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散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艾子教孙阅读附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艾子教孙阅读附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艾子教孙阅读附答案

篇1:艾子教孙阅读附答案

艾子教孙阅读附答案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选自〔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榎(jiǎ)楚:分别是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③抟(tuán) :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夺。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其子仅有是儿( ) ②责必涕泣以请( )

③杖之愈峻( ) ④其子不复敢言(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艾子笑而释之

A.得而腊之以为饵 B.朝而往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黑质而百章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1)孙抟雪而嬉 (标在动宾之间)

(2)寒战之色可掬(标在主谓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2分)吾为若教子不善邪?译文:

(2)(2分)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11、 艾子最后为什么“笑而释之”呢?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阐述理由。(2分)

【答案】

①这 ②流眼泪 ③更加 ④又,再

(1)孙抟/雪而嬉 (标在动宾之间)(2)寒战之色/可掬(标在主谓之间)

我替你教儿子不好吗?

(2)所以写了这篇说,来希望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11、艾子明白了儿子的意图:儿子是心疼自己的孩子,碍于尊重父亲,不敢直言违抗,所以最后笑而释之。

篇2:《艾子教孙》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艾子教孙》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①不学,每加榎楚②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⑤。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选自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

①慵劣:慵,懒惰;劣,顽皮。 ②榎(jiǎ)楚:榎,楸树的别称。楚,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榎楚,用作鞭笞的的刑具。③抟(tuán) :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夺取或解下衣服。⑤掬(jū):两手捧(东西)。如今天仍在用的“笑容可掬”。

【参考译文】

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何。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了他们父子。

【导读】

《艾子后语》是一部古代幽默作品集,文中的故事以虚拟人物艾子为主人公,诙谐有趣,讽刺世风人物,往往发人深省。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千古话题,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问题,今天读来我们仍能受到启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每加榎楚而不悛( ) ②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

③杖之愈峻( ) ④艾子笑而释之( )

2.与“杖之愈峻”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近的一项是 。

A.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B.其子无如之何

C.艾子见之 D.寒战之色可掬

3.下列句中“胜”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驴不胜怒,蹄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 “责必涕泣以请” 中的“涕”是古今异义的词,它的古义是 ;今义是 。请从你学过的古文中再举出两个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例一:

例二:

5. 请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三处标点。

汝 儿 有 罪 应 受 此 罚 汝 何 与 焉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②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

【参考答案】

1.①悔改 ②常常,经常 ③严厉 ④饶恕

2.C(均为代词)

3.D(优美的;ABC均为“能承担,能承受”。)

4.“涕”的古义指“眼泪”;今义是“鼻涕。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成年男子的配偶”;又如“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5.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

6.①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②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

篇3:《艾子有孙年十许》阅读答案

《艾子有孙年十许》阅读答案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注】①榎(jiǎ)楚:榎,楸树的别称。楚,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这里指用棒棍打。②悛(quān):悔改。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脱下。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年十许许:

(2)吾为若教子不善邪若: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3.艾子最后为什么笑而释之呢?(2分)

4.你认为艾子教育孙子的做法对吗?艾子之子的做法对吗?试对两人的`做法进行点评。(3分)

参考答案:

1.1(1)许:左右

1(2)若:你

2.3孩子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打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孩子的父亲就流泪哭泣着求饶。(“仅”、“是”、“恒”、“涕泣”等几个关键词应当翻译出来,如果未译出来各扣1分,语意连贯1分)

3.2艾子笑是因为明白了儿子这样做的原因,(1分)释之是因为他同样心疼自己的儿子。(1分)

4.3艾子用体罚来教育孙子,(1分)艾子的儿子则溺爱自己的儿子,(1分)两者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1分)(其它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篇4:艾子杂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艾子教孙阅读附答案(合集11篇)

艾子杂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2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一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 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搏):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1、(1)下列与“使秦不得窥吾西”中的“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B、虽鸡狗不得宁焉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即出,得其船

(2)下列与“臣怪之,问其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落日故人情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即克,公问其故 D.故有所览辄省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岂不大利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王认为老百姓会踊跃参与筑城的理由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1. (1) B (2 分)(2) C (2 分)

2. (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或好处)的事吗?(2分)

3. 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2分)

4. 办事情,想问题,要把考虑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

或既要看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4分)

篇5:《孙叔敖纳言》阅读附答案

《孙叔敖纳言》,完成下列题目。(14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4分)

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 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③孙叔敖再拜曰( ) ④孙叔敖对曰( )

【小题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中的“之”相同的是()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 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小题5】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都城 ②离开 ③两次 ④回答

【小题1】B

【小题1】楚王 /不知 /臣之不肖

【小题1】(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小题1】谦逊有礼,虚心纳谏。

篇6:孙期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14. ① 持;或“拿”;或“握”② 回头;或“回头看”;或“转过头看”;或“看”(共1分,每小题0.5分)

15.“牧豕于大泽”目的围绕“奉养母亲”回答;“驱豕入草”目的围绕“拒绝做官”回答。--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 围绕“勤学;孝顺;能吃苦;仁让;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回答。(共2分,结合原文1分,质1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篇7:孙期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

15. 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驱豕入草”分别有什么目的?(2分)

16. 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请结合选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2分)

篇8:孙期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选自《二十六史》)

【注释】①豕(shǐ):猪。②里落:村庄。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④赍(jī):持有,携带。⑤辟:召,征召。

篇9:“孙长卿”阅读答案附翻译

关于“孙长卿”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 听:听凭。 B.推首恶一人诛之 推:审问。

C.自淮趣高邮 趣:通向。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 征: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3分)( )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 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参考答案:

4.A(听:治理。)

5.D(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

6.C(非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7.(1)(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译出大意给2分;“嘉”(称赞,欣赏)、“敏”(敏捷,机敏)、“辞以母疾”(介宾短语后置结构)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

译出大意给2分;“患”(“以为患”或“苦于”)、“汲”(打水,取水)、“未几”(不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随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人质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我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孙长卿说:“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事情交付都水官,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买军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现在实行的措施,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听。

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过了一年,任庆州知州。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孙长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危险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故道,开辟为通途。改任定州知州。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文学才能,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孙长卿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一毫财利。孙长卿任定州知州时应得园林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孙长卿死后,皇帝下诏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

篇10:《孙泰逸事》阅读试题附答案

《孙泰逸事》阅读试题(附答案)

(16分)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④。”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⑤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使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②二子:两个女儿。③女弟:妹妹。④适:嫁。⑤缗(mín):穿钱的绳。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二子为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物喜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C.贻以金钗D.卷石底以出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却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钱,但他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坐船离去,一去不返。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众皆伏泰之义 伏:_______________ ②将家于义兴 家:________________

③吾适得京书 适:________________ ④言讫讫: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4分)①伏:同“服”,佩服。②家:安家。③适:刚巧。④讫:完毕。(各1分)

小题4:(1)(2分)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得分点“既”“授”“诣”,语句通顺)

(2)(2分)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得分点“事”“肖”倒装句式、被动句式)

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应积累虚词一词多义的用法。这里的C选项中“以”与例句中“以”同为“介词,把”。

小题2:

试题分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选项中“将别墅送给老妇人”说法不准确。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这里应注意“伏”通假字用法;“家”的词类活用。

小题4:

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

篇11:《孙期传》阅读答案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选自《二十六史》)

【注释】

①豕(shǐ):猪。

②里落:村庄。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持有,携带。

⑤辟:召,征召。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

15、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驱豕入草”分别有什么目的.?(2分)

16、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请结合选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2分)

答案

14、 ① 持;或“拿”;或“握”。

② 回头;或“回头看”;或“转过头看”;或“看”。

15、“牧豕于大泽”目的围绕“奉养母亲”回答;“驱豕入草”目的围绕“拒绝做官”回答。(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围绕“勤学;孝顺;能吃苦;仁让;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回答。(共2分,结合原文1分,质1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