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福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教育随笔:王诗为什么不睡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教育随笔:王诗为什么不睡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教育随笔:王诗为什么不睡觉
最近,我班有几个孩子一到中午睡觉的时间就趴在桌子上哭哭啼啼,不肯进寝室。这不,又到了午睡时间,王诗小朋友又一个人趴在桌子上了,起初,我还真以为她哪儿不舒服,就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试试她的体温,没想到,他却抬起头笑嘻嘻地望着我:“老师,我一不去睡觉,你就跑过来问问我,摸摸我的头,我和小朋友一块睡觉,你就不摸我的头了。
原来王诗不午休的原因,是为了寻求老师的注意和爱抚。从这以后,我主动去亲近她,关心她,用微笑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她讲话,当她高兴的和小朋友一起进寝室时,我就表扬她,她终于改掉了哭啼的坏习惯。
爱是永远也不会嫌多的,应该让每个孩子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稻田镇幼儿园 孙文会
月亮婆婆
午睡活动往往是较难组织的,多数孩子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他们活泼好动,喜乐贪玩,经常表现出不喜欢午睡的情绪,甚至把午睡当成一种负担。
为此,我们一起想了很多主意,试了多次,却总找不到一种持之有效的办法。
机缘巧合,一天,我在给小朋友讲故事,看着他们听得那样投入,我一下子受到了启发:请“月亮婆婆”帮忙怎么样呢?
于是,我用漂亮的彩纸做了许多“月亮婆婆”贴在小朋友睡床的右侧。
每天,老师轻轻带小朋友铺盖好被子,再用轻柔的声音提醒孩子们朝“月亮婆婆”那边睡。当孩子们的眼睛和身体都朝向“月亮婆婆”时,老师开始给大家讲童话故事,孩子们越听越安静,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美的梦想。
“月亮婆婆”天天伴着孩子们入睡,她亲切的面容,孩子们喜欢着,像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孩子们。
篇2:幼儿园教育笔记之不睡觉
幼儿园教育笔记之不睡觉
教育笔记范文一:
我们班的孩子从入园以来睡觉情况都很好,涵涵小朋友很活泼,很有个性,但每天午睡时都会睁着大眼睛,不肯入睡,嘴里一边说:“我不想睡觉”,
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安静的躺了下来,一心想玩的涵涵坐了起来,“老师,我想尿尿!”“好,回来之后要马上睡觉!”过了一会,涵涵怎么还没有回来,这时才发现涵涵在洗手间走来走去,“涵涵你在干嘛?”“没干嘛!”我们回到了寝室,涵涵却怎么也不肯上床,“老师,我不想睡觉!”我对涵涵说:“睡觉是为了让小朋友下午时更有精神的玩呀!”不管怎么说,她就是不肯入睡。
一天中午,大部分孩子都睡着了,只见涵涵在床上,不肯躺下,以前用过许多的方法都没用,我走到她跟前,抚摸着她的头发说:“涵涵的头发真漂亮,帮你梳个辫子吧!”梳完头发之后我们一起来到镜子前,涵涵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开心地笑了,“涵涵等你睡觉起来我再给你梳一个更漂亮的'发型!”涵涵使劲点了点头,在短时间里甜甜的睡着了。
之后每天在上床之前涵涵都会说:“老师,我不想睡!”过一会自己又说:“老师,等小朋友起来后你可再给我梳个漂亮的小辫子!”最后都会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而且睡的很香。
每次起床之后给涵涵梳完头发她都会的到镜子前去照一照,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时候只需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件小礼物,还有一个小承诺,都会让孩子们感到满足,不要让午睡成为孩子的负担,让孩子们知道睡觉能让自己的身体长高是一件开心的事.
教育笔记范文二:
刚接这个班的孩子的时候,我就听说有好多孩子不睡觉的孩子,开学第一天有个女孩的家长竟然没给孩子带被子,他说让孩子中午坐着就在行了,
孩子中午不睡觉,正好有一个小朋友的被子没带回去,我就让她到那先借着躺一下,结果孩子整整睡了一中午。
不断的我发现确实有几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中午不怎么睡,不睡觉的时候有的抽被子上的线头,有的就手里弄点东西不断的玩弄,总之干什么的都有,甚至会顶着被子到地上爬,看到这个人状况我行必须帮他们改过来才行。一中午休息孩子下午有精神,中午还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二以免孩子不睡觉中午偷着拿东西忙耳朵什么地方塞容易出危险,所以必须让他们养成一个睡觉的好习惯。
首先我要求中午睡觉要保持安静,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睡觉条件,这样没人说话有一小部分孩子就会自然的睡着,这个时候还有几个没睡的,宸小朋友我答应她睡醒以后会给他个小贴画,这个孩子喜欢别人表扬她,所以就乖乖的睡着了,这事就剩奥跟周逸了,奥早晚自己的袜子,把袜子套在手上,所以给他拿下来放在我这答应他睡觉起来给他,过来不久他也睡了,就剩下从来不睡觉的逸了。
这时他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睡觉,问他为什么不睡,他说我就是睡不着。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抱着他,不让他动,过来不久他就受不了了,让我放了他,并且一个劲的说能自己睡着,要睡会觉,看他这样我就放了他,并且告诉他男子汉说话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我就坐在小床旁边看着他睡觉,结果还真的睡了,这一中午我就像是在战场跟这帮小家伙斗智斗勇,不过今天我赢了,心里不免有一点自豪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他们我们要变成一个医生,大多时候要对症下药,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养成好的午睡习惯。
篇3:不和你玩了教育随笔
不和你玩了教育随笔
区域活动开始啦,班上的五子棋热还在继续,只见啊磊很快的走进了棋类区,去开始玩五子棋了,他兴奋的告诉我,他会下五子棋了,还问我:“俞老师,你会下吗?”“我当然会下了!”“那我们下一盘吧!”
于是,我们就“开战”了。区域里的其他孩子也都凑过来观战。第一盘,我轻易的赢了。第二盘,我教了阿磊几招,可是最后还是我赢了。观战的孩子一齐拍手:“俞老师太棒了!”“就是呀,俞老师真厉害!”听了这些话,我很开心的说:“阿磊我们再下一盘!”可是阿磊却瞪了我一眼,突然站起来。头也不会的走了。我拉住他的手说:“怎么了,好好的怎么不玩了?”谁知他甩掉我的手,回头大声的对我说:“不和你玩了!”然后跑开了。
我一愣,这是怎么了?吃副餐的时候,同班的`阿姨问我:“阿磊今天怎么了,一直不高兴?”她的话让我想起了区域活动的一幕,我终于明白了阿磊刚学会本领急于想表现,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可我光顾着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竟丝毫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没有理解孩子的心理,怪不得阿磊会生为我的气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更是他们信赖的游戏好伙伴。帮助幼儿树立自信,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比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
篇4:教育随笔默默耕耘,成就诗和远方
【教育随笔】默默耕耘,成就诗和远方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有幸成为这万丈光芒中的一束。从此我踏上这三尺讲台,开始书写自己的诗和远方。两年中,我有笑,有泪;有过酣畅淋漓,有过辛酸苦涩。但对于当初的选择,我的内心依然笃定不悔,我坚持着我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默默耕耘,也为了自己内心的诗和远方。
我永远忘不了当我第一次踏上讲台,用教鞭指着黑板,学生用响亮的声音跟我读词时的心里难以抑制的喜悦与激动,那一个个词语似乎也瞬间化为一个个跳动的精灵在为我喝彩,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我的诗和远方就是这三尺讲台,就是那一双双澄澈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领航。
01
默默奉献,谱写壮丽诗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今,人们习惯用这句歌颂可歌可泣爱情的诗句来赞颂老师的奉献精神。以前,我并不理解老师奉献在哪里?从教以来,虽时间不长,却心中已有答案,教师真正奉献的不是时间,不是青春,不是体力,而是精力,是心血。但是我们依然拼尽全力,不是那一点点报偿所使,而是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感。我深知教师所承载的是什么,所以我愿意默默奉献。我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在业务能力上我不断地努力、勤奋,用一颗真挚的心谱写着属于我的“红烛”人生。在我从教的这短短的两年中,我亲眼目睹了前辈们的爱岗、敬业、奉献,亲耳聆听了他们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教育,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奉献和忠诚,在学校的荣誉室里,面对各种各样的表彰和奖励,我又看到老师们的辛劳和学生的进步成长。忘不了已有花发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忘不了夜晚在办公室灯下,埋头苦干的老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
我以他们为榜样,为标杆,与学生们一道,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课堂上我们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黄昏后我欣赏他们天真的笑脸。生气时大声咆哮;高兴时欢欣鼓舞;在不断地接触中我深刻领悟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真旨。尤其是在小学生面前,你就是他们模范,对于还未长大的他们,你的很多行为都是他们争相模仿的和追捧的对象:你读书的姿态,你优雅的举止,甚至是你给他们作业本上的那一个“优”。
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
一次前往餐厅吃饭,我告诉男孩子们,要谦让女生,这是作为男生应有的一种品质。“品质能当饭吃?”一个男生嬉笑着反问。我愣住了,我突然觉得,孩子们学了四年,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学的是什么。下午,我花了一节课时间专门和孩子们探讨了这件事情,我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学习知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学习做人,有良好习惯的人,有道德观念的人,有善恶之分的人。他们年龄还小,或许似懂非懂,但让他们开始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的责任,我们常说教书育人,就是在教书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我会继续用一颗温暖的真心,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的行为、思想。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愿默默奉献,化作一方春泥,护花周全,;孩子是跳动的音符,我愿默默奉献,化身一条五线谱,助他们谱写壮丽诗篇。
02
耕耘三载,为了远方的梦想。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了梦想而奋斗。”,“中国梦”富含深情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催人奋进。中国有梦,我亦有我的教师梦,它似远方的旗帜朝我挥动,令我坚持探索,不断向前。
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会说,我的梦想是挥洒汗水于青青校园。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校园就是我的阵地,两年时光我只占据了这片阵地的一隅,我将继续前行,向前辈们学习,虚心求教,不断地尝试,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伴随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要充当妈妈的角色,充当朋友的角色,充当他们的领航者,我渴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自身的修养,去丰盈孩子们的翅膀,让他们从一颗颗小小萌芽,长成一片片青青翠竹。
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会说,我的梦想是帮助孩子们铸就自己的梦想。当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慨叹他的少年大志,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需要脚踏实地打基础,也需要仰望星空作方向。作为育人者,点燃孩子的梦想是我们的责任。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与众不同的特质,有时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建立梦想,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然后通过关爱、赞美、鼓励去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敢于做梦。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茨说,他小学时的校长布鲁克斯就是一位注意学生特点的老师,在发现他喜欢钻研问题后,他总会送些写有数学题目的小纸条,从而激发了他对数学的热爱和帮助他坚持了探索问题的兴趣,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很喜欢汪国真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的岗位是平凡的,我的梦想看似也是平凡的,实则却需要我一生去追逐,方能问心无愧。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耕耘三载,为了远方的梦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育者,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我默默耕耘。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会望着这些开得热烈的芽儿,笑逐颜开。
【作者简介】
乔柯,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店镇中心小学童诗实验教师。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她满怀热情,喜爱朗诵,擅长文字书写,致力于童诗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她的童诗课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THE END
篇5:混与不混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面对“混龄”,我们“混”的是年龄段,“不混”的是教育目的。本学期,我们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接触到更多的朋友,创设了“大区域活动”——打破班级,让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同时参与。但是由于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同,教师的准备不充分,第一次活动时幼儿之间频发冲突,较大影响了游戏质量。
小班的幼儿在游戏初期往往无意识、无目的,以独自游戏或者平行游戏为主,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建构作品的结构比较简单;而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建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会使用辅助材料,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有场景、有情节、较为复杂的高质量作品。
因此,我们在第一次活动后尝试调整,先小范围地混龄——一个小班、一个中班、一个大班混合,让孩子们事先熟悉另外两个班级的孩子。活动前,三个班的老师各自在本班向幼儿交代今天活动的内容,让幼儿有心理准备。小班的老师告诉幼儿,和哥哥姐姐玩,要征求哥哥姐姐的建议。中班的老师告诉幼儿,多爱护自己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但要学会爱惜别人的作品。大班的老师告诉幼儿,自己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了,要主动和弟弟妹妹玩,多包容他们。
篇6:其实不特别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们班有个叫徐祥的小朋友,从他入园开始对他的教育就让我特别头疼。对老师提的要求,他只有一分钟的热度,让他坐坐好,一扭头,他能满教室跑起来;让他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来告状:“老师,徐祥打人了!”……
一天午饭前,我正带着孩子们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徐祥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像你那样做!”
我心想:这小子又要和我干起来了!我问他:“为什么?”
他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就是不想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
我想:如果强行拒绝他。他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不知又要惹出什么乱子来!于是,我灵机一动说:“那好!徐祥你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始了,徐祥做的每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而且反应特别快,我拍手,他跺脚;我做小狗的动作,他做小猫的动作……慢慢地他游戏兴趣上来了,和我以及其他小朋友融在一起了!
这给我一个启发,对于这个孩子如果总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可能进一步压制孩子的天性,从小就强化他的逆反心理。于是,我以后与他接触时,对他的一些言行开始采取缓一步的`态度。其他小朋友坐着.他偏要站着,我不制止他,反而对他说:徐祥现在不想坐下来,那徐祥就先站一下吧!站了一会儿,他看其他小朋友都坐着,一个人有点孤单,悄悄地又坐了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徐祥对我和其他小朋友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感到了老师对他是友善的,他也越来越愿意和老师亲近起来。
通过对徐祥的教育,我觉得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能随便武断地给孩子下定语,也许换个方式我们会发现那些特别的孩子其实一点不特别。
篇7:教育随笔:官不大事不少
教育随笔:官不大事不少
前些天,我和一年级二班的班主任耿波老师在小菜馆一起吃饭。旁边还有几桌吃饭的客人。吃饭前耿波老师就在接打电话,吃饭过程中,他还是在接打电话,一直到吃完饭,他还没有打完,旁边的人都在看他。其中一个人说:“这个人是个什么大官?怎么这么忙?”我说:“他是天底下最大的官——班主任啊。”那人接过话茬笑着说:“我还以为他是校长或教育局领导呢,班主任整天忙活啥啊?”其他几个也随声附和,耿老师却没有一丝的笑意,而是一本正经的说:“孩子小没办法”。这时有人问他:“你不是还没有结婚么,哪里来的孩子?”他放下手中的.碗筷,说:“我是没有结婚,但我班里有三十多个学生,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啊,平时吃喝拉撒,吵叫哭闹我哪个都得管着,现在他们要建学籍,上面要求很严,学籍成了终身制,孩子和家长有很多的事情不明白,一旦填错就很麻烦,我这班主任怎么敢给他们耽误!一个个打电话来,咱就得一个个解释啊!”
耿老师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哑口无言,不住的点头,不由自主的说着:“是呀!是呀!这当班主任还真是不容易啊”。耿老师的话我是深有同感,接过话来我说:“虽然是小小的班主任,又是一年级的“孩子王”,但确实有很多的事情要管,孩子来到学校:走路、说话、吃喝拉撒样样都得从头做起,这个哭,那个叫,事事都得教,真是不容易呀!低年级的小孩子自制能力差,老师们每天都要比其他老师早到学校半小时,为的就是帮孩子打扫卫生,收交作业,还得从家长的手里接送孩子,想想作为家长一个孩子管起来还觉得很累,何况是几十个孩子的大家长,对待他们真是比自己的孩子还上心。我觉得这里面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的问题,更是低年级班主任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的问题。”听了我们的一席话,大家禁不住对耿老师竖起了大拇指,其中一个说:“咱以前光知道当老师的挺轻松,原来也不轻快啊。就看你们这些当班主任的,真是:‘官不大,事不少’啊”。
篇8:我明天不来了教育随笔
我明天不来了教育随笔
我带孩子们复习《幼儿画册》上的故事,因为我自己没有教科书,就和往常一样,顺手拿了坐在我边上的乐乐的书。
我开始讲述故事,小朋友们也认真地听着,一边的乐乐忽然嘀咕起来:“我明天不来了。”乐乐是我班最小的孩子,是个心里藏不住话的孩子。我正在讲故事,便没有停下来问她为什么,只是想,小丫头又遇见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
故事讲完了,乐乐又在说:“我明天不来了。”“为什么呀?”我奇怪地问,上午乐乐并没有跟人有冲突呀。乐乐不看我,也不回答我,只是又说了句:“我反正明天不来了。”难道……是因为我拿了她的书?我马上问她:“是不是老师拿了你的书,你不高兴?”乐乐一听,眼眶马上红了,委屈地点点头,眼泪流了下来。
一瞬间,我意识到了自己犯的错误,乐乐用她的不愉快告诉我:在阅读的`时候,她不愿意成为唯一手里没有书的孩子。当我不经她同意就拿走书的时候,她的不愉快就开始酝酿了。回想起以前,我一直是这样做的,不禁感慨万分:我所认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其实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理所当然地犯着同样的错误,而这样的错误很容易避免,只要要求学校多为我们老师配备一套教科书就行了。我感谢乐乐,因为天真,所以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她的反应如同一面最真实的镜子,让我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的教育理念上的误区。
尊重孩子,并不只是蹲下身来和孩子说话,更多的是我们平时言行中对孩子的尊重。如果我在拿孩子书前,问他们一下,谁愿意把书借给老师示范?孩子们也许会纷纷举起小手,乐乐也许会很乐意把书借给我和我一起看。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和孩子之间。
篇9:我不想玩的教育随笔
我不想玩的教育随笔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玩“萝卜蹲”的游戏,我先介绍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然后请几个孩子做示范。等到大家熟悉游戏过程后,我便邀请孩子们参加游戏。当我眼光落在玥玥身上的时候,只见她赶紧收起笑脸低下头,我知道这表示她不想参加游戏,但我还是邀请了她。“老师,我不玩。”她连摇头带摆手。“这个游戏多好玩呀!你怎么不玩呢?”我追问道。“老师,我不想玩。”我了解玥玥,她不是真的不想玩,而是怕做不好被别人笑话,所以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我忙上前拉着她的手说:“来,我们两个一组。我带着你,跟着我学就行了。”游戏开始了,我先让玥玥跟着我做。起初,她还是放不开手脚,做了几次后,她紧张的.表情放松了许多。这时,我便慢慢退出,让玥玥独立参加游戏。在大家的鼓励下,玥玥越做越好,居然成了最后的胜利者,玥玥别提有多高兴了。从那以后,玥玥不再像以前那样扭扭捏捏了,脸上也多了几分自信与从容。
其实,在幼儿园里,像玥玥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性格内向,要求完美,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生怕自己做得不好被别人笑话,往往选择逃避。这就凸显了教师“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重要性,只有仔细观察、研究儿童,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才能给予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使他们成为自信的人。
篇10:不要给孩子们贴标签教育随笔
不要给孩子们贴标签教育随笔
班里的西西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户外活动时,他喜欢满操场地东奔西跑;参加教学活动时,不是用手去扯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就是去搞别人的板凳;师幼互动环节,他更是极度兴奋,当别人站起来时,他会故意躺在地上……面对特殊的西西,班上老师一度伤透了脑筋,甚至要把他列为“问题孩子”,可是我们知道,越经常批评他的不良行为,就越会导致他在脑海中对自己产生不良的评价:我是不乖的小朋友。这样只会进一步强化他的不良行为……所以我们决定对西西实行“平等的多爱教育”。所谓“平等”,就是首先在态度上把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不要因为他有些调皮的行为,就对他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限制他的正常权利;所谓“多爱”就是努力发现他身上存在的闪光点,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从内心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和期望。
当我们去操场进行早操时,我们会特意请西西来当火车头(班里孩子都特别喜欢当火车头),并会给他暗示:“你今天是火车头哦,火车头都是很棒的,会紧紧地跟着老师的,西西会做得很好的是吧?”西西听了,使劲地点点头,当了火车头的西西果然紧紧地跟着老师.到了操场上也没有再到处乱跑。慢慢地我们还发现西西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美术课上,他的`作品经常很有创意,于是我们会把他的美术作品专门拿出来供其他小朋友学习、欣赏……在越来越多的正面暗示和鼓励下,我们发现西西在慢慢地改变着,调皮搞怪的现象减少了,很多行为也越来越积极主动起来。
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孩子,很多老师,都会给这些孩子贴上特殊标签,并会采取一些措限制他们某些行为的发生,可是我们知道这对孩子来说,不光是不公平的,而且长期下去,只会导致他们的特殊行为越演越烈。通过上面西西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贴上特殊的标签,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情感就会积极主动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行为的改变。
篇11:为孩子上课教育随笔
为孩子上课教育随笔
一边是评优课、示范课需要的效果,一边是孩子教育机会的公平原则,确实让一线教师两难。而在我们幼儿园,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尝试,我们以“为孩子上课”为原则,既保证评优课质量的凸显,又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分组教学丰富材料
一般,在园级以上的公开课活动中,为保证现场的互动质量,我们尝试进行分组教学。分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班级的孩子人数分成两部分来进行集体教学。这一形式,我们一般用于语言、社会等需要重点表达情感的公开课活动中。例如,假定班上有A和B两位老师,周一由A老师带一半孩子进行语言领域的公开集体教学,那么B老师就带另一半孩子进行社会领域的常规集体教学。而第二天两位老师互换孩子,重新组织一遍各自的'活动,即同一个集体教学活动重复进行两次。人数减半,既能够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能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肯定孩子的表达,从而既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又不会增加老师的负担。
我们还尝试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提供可选择的操作材料,尤其是在动手操作频繁的公开活动中。比如,科学领域的公开课中,我们提供三种难易不同的操作材料,并且在操作环节前清楚说明,请孩子进行选择。比如,排序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分别提供数量5、数量7的排序和插空排序等难易不同的材料,方便孩子自主选择。
内部评优全员参与
一般在幼儿园的内部评优活动中,我们主张每班幼儿全员参与,让每个孩子都参加公开课,这样更能看出老师在集体教学中的课堂智慧和驾驭能力。
比如,在一次园级评优活动中,一位老师就特别关注一位性格极其内向、从不举手的女孩,通过课堂上的师幼互动,活动的最后环节终于等来了女孩缓缓举起的小手。现场听课的老师都为女孩鼓掌,活动的现场效果非常好。
不管活动形式如何改变,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评优等公开活动,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为孩子上课,上孩子喜欢的课,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篇12:课堂教育随笔:睡觉的不止我一个
曾几何时,听过一位老师这样子感慨:老师,你讲吧,你不讲我睡不着。
记得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一位老师同学在QQ群里,聊天时无意间说到的事情。那句话是她的学生说的,在课堂上特意说给她的。
依着和她的聊天记录,情况应该是这样子的。
我的这位同学,是一位政治老师,教的是高二。文理分科后大批的差生还是不学,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话(那时的手机还没有普及到智能的状态),不捣乱的就是看小说。枯燥乏味的内容,睡觉的也就倒下了一批。不是不管,你管也没用。女生叽叽喳喳,男生嘻嘻哈哈。没有一种豁出去的魄力,你是很难驾驭得了这种局面的。久而久之,原来管的,后来也不管了,原来管不了的,更放任自流了。一个不入流校长也就放任着学校里这些不入流的学生们。
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默契,老师讲老师的课,学生干学生的事,好像互不干扰。那些时候还没有实行什么课改,也就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我这个老师同学告诉我,他们的的原则就是,能抓纠的就尽可能的抓,实在不可理喻的就放弃。
有一天,我的老师同学感冒了,喉咙干燥嗓子嘶哑,还是拿了一杯水坚持着走上了讲台。她准备让学生上自习,就用沙哑的嗓子安顿学生看书,预留了学习提纲。 看书的开始看书了,看小说的也估计接着看上了,惯于睡觉的几个也爬下了。
突然一声巨响在寂静的教室里如雷冒出:老师,你还是讲吧,你不讲我睡不着。
哭笑不得。
老师同学说了她当时的尴尬,用了这四个字。
前一段时间,在微信里又与老师同学聊天,提到了那个睡不着的话题。
她说,现在好多了。
自从换了现在这个校长之后,状况有了很大的扭转。这个校长狠抓管理,课堂上不让睡觉不让玩手机不让看小说,值日老师班主任代课老师齐心合力,虽然也还有个别的偷拿手机的,但毕竟已是个例。
最后,她弱弱的说了一句,就是待遇还不怎样。
我知道,在现在学生大量外流的这种状况下,生源的质量已成最大问题,这个改变不了,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就是所谓的出力不讨好。
慢慢熬吧。
公众号:木风轩
篇13:不爱脱衣睡觉的凯凯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不爱脱衣睡觉的凯凯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们班有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凯凯,白里透红的脸蛋、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特别招人喜欢,凯凯还特别喜欢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甜甜的,可爱极呢!
记得凯凯到我们班是在开学后一个多月。凯凯每天早晨上学都会哭一翻,抱着妈妈不愿松手,我们基乎都是用抢的',才能在妈妈手上把他抱下来,有时,动作慢点,他自己跑到外面躲起来,但是每次只要妈妈一走,他马上就不哭也不闹了。
凯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睡觉不愿脱衣服,刚开始天气比较?和,他不愿脱衣服,我们也没有强迫他,怕他刚来,和我们老师也不太熟,再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下次就更不愿意上学呢,所以我们一直把他这个坏习惯留到现在,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凯凯还是不愿脱衣服,虽然我们每天中午都要试一下,可是都没有效果,今天中午,我终于一狠心,强制性把他衣服脱下,然后马上把衣服放在他怀里抱着,并告诉他把衣服抱紧,别人抢不走的,虽然他很不高兴,但没有像以前那样反应激烈,最后在我慢慢的拍打下,凯凯进入了梦乡。起床后我问凯凯,衣服没掉吧(没有),脱衣服睡觉舒服吗(舒服),明天我们还脱衣服睡觉好吗(好的)。在我们老师不懈的努力下,凯凯终于愿意脱衣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