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q86102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新唐书·郭震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新唐书·郭震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唐书·郭震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新唐书·郭震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

以备突厥

B.乃以元振充使

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

C.则其下必怨

后然其计

D.因觇虏情

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元振“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

②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

③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

④独元振总兵扈帝

⑤元振遽奏礼止

⑥十年,赠太子少保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6、C 代词 他的

7、A

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3分)

A.一不质名氏

质:评判,对质

B.因觇虏情

觇:窥视

C.款塞愿和

款:赔款

D.修吊赠礼

吊:忧虑,怜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乃以元振充使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则其下必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因觇虏情

相如因持璧却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

B.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C.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D.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

(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

(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

参考答案

4.B:窥视(A:质问; C款:扣。款塞,扣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D:悼念死者)

5.C(C代词,他的;A连词,因为 /连词,来B连词,于是/副词,竟然D副词,趁机/连词,于是)

6.D(授官是以后的事)

7.(1)武则天知道是郭震做的事,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评分标准:“所字结构”1分,“省略句”1分,活用词“奇”1分,句意1分。)

(2)恰好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雨”落下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注意补充“他的皮肤”。)

(3)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获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得罪”1分,“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身高七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十八岁,郭元振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这件事传到皇后武则天那里,武后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可武后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看。并破格提升了郭震。授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恰逢吐蕃请和,首领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专制其国,因此才没有归顺的念头。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即使钦陵想寇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部属果然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人骑前往迎接。授予他主客郎中一职。

神龙年间,郭震被提拔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牙帐中与之谈判。当时,天正下着雨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也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突厥人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朝廷下诏郭元振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于是进爵封为代国公,不久又兼任御史大夫,又为朔方大总管,以防备突厥。还没有去上任,正赶上玄宗在武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急忙上前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玄宗于是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篇2:《新唐书·郭震传》原文及翻译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①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注释:纛dào:古代军队里面的大旗。

篇3:《新唐书·郭震传》原文及翻译

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身高七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十八岁,郭元振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这件事传到皇后武则天那里,武后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可武后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看。并破格提升了郭震。授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恰逢吐蕃请和,首领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专制其国,因此才没有归顺的念头。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即使钦陵想寇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部属果然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人骑前往迎接。授予他主客郎中一职。

神龙年间,郭震被提拔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牙帐中与之谈判。当时,天正下着雨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也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突厥人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朝廷下诏郭元振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于是进爵封为代国公,不久又兼任御史大夫,又为朔方大总管,以防备突厥。还没有去上任,正赶上玄宗在武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急忙上前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玄宗于是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注释

翻译

练习和答案

篇4:《新唐书·孙思邈传》翻译与阅读答案

《新唐书·孙思邈传》翻译与阅读答案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彰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失则燕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憔槁。发乎面,动乎形。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初,魏征等修齐、梁、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年位方伯,吾孙为属吏,愿自爱.”时思邈之孙溥尚未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徐州刺史。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B.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C.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D.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是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拜”与“除”“授”等词语都表示任命官职,与“迁”“擢”“转”不同。

C.“牢”古代祭祀所用牲畜,根据牲畜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D.古代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从称孙思邈去世为“卒”,可以大致推断他曾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颖。独孤信见到幼年孙思邈,赞叹他是神童,觉得以后可能难被任用。

B.孙思邈专注医道,医术精湛。卢照邻患有恶疾,自己觉得难以治好,孙思邈指导他治好了疾病。

C.孙思邈淡薄名利,不求奢华。他生前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要求子孙在他死后对其薄葬。

D.孙思邈博闻强识,积累丰富。魏征等修五家史,多次向他询问遗漏的史事,孙思邈的传述最详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

(2)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10.A(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邀曰:“俊先显,俏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11.A(文帝是谥号。)

《新唐书·郭震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2.B(B项“后来在孙思邈的指导下治好了疾病”原文无据)。

13.(1)太宗(皇帝)赞叹地说:“(这)是位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想让他做官(想授予他官职),孙思邀没有接受。(判断句、“道”“官”的使动用法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天有盈余和不足,人有疾病艰难,(如果)不能自己谨慎(地养生),就不能够治愈疾病。(“虚”“屯”“济”各1分,句子大意2分)

【文言文译文】

孙思邈是京兆府华原县人,精通诸子百家的学说,擅长讲述老子和庄周的言论著作。北周(宇文王朝)的洛州总管独狐信见到年纪尚小的孙思邈,认为他不平凡,称赞说:“神童啊!只是才器过大恐怕难以被人任用吧!”等到孙思邈年长时,隐居在太白山。隋文帝杨坚在辅佐政事时,曾以国子博士的职务征召孙思邈,思邈没有应召,而且私下对人说:“五十年以后将有圣明的君主出现,我将要帮助他。”唐太宗执政初年,征召孙思邈到京都长安。当时思邈已经年老。然而,还是耳聪目明。太宗赞叹地说:“(这)是位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想让他做官,(孙思邈)又没有接受。唐高宗显庆年间,高宗再次征召孙思邈,任命他担任谏议大夫,他还是坚决推辞掉了。唐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自称有病要求回太白山。唐高宗赠送他良马,还把已废的鄱阳公主宅第给他居住。

孙思邈对于阴阳学、历法学、医药学没有不擅长的。孟诜、卢照邻等人都拜他为老师。当时,卢照邻患有恶疾,长期不能治愈。他曾经感慨地询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能治愈疾病,这是为什么?”孙思邈回答说:“人的四肢和五脏六腑,一动一静,呼吸往来,流动运行成为荣气和卫气,表现为气色,发出成为声音,这是人体的正常变化规律,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如果阴阳失调或者阴阳不交就会郁蒸发生热病或者产生寒症;血气聚结就成为肿瘤,下陷成为毒疮;气血上冲就气喘短促,气血枯竭人就会变得枯焦;发生在面部,表现在形体上。高明的医家善于用药物和砭石来疏导,用针灸来救治,因此,人的身体有能够洽愈的疾病。”

卢照邻说:“人养生的方法是怎么一回事?”孙思邈回答:“心为五脏六腑的大王,君主崇尚谦恭谨慎,因此要小心;胆为五脏六腑之将,把处事果敢决断作为任务,所以要大胆。高尚的人性情沉静,好像地的形象,因此,要求品行端方正直;聪明人的举动行止,就好像天体运行的形象,所以要思想灵活。

卢照邻又问养生方法的要领。孙思邈回答说:“天有盈余和不足,人有疾病艰难,(如果)不能自己谨慎(地养生),就不能够治愈疾病。所以,养生一定首先要懂得谨慎小心地对待自己啊!‘谨慎’以敬畏之心作为根本。对自己具有忧患之心的人,不会被人束缚;对自己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为他人所限制。对小的事情能够谨慎的人,不会被大事吓住;对身边的事情有警戒的人,不会为远处的事情所侮弄。通晓了这些情况能就完全辨别养生的方法了。”

当初,魏征等人编辑齐、梁、陈和隋等五个王朝的历史,多次向孙思邈询问遗漏的史事,孙思邈传述的非常详细。唐高宗永淳初年,孙思邈逝世,享年一百多岁,遗嘱埋葬时要简单,不要随葬器物,祭祀时不用牛羊等牲畜。

孙处约曾经带领几个儿子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说:“(你的几个儿子),孙俊最先发达,孙侑晚年时显贵,孙佺在执掌兵权方面有灾祸。”(这些预言),以后都得到验证。太子詹事卢齐卿年轻的时候,孙思邈曾对他说:“你五十岁以后要担任地方长官,我的孙子将成为你的下属官员,请你自我保重。”当时,思邈的孙儿溥还没有出生,等到后来孙溥做萧县县丞时,卢齐卿正好担任徐州刺史。

篇5:《新唐书·光颜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新唐书·光颜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军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从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若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其军当一面,光颜乃壁溵水。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子揽马鞅谏无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此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肯前,独光颜先败贼。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郾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 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待。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蔑之。乃饬名姝,教歌舞、六博,襦褐珠琲,举止光丽,费百巨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 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室家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

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所不逮逮:赶得上

B.光颜乃壁溵水 壁:构筑营垒

C.相顾不肯前顾:照顾

D.贼已北 北:败走、败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从河东军为裨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光颜勇而义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C.天子于光颜恩厚 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D.乃厚赂使者还之 臣乃敢上璧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李光颜勇猛、善用计谋的一组是

①数搴旗蹈军②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

③光颜挺刃叱之④悉画雷公符、斗星

⑤誓不与贼同生⑥其下乐为用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 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颜天资敏捷矫健,平定剑南时多次拔取敌旗,攻取敌营,出入神速,名声很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刺史等。

B.讨伐蔡州时,敌军用阵势压制住李光颜的阵营,李光颜只身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营,往返冲突,于是全军士气大振,击溃了敌军。

C.李光颜命人在缴获的铠甲上全都画上雷公符、斗星,写上“破城北军”,使郾城守将邓怀金非常恐惧,最终不战而降。

D.都统韩弘诚心诚意地进献一些美女慰劳李光颜的部队,李光颜却借机激励部队的士气,并让使者将这些美女带回去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

②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参考答案

9.C(顾:观望)

10.C(C项,介词,对;A项,动词,担任/动词,成为,形成;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项,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11.B(⑤只是表明了李光颜的决心,⑥表明李光颜善于安抚士兵,士兵乐为其用)

12.D(“诚心诚意地进献”有误,都统韩弘是因为厌恶李光颜忠勇有力,想用美人计来瓦解李李光颜军队的斗志,不料被李光颜识破)

13.①(李光颜)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军之中,往返多次,敌人认识光颜,弓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地射往他的身上。(“将”“反”“矢”“集”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但是战士们都舍弃妻子儿女,冒着刺刀冲杀,我怎么能独自以女色为乐? (“然”“妻子”“蹈”“奈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光颜,字光远。葛旃小时候把骑射技术教给他,常常赞叹他的天资敏捷矫健,自己赶不上他。长大后李光颜跟从河东军担任副将,讨伐李怀光、杨惠琳,立下战功。跟从高崇文平定剑南,多次拔取敌旗,踏平敌军,出入神速,名声更响。被提拔兼任御史大夫,历任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伐蔡州,李光颜以陈州刺史的身份充任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刚刚过了一个月,就被提升为本军节度使,皇帝诏令用他的部队独当一面,李光颜便在溵水边 构筑营垒。第二年,在时曲大败敌军。起初,敌军凌晨逼近李光颜的军营列阵,部队不能冲出去,李光颜就毁掉营垒的栅栏,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军之中,往返多 次,敌人认识光颜,弓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地射往他的身上。他的儿子拉住他的马缰绳劝他不要深入敌阵,李光颜拔出大刀叱退他,于是士卒争相奋战,敌军才溃败 了。在这时候,各路藩镇的部队驻兵包围蔡州十多处,都互相观望不肯向前,只有李光颜先打败敌军。当初,裴度宣谕抚慰各路藩镇的部队,回朝后,对宪宗说: “李光颜勇敢而且忠义,一定会建立功勋。”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李光颜在郾城击败敌军,打死十分之三的敌军,统计他们的铠甲共有三万,全部画上雷公符、斗星,并且题字说:“破城北军。”郾城守将 邓怀金非常恐惧,郾城县令董昌龄趁着这种形势劝邓怀金投降,并且来到李光颜处请求说:“城中士兵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抵押在贼人手里,如有不经战斗就投降的, 将诛灭全族。请您攻打城池,我举火把请求援助,援兵到了,您打败他们,我就把城池献出来。”李光颜答应了他。贼兵败逃后,董昌龄奉献伪县印玺,邓怀金率领 所有将领穿着平时的衣服打开城门等候。

都统韩弘平素傲慢骄纵,私下挟持叛贼,自显威风,并厌恶李光颜对朝廷忠心尽力,想方设法枉曲、毁坏李光颜的名声。于是修饰美女,教会她们歌舞、弈棋等技 能,并精心打扮,使她们举止光鲜靓丽,耗资百万,派使者把她们送给李光颜,说:“李公为了君王而在野外风餐露宿,我恭敬地进献一些侍奉的人,慰劳您征战的 辛苦。”李光颜约使者第二天早晨收纳侍奉的人。李光颜于是集合将校,大摆酒宴,引领使者带着侍奉的美女进来,一个个曼妙清秀,举止优雅,全军将士吃惊地注 视着。李光颜慢慢地说:“我离开家已久,是为国家分忧,实在没有什么用来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是战士们都舍弃妻子儿女,冒着刺刀冲杀,我怎么能独自以女 色为乐?替我感谢韩公:天子对我李光颜恩德厚重,我发誓不和贼兵同生!”指着心脏说:“即使死了也忠贞不贰。”于是呜咽泪下,几万将士都感激流涕,于是厚 赏使者,让他们返回,于是李光颜部队士气更加高涨。

李光颜秉性忠义,善于安抚士兵,他的部下都乐意被他任用。许州军队强劲勇悍,常常担任各路军队的先锋,所以多次建立功勋。

篇6:《新唐书·崔光远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新唐书·崔光远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

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

募:募捐

B.自是,贼常避其锋

避:避开

C.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

牢:坚固

D.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

②蚓无爪牙之利

B.①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C.①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①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光远“为国效力”的一组是

①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

②使人奔呼曰:“尹巡门!”

③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

④光远信之,斩处崟

⑤夜溃围出,奔京师

⑥光远至,遣官喻降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C.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却因安禄山叛乱出逃,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擅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

(2)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

(3)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

【解析】

(1)募:招募

(2)代词,他的。A项,①代词,他;②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①连词,表修饰;②介词,用。D项,①介词,因此;②介词,趁机。

(3)②叙述的是崔光远因恐惧而出逃;④叙述的是崔光远未能明辨是非,错杀良将;⑤叙述的是崔光远弃城突围。

(4)原文为: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5)乱象中的崔光远表现出来的是政治上的摇摆不定,而且同罗叛离安禄山,也不是擅自行动。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

(1)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

(2)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

(3)但不能禁止士卒抢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断士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

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休祠房,椎牛呼饮

椎:椎打

B.扈帝还,改礼部尚书

扈:保护

C.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

峙:对立

D.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C.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却因安禄山叛乱出逃,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擅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5分)

(2)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5分)

参考答案

4、D(A、随从 B、椎:槌杀 C、建立)

5、C

6、B (“同罗背贼”这一行动不能在文中找出他与崔光远事先有约定的依据)

7、(1)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用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 “火”“辇”“至”各1分,句意2分)

(2)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战汲郡”“裁”“力”各1分,句意2分)(5分

参考译文:

崔光远,世系出自博陵,后来来到灵昌。他勇敢果断任性,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开元末年,任唐安令,他与杨国忠友好,几次升任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出使回来,正值玄宗西行,下诏留崔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拉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崔光远便招募官吏代理府、系长官、稽察盘问进出宫门的人,斩杀了十多人,京城算安定下来。于是私自派儿子向东去见安禄山,而安禄山先以张休为京兆尹,于是追回张休,授任崔光远旧职。不久同罗背叛安禄山,带厩马二千匹出逃,贼将孙孝哲、安神威不能招回他们,安神威忧郁而死,官吏惊慌而逃,狱中囚徒都逃散了。崔光远以为贼将逃走,派兵把守安神威、孙孝哲等人宅第,斩杀壮士二人。孙孝哲快马报告安禄山,崔光远恐惧,与长安令苏震出了开远门。派人奔呼道:“京兆尹巡视城门!”守门衙兵备办具器仗迎接谒见,崔光远到来后,将它们都斩杀了,招募到一百多人,便奔赴灵武。肃宗嘉奖他,升任他为御史大夫,又任京兆尹,派遣他到渭北招募侨居在那里的移民。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崔光远刺探得知情况,率兵夜里赶到他们所在的地方,派一百骑兵拉开弓弦阻截在前,命令勇士一齐呐喊。贼人大醉,不能作战,斩杀贼兵二千得到一千匹马,俘虏一个酋长献上。从此贼人常避开他的兵锋。崔光远随从皇帝回到京城,改任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崔光远由汴州刺史取代萧华任魏州节度使。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到他镇守魏州时,派将军李处崟抵御贼兵,郭子仪不援救,交战不胜,李处崟率军逃回,贼兵便靠近城下欺诈呼喊说:“李处崟召我来却不出来接应,为什么呢?”崔光远相信了这话,斩杀了李处崟。李处崟善于作战,众人依仗他作为靠山,等到他死了,人们更感到危急。魏州城经过袁知泰、能元皓等修筑,十分牢固,崔光远不能坚守,夜晚突围冲出,逃奔到京城。皇帝赦免他的罪责,授任太子少保。

正值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反叛,攻陷荆、襄各州,便授任崔光远持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升任凤翔尹。原先,岐、陇贼郭愔等抢掠州县,设立五座城堡,崔光远到来,派官员劝谕招降了他们。随后他沉迷于饮酒而不亲自处理政事,郭愔等暗中约定党项及奴刺、突厥,在秦、陇打败韦伦,杀掉监军使。皇帝气愤崔光远没有成绩,召回他。又任他为剑南节度使。正值段子璋在东川反叛,崔光远进军讨伐平定了叛乱。但不能禁止士卒抢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断士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皇帝下诏监军使审查他的罪行,崔光远因忧虑而死。

篇7:《新唐书·韦丹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韦丹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yù,卖)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 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轶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10、下列各项中虚词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B、吞二周而亡诸侯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然后以六合为家 斧斤以时入山林

D、斯天下之民归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2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2)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4分)

(3)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4分)

参考答案:

10、A

11、C(济:救济;挽救)

12、D

13、(1)(“云”“响”“赢”“景”是关键)

(2)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为”;“草”“竹”名作状,“茨”“椽”名作动,“戛”要落实。)

(3)得分点“即” “具” “有司”,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械,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

篇8:《新唐书·赵憬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赵憬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

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之。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又陈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

表:上表

B.咸安公主降回纥

降:招降

C.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

息:儿子

D.皆遣客暴憬失于朝

暴:揭发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B.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C.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D.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憬清廉节俭。担任使者,不谋私利;虽任宰相,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一般儒学先生之家的一样。

B.赵憬为官公正。镇守湖南时,部下令孤峘、崔儆违反法纪,他依法处置;担任宰相时,不计前嫌,提拔二人。

C.赵憬精通治国。他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贤任能,节减用度,轻罚薄赋,并积极进言,得到皇帝认可和褒扬。

D.赵憬严于律己。由于推荐的果州刺史韦证因贪污被废黜,他就请求降低的考核等级;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5分)

(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5分)

参考答案

4.B(下嫁)

5.A

6.D(“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误,而且这不是“严于律己”的表现。)

7(1)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赞美他。(“盗” “荐” “褐衣” “ 杀”各1分,句意1分 )

(2)从前的使者大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私赍”“ 规”“ 然”“ 堪” 各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译文: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赵憬志行高洁,不炫耀自己。宝应年间,朝廷正营造泰、建二陵,用度很大,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们赞美他。试任江夏尉,协助各节度使府,升任太子舍人。由于母丧免官,从墓地中长出一株灵芝。建中初年,升任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上表让赵憬担任自己的副使。李承去世,于是赵憬代替他。后来被召回京城,他闭门不与人交往。李泌推荐他,在殿中回答皇帝问话,对答明了清楚,通晓古今,德宗很高兴,授予给事中一职。

贞元年间,咸安公主下嫁回纥,皇帝下诏令关播为使臣,并命赵憬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做副使。从前使者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于是就任命他。年终时考核官员请示,请按至德旧例考核政绩优劣,赵憬说自己推荐果州刺史韦证,因为贪污废黜,请求降低自己的考核等级。校考使刘滋认为赵憬知道自己的过错,更提高了他的考核等级。

窦参执掌政权,想要把赵憬贬为刺史,皇帝不答应。窦参被罢免后,赵憬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一同辅政。陆贽在裁决政事时很少谦让,又将赵憬改为门下侍郎,赵憬因此内心不平。自称不能胜任官职,多次称病。当时杜黄裳遭到宦官的诋毁,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诬陷排斥,形势很危险,赵憬救助他们,为其辩解,后来全部获免。当初,陆贽约好赵憬一起除掉裴延龄,等到奏对时,陆贽极力陈说裴延龄的邪恶,皇帝变了脸色,赵憬不帮他说话,于是罢免了陆贽,赵憬于是开始执掌政权。

赵憬精通治国之道,常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选用贤才、节约开支、减轻赋税、宽缓刑罚,恳切地向天子陈说这些。又陈述前朝的得失、今朝的变化,进献《审官六议》。皇帝都同意了,并下诏褒奖。辅佐朝政五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岁。他的儿子呈上去世前留下的奏章草稿,皇帝悼念怜惜他。赠太子太傅,谧号为贞宪。

赵憬生性清廉节俭,位至宰相,而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儒学先生之家的。得到俸禄,先修建家庙,而始终不置办家产。他镇守湖南时,令孤峘、崔儆都在辖区内担任刺史,不遵守法度,赵憬依法批评处置他们,他们都派遣门客到朝廷揭发赵憬的过失。等到他担任宰相,又将崔儆从大理卿提拔为尚书右丞,令孤峘正被贬任衢州别驾,赵憬又引荐他为吉州刺史,人们都认为赵憬为人贤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