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io93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不堪回首的求职面试经历你体会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不堪回首的求职面试经历你体会过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不堪回首的求职面试经历你体会过吗?

篇1:不堪回首的求职面试经历你体会过吗?

带父母面试 不录取就恐吓说炸地铁 面试结果等半年

面试官问:“你为什么从上一家公司辞职呢?”求职者回答:“因为上一家给我的工资太高了,实不相瞒我能力太低了,完全配不上那个工资,只有贵公司这种小庙才适合我。”面试官:“下一个。”

这是乐视网上播出的最新一期网络微剧《学姐知道》里面的经典桥段,播出后很多人对“奇葩面试经历”兴致很高,不少求职者为自己鸣不平,表示自己遇到的“奇葩面试经历”才是奇葩中的霸王花。

这话题也很快成了微博热门话题,HR从业者晒出让他们捶胸顿足的另类求职者,而职场人士则毫不示弱,也开始疯狂回顾自己那不堪回首的面试经历。

穿拖鞋 带父母面试

面试者吓坏了面试官

奇葩的求职者,在HR们的面试经历中可谓是增添了一抹“挥之不去”的亮色。“我们之前面试销售员,一个哥们穿着拖鞋、胡子拉碴,优哉地出现在我面前,顿时就没有了兴趣。”杭城一家房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肖先生这样说。

除了自身条件、能力以及形象、为人处世方式让HR们头疼之外,很多HR也表示,真不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不止一次碰到求职者还带着父母来的,父母帮着准备求职简历,拎包端水的,一坐下来我就受不了。”一家服装公司的HR黄毅说。

“这些都不是个事,我上次碰到个求职者,可能是受刺激了,一上来就和我说不要他,他就去炸地铁。”李峥说那是他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加入人力资源部门的第一天跟着主管出去面试,他当时就吓坏了。

奇葩的面试经历,在HR已经见怪不怪了。“曾经我问一个问题,你让我怎么记住你。结果人家小伙回答说,‘如果我现在脱裤子给你看,你是不是记住了?’当时就晕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怎么了。”一位网名 Jack的HR表示,本来是想让求职者说说自己的优势的,没想到得到这么一个回答。

面试结果等半年 面试企业雷到了面试者

“我面试过一家公司,让我上午11点到公司,填各种表一大堆,一直到12点也没等到面试领导。”郑晓杰说,然后HR通知说上午面试结束了,下午2点再开始。楼下吞两口面包,继续等待,2点被告知领导 开会。能有什么办法呢?来都来了,直到下午5点,才见到人,面试官和我说,来个1分钟自我介绍!1分钟!就一分钟!“足足等了一天,换来了一分钟。太不把 人的时间当回事了!”直到现在,郑晓杰仍然很气愤,关键是面试领导见面后既没有表示歉意,还一副傲娇的姿态,想想就受不了。

等待一天不算什么?有些人的面试结果却足足迟 到了半年的时间。“一天睡眼蒙,突然接到电话,说我面试通过了。”小魏说,自己最近都没有跳槽的打算,这面试通知是哪里来的呢?原来是自己半年前曾有过 职业倦怠,就上网投简历,还偷偷面试了一家单位。关键是当时面试完说回去等通知,结果一个星期都没回复,小魏就想着肯定是黄了。没想到时隔半年之后,对方 公司的HR打电话通知,那口气完全像是小魏上个星期刚面试结束一样,丝毫没解释。

其实对于求职者来说,有些人的面试经历很平淡,敲门、入座、自我介绍、双方约谈,普普通通,成功和失败都如平静的海面,波澜不惊;然而有些人的面试经历就波涛汹涌了,成功后喋喋不休地炫耀着自己的 经历,甚至和面试官的对话都会倒背如流;失败后吐槽着面试官和公司的一切奇葩规定。

面试成功与否 人岗匹配才关键

提到“奇葩面试经历”,网友们的反应真是多, 现摘取一些供大家欢乐。事实上,对于如何表现才能面试成功这件事,时报HR顾问团的多位专家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但是总结最为关键的还是“人岗匹配”。就 像时报HR顾问团的成员张苏宁所言“我能做的”和“公司需要你做的”相匹配;时报HR顾问团的另一位成员余群建曾经说过的“不招优秀的,只招合适的”都是 这个道理。

@kiki微博证:第一次说我性格内向,得到“回去等”三个字。第二次我说性格外向,又是“回去等”三个字。第三次我说性格内外双向,还是“回去等”三个字。

@yuiom天堂:前阵子经历了各种奇葩面 试,有看面相取人的,有看属相的,有看星座的,有看祖籍的,还有当面要给我介绍对象的。我真晕,这个世界的人们真是疯了。有个女经理要给我拍照,并且给我 看了她手机里N个面试者的照片,并指着其中一个清华毕业的说就是因为面相不好被拒了。

@人生蔓蔓:我记得当时有问我为什么来上海,我说我爸妈都在这边,面试官问我,那你就不想远离你爸妈。我真想说,有这样挑拨我们家庭关系的吗。之后还让我做了500多道心理测试题,写了一篇不得少于800字的文章。我想说我是应聘财务的,至于这样吗?

@请叫我女王大人:面试题目:抄写这首诗……然后我就被解雇了。后来告诉我的理由居然是他们公司的企业精神是向上的,我写的字趋势是向下的,无力再爱了。

篇2:求职经历:害羞,你就别去面试

【求职经历:害羞就别去面试】

回首我的求职经历,感觉有很多话要说。但我想说的不是关于专业、文凭上的准备,也不是面试的时候要怎么穿着修饰为自己加外表分,更不是如何巧妙应对HR的提问,而是如何大大方方地走进面试考场,大大方方地和HR对话,然后大大方方地离开。

别小看这个过程,要做到是很难的。所以我找工作的最大体会是:先克服害羞。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其实哪怕平时放得开的同学也会害羞,尤其是临场情绪紧张也会导致“突发性害羞”。即使是“面试高手”,也难免在找第一份工作时流露出害羞的情绪。

就拿我的经历来说,在没有面试之前我也自以为可以从容应对面试这种场面,在陌生人面前可以赢得信任和高分,但是我清晰地记第一次面试去一家外贸公司,还没开口面试,仅仅是HR的一句“请坐”,我就一紧张把手里的公文包掉在了地上,场面非常狼狈,心情也由此受到影响,害羞的情绪从身体的深处钻了出来,像做错了事一样不敢正视HR,更别说回答好HR的提问了,人生的“处女面”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经过几次面试,我总结了经验,原来是“害羞”情绪在作祟,到临场面试的时候没有控制好这个消极情绪,使得面试结果不理想。作为一个应聘者,我必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公关能力,为了克服害羞,我自创了一些小方法,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穿一件自己觉得丑的衣服,到公共场合,搜寻有谁在注意你,并且努力不去在意他们的目光,对自己说:我穿这件衣服很合适(这是克服过分注意自我,忽视外面的世界,消极地对待 自我想法)。

-保持每天以关心他人的口吻主动与朋友、同学聊天10分钟(注意: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不要回避对方的眼神或者摇头晃脑)。

不堪回首的求职面试经历你体会过吗?-想象自己所害怕的与人接触的场面(比如在舞台上面对无数观众或者面试的时候一个人面对三四名HR等等),一天做一次,记住自己感到恐惧的程度,直到这种情景的想象不再引起害怕为止。

-经常向不同的陌生人问路,练练自己与陌生人对话的胆量(即使你不是真的迷路了)。

以上的小窍门帮助我最终很好地克服了害羞的心理,在后来的求职路上帮了我很大的忙,最终我也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更多求职故事精彩内容推荐:

1、入职初体验的求职故事

2、求职,竟是色情交易的幌子

3、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成功

4、求职故事:面试悄然开始

5、职场“水上漂”

6、大学生求职经历与感受

7、求职故事:应聘空缺

8、本科应届生的求职故事

篇3:奇怪求职面试经历:如同高手过招

目前又是一年一度的找工作高峰时间,很多企业都已经在网上开始了招聘工作,而各种大型招聘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着。对求职者来说,递交简历只是第一步,然后就是要等待面试机会。现在用人单位为了考察应聘者的全面能力,不再只采用一对一提问题的传统面试形式,有的可能会让应聘者意想不到。你参加过什么印象深刻的面试?当时你是如何应对的?

如同高手过招

万嘉琪25岁咨询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面试就是现在录用我的这家著名咨询公司的面试,我应聘的是咨询师的位置。经过一路艰苦的奋斗,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赢得了和公司里最高级别的管理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就是面试的最后一关。听说要做一个案例。

考官先生非常和蔼,问的问题非常专业。我的案例是模拟开设一家挡风玻璃厂,要在中国选择一个最佳的地方,我可以随意向考官提问,直至我得出分析结果。我首先挑选了两座我比较熟悉且可能比较符合选址条件的城市,上海和深圳,想从中二选一。进一步咨询考官,他的所有答案都是模棱两可的。比如我问:“上海和深圳的挡风玻璃销售量哪个大?”他会回答:“一样的。”很多人听到这样的回答就不知道该怎么往下问了,但是我想了想,继续往细里问:“那在这两座城市里高档车和低档车的销售情况各是怎样的?”他还是含糊其辞,好,我再换个角度,继续往里挖。这样的提问、回答很是考验我的心理承受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钻劲、逻辑分析能力等等。只要你一个犹豫、一个紧张就会落入考官的眼中,当然对考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

这场面试结束的时候我深深叹了口气,真是如同金庸小说里的高手过招,不见刀光剑影,都是在拼内力。

面试在聚餐中进行

徐小姐26岁公司职员

那天我抱着忐忑的心情去面试,但是整个面试现场一片轻松。我们所有的应聘者都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周围。主考官正襟危坐,一言不发,而其他工作人员负责给我们派发各类零食,外加一份非常简单的问卷,可能就算是笔试吧。因为应聘者都是应届毕业生,大家吃吃喝喝聊聊天,丝毫没有面试的气氛,倒是更像一场同学聚会。等到做完问卷,考官告诉我可以回家等通知去了,我才意识到刚才我跟旁边的人分东西吃,和人家咬耳朵聊天都有可能是面试的一部分,被考官雪亮的眼睛纪录在案了。结果是,等了一个星期后,我的邮箱收到了这家公司的婉拒信。

直到现在我还觉得这场面试有点匪夷所思,考官到底在以什么样的眼光观察我们,在以什么样的标准评判我们,这始终是个谜,所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要我用英文介绍父母

沈晶24岁研究生

曾经参加过一家日资企业的面试,真是让我既好气又好笑。公司的面试程序必须先做一份笔试考卷。我并不知道他们会考些什么,猜想总是跟我应聘的工作相关的专业问题吧,临时抱佛脚,把过去的专业教材再拿出来“温故而知新”了一遍。在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就傻眼了,是一份全英文的心理测试卷。心理测试我做过,可是英文版的从未见过,平日里都是无聊时当消遣的,从未想到它们会出现在这么正式的场合。真不知道公司是要测试我们英文水平呢,还是要测试我们的心理是否健康,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凭着感觉做完了测试题,居然通过了,接下来要见考官了,我们是一组2个人一起接受面试的。考官是个日本人,因为中文不好,在我们和考官中间还有一个翻译。他总是带着售货员似的微笑,一边看着我们一边提问。他首先让我们用英文介绍一下我们的父母,一下子我就愣住了。像我这样早已把自我简介倒背如流的人,马上怯场,想来他们也早已料到所以他干脆把自我简介变成了父母简介。然后我们互相配合演一段戏,他扮演一个很难说服的客户,我扮演公司的工作人员,要说服他配合我的工作。

因为这家公司频频使出怪招,而我一紧张便失去了应对能力,显然表现不是很理想,之后再也没有接到这家公司的通知。

长达三个小时

李晶24岁应届毕业生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公司的面试,时间长达三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中,见识了面试的各种形式,也算一个顶仨。

面试当天,我们六个来自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被分在了一个小组,一开始就是一个两两沟通的过程。两个人互相用英文介绍,三分钟之后把对方介绍给大家,这一环既可以看出英文水平,也可以评判出沟通能力。接着是话题陈述,就像英文的口语考试,抽一个题目准备三分钟然后开讲。题目有的很有趣,“如果你能够发明一样东西,你会发明什么”,有的就会和工作有关,“会不会愿意从事一项经常要出差的工作”。

接着休息十分钟,大家一起吃点点心聊聊天,面试我们的主管人很不错,所以现场气氛轻松愉快。然后就开始下半场的案例分析,在得知不会影响评判得分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用中文,讨论时间是40分钟。对此我做过前期准备功课,知道在这种讨论中不能表现得太张扬,也不能不说话,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所以总是在考虑充分的情况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最后还有写作文和最传统的一对一面试,这个面试就比较常规,会根据简历来问一些问题。在这整个面试中,既有团队合作精神又有个人的发挥,虽然长达三小时,但很奇怪,一点不紧张。

老外总监,光夸我不用我

方黎25岁销售员

当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是投简历参加笔试,然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面试机会,希望自己成为“面霸”。很多同学都说我很“牛”,以自己的文科专业获得了一家知名外企的“橄榄枝”,那还是我的第一个面试。这个面试机会是在我参加了他们一天的笔试之后得到的,可以说来之不易,于是我特地买上一身套装当行头,花去我差不多一千元,心疼死了。

首次面试,面试官问我作为一个文科生怎么会来投他们公司,我就大谈自己的优势,说文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和宣传带来活力,然后再掰了一段柏拉图的名言,把那个工科的面试官唬得一愣一愣的,频频点头表示同意。大概就凭这个我拿到了他们最后一轮面试的机会。

最后一轮,面试我的是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老外总监,虽然我可以选择中文讲述,但我还是挑战了自己,选择了英文。本来很紧张的我在老外灿烂的笑容之后变得稍许轻松了一点。这次面试我得到的经验是一定要说自己真实的事情,千万不能编造,因为面试官们个个有刨根问底的本事,他们会问无数细节,也会问很多后续结果,如果是编的,绝对会露马脚。

面试结束的时候我还有了一个很“乌龙”的误会,那个老外总监做了总结陈词,大夸我的实习经验丰富,不遗余力地赞扬我这次面试表现出色,把我说得都不好意思了,连连说“谢谢”。当时我还以为他当场要我了呢,没想到他的下一句话就让我差点晕过去,“这是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我们会认真考虑,请你等消息吧”。

篇4:求职面试过程中这三大传闻你信过么

求职面试过程中这三大传闻你信过么

传闻一:直接问薪资,面试一定悲剧

论坛网友“maggieag”:之前我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等HR介绍了岗位情况,通知了面试时间、地点,我很委婉地询问岗位的待遇大概有多少,谁知道HR以一句“这不方便在电话里透露”就结束了。结果我去面试时岗位工资低得我都快哭了,早不在电话说,要是知道和我的期望薪资差距那么大,我根本就不用去面试,还浪费我的交通费!

HR的时间宝贵,我的时间就不宝贵吗?像这样类似的情况我已经遇到不止一次了,还有HR指责我不了解岗位就直接问待遇,太功利!难道薪资待遇不是接受一份工作的最关键因素吗?提前问清楚也是节约了双方的时间,有什么不对?

点评:网友“maggieag”需要注意的是,通知面试的电话并不仅仅只是起到通知求职者面试时间、地点的作用,更是求职者向HR简短地了解这家公司及所应聘岗位的有效途径。薪资的确重要,但将薪资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就真的是功利了。

根据论坛上网友们的投票结果显示,赞成在电话里询问薪资的比不赞成询问薪资的投票高出将近三分之一。那么在电话里问薪资,面试就一定会悲剧吗?答案是未必!如何才能问得有技巧而不引起HR反感?论坛网友们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1、先对公司和岗位有所了解;

2、不问具体薪资,委婉地问薪资范畴;

3、在简历中写明期望薪资。

其实电话中是否能够询问薪资,归根到底看的还是求职者对衡量一份工作适合与否的标准和态度。倘若将薪资作为首要甚至唯一衡量的标准,那么在电话中贸然询问薪资则必然会引起HR反感;但如果能在电话中与HR“相谈甚欢”,在对公司和岗位有所了解后表示出自己对该工作的意向,那么委婉的询问HR薪资范畴也未尝不可。

传闻二:面试后打电话问结果,问了也白问

论坛网友“喵小飞”:有一次我去一家互联网企业面试,面试结束时面试官就很坦诚地跟我说,我以往的经历不太符合他们的要求,不过他们很看重我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所以需要再考虑一下,让我在两周内等通知。

我知道自己已经被当成“备胎”了,没多大希望,可是我很喜欢那家公司,也想要得到那份工作。一个星期过后我也没等到结果,第二个星期我就主动打电话问问他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我。在电话中我强调了自己对公司的喜爱和对工作的渴望,并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一一告诉面试官。后来他们主动联系我让我去“二面”,最终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OFfer。

点评:等待面试结果的过程的确会让许多求职者觉得心焦,但是绝大多数人却坚持认为“打电话问结果是多此一举的行为”。根据论坛上求职者们的投票结果显示,约有79.4%的'网友不赞成打电话询问面试结果,他们觉得往往是问了也白问。

如果你纠结于面试结束后究竟要不要打电话问结果,你可以试想:如果打电话去问结果,自己会有什么损失吗?如果你被录用了,这个电话正好提前结束了你的纠结;如果你没被录用,打一个电话或许还能有转机,何不尝试一下呢?

在论坛上有部分HR不但表示接受求职者打电话询问结果的举动,而且还会因此给求职者加分。论坛网友“小羽子”说:“在主观上我会为主动打电话询问结果的人加分,这至少证明了他重视这次机会。”作为专业的HR,一般不会拒绝求职者的来电,也不会去主动伤害求职者对应聘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不合适,HR会告诉求职者结果;如果确实还需要等待,HR也会如实地告知求职者。有时候,用人单位对竞聘岗位的面试者也会在取舍上感到犹豫,比如衡量面试者应聘岗位的态度与进入公司的诚意,或者遇到两个实力相当的应聘者,这个时候如果有应聘者主动打电话去询问结果,也许就能争取到工作机会。

论坛网友“琥珀二丫”说:“作为HR,我经常遇到求职者主动打电话来询问面试结果的情况,原本我还在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取舍,最终我却被来电询问者的诚意打动了。”

传闻三:重复投递简历,一定会被封杀

有不少求职者曾在求职论坛上发帖表示,苦恼于把简历投递到心仪的公司却没有回应,可心有不甘,又怕再次投递简历会被公司“拉黑”……

论坛网友“猫咪爱鱼”:我曾经去一家公司面试,和面试官聊得不错,但面试官担心我不能很快熟悉产品。面试后我等了一周也没有等到回音,后来看到他们公司还在招人,想再发一次简历。可诸多求职攻略上都说,重复投递简历就是在做无用功!可我真的想去这家公司,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再次发送了简历,没想到不久后居然接到了该公司的入职通知,当时心里那个惊喜哇!

点评:根据论坛所作的调查,高达43%的网友尽管觉得“重复投递简历”这种做法没用,但表示自己仍会采用此方法,其比例比表示不会重复投递简历的网友高出11%。

由于网络上投递简历的成本基本为0,所以不少人重复投递简历可以增加成功率,但要注意的是,“反复撒网”要建立在有实力、有的放矢的情况下:

1、如果HR连面试机会都没有给你,说明你或多或少已经不符合该公司的任职条件了;

2、如果在面试时明显觉得面试官对你不满意,那就不要抱希望了;如果你觉得面试官对你还是挺有好感,重复投简历还有希望。

如果你是应聘者,请用负责的态度好好对待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让HR相信你同样会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