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浪皇后驾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文言文陈寿传回答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文言文陈寿传回答问题,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文言文陈寿传回答问题

篇1:文言文陈寿传回答问题

文言文陈寿传回答问题

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视宣、大边防,劾去镇守中官不检者。又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1梁芳、僧继晓,系诏狱。得释,屡迁都给事中。

弘治元年,王恕为吏部,擢寿大理丞。刘吉憾恕,讽御史劾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竟调寿南京光禄少卿,就转鸿胪卿。

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火筛2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诸将请击之,寿不可。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寇望见,疑之,引去。诸道袭击,斩获甚多。朝廷方遣苗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孝宗嘉之,加录一等。逵欲乘胜捣巢。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费刍菽不赀。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曰:“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竟不许。

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掌南院。正德初,刘瑾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瑾怒,令致仕。寻坐延绥仓储亏损,罚米二千三百石、布千五百匹。贫不能偿,上章自诉。瑾廉知寿贫,特免之。中官廖堂镇陕西贪暴,杨一清以寿刚果,九年正月起抚其地。堂初奉诏制氈幄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幸。寿檄所司留备振,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堂怒,将倾之。寿四疏乞休,不得。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逾年,乞骇骨,就进刑部尚书,致仕。

寿为给事中,言时政无隐,独不喜劾人,曰:“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嘉靖改元,诏进一品阶,遣有司存问,时年八十有三。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新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数十骑 拥:带领

B.就水草 就:靠近

C.寻坐延绥仓储亏损 坐:因……获罪

D.赢金数万 赢:赢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B.而寿已奏捷

以弱天下之民 或五十步而后止

C.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 D.所居不蔽风雨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及其所之既倦

11.下列句子,能表现陈寿为官“无隐”的一组是

1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梁芳、僧继晓 2诸将请击之,寿不可 3刘瑾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 4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 5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 6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

A.134 B.256 C.135 D.246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寿巡抚延绥时,精心谋划,筹集军用物资,对兵力进行合理的军事布置,军威开始振奋,表现出不凡的军事才能。

B.弘治十三年,敌寇大举进犯,因为兵力空虚,陈寿故意只带领几十个骑兵出帐,指挥饮食,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

C.廖堂镇守陕西时贪婪残暴,陈寿受命做陕西巡抚,下令对对廖堂那些盘剥百姓的爪牙进行抓捕,遏制了其嚣张气焰。

D.陈寿为官廉洁,前后做官四十年却从未购置房产,可谓两袖清风,甚至他死后也是在亲朋故旧的帮助下才得以归葬故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3分)

(2)刘吉憾恕,讽御史劾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3分)

(3)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4分)

【参考答案】

9.D(赢:剩余,赢余)

10.D(A介词“凭借……的`身份”/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介词,“和”/连词“和”。D助词,与后面的词语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

11.C(2表现陈寿在军事上判断形势的能力。4表现陈寿廉洁自律。6自述“不喜劾人”)

12.B(“兵力空虚”错,后文提及“诸道袭击,斩获甚多”,可见有一定兵力)

13.(1)祖父陈志弘,洪武年间代替兄长戍守辽东,于是入宁远卫军籍。(3分。关键点:戍、遂、籍)

(2)刘吉恨王恕,暗示御史弹劾陈寿不熟悉刑律,希望以此归罪王恕。(3分。关键点:憾、讽、罪)

(3)这年秋天,陈寿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侍郎,陕西百姓哭喊着簇拥在他的车子周围,很长时间不能起行。(4分。关键点:拜、号呼、拥、移日)

篇2: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辟 予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记忆、理解和迁移。

11、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文言文陈寿传回答问题【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12、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 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考查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

13、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2分)

【命题意图】《考试说明》强调了文言文阅读的考点还包括对人物及事理进行简单评价,本题正体现了这一命题原则,也体现了比较阅读的特点,看学生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3:《华阳国志·陈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华阳国志·陈寿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陈寿字承柞,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谁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薄、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者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者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著作郎。

吴平后,寿乃鸿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著《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徒后,再兼散骑常侍。

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著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荐,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抹,卒洛下。荐从弟阶,字达芝,州主薄,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粱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荐、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

时梓憧李镶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华阳国志·陈寿传》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文富艳 属:写作

B.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方:相比

C.州主簿,察孝廉 察:考察

D.以疾辞不就 就:到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且可以为侍御史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不欲其处内 其人居远未来

D.二州先达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 为击破沛公军

10.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5分)

(2)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5分)

11.选文中哪些事表现了陈寿的“博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8.C(察:被推荐)

9.D(D项的“为”均为介词,译为“为”或“替”。A项第一个“以”介词,可译为“凭借”,第二个“以”连词,可译为“来”。B项第一个“且”副词,可译为“暂且”;第二“且”为连词,可译为“况且”。C项第一个“其”代词,代陈寿,第二个“其”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10.(10分)(1)(5分)(陈寿的)母亲留下遗言说死后要葬在洛阳,陈寿听从母亲的遗愿,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被人诟病。(大意3分,落实“志”“坐”各1分)

(2)(5分)(李骧)初与陈寿齐名,相互亲昵友好,后来与陈寿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大意3分,落实

“望”“隙”各1分)

11.(4分)①陈寿从小研究《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②陈寿汇合巴、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③陈寿汇合三国史,写出《三国志》《古国志》等史书。④陈寿依据典故,向皇上呈上《官司论》等文章。(一点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陈寿字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年轻时求学于散骑常侍谯周,对《尚书》《三传》有研究,精通《史记》《汉书》,聪明机警博学多识,写得文章文采华丽。开始时担任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年后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本郡中正。

益州建立武制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凭博学多识而闻名,共作《巴蜀耆旧传》,陈寿认为内容不够广泛,于是又汇合巴、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共十卷。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得到了武帝的赞许,再让陈寿担任著作郎。

吴地平定后,陈寿汇合三国史,写成《魏》《吴》《蜀》三书共六十五篇,取名《三国志》,又写成《古国志》五十卷,文词典雅。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非常喜欢他,认为班固、司马迁都不能同他相比。后离开京城担任平阳侯相。张华又上表让陈寿编写《诸葛亮故事集》二十四卷,当时另有蜀人寿良也编有《诸葛亮故事集》,略有不同。陈寿又进朝廷担任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上表向皇上举荐陈寿担任散骑侍郎,皇上下诏:“昨刚任用蜀人寿良任散骑侍郎,可以暂且让陈寿担任侍御史。”陈寿向皇上呈上《官司论》共七篇,文论依据典故,论所要沿袭和革除的东西。又呈上《释讳》《广国论》。张华又上表让陈寿兼任中书郎,陈寿的《魏志》有违荀勖的意思,荀勖不想让陈寿在朝廷内任职,上表皇上让他担任长广太守。陈寿的母亲留下遗言说死后要葬在洛阳,陈寿听从母亲的遗愿,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被人诟病。几年后,担任中庶子。太子离开后,又兼任散骑常侍。

惠帝对司空张华说:“陈寿非常有才华,不能让他长久兼职。”张华上表想让陈寿荣升九卿,正遇到受诛连,忠贤之志皆被排挤,陈寿最后死于洛阳。其地位声望皆无法体现他的才能,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冤。

长兄儿子符,字长信,也很有文才,继陈寿后也担任佐著作郎,上廉令。符弟陈莅,字叔度,担任,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死于洛阳。莅弟陈阶,字达芝,担任州主簿,被举荐为孝廉,升任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三人皆辞章华丽,享誉当世。陈寿所著二百多篇,符、莅、阶各著数十篇。后来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他以及叔父、两位兄弟作传,大体和这篇介绍的一样。

当时蜀梓潼人李骧也很有才华,闻名当世,被举荐为秀才,尚书郎,被授建平太守,因为身体不适而没去上任。执意在州里,后担任广汉太守。初与陈寿齐名,相互亲昵友好,后来与陈寿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

篇4:面试跳槽问题怎么答

其一,喜欢挑战性工作,受压能力强;

其二,你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的人。学长们还提醒我在论述中不要用对比性的语言描述原公司,可以赞扬你应聘的企业,但绝对不能批评原公司,这是职场忌讳!

「专业建议」

●避开主观评论从客观出发

懒鱼(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对于这样的问题,回答时最好避免涉及对原公司及对原主管的主观评论,可以薪资无法上升、岗位无法晋升、地址离家太远等客观原因来回答。

●对事实稍微加工

童馨(某集团人力资源经理):可以对事实稍微进行加工。资深的招聘经理可以听得出来潜台词,而你能在面子上过得去。谁没有点难言之隐呢?但是记住,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一个谎言会引发后续无尽的麻烦。

篇5:面试问题巧答

面试问题巧答

(1)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妙答: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2)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妙答:那么,我确信如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3)你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妙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往往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4)你学历对我们来讲太高了。

妙答:我带三张学历证书,你可从中挑选一张您认为合适的,至于另外两张,就请忘掉它。

(5)你是因为与上司有矛盾才转到我们这里来的吗?

妙答: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我们之间性情差异太大,无法成为好朋友。

(6)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妙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多地留给别人……

作为应聘者,面对主考官咄咄逼人,你还能有什么应战绝招的话,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处于被“宰”位置的你,如果因为主考官某些提问过于尖锐、不友好,或者欺人太甚而激起了你的怒火的话,那么对不起,你已经输掉了!

篇6:文言文的节选和问题

关于文言文的节选和问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色愈恭,礼愈至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D.益慕圣贤之道自以为大有所益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蒙乃始就学。

【小题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小题4】[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劝后辈读书,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小题5】[丙]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小题6】[丙]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①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关键词:以是假)②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推辞。(关键词:辞以)

【小题1】相同之处:孙权和宋濂在劝勉后辈读书时,都是现身说法,以个人读书经历来勉励后辈。(2分)启发: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2分)

【小题1】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或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靠近皇帝身边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小题1】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冲破重重阻力,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目标)。(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B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 向/ 在;C周到/达到(要求);D更加/益处)

【小题1】始都为开始。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比较得出相同点。启发不设标准答案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小题1】了解诗句本义,在去挖掘言外之意。

【小题1】炼字也是诗歌赏析的常考点,作答时要答出用词的妙处及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