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江湖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考研复习研考复习从寒假开始,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考研复习研考复习从寒假开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考研复习研考复习从寒假开始
考研复习研考复习从寒假开始
很多人都说“得暑假者得研考”,但我之所以能考上研究生,感觉寒假这段时间尤为重要。复习准备阶段的提前,会使考研之路走得更加从容。
寒假是研考的基础阶段,并不需要像暑假那样强化练习,所以我把寒假时间均分为4段。四分之一时间用来复习英语,包括积累词汇、熟悉语法、掌握解题技巧等。
刚开始复习时,很多考生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无法静心看书,所以我选择直接做模拟题,以此来提高阅读能力,巩固词汇、语法,了解研考英语的出题思路,熟悉并掌握一些解题思路、技巧等。通过做题,我将研考英语和英语六级做了对比,其词汇、阅读量大,长句多,问题设置难,答案更隐蔽。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的专项练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抽出四分之一时间复习数学。数学是研考公共课中平均分较低、区分度较高的科目,也是很多考生都要考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题目较综合,需要考生拥有灵活运用的知识基础。
对于研考数学复习,寒假时期的基础复习往往是最关键的。我在寒假把参考书目过了一遍,也大概做了一下书后的练习题,这也为以后的“题海战术”节省了大量时间。
再次,我将四分之一时间用于政治的复习。我不擅长政治学习,而且一般到9月才出政治大纲,师兄师姐告诉我提前背记知识点用处不大,到后期会容易忘。所以,我坚持每天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和方针政策,也试着看往年试题,大概了解如何将知识点和时事相结合。有些自己分析不透的时事,我就上网浏览例如人民时评的言论,锻炼出政治的“思维方式”。
最后,我用四分之一时间复习专业课。专业不同,复习方法也不一样。跨专业考试的考生在寒假要倾注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和本专业考生“找齐”。
研考复习从寒假开始,不仅是赢在起跑线上,更是提前进入研考准备状态。在备考的同时,考生也要了解研考流程,知道研考的一些常识,避免在复习和报名等方面走弯路,耽误时间,影响复习心情。
研考并非一件易事,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研。但是,研考绝对是人生的一种磨砺。寒假备考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考生还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但只有在经历过这种“苦行僧”式生活之后,考生才能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真谛。
篇2:考研 从开始到最后复习经验
考研 从开始到最后复习经验
大家好!我是20考研的学生,我报考的学校是华南师范大学。很高兴可以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经验。关于考研我有几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英语
英语对有些同学来说,可以说是很头疼的科目,心里对其产生恐惧、厌恶,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决定打算考研,那么这个“硬骨头”就一定是要啃下去的。其实很多时候,自己都是被自己吓到了。有付出就有回报,这句话大家要坚信。只要认认真真准备,就不用害怕。对于英语,其实一开始,我也很抵触,觉得自己底子不好,学习起来很难。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觉得好多了。一本单词书要快速反复地使用,我自己还买了一本考研单词书,两本可以结合起来使用。英语的学习需要努力,在这里我劝大家踏踏实实地学习。从记单词开始,先把单词书从前往后扎扎实实地看三遍,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就可以坚持做完形、阅读,做完一篇,就认真地逐字翻译,不懂的单词要查字典。现在通讯方便,大家可以在手机里面下载一些词典,方便学习。从英语的本质出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坚持是最重要的,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学习英语,我得到一个结论: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学科,就应当坚持每天学一点,不在于多少,而贵在坚持不懈,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考研的过程很辛苦,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就需要我们自我调节,找到适合自己的舒压方式。英语=单词+语法+努力,之前我们已经说了单词和努力,现在我们来说说语法,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如果说单词是建筑材料,那么语法就是建筑框架。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心中牢记这些框架,只有这样,遇到长难句,就不用怕。学习语法是一个很考验人的过程,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去用心学习。
对于作文来说,其实不用背所谓的高分作文,而应当在每天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好的句子,至少坚持每周写一篇。
关于真题,重要性自然不用说。我认为最好的就是真题,这我当时对待真题的策略是每天两篇,绝不多做,但每篇都要仔细分析,一开始做得时候,效果很糟糕,但不要沮丧,逐渐见练习就会好。要学会总结。
二、政治
政治,比起英语。压力就没有这么大,很多人认为有很多东西要背,其实对也不对。一些定义作为答题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要花心思去记。但是更多的还是理解。我看到很多人从早背到晚,这也没有必要,有口无心,又有什么用。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有些人觉得背书有效就要背书,觉得看有效就看就行。我就没有读过、背过。而我认为政治是一门教会人,学会正确、深入分析事物的过程,生活中处处渗透哲理,需要去发现。
三、专业课
由于没有数学,我们考两门专业课。专业课的学习,需要自己熟悉自己的初试的参考书目,好好认真的整理。还可以在考研教育网买一些讲义、内部大纲结合起来学习。由于我报考的是华南师范大学的文学,我们专业课的书很多,再加上资料书,将近十几本,有些书肯定就不能重点学习。我们可以结合各个学校的考研真题,抓的住重点是最好的。

关于数学,我在网上找了一些经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数学就是考研中成就高分最重要的一环,没有数学的高分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成绩,那么要如何学习数学呢:数学真正重要的是其理论本质和所传递的思维方法与能力,这里也希望大家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概念没有彻底搞清楚一知半解则做题就把握不准、定理公式只记形式不识本质则会在关键的地方出现重大原则性错误。其实我认为对数学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很重要,因为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要知道时间对于考研来说就是生命(这里不但指时间长短更为重要是指时间的水平和效率),也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要知道当你花了大把的精力却没有收获的时候是会打击信心的,甚至可能放弃你所期望的学校,那么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如何呢?从网上教程及资料及我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由重到轻的顺序我概括出应按如下6点予以加强:
(一)建立数学的理论体系,这里要强调高数、线数、概率都自成一体,其分析的思维方法各不相同,当然也不能人为割裂其内部联系;
(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我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很多人每天不停地计算浪费大量的'时间,要知道算对不等于学会,计算永远都是为思维服务的,没有数学思维能力有意识的提高即便得到相同的成绩也要比别人多付出2到3个月的时间;
(三)注重各学科中起支撑理论体系的章节;
(四)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要知道这不仅是考研中考察的主要内容也是处理难题的基础,以上四点是我从高数、线数、概率的实际学习中、视频教程中总结的,并不断形成和提高了数学方面的能力。
(五)在此基础上要有适当的习题加以练习,铁军的书很好,无论是什么时候出的,因为数学变化不大,而我看到很多人都要买最新出版的书,拿到新书似乎有了成绩的保障,这使我想起弥勒佛的“大肚能容,容尽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尽世间可笑之人”其实“新”只不过给他们带来心理的安慰罢了,远非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维方式更不是成绩。
(六)上述过程不是孤立的或单一的学习过程,而是在同一学习过程中都要加以考虑,在意识的参与下轻重分明的进行学习,最终形成完备的数学思维和真正的强大能力。
最后,我想说一些琐碎的事情。在考研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身体健康问题,我在最后一个月就得了一次重感冒,那一个星期基本就没搞学习,所以也希望大家多多注意身体。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最后祝愿大家可以在考研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篇3:考研英语 复习从语法开始
考研英语 复习从语法开始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就没必要,也不可能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知识点上。大家已经知道,考研英语的难点在阅读,所以我们的复习重点也应该放在阅读。考研辅导专家认为,英语的复习要从语法开始,配合习题的练习,但也不能一味的搞题海战术。
语法不容忽视
考研英语没有单独设置语法题,但是语法复习不容忽视,因为语法是英语遣词造句的规则,不懂语法,就无法读懂英语的长句,难句。不懂语法,就无法写出标准地道的英文。但是,考生也要注意,对于考研英语,语法复习不宜像高考那样复习的过细,过全,并且语法复习的时间跨度不宜太大,大家可以利用暑假期间,抽出两周以内的时间把语法过一遍,后期如在阅读中再次遇到不懂的语法现象或句子结构,可以翻回头来查阅,复习。只有这样不断的强化,才有可能把考研语法真正驾驭住。
重点要放在高频语法
语法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考研英语中出现的高频语法,例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从句,倒装句,强调句,形式主语,分词短语做定语,分词短语作状语,独立主格结构,等这些宏观上的语法内容。而不是把a或the的用法都要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和背诵。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不要去背诵那些枯燥的语法条文,大家不妨找一个经典生动的例句,记住即可掌握这类语法现象。例如过去分词做定语的现象,记忆一个句子即可,“The decision made by him is right ”(他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样,复杂的语法现象就被简单化了。
语法不能投入过多时间
语法固然重要,但是考研中直接涉及具体语法的很少很少,而主要是间接的通过阅读部分来考察语法知识点的.。同时语法是纯理论化的东西,很抽象。汉语也有语法,而且汉语语法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英语的语法。但是中国人中真正懂这些抽象语法的人多吗?又有几个中国人看不懂、说不出、听不懂汉语呢?考研辅导专家认为,语言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很多时候知其然就够了,不一定非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语法的复习不应该作为大头,简单的温习一下就够了,甚至可以不去管那些具体的“概念”,比如“限制性定语从句”“非限制想定语从句”,只要能看懂文章,看懂句意就可以了。
篇4:考研复习经验:数学复习从“书”开始
考研复习经验:数学复习从“书”开始
考研数学是让很多人头疼的一门课程,但是有一部分专业偏偏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要求很高,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位“数学达人”的复习经验,他认为:数学的复习过程中,效率是关键!
以我个人的经验看来,数学的复习首先是课本,课本是重中之重。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推广的凹凸性证明,我看过的很多书里面都没有提到,而这个在高数课本的习题里面是有所提及的,这个证明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点。所以,课本上的概念和性质还是最重要的。我比较推荐的课本组合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高等数学辅导同济六版。在我看来,看课本要会看,不要弄懂就行,看书和做题是两个境界,看懂和会做又是两个境界,一定要拿纸笔演算。另外就是多思考,还原课本。有些相似的表述要进行对比,跨章节的东西要前后联系看看,课后习题写完了要想想用了什么定理,下次碰到类似的能不能直接套用,千万不要做完题目就不再看课本了。
进入6月份以后,我开始有目的地看一些辅导书了。《考研数学历年真题权威详解》就还可以,作者是一位山东的教授,张天德老师。我买的数三,感觉题的解析还是挺到位的。这里想说的是,数一、二、三近几年的题目复合率越来越高,数一数三很多题目都是相互借鉴,所以不要以为数三就一定会多简单,难题还是要看一看的。这个阶段如果你基础好的话,做真题效果会很不错,但是如果基础还不是很牢固,建议配套一本复习全书,帮助学习。
之后就是强化阶段,大概是9月份吧。这一阶段是强化做题的最佳时机。这一阶段题集类的参考书很多,任意一本其实都可以的。我的建议是起码要仔细做两遍,才能吃透。10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做模拟题。用的是《考研数学终极密押6套卷》这本书。做题的时候,一定严格掐时间,其实如果你之前复习比较充分的话,我估计一份试卷不会超过两个半小时,我做试卷是用A4的打印纸,工工整整写步骤算答案在纸上,最后批改、装订成册的,当时大概我自己改的分数在135-145之间,没有全对的,总是会出一点差错。只做题是不够的,要注意自己错在哪里,注意总结经验,确保再遇到类似题型不会抓瞎。
进入11月份,所有的学生都要开始准备政治,而文科的考生更要准备专业课了,我之前每天给数学的时间是3到4个小时,进入11月开始缩短到2-3个小时,全部用来模拟和复查之前的.错题,模拟题除了上述所列,还会做李永乐等。这段时间数学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而且模拟题的难度基本上都超过真题很多,所以模拟比较低也不要灰心,但一定要弄懂弄会,不要做做就不做了,怕打击不行,你现在怕打击明年一月份你就要受打击,你现在错了总比你考场上错了强百倍吧。所以模拟题大家一定要端正心态,切记不要被吓到。
进入12月份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给数学了,大部分是政治和专业课,每天早上大概2个小时给数学,温习课本,练推导,看错题。这个阶段回归课本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记住12月以后千万不要做太多的模拟了,保持你的计算能力,也就是题感,就可以了,过多的模拟反而把你引导到错误的道路上去。很多人觉得自己模拟多了没问题,其实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不去回顾思考,只顾着埋头做题。这个阶段更多的功夫放到英语作文和政治分析题的背诵上去,数学要退居二线了。
以上就是我关于考研数学的复习规划,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研的同学们。天道酬勤,正确的方法,有条不紊地执行,加上时间投入,一定可以成功的。
篇5:中考复习从寒假开始如何用好参考书?
中考复习从寒假开始如何用好参考书?
中考复习指南:初三生寒假各科备考攻略
选参考书,首先应知道中考复习参考书基本分类。中考复习参考书一般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偏重讲解与例题的;
第二类,讲解和例题兼重的;
第三类以练习题为主的;
参考书的选择应该与初三阶段的复习相匹配,对不同类型的参考书应该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复习的不同阶段对各类参考书的依重程度也应该有所不同。
初三第一学期,尤其是期中以后,就应该较早的进入复习状态,这个阶段最好选用一些偏重讲解的参考书(最好选用知名度高,编写质量好的出版社出的参考书)这样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让自己对初三的一些经典的传统习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一些固定的解题套路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效的避免做题的盲目性。
到了初三,期末考试完毕,从寒假开始,一般学校还没有开始总复习,利用一个月左右时间有计划的做一些练习题,讲解与练习兼重的参考书这个时候应该是最实用的,选这类参种应选用水平高,质量好的名师,各校出的参考书。(尤其是对新课标有研究的老师出的书)因为将全面使用课标卷。建议之前出的参考书一般不要采用,因为有过时之嫌。使用讲解与练习兼重的参考书时,应是研究阅读完前面的讲解内容,然后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
初三第二学期开始,一般学校已完成授课内容,全面进入了总复习阶段(化学课除外)这个阶段;习题集就该成为你复习的主角了。这个阶段,应该主要的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通过解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建议家长和同学选一本06年全国中考试题汇编,练习真题,紧贴中考,摸规律,找方法,寻思路,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巧能生速。使自己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选参考书是一本书用到底还是多选几本书,这要视情况而定,好参考书凝聚了编者几十年的教学精华,如能系统地阅读几遍,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思路的开阔必然是受益无穷的;由于初三阶段各学校纷纷加课,补课,每天留大量的作业,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建议多数学生只选用一本质量好的参考书“一书到底”为好,好参考书不是认真读一遍就可以了,要完全吃透其中的内容,至少应该读上二、三遍,甚至四遍。因为在不同的复习阶段,随着自己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提升,收获也会不同,当然读第二遍与第三遍使用的时间和精力,大可不必与第一遍平分秋色,第二遍是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回顾,第三遍是作系统的回顾,这应该为一种合理的办法。
选择参考书不可盲目,有三条标准供你参考:首先看出版社,大的有名气的出版社,作者水平比较高,能有效的保证质量,第二看书的出版时间,年代越远离中考的实际意义越远,一本书反复再版,时效性不能保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编者名师、名家固然好,重点中学教研室也是值得信赖的对象。但是对外省市出的参考书选择时应慎重,因为中考题北京与外省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篇6:化学复习从计算开始
化学复习从计算开始
化学计算历来是化学习题中的一大难点。化学计算不等于数学计算,必须在化学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化学计算内容包括:关于混合物的计算、关键元素量的守恒、化合价升降平衡原理应用、反应过程中差量的利用、结合讨论进行的计算等。
一些化学计算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能有多个答案,更有一些计算题的答案是某物质的取值范围的函数。这些计算可能与实际生活、生产情况更加相符。这类题目的分析比较复杂,难度自然比单一答案的计算题高。
如果几步化学反应连续进行,化学计算的工作量会成倍提高。碰到这种情况,必须尽可能设法省略中间过程,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这类化学计算对计算技巧的要求很高。
例1往某种B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密度为1.28 g / m L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滤液的质量恰好与原BaCl2溶液质量相等。此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 / L。
解析据题义,BaSO4沉淀的质量与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即硫酸溶液中SO42-的质量分数为96/(96+137),其浓度为例2高炉煤气的平均组成(体积分数)为:CO-0.28,CO2-0.10、N2-0.58、其它-0.04。生产1000 kg生铁耗用石灰石250 kg,排放煤气2400 m 3(标准状况)。计算:(1)生产1000 kg生铁至少需要多少千克焦炭?
(2)高炉煤气所需O2来源于空气。生产1000 kg生铁需要提供多少立方米(标准状况)空气?(设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0和0.80。)解析(1)250 kg Ca CO 32.5 kmol,排放CO256 m 3。2400 m 3煤气含C O672 m 3、CO2240 m 3,即有672 m 3CO和184 m 3CO2由焦炭生成,炭的质量为:(2)据N2的来源计算(不能依据氧元素计算,因为氧元素部分来自铁氧化物):2400×0.58×(5/4)=1740 m 3例3使一定量的PH3和H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两支加热的硬质玻璃管,第一支玻管中装有铜屑,第二支玻管中装有氧化铜。气体在第一支玻管中发生如下反应:2PH3+3 Cu=Cu3P2+3H2玻管质量增加4.96 g;第二支玻管中通过气体后质量减小5.76 g。求原混合气中PH3和H2的物质的量比。解析第二支试管中氧化铜失去的质量为氧元素,其物质的量是5.76/16=0.36 mol,与氧元素结合成H2O的是氢元素,相当于H2亦为0.36 mol。
第一支试管获得的质量是磷元素,其物质的量为4.96/31=0.16 mol,即原PH3为0.16 mol,它释放的H2为0.24 mol,原H2则为0.36-0.24=0.12 mol。
答4:3例4A是饱和一元醇,B是饱和二元醇,两种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3.475 g A和B的混合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标准状况下最多能放出1.12 L氢气。求:(1)A、B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2)A的质量为____g解析1.12 LH 2来自0.1 mol羟基氢,推知每1 mol羟基相当于混合醇34.75 g。定一元醇为乙醇,二元醇为乙二醇,因为前者每提供1 mol羟基为46g,后者每提供1 mol羟基为62/2=31 g,31<34.75<46。可解得乙醇为0.025 mol。
例7锌粉、铝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ag与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水分后得到固体C(不含结晶水)bg。求反应过程生成的H2的质量。解析a是金属的质量,b是硫酸盐的质量,(b-a)是所有参加反应的硫酸根的质量,每有96g硫酸根,就有2g氢气放出。
例8两种相邻的饱和一元脂肪酸同系物共4.48 g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质量可由4.48 g增重43.75%。两种酸分别的是____、____;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
解析本题告知了反应前后有机物的质量差。每摩尔一元酸与乙醇酯化,质量总是增加28(=46-18)g,实例中质量增加1.96(=4.48×43.75%)g,说明混合酸的物质的量为0.07(=1.96/28)mol,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4(=4.48/0.07)。46和18分别是乙醇和水的摩尔质量。
答乙酸、丙酸;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