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艺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洞庭湖的渔抒情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洞庭湖的渔抒情散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洞庭湖的渔抒情散文
洞庭湖的渔抒情散文
坐在车中假寐,突然湖面传来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仿若端午节洞庭湖中龙舟竞赛般,有些恍惚又瞬间清醒,这冬日怎会有人划龙船,应该是渔民在围捕鱼。抓起相机,推开车门,奔向湖边,不顾车里其他人的惊诧、不顾形象地攀上湖边一米多高地护栏。看见原本平静的湖面突然多了好多条忙碌的渔船,果然是在捕鱼。响声便是从小小渔船上的大铁皮桶发出来,“咚、咚、咚”地震天响,原本湖边几棵光秃秃的树上还如叶子般停留着的麻雀,这下被这莫名的鼓声吓得“呼啦啦”地四下逃窜。
有些疑惑,我曾掉进水里无数次,不知是因为惊慌还是听觉暂时失聪,不管妹妹、妈妈如何在岸上歇斯底里的喊叫,水中的我并没听到什么、也没看到什么。鱼应该与人类不相同的吧,至少它们能在水中睁大眼睛游来游去而不撞“车”,湖岸的响声应该也听得见吧?夏天,在岸上看见浮出水面的鱼,屏声静气地还未接近它,它便一扭娇躯游向他方。可是冬天的鱼不是活动于湖深处,这响声能穿透?拍了几张后,见湖边有一位穿着下水衣裤的渔民,在岸上整理些什么,跑过去打听:“这么敲,鱼听得到不?”
渔民憨厚地笑着:“应该可以听到吧……心理作用,我们自己认为鱼会吓得乱跑就行。”先进,捕鱼用上了心理学。
“我看你们也敲了好一阵了,是想把鱼赶到围网里后再起网?”此时我脑际浮现的是,几艘渔船齐心协力把网拉起,慢慢起水时,网中数以千计、万计的鱼在网中挣扎着、乱跳着。
“我们只放网、追赶,鱼在网的另一头出。”
“啊,难怪老半天,不见你们打半条鱼起来,网的另一头在哪里?”我有些失望。
“那边。”他顺手指了一个方向,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初时还可以看见圆圆的象脐橙那么大的白色浮标如珍珠项链般浮在湖面,慢慢地只有我拳头大,后来如乒乓球大……再后来水天一色什么也看不到了,网的另一头是湖的尽头?那鱼们不用赶也无路可逃了。
渔民指着湖中隐约可见的似船似屋的漂浮物对我说:“他们在那里。”他们是指收鱼的人还是他的老板们?若是收鱼,那我更加失望了,如果靠岸我勤快些可能还能赶过去一探究竟,在湖中……只能算了。反正我此时也搞不清自己是应该为渔民们丰收而高兴还是为鱼们无路可逃而悲哀,不看见可能更好。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洲人,我相当一段时间对“渔”没什么概念,除了夏天闲时,爸爸和队上的叔、伯们好玩似的在垸内渠沟里,用箌、叉等捕几条小鱼打打牙祭,以及经过以捕捞为生的管竹山渔业队时捂住鼻子,以避开鱼虾的那种腥臭外。
后来,婆家以养鱼为生,看过几次干塘,觉得起鱼时,大大小小的鱼一网一网往岸上拖、一筐一筐往车上倒,有些兴奋。
野外捕鱼也是偶然随万子湖的`一位渔民一起,驾船到洲边小沟里用鱼壕及围网捕过数量不多的鱼,也没有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一出几万斤的震憾,一直以为捕鱼是一种很辛苦又迫于无奈的职业,所以并不爱它。
后来我改变了感观。高三随杨梅山一位同学去她家玩,遇见正在织渔网的她漂亮的小妹,我突然成了一个好色之徒。她梳着黑油油的织辫子、穿一件红色茄克装,端坐渔网前,双手如飞地舞动着织网,阳光透过对面的窗玻璃,穿过那张墨绿的渔网,把光柔和的晕染着少女俏丽的背影……许是我的粗鲁打扰到她,她回头朝我嫣然一笑。我的天,什么是回眸一笑百媚生我可不管,只知刹时为她的美沉醉。好乖的女孩,乌溜溜的大眼睛中笑波横溢,挺直的鼻梁、小巧殷红的嘴、白净的面庞上还带着稍显羞涩的红云……不知是她衬着阳光和未织完的鱼网,还是阳光和鱼网衬着她,反正我爱极了这幅画面,羡慕极了那刻的阳光……虽然觉得一网下去对鱼来说有些残忍,可是如果上面还残留她的芬芳……
再芬芳的鱼网对鱼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听渔民在得意的炫耀:“不管它们听不听得见,我们这样,一天能捞百万斤鱼……”百万斤?是什么概念?得有多少条?我真不敢想象,这百万斤鱼里有多少鱼子鱼孙,有多少是明年这湖中生物的繁殖主力军?明年休渔时能那么快恢复常数?如果逐年不正常减少,如此百万斤一天下去,多久后,洞庭湖中的鱼就会断子绝孙?……我无法考究,只知我年幼时,在苇山的浃里、沥水沟里常常看见起着拱的鱼,如今,在船在湖里穿行也难看见鳞光,是鱼怕了?还是鱼走了?还是会没了?洞庭鱼米之乡的美称还会不会存在?
篇2:渔女抒情散文
渔女抒情散文
黄昏渐渐的睡着了,暮色笼罩了这整个城市。

可她知道。她究终是不能的,不能在她的生命留下些什么。可她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在有一段时间里总觉得一个女人最美好的时光是从三十岁开始。在三十的年华里蕴含着一个女子从女孩到母亲的历程。三十年的岁月里给予了她安静、睿智、释然和笃定。
那么,她想在她三十的芳华里也必定是如此吧。
那时的她在冬天里经常穿着一身的休闲装和跑鞋。夏天穿着笔直的衬衣和牛仔裤,半扎的头发和高跟鞋。坚韧有力的脚步穿梭那个小县城或是小镇上。脸带着微笑井然有序地购买着家里所需的日用品。但除了购买所需的日用品之外她经常性看得最多的就是餐具,成套的带着浅色花的餐具。
我想,在三十的年华里大多数女人都会有这么一个梦想吧。在她宽或不宽敞的厨房里为自己爱的和爱她的人,还有她们的孩子静静地做上一餐丰盛的晚餐。
后来,在一家餐具店里她也买上了两套。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她会用那两套餐具精心准备一桌美餐,而她的孩子们总会调皮地围在桌子边一边吵闹一边等着她们的妈妈宣布就餐开始。
日子就这样的静安其里。
然而,渐渐的这一切美好和温馨的画面都已经模糊和远去。
就如三十年华般。
三十的年华在十年的光阴里如清晨。
而清晨是黑夜被阳光叫醒的一场梦。
一场不能继续做下去美好但并不奢侈的梦。
那天,在电话里她跟她她要走了。
她闭上眼睛尽量不让泪水流出来。她问她,你要去哪?
那里不是她的故乡,那里面有她认识的人,但那是她不能独自生活的地方。
她的故乡应该是在很远的很远处。在小溪旁,在流水边。那里才是她的家里。她曾经生活过,对其寄予美好期望的家。
或者她的故乡在很远的.很远的海边。家的门前是一亩很凹进去很深的田地,到了夏天那里集满了雨水。而路却不是我们平时所看见乡村的泥巴路,它像沙滩,柔软而艰难。路的两边长满了比人还高的仙人掌,到季节的时候会开满了花,延着那条小路一直到海边。
夏天的时候她会跟着父亲出海打鱼,日出而作,日落而夕。
后来,她去了另外一个地方。那里没有海,没有沙滩,没有满路的仙人掌。但那里有她的家。她一个小小的不富裕的家。
后来,她成了几个孩子的母亲。
再后来,她的父亲在母亲节的那一天走了。
她没有去送,没有送带她出海打鱼为生的父亲。
因为,她一个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人生总是这样,辗辗转转。却转不出这座迷宫。
她也一样,她掉在她的迷宫里面。
黑暗,安静和不所知的知足着。
在电话里她跟她说,别回去了,过来跟我住吧。因为她想为她做点什么,但这究终是徒劳的。
她说,不跟你住了。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
是啊!人的本身就是孤独的。
就算她跟她在一起生活,又能如何呢?她可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但她帮她看不了路边的风景,看不了她回家的路,看不了这个世界。
就如她三十年华的十年光阴里。瞬间,一切如洪水没落般掠夺了原本她平静的生活。一切如埋在土壤里种子般,等待着破土而出。
那天,她跟她挂了电话。
眼前她所经历的这一切似乎过去很远
而现在的措手不及
未来长河啊!
你却不知道要经流河处。
篇3:渔光曲抒情散文
渔光曲抒情散文
暮色氤氲弥散,湖上苍茫。风哼唱着乡谣,自天外姗姗而来。山峦与树木此刻更加亲密,身影融合、重叠,在水草柔软的帘帐下,枕着鹅卵石,渐渐沉入梦乡。
舟头点亮一盏渔灯,温暖摇曳,如星光闪耀,透射很远,湖面上泛起家的生气。四周寂静,波澜细密。月色脚步迟缓,赶赴这场家宴。宁静致远,幸福感油然而生。湖是一只大船,幸福是捕捞起的鱼群,在满当当的船仓里蹦达。
一身蓑衣,一顶竹笠,渔人卸下肩头的疲惫,双手洗刷着生活上渗出来的斑斑汗渍,让清水把风尘杂念洗濯干净,涤出原本的朴实。心满意足地抽口旱烟,顺着烟的.走向,可以望见南山悠然的田园,家里妻儿老小盼归的双眼。
渔舟顺水,鱼鹰在篾筐上歇脚,看着鱼已半筐的猎获,手舞足蹈庆贺满足的心境。不消说,收获的喜悦在表达方式上,动物与人类终究是一样的狂癫。
一帧湖光山色的画卷,宁静如此美丽,心静如此安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