水的鉴定:如果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液体中含有水。

6.碳酸根的鉴定: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酸根离子。

7.鉴定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8.鉴定Cl-:先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Cl-。

9.鉴定SO42-:先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42-。

10.鉴定CO32-: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CO32-。

11.鉴定HCO3-:同上。

12.鉴定Cu2+:加入NaOH溶液,如果有蓝色沉淀,说明含有Cu2+。

13.鉴定Fe3+:加入NaOH溶液,如果有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Fe3+。

14.鉴定H+:

①借助石蕊或pH试纸。如果石蕊变红或用pH试纸测出的pH值小于7,说明含有H+。

②加入碳酸盐(如CaCO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H+。

③加入活泼金属,如果金属表面产生气泡,并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后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含有H+。

④加入Fe2O3(铁锈),如果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说明含有H+。

⑤加入难溶碱,如果逐渐溶解消失(如果加入Fe(OH)2、Fe(OH)3、Cu(OH)2,溶液的颜色还会发生变化),说明含有H+。

15.鉴定OH-:

①借助石蕊、酚酞或pH试纸。如果石蕊变蓝、酚酞变红或用pH试纸测出的pH值大于7,说明含有OH-。

②加入CuSO4,如果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含有OH-。

③加入Fe2(SO4)3,如果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OH-。

④可以参考“碱的通性”中的第四条,使溶液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16.鉴定水:通过白色的硫酸铜,如果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CuSO4+5H2O=CuSO4·5H2O)如果要鉴定多种物质,必须把鉴定水放在第一步。如果除水,必须放在最后一步。

17.鉴定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如果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并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CO。

18.鉴定NH4+:以氯化铵(NH4Cl)为例,把NH4Cl和Ca(OH)2混在一起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的氨味,或者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是铵态氮肥。

19.蛋白质的鉴定:点燃,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

20.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21.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应用例题

例1.汽水中含二氧化碳(CO2)、水(H2O)。关于这两种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金属单质

B.都是非金属单质

C.都是氧化物

D.都是碱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氧化物的概念题,只要明确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 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答案:C

例2.气凝胶的应用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最受关注的十大新闻,气凝胶的主要成分 是二氧化硅,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解析:这道题仍然是考查氧化物的概念,只要能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结合氧化物的概念就不难判断二氧化硅应该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D

重要的化学物质

1.空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是混合物。

2.氧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固体和液体均为淡蓝色、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后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3.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在-78.5℃以上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篇2:高中化学除杂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除杂的知识

1、气态烷(气态烯、炔)

除杂试剂:溴水、浓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操作:洗气

注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可。

原理:气态烯、炔中不饱和的双键、叁键可与上述除杂试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溴代烷

2、汽油、煤油、柴油的分离

(说白了就是石油的分馏)

除杂试剂:物理方法

操作:分馏

原理:各石油产品沸点范围的不同。

高中化学有机物除杂方法

3、乙烯(CO2、SO2、H2O、微量乙醇蒸气)

除杂试剂:NaOH溶液 - 浓硫酸

操作:洗气

原理:CO2、SO2可与NaOH反应生成盐而被除去,乙醇蒸气NaOH溶液中的水后溶被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4、乙炔(H2S、PH3、H2O)

除杂试剂:CuSO4溶液 - 浓硫酸

操作:洗气

原理:H2S、PH3可与CuSO4溶液反应生不溶物而被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5、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分离

除杂试剂:物理方法

操作:分馏

原理:沸点不同。

6、溴苯(Br2)

除杂试剂: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Br2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7、硝基苯(HNO3、水)

除杂试剂:水、

操作:分液

原理:等于是用水萃取硝基苯中的硝酸,具体原理见“萃取”。

TNT、苦味酸除杂可使用相同操作。

8、气态卤代烃(卤化氢)

除杂试剂:水

操作:洗气(需使用防倒吸装置)

原理:卤化氢易溶于水,可被水吸收,气态卤代烃不溶于水。

9、乙醇(水或水溶液)

除杂试剂:CaO、碱石灰

操作:蒸馏

原理:CaO与水反应生成不挥发的Ca(OH)2,故只会蒸馏出无水的乙醇。

10、苯(苯酚)

除杂试剂: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苯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11、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水)

除杂试剂: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

操作:蒸馏+分液

原理:乙酸与乙醇发生可逆的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四者共同存在于反应容器当中。

由于存在催化剂浓硫酸,所以水、乙醇不会被蒸发出体系,此时乙酸与乙酸乙酯同时被蒸发出体系,并冷凝滴入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容器中,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溶于水、不溶于乙酸乙酯的乙酸钠,从而与乙酸乙酯分开。

下一步只需要进行分液即可除去水溶液,得到乙酸乙酯。

12、乙酸乙酯(水或水溶液)

除杂试剂:物理方法

操作:分液

原理:二者密度不等,且不互溶。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

1.审题要认真:

许多时候答案就应藏在题干中,在高考化学考试中要仔细审题,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高考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决高考化学题的前提。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2.在化学考试中,审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字:关键字是解题的切,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审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

这些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所问”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审突破口: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审有效数字:

①使用仪器的精度。

②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

③题目的明确要求。

高中化学答题技巧

1.选择题

在高考理综试卷中有8个化学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找到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最合理的方法可以把时间尽可能的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

按照近几年情况看,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题是四道填空题。一般来讲实验题、无机推断、有机推断、其他题目各一个。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

2专业用语不能错。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做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

3.解答题

在解高考化学解答题时,语言文字的表达很重要。答题时内容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炼.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不按要求答题会失分,书写不规范也会失分。

篇3:高中化学实验除杂试剂

常见除杂试剂

浓硫酸(除水、碱性气体、还原性气体,性质为酸性、吸水性、强氧化性),

饱和氯化钠溶液(除氯化氢,一般用于收集氯气,利用HCl溶解度大),

饱和碳酸氢钠(除SO2、SO3、NO2、HCl等酸性气体,一般用来收集CO2,利用碳酸的弱酸性和碳酸氢钠的弱碱性),

水(除氨气、氯化氢等高溶解度的气体,起溶解作用),

O2(除NO2中的NO,性质为氧化性),

NaOH(除酸性气体,碱性),

碱石灰(除水、酸性气体,碱性、和水反应)

除杂设计原则

在实验设计方面主要考查实验的可行性及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反应所需条件是否能够达到;实验的有效率,即原材料取得的难易,实验中有效物质的分离难易和产率的高低。实验副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即是否尽量少或不产生污染源或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处理了污染物。

遇到这类题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看在原料上是否有限制,包括原料的选择和转换,还要看在方法上是否有限制。因此一般要选择易得价廉的原材料;条件尽可能低易达到;注意有效成份的净化分离容易,尽可能做到原料的综合利用;必须考虑有害成分的处理。

篇4:高中化学实验常见除杂

必修教材有机物除杂

(括号内为杂质)

1.乙烷或甲烷(乙烯) 溴水 洗气

解析: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变成了液体,而乙烷不能。

2.乙醇(少量水) 加入新制的生石灰 蒸馏

解析:水与Ca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乙醇易挥发,加热蒸馏即可得到乙醇。

点评:氧化钙除去较多的水分,乙醇和水属于互溶的液体,采取蒸馏的方法

3、乙醇(乙酸) 加入新制的生石灰或NaOH 蒸馏

解析:乙酸与CaO反应生成乙酸钙,乙醇易挥发,加热蒸馏即可得到乙醇。

4.溴苯(溴)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解析:Br2 +2NaOH=NaBr+NaBrO+H2O,生成的盐NaBr和NaBrO都易溶于水进入水层,而溴苯在常温常压下不与NaOH反应,而且难溶于通过分液取下层既能得到溴苯。

5. 硝基苯(混酸) 氢氧化钠溶液或水 分液

解析:利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易溶于水的性质使混酸进入水层,硝基苯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在下层。

6.乙酸乙酯(乙酸、乙醇)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解析:乙醇溶解在碳酸钠溶液中,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均进入水层,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在上层,通过分液即可分离。

7.肥皂(甘油) 饱和食盐水 盐析、过滤

解析:加入饱和食盐水使肥皂发生盐析,再通过过滤滤出肥皂即可。

有机物的分离

8. 淀粉溶液(纯碱) 蒸馏水 渗析法

解析:淀粉溶液是胶体,胶体中混有的小分子或离子可以用渗析法除去。

选修教材有机物除杂

9. 苯(苯甲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解析:苯甲酸能与NaOH反应生成苯甲酸钠,苯甲酸钠易溶于水,而苯不溶于水,通过分液取上层就能得到苯。

10. 苯(苯酚)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解析:原理与1类似,苯酚能与NaOH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易溶于水。

11. 苯(乙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解析: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乙苯氧化为苯甲酸,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将苯甲酸转化为苯甲酸钠溶于水层,分液即可。

12. 苯酚(苯甲酸)加足量NaHCO3 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取下层即为苯酚。

解析:苯酚不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而苯甲酸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苯甲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苯甲酸钠溶于水,用分液法即可与苯酚分离。

13.乙烯(CO2、SO2) NaOH溶液 洗气

解析:NaOH溶液与CO2、SO2反应生成盐和水留在洗气瓶中,乙烯不反应。

14.溴乙烷(乙醇) 水 分液

解析:乙醇易溶于水中,溴乙烷不溶于水,采用多次洗涤分液的方法可以除去乙醇。

15、1,2二溴乙烷(Br2) Na2CO3溶液 分液

解析:Br2 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1,2二溴乙烷不溶于水,分液取下层即可。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

①不增,即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即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③简便,即分离操作简便易行;

④易得,即除杂试剂价格便宜,容易得到;

⑤最好,即所选用的方法在保证除去杂质的同时,最好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

常见的物质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物理性质的差异

1.溶解性差异法:如果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溶解性上有明显差异时,可用溶解性差异法除杂。

2.结晶法: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时,可采用结晶法除杂。

3.萃取分液法: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然后利用分液漏斗将其分开。

4.升华法:把能够升华的固体物质和不能挥发的固体物质分开。

5.磁铁法:利用磁铁能把铁吸引,可以把铁从其他不能被铁吸引的杂质中分离出来或从不能被铁吸引的物质中把铁杂质除去。

6.渗析法: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袋里,并把袋放入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渗析法主要用来提纯、精制液溶胶。

7.蒸馏法:利用物质沸点不同,来分离互溶混合物。

二、利用化学性质的差异

1.热分解法:对于稳定性差异较大的固体混合物,可采用热分解法。

2.氧化还原法:利用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将杂质氧化或还原,使其转化为易于分离的物质。

3.络合法:加入络合剂,将杂质转化为可溶性络合物,使之易与所需的物质分离。

4.沉淀法:用化学试剂将液体或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转变为沉淀除去。

5.酸碱溶解法:利用固体杂质与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将杂质转变为可溶性的盐而除去。

6.酸、碱洗涤法:利用杂质与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将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分别转入酸溶液或碱溶液。

篇5:高中化学有机物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物总结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①:甲烷: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

②:乙烯: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③:乙炔:CaC2 + 2H2O →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④:乙醇: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话说我不知道这是工业还实验室,。。)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

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放大量热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前者氧化后者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①:烷:取代

CH4 + Cl2 →(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 →(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 →(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 Cl2 →(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 = 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②:烯:1、加成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CH2=CH2 +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 H2 →(催化剂,加热) → CH3CH3 乙烷

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 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 →(一定条件)

→ [-CH2-CH2-]n

(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③炔:基本同烯,

。。

④:苯:

1.1、取代(溴)

◎(苯环)+ Br2

→(Fe或FeBr3)→◎(苯环)-Br + HBr

注:V苯:V溴=4:1

长导管:冷凝回流导气

防倒吸

NaOH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