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高层建筑火灾对防火设计有哪些经验教训?,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层建筑火灾对防火设计有哪些经验教训?,希望大家喜欢!

高层建筑火灾对防火设计有哪些经验教训?

篇1:高层建筑火灾对防火设计有哪些经验教训?

高层建筑火灾对防火设计有哪些经验教训?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有好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归纳如下:

1.合理布置总平面,有利于扑救火灾

所谓合理布置高层建筑总平面,就是要合理设置防火间距、消防给水位置、消防道路,扑救火灾实践证明。合理的总平面布局能够为扑救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并可防止火势向相邻建筑蔓延。

2.钢筋混凝上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火能力

人量火灾实例证明,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都具有良好的耐火能力。燃烧数小时或数十小时的高层建筑,其柱、梁、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局部被烧损有之,但很少见到整幢建筑倒塌的例子。而且火灾后修复较快。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符合一、二二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这种建筑结构对减少火灾损失,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也为火灾后修复建筑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3.可燃材料室内装修容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室内装修主要指吊顶、活动隔断、墙裙、固定陈设、家具等。可燃的装修材料可促使火灾蔓延扩大。造成较大或巨大损失。高层公共建筑的室内装修,应尽量选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如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岩棉板、硅酸钙板、硅酸铝板等。木质活动隔断应作防火处理,采用阻燃壁纸、阻燃地毯等。

4.玻璃幕墙防火处理不好,竖向蔓延的危险性大

火灾事故表明、玻璃幕墙防火处理不好,火灾时向上蔓延的危险性很大。

5.各种竖向管井和孔洞是火灾向上蔓延的重要途径

高层建筑的各种竖向管并(如楼梯井、管道井、电缆并、排气道等),如果没有防火分隔措施,或者施工中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往往成为火灾向上蔓延的重要途径,

6.楼梯数量少和防烟防火效果差,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有些高层公共建筑,只设置不防烟、不防火的敞开楼梯,或者只设置具有一定防烟能力而不符合安全和扑救要求的普通封闭楼梯,发生火灾后,不能有效阻挡烟火进人楼梯间,以致形成火

灾蔓延通道或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7.消防电梯前室入口处无挡水设施,造成消防电梯处于瘫痪状态

高层建筑火灾实例表明,扑救时需要大量消防用水,若在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前室的入口处,没有考虑挡水设施,在救火过程中,灭火用水大量流入消防电梯井内,由于电梯的电器、电缆不足防水的,其绝缘性能大大降低,就会出现严重漏电而无法使用。严重影响疏散和扑救工作。

8.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有着良好的灭火、控火效果

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都证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有着良好的灭火、控火效果。

高层建筑火灾对防火设计有哪些经验教训?9.水量水压不足是酿成大火的重要原因

根据火灾统计,造成扑救失败,酿成大火的主要原因是消防用水缺乏、水压偏低。

10.不合格的空气调节设备是火灾蔓延的重要途径

有的高层建筑,空气调节系统不合格,没有按规定选用不燃烧的风管,未在规定部位设防火阀,未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作保温层,火灾时造成严重损失.

11.良好的火灾报警系统可起到准确报警的作用

装有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高层建筑,只要报警系统质量好,选型合适,安装正确,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均可准确报警,使单位或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或分控制室采取扑救措施,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

篇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论文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论文

中国高层建筑已达近10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1154幢。近年来,全国各地高层建筑火灾不断发生:8月14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从18层到83层5个着火点同时燃烧,成为史上高层建筑最高火灾;月12日,浙江温州温富大厦发生火灾,21人不幸丧生火海;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等等。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极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就当前消防装备发展来看,要成功的扑救一起高层建筑火灾难度较大。为此,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和高层人员的疏散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一、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其危害性

(一)火灾蔓延途径多,易形成立体火灾。由于高层建筑的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多,火灾发生后易形成“烟囱”效应,建筑高度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易造成烟、火迅速向上蔓延。同时,由于水平通风管道多,其烟和火容易沿吊顶夹缝、走道、管道等向水平方向扩散。因而高层建筑火灾一旦失控,极易形成立体火灾。

(二)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一方面由于人员密集,疏散通道少或者不熟悉,内部人员自己疏散时因高温、烟气充斥整个建筑物内,能见度较低,往往因拥挤而导致踩死、踩伤事故,甚至有人因惊慌而跳楼。加之在一般情况下被困人员在浓烟中停留4-5min就有死亡的危险,因而高层建筑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造成群死群伤。

(三)火灾荷载大,易形成大面积燃烧火灾。高层建筑由于其种类繁多,有住宅楼、宾馆、商场等综合楼,其功能多样,可燃装饰材料多。据统计,一般住宅楼的火灾荷载密度可达35-60kg/㎡,高级旅馆可达45-60kg/㎡,因此,高层建筑室内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火灾。

(四)建筑高度高,扑救难度大。一方面,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往往登高车达不到着火楼层的'高度,主要靠室内楼梯或消防电梯登楼灭火。由于楼层高、器材多,灭火救援人员攀登一定高度后,体力严重下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灭火战斗救援行动;另一方面,火灾发生后,一般整个高层建筑都停电,加之火灾时产生的浓烟大,室内能见度降低,也严重影响灭火战斗救援行动。

(五)指挥难度大,协同配合意识不强。高层建筑体积庞大,通讯死角、盲区角较多,加上火场环境嘈杂,火场内部与外部联络容易出现通讯不畅,往往造成火场上的命令无法及时传达,现场指挥难度较大。

(六)楼上坠落物多,影响灭火作战行动。高层建筑燃烧范围大、火势猛烈时,外墙和内部平顶的采光玻璃、广告牌、空调辅机等会受热坠落,尤其是玻璃坠落下来会刺破水带、危及人员和车辆器材的安全,灭火过程中产生的“飞行尖刀”严重威胁着消防官兵的作战行动和作战进程。

二、高层建筑火灾的处置及人员疏散对策

(一)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集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快,易形成高空间的立体燃烧,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加强第一出动力量调集显得及为重要,笔者认为高层建筑火灾第一出动力量调集应立足于能够满足控制火灾发展蔓延和适应立体作战的需要,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考虑高层建筑火灾易形成立体燃烧,扑救火灾主要依靠使用高层建筑内固定消防设施的因素,第一到场力量调集的消防车辆,应以大功率、大吨位的水罐炮车辆和中高压泵消防车辆为主。

2、考虑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灭火的需求,第一出动力量除调集责任区执勤中队和普通执勤中队外,还应一次性调出特勤中队和登高、排烟、照明、抢险救援等特勤车辆到达现场。

3、考虑高层建筑火灾现场情况复杂、维持秩序和疏散灭火的需要,在调集消防力量到达现场的同时还应调集公安、交警、供水、供电、医疗、救护和其他社会力量到达现场。

(二)重点做好人员疏散与营救

救高层建筑火灾,营救和疏散人员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消防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时地进行疏散营救,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广播指导疏散。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事故广播系统,当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应利用广播系统,指导被困人员有秩序的撤离火灾现场。

2、利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等向地面竖向疏散。疏散时按疏散楼梯、避难桥、室内疏散舷梯、扒梯等顺序先后选择使用,这些疏设备安全可靠,疏散量大。

3、房间、走道、大厅的水平疏散。向远离起火点的疏散楼梯或避难器具设置处疏散,阻止被困人员进入袋形走道,优先疏散引导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到阳台、疏散楼梯、避难器具设置处。

4、利用救助用器具营救、疏散。现场条件允许,情况紧急时可采用救生袋、救生梯、救生气垫、绳索等救助器具,全面实施营救,疏散被困人员。

(三)积极优先使用好高层建筑固定消防设施

高层建筑都设有较为完备的固定消防设施,火灾中应充分有效的使用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火灾扑救。

1、消防控制室,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一般都设在底层一楼,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到达现场的第一出动力量应指派熟悉操作人员到达消防控制室,通过控制室的火灾自动警系统,初步了解和把握火灾楼层部位,把握固定消防设施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2、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防栓。高层建筑为了满足火灾情况下火场用水的需要,按设计规范要求,都设有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防栓系统,以便发生火灾时保障火场用水。

3、室内消防栓系统。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主要是依靠固定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在启动消防水泵后,或利用消防车连接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栓管网供水后,消防人员可以利用室内消火栓系统,直接实施分层灭火、防止蔓延、驱散排烟和掩护人员疏散等活动。

4、自动喷淋设施。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自动喷淋系统,尤其是在避难层,自动喷淋系统设置要求较高,按设计要求,当火灾发生时,温度达到60℃—70℃,自动喷淋系统自动作用喷水灭火和阻止火势蔓延,根据火灾需要,也可以在着火层上层或着火层下层采用人工方式使自动喷淋系统动作,以达到阻止火灾发展蔓延的需要。

(四)火场指挥与通讯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装备,必须加强组织指挥,成立精干高效的火场指挥部及前沿指挥部,搞好多兵种、多部门的协同作战。

1、成立由政府、公安、消防、武警、驻军、供水、供电、卫生、通讯等部门参加的火场指挥部,并将前沿指挥部设置着火层以下二层,以便于及时了解收集火场情况,调整力量部署,视火情况变化随机指挥。

2、及时调集支援力量,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准确及时查明火场情况,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及时调集支援力量,当本地区力量不足时,及时向上级告,请救险支援。

3、组织精干力量,搞好内部侦察,高层建筑火灾内部情况不明,需进行内部侦察时,要组织精干力量,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深入内部进行侦察,侦察时要2—3人一组,做好撤离标志,必要时水枪掩护,确保安全。

4、前线指挥部应在查明收集把握火场情况的同时,及时提出灭火救援方案,为火场指挥部当好参谋。

5、切实加强安全保障,高层建筑登高救人灭火具有难度大、险情多的特点,要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防止中毒、坠落、砸伤、触电、烧伤等事故的发生。

火场通讯联络应建立在依靠三级组网,有线、无线、GIS等系统为主的通讯方式,必要时可事先约定联络暗号,以人工方式联络,确保火场通讯联络需要。

三、结语

总之,预防和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还是当今的一个消防难题,在建高层建筑的预防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在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从源头上预防火灾,做到防患于未然。

篇3:排烟口布置方式对高层建筑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

排烟口布置方式对高层建筑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

摘要: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对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威胁,因此有效地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的扩散对于人员的'逃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k-ε两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对高层建筑火灾时排烟口布置于走廊顶棚和走廊侧壁时的机械排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排烟口的布置方式不同对排烟效果的影响很大.排烟口置于顶棚时比排烟口置于侧壁时排烟效率高近10%,走廊内危险性低.在进行排烟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将排烟口设置在走廊顶部.作 者:许小磊    何嘉鹏    周汝    靖成银  作者单位:许小磊,何嘉鹏,周汝(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南京,211810;江苏省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9)

靖成银(浙江省消防总队,杭州,310014)

期 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5(5) 分类号:X96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    数值模拟    排烟口    排烟效率   

篇4:解析高层建筑火灾人员逃生避险对策

解析高层建筑火灾人员逃生避险对策

本文就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被困人员如何安全逃生问题,依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资料,从消防专业角度,提出了大家可以有效采纳的`多种安全疏散迟生方法,为火灾情况下人们安全撤离高层建筑减少人员伤亡,提供了可借鉴的相应对策.

作 者:刘志华  作者单位:营口市消防支队,辽宁营口,115002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7) 分类号:X9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   逃生避险对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