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藏心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小学生防拐骗课件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小学生防拐骗课件设计,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小学生防拐骗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近期社会中儿童拐骗和儿童伤害的案例,引起对防拐骗的重视。
2、在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防拐骗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重点:让孩子掌握预防拐骗的常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保护自我。
教学过程:
(一)我当小观众——案例导入
播放新闻视频,介绍近期学生遇害的几个案例。
最近,很多同学看新闻已经知道,很多小学生被坏人杀害,有的是被砍伤,有的被拐骗后遭到坏人杀害。这些孩子和犯罪者并不认识,这些小小的生命却惨遭毒手。他们原本可以和我们一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却早早离开了父母亲人和朋友。如果是我们同学遇到这些坏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我们来一起讨论讨论。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教你预防拐骗,保护自己。
(二)我当小警察——案例分析。
1、案例一: 7月24日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一个十七岁的大姐姐叫小萱,学护理的,如果她毕业了就会成为护士。她很善良,但是她的善良被坏人利用了。有个怀孕的阿姨,姓谭,她故意在路边摔倒,小萱过去把她扶起来,她就让小萱把自己送回家,把她骗到她家,夫妻俩用x药迷住小萱,杀害了她,后来抛尸荒郊。
看了这个案例,你有些什么疑问呢?学生发言。
是呀,这位姐姐很善良,帮助了别人,却害了自己。请聪明的小警察想一想,这位姐姐怎样做,就不会受伤害或者受伤害轻一些?
学生答,不跟随陌生人走,不到陌生人家里去。
是的,孩子们,要先学会保护自己,然后我们再去做好事,这叫做“保己救人”。
2、案例二:十一期间,在一个风景区,中午,一名9岁男孩走失,景区广播不断播放寻人启事,保卫人员全园搜寻,直到下午5:00,才在偏僻地带找到。下午一名11岁女孩走失。一名儿童走失。有一天上午仅半天时间,就有3名儿童走失。游客多时,基本每天都会有儿童走失的情况出现。这些孩子的年龄大都集中在9岁、10岁左右。
小警察们,请你想想,你有没有过和父母走失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一旦找不到父母,就站在原地不要动,否则越跑越远,家长就更难寻找。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要站在明显的地方。
3、案例三:湖北有一位小姑娘,她只有5岁,在上学路上被以为精神病暴力患者胁迫,却靠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顺利获救。在被胁迫时,精神病人始终拉着她的手,她没有反抗和叫喊,直到碰到警察,一下子跑到警察叔叔身边,告诉警察:“她不是我妈妈,在上学路上把我领走,我书包带子上有我爷爷的电话!”这样,警察不但抓住了坏人,而且立即把小朋友送回爷爷家。
请小警察们说说,从这个成功的案例上,你学到了什么防拐骗的好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遇到拐骗,要机智冷静,碰到警察立即求助,熟悉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家人的联系方式。
(三) 我当小演员——遇到拐骗怎么办?
发生拐骗的案例还有很多,遇到拐骗你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来演一演,看看你是怎样防备坏人的。
1、小组自导自演。
请小组内成员自己当导演自己当演员,准备一个二分钟的防拐骗小xx。
请同学表演给全班同学看。
请观众评价一下他们的防骗方法,教师总结。
2、老师也想当一当演员,谁来和我配合?
情景一:陌生人看起来很悲伤的样子,着急地跑过来告诉孩子:“你妈妈被车撞了,我马上带你去看妈妈。”领孩子走。孩子配合老师表演。
请观众评价此同学的做法。
教师总结:如果妈妈被车撞了,他们应该告诉爸爸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成年人,由我们的监护人来接我或告诉我,而不可能让一个陌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来通知我们,我们可不理他。事后可以找老师或信得过的邻居、警察、商场前台工作人员或公园管理人员帮助打爸爸妈妈的电话。
情景二:老师与孩子表演。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孩子发现后面有人一直跟着自己,我走快他也走快,我走慢他也走慢。或者是一辆摩托车,或者面包车,贴路边慢慢跟着我,他有可能在观察我是不是独自一个。怎么办?
请观众评价该同学的做法。
教师总结, 遇到这种被跟踪的情况,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快跑几步跟上前面的小朋友,上学放学不要一个人走,没有大人的时候一定要几个人结伴而行;对于路边不正常的车辆要留个心眼,别靠太近。
2、我到马路对面去!我走一条人多的路。如果那人还是跟着我,强迫我跟他走,我就大声尖叫并跑向有人群的地方,比如商店或行人多的十字路口。如果这会家里没有大人,我就不往家里跑。
3、前面也讲过人多的时候呼救,大声喊,那你喊什么内容?同学们试一试。“我不认识他!救命!”
(四)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这次的班会活动能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诱拐的重视,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诱拐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愿同学们开心地学习,平安地生活。
篇2:小学生防拐骗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被拐骗案例、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诱拐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诱拐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时间安排: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陈述所搜集到的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2.呈现主题。
(二)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三)小组讨论:吸取以上案例的教训,我们应如何防拐骗防诱拐?
(四)防拐骗防诱拐知识
一、儿童防拐骗
1.掌握动向。告诉孩子,外出一定要跟家长“请假”。
2.教点本领。告诉孩子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以及电话号码,并要求记住。要告诉孩子因迷了路或被拐骗、被绑架,应找警察或拨打“110”电话。
3.防陌生人。告诉孩子,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请陌生人带路,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车出去,更不可食用陌生人给的饮料、糖果和其他小食品。告诉孩子,只有医生、护士、父母才能接触他(她)的身体,如果不认识的人这样做,孩子应尽快躲开。要鼓励孩子说他遇到的任何事情,要耐心地听孩子向你诉说他(她)的遭遇。
4.约法三章。父母与幼儿园、学校要讲定通常来接孩子回家的人,并一起去跟教师熟悉情况,把接送人的电话号码告诉教师,无人接送时,就留在幼儿园、学校,或请教师打电话给父母等接送人。 5.迎客有别。对于单位或自家的客商,一般不带回家中洽谈生意或就餐,以防来日因生意场上“翻脸”而影响子女。因为在儿童心目中,来家做客的叔叔、阿姨都是好人。
6.巧施“伪装”。欲留孩子一人在家,要有意识在门口放几双
大人的鞋子,使歹徒难以看出家中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并告诉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7.及时报案。一旦失踪,父母应立即到公安局(失踪地或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报案。当发现孩子被拐骗或被绑架后,更应主动向xx提供已知的情况,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与犯罪分子“私了”,或惧怕“撕票”而不敢报案。
二、成人防拐骗
1.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在交际场合介绍给你认识的人。你的朋友可能很可靠,但他对这个人的了解或许并不比你多。
2.在外出乘车途中,不要随便吃喝陌生人给的水果、饮料等食品。尤其是在娱乐场所,更不能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贪图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3.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在公众场合,如果暂时离开座位,要把杯中的饮料先喝完,或者回来后换一杯。
4.不要轻信以介绍工作、帮忙找住宿或代替你的亲友接车等理由,跟随你不熟悉的人到陌生环境。
5.个人单独外出要与亲友保持联系,让他们知道你的去向 6.求职找工要找正规职介所,如遇到马路上、车站旁及其他场所的拉客行为,应坚决拒绝;找到工作时,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不要抵押身份证,不要交抵押金、培训费等。
(五)学生讨论:上当被拐骗后如何自救?
(六)上当被拐骗后自我解救方法:
1.沉着冷静,注意观察犯罪分子的人数、交谈内容,从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图。在摸清对方的意图后,要想方设法,在适当的时候,寻找借口逃跑如上厕所、装病。不要与犯罪分子当面顶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2.一旦被软禁,要装作很顺从的样子来麻痹对方,使犯罪分子放松警惕。一有机会就接近窗户、天窗、通气孔等通向外界的地方,想办法向邻居、路人呼救,或者写纸条、扔东西。纸条内容大概是“我被坏人关在××地方,请报警”,这不仅使自己免遭不幸,而且使犯罪分子很快落网。
3.如果已被人贩子卖掉,要冷静,想办法拖延时间,可以说身体不适,或用温柔的语言哄骗对方。抓住机会向你能够接触到的人求救,如向清洁工人求助。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大声呼救。见到警察、
机关单位等要想办法靠近并求助。
4.打110电话求助。不论是哪个电话,都可打110,电话打通后,要讲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便警察及时查找。逃出来后,要迅速找到当地公安局派出所、妇联等机关组织报警、寻求帮助。
(七)小结:
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2、班主任总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这次的班会活动能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诱拐的重视,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诱拐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愿同学们开心地学习,平安地生活.
篇3:小学生防拐骗安全知识
小学生防拐骗安全知识
拐骗者常用的诱骗手法
1.“权威诱惑法”
这类拐骗者之前做过一些“功课”,他们甚至能叫出孩子的名字,取得他们的初步信任。拐骗者大致会这样说:“我是受你爸爸、妈妈委托,带你回家。”
2.“物资利诱法”
这种诱骗方式主要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小朋友,我有一样礼物要送给你,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3.“带路引路法”
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引诱孩子。就像:“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商场的路怎么走吗?能不能带我去啊?”
4、新增:故意用液体倒在小孩身上,说有危险要到医院去看病。
预防措施
1.多进行反拐骗演习
家长要尽量通过事例分析、游戏和情景模拟问题的方法,强化孩子掌握有关防范拐骗的自我保护方法。由于受到年龄特点和经验的'限制,简单的说教对孩子不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直观性、形象性和操作性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家长可以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例或有关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和孩子一起分析。家长可以借此询问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另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创设情景性问题的方法,增强孩子自我防范的意识。例如,家长在带孩子到游乐场游玩时,可以询问孩子:“在游乐场,如果有陌生人说,他的宠物狗丢失了,希望你能帮他找一找,你怎么办?”
2.避免将“坏人”模式化
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个主题为“不要开门”的电视节目:在事先已征得孩子父母的同意的情况下,由一名男性乔装成送货员,带着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准备送到一些只有孩子在家的家庭中。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的姿态带“送货员”参观房间……
儿童对于好人、坏人的理解大多来自于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代表“坏人”的大灰狼形象通常都是贼眉鼠眼、形象龌龊,甚至通常在晚上才会出来。这些故事形象或一些艺术化的形象刻画,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思维定势,造成对缺乏经验的孩子产生判断上的误导。就像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节目揭示的一样,只要乔装的送货员西装革履、面带微笑,很多小孩都会丧失警惕。因而,家长要引导孩子打破思维定势,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坏人的含义,并教会孩子辨识和应对真正的坏人。
3.学生如何避免被人拐骗、绑架?
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学校接,要及时地告知老师。
外出游玩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行程告知父母或其他家人,说明大概的返家时间。
养成进出家门随手关门的习惯。
不单独与素不相识的人同乘无人看管的电梯。
上下学、外出游玩、购物时,最好与同学、朋友等结伴同行。
不搭陌生人的便车。
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
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
不独自通过狭窄街巷、昏暗地下道,不独自去偏远的公园、无人管理的公厕,一人独处空屋时要关好门窗。
不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胸前。
不要在外人或朋友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
陌生人佯称你家中有紧急事情时,可立即报告老师、并与父母取得联系,以确认是否属实。
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如果发现自己被拐卖,你该怎么办?
若在公共场所发现受骗或受到威胁,应立即向人多的地方靠近,并寻求帮助;
如已被控制人身自由,应保持镇静,设法了解自己所处的地址(省、市、县、乡镇、村、组)及犯罪嫌疑人人数、口音等基本情况;
采取传小纸条等方式向外界暗示你的处境,请求帮助,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不断寻找机会向公安机关报案,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通过网络等一切可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尽快报警,说明你所在的地方、买主(雇主)姓名活动联系电话。
篇4:小学生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被拐骗案例、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诱拐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诱拐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重点:
怎么样防止被拐骗
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去鉴别一些基本的防拐骗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陈述日常生活中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2.呈现主题。
(二)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1.柴伟是郑州市民,一个月前他16岁的儿子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突然走失,经过多方打听,柴伟得知儿子被人贩子卖到了山西黑窑场做了苦工。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另外五家和他一样丢失孩子的家长,几位家长开始联合在山西黑窑场寻找孩子。在将近两个月的寻找过程中,他们只找到了一家丢失的孩子,却解救了另外50多名素不相识的童工。这三个孩子,都是刚从山西被解救出来的。
2.今年3月的一天,18岁的北京女孩王静(化名)在太原被网友骗了财物。怕被父母骂,她想打工挣回家路费。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吕梁男子郭兰军。郭兰军花言巧语将其骗到了他的老家———吕梁山区一个山村,并强迫王静做了他的媳妇。从此,王静开始了她噩梦般的135天。近日,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9月19日,王静被北京警方解救。她安全了,但至今那些非人的生活仍在梦里折磨她。王静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很多变化。她希望她的经历能够警醒那些上网聊天的女孩,不要轻信网友。
3.据《新京报》报道,吉林延边人林某以替人招工为由,将19人骗到西非国家加纳,收取了每人7万元至20万元的费用。到了国外,19人被软禁,去年12月末,9人在中国驻加纳大使馆的帮助下回国,现还有10人情况不明。去年8月份,延边人林某先后对19人称,加纳有一个韩国人办理的现代化农场需要招收工作人员,月薪800美元,干好了年收入可达10万余元人民币。林某以北京某公司的名义先后为19人办理了去加纳的'签证。19人从北京出境,到加纳后发现根本没有林某所说的现代化农场,大家要求回国并返还钱款。谎言被揭穿后,林某又称可以再为大家办理去美国的手续,并将19人分开管理后软禁起来,住宿的房屋外有人看管。9人趁看守不严时跑到中国驻加纳大使馆求助,在大使馆的帮助下,这4女5男顺利返回延边。
4.9月到11月,汕头潮南、潮阳和普宁地区的工厂发生多宗女工离奇失踪事件,引起了潮汕地区外来女工的极度恐慌。近日,普宁警方经过20多天侦查,捣毁一个拐骗、组织妇女卖淫的犯罪团伙,解救出22名被拐妇女,解开了这起年轻女工失踪之谜。刘某交代,她与丈夫李某等人事先密谋,由她先以打工为名进入制衣厂,与厂内女工混熟,再把女工引骗到事先约好地点,由李某等人以暴力胁迫将其贩卖到外地强迫卖淫。警方介绍,这22名受害少女年龄均在15-20岁间,她们与女同事刘某、或与刚结识的男友、或与在溜冰场认识的男子交往。应邀外出玩耍或购物时,便被引骗至事先约定的较偏僻或复杂地点,被前来接应的歹徒拳打脚踢或持刀威胁,将她们贩卖到丰顺等地强迫卖淫。
(三)小组讨论:吸取以上案例的教训,我们应如何防拐骗防诱拐?
(四)防拐骗防诱拐知识:儿童防拐骗。
1.掌握动向。告诉孩子,外出一定要跟家长“请假”。
2.教点本领。告诉孩子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以及电话号码,并要求记住。要告诉孩子因迷了路或被拐骗、被绑架,应找警察或拨打“110”电话。
3.防陌生人。告诉孩子,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请陌生人带路,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车出去,更不可食用陌生人给的饮料、糖果和其他小食品。告诉孩子,只有医生、护士、父母才能接触他(她)的身体,如果不认识的人这样做,孩子应尽快躲开。要鼓励孩子说他遇到的任何事情,要耐心地听孩子向你诉说他(她)的遭遇。
4.约法三章。父母与学校要讲定通常来接孩子回家的人,并一起去跟教师熟悉情况,把接送人的电话号码告诉教师,无人接送时,就留在幼儿园、学校,或请教师打电话给父母等接送人。
5.迎客有别。对于单位或自家的客商,一般不带回家中洽谈生意或就餐,以防来日因生意场上“翻脸”而影响子女。因为在儿童心目中,来家做客的叔叔、阿姨都是好人。
6.巧施“伪装”。欲留孩子一人在家,要有意识在门口放几双大人的鞋子,使歹徒难以看出家中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并告诉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7.及时报案。一旦失踪,父母应立即到公安局(失踪地或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报案。当发现孩子被拐骗或被绑架后,更应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已知的情况,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与犯罪分子“私了”,或惧怕“撕票”而不敢报案。
(五)学生讨论:上当被拐骗后如何自救?
(六)上当被拐骗后自我解救方法:
1.沉着冷静,注意观察犯罪分子的人数、交谈内容,从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图。在摸清对方的意图后,要想方设法,在适当的时候,寻找借口逃跑如上厕所、装病。不要与犯罪分子当面顶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2.一旦被软禁,要装作很顺从的样子来麻痹对方,使犯罪分子放松警惕。一有机会就接近窗户、天窗、通气孔等通向外界的地方,想办法向邻居、路人呼救,或者写纸条、扔东西。纸条内容大概是“我被坏人关在××地方,请报警”,这不仅使自己免遭不幸,而且使犯罪分子很快落网。
3.如果已被人贩子卖掉,要冷静,想办法拖延时间,可以说身体不适,或用温柔的语言哄骗对方。抓住机会向你能够接触到的人求救,如向清洁工人求助。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大声呼救。见到警察、机关单位等要想办法靠近并求助。
4.打110电话求助。不论是哪个电话,都可打110,电话打通后,要讲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便警察及时查找。逃出来后,要迅速找到当地公安局派出所、妇联等机关组织报警、寻求帮助。
(七)小结:
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2、班主任总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这次的班会活动能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诱拐的重视,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诱拐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愿同学们开心地学习,平安地生活。
篇5:防拐骗教案
活动目标:
1、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重难点:
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班会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三、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学生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学生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四、引导学生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
教育学生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五、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学生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学生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放学路上,有人向你问路,你该怎么办?
2、在家门口玩,有不认识的人要带你去玩或去买东西吃,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你走,你该怎么办?
3、你一个人在家时,若有人敲门或门铃响了,你该怎么办?
4、放学途中,有不认识的人来接你,说是你父母的朋友,说父母有事已外出且不在家,并要求你跟他走,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
六、活动结束
请学生说说活动中的感受。附:儿歌:陌生人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篇6:防拐骗儿歌
防拐骗儿歌大全
一
小朋友要记牢,不要一人离学校
放学不是亲人接,要向老师去报告
出门紧牵爸妈手,一个人时别乱走
遇到生人来问路,不要靠近有礼貌
商场走丢我不怕,遇到危险找人帮
生人叫我我不走,不吃生人糖和饼
爸妈电话记心上,服务员警察齐帮忙。
二
我家有个小花狗,
生人接它它不走。
摇摇头呀摆摆手,
见了妈妈我才走。
三
街道门牌要记清,
清晨太阳升在东,
夜里马勺北斗星。
街道门牌要记清,
会认东西南北中。
四
小学生,要记牢,
不要一人离家校。
放学不是亲人接,
要向老师去报告。
遇到生人来问道,
不要靠近有礼貌
生人送礼又请客,
坚决拒绝快走掉。
五
陌生人 给零食 莫伸手 不贪吃
陌生人 来搭茬 不说话 转身走
陌生人 给饮料 不要喝 怕下药
陌生人 抱你走 抓住栏杆不松手
家长们 得警惕 防拐意识要升级
孩子们 别恐惧 爸妈一定找到你
六
一个人,上学校,
问我什么不知道。
低下头快点走,
追上前面小朋友。
七
小朋友真正乖,
跟叔叔买糖果,
不去不去我不去,
家中糖果有的是。
八
胖小子,坐门墩儿,
要带我走可没门。
问我名字还没起,
给我吃的不希奇儿。
胖小丫,坐门墩儿。
要带我走可没门。
问我名字还没起,
别摸裤衩和背心儿。
九
小白兔,上学校,
见生人,有礼貌。
不说话,笑一笑,
蹦蹦跳跳快走掉。
十、宝宝乖乖
小朋友真正乖,
跟叔叔买糖果,
不去不去我不去;
家中糖果有的是。
篇7:《防拐骗》教案
设计意图:
现在社会上的拐骗儿童、拐卖幼儿的案件日益增多,在新闻、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寻人启事,多数是寻找儿童、老人和有智障的人,但也有个别是大学生。与家人走失对每个家庭来而言,是谁也不愿意发生的事情,但往往瞬间的疏忽和自身防范意识的缺乏就会导致走失现象的发生。因此,从小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一些求救的方法是本活动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和家人走失时应怎么求救。
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课件;
2、奖品:红苹果标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知道吗,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危险的,瞧,火帽子就遇到了,我们来看看吧。
二、观看故事《妈妈不见了》,并讨论:
1、火帽子是怎么走丢的哪?
2、妈妈不见了,火帽子怎么了?要是我们不见妈妈了,你会怎么样的?
3、要是你,看见小朋友在哭,你会怎么做?
4、你和妈妈外出时,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妈妈和你坐车上幼儿园时,你要紧紧拉住妈妈的手,不能像火帽子一样东张西望的,松开妈妈的手,跑来跑去的,这样很容易和妈妈走失的。上公交车时,也不能急着自己上车,要和你妈妈一起上车。上车后,要注意安全,不能在车上跑动,以免摔伤。
三、开展“有奖竟猜”游戏,教师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个红苹果标签。
(1)在超市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该怎么办?请谁来帮忙?
(2)在街上和家人走失了,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用好吃的、好玩的哄你跟他走,你该怎么办?如果有坏人强迫带你走,你该怎么办?
(3)在幼儿园跟父母走失了,你该怎么办?
四、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如果小朋友和家人一起上街时、逛超市时不小心走失了,一定要像聪明的一休一样,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办法(如:在超市里:请超市的服务员、站在原地不动;在街上:请警察、大人帮忙)我们小朋友们平时要准确地记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址、家里及父母的电话号码及工作单位,尤其要记住爸妈的手机号,以便走失时及时和他们联系。
活动分析:
活动第一部分:播放课件《妈妈不见了》,通过生动的画面将幼儿带入到“火帽子上幼儿园”的情景中去。幼儿们认真的欣赏故事,随着情节的变化,幼儿们的表情也随之波动。如:火帽子与妈妈走失,大声哭喊时,幼儿们也显得十分的紧张。这时,我引导幼儿找出问题的所在,提问:“为什么火帽子和妈妈会走失呀?”, “妈妈走失应该怎么办哪?”让幼儿想想问题如何去解决它,接着再提出“你看到小朋友在哭,你会怎么做?”让幼儿懂得去帮助他人。最后,我总结了故事中的要点,使幼儿对故事有深刻的领悟,知道上街时要手拉着大人,上公交车要和大人一起上等,懂得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安全的。
篇8:防拐骗教案
教学地点:本班教室
教学对象:本班幼儿
教学目标:
为了进一步增强家长和老师的安全教育能力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拐骗幼儿和伤害幼儿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教学安排:
一、师幼共读儿童绘本《我不跟你走》。了解故事内容,知道站在原地等,不跟陌生人走。
二、播放有关防拐骗视频。
三、向幼儿讲解应对拐骗的方法。
1.掌握动向。告诉孩子,外出一定要跟家长“请假”。
2.教点本领。告诉孩子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以及电话号码,并要求记住。要告诉孩子因迷了路或被拐骗、被绑架,应找警察或拨打“110”电话。
3.防陌生人。告诉孩子,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请陌生人带路,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车出去,更不可食用陌生人给的饮料、糖果和其他小食品。告诉孩子,只有医生、护士、父母才能接触他(她)的身体,如果不认识的人这样做,孩子应尽快躲开。要鼓励孩子说他遇到的任何事情,要耐心地听孩子向你诉说他(她)的遭遇。
4.约法三章。父母与学校要讲定通常来接孩子回家的人,并一起去跟教师熟悉情况,把接送人的电话号码告诉教师,无人接送时,就留在幼儿园、学校,或请教师打电话给父母等接送人。
5.打110电话求助。不论是哪个电话,都可打110,电话打通后,要讲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便警察及时查找。逃出来后,要迅速找到当地公安局派出所、妇联等机关组织报警、寻求帮助。
篇9:防拐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小朋友的安全意识,
2、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被拐骗及走失案例,引起孩子对防拐骗防走失的重视。
3、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走失知识和走失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1、关于防拐骗走失的ppt课件,情景视频。
2、请客人老师扮演陌生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组织幼儿去超市,走到超市门口时,教师假装接电话说有事离开一会。并叮嘱幼儿不要乱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2、客人老师拿着糖果贴纸玩具,充当陌生人过来假装问路说,哎!小朋友,你们知道新宏幼儿园在哪吗?如果孩子用手指方向老师只给陌生人,那么陌生人要请求孩子帮忙带路,把陌生人送到新宏幼儿园。
3、另一位客人老师将拐骗演练情景录成视频作为案例放到课上讲解。
二、结合视频,讲述走失及被拐骗的事例
师:被拐骗的小朋友,你觉得他们会在哪里呢?他们会遇到哪些遭遇呢?他们的爸爸妈妈有多难过?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结合图片,向幼儿介绍防拐骗防走失知识。
四、幼儿分享自己经历过的走失经历及处理办法。
五、小结
告诉孩子记住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以及电话号码要记住,要告诉孩子因迷了路和或被拐骗、被绑架时,应找警察或拨打110电话。
篇10:防拐骗教案
教学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
教学准备
排练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展开教学
1、引导幼儿讨论:豆豆迷路了,他怎么做的?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引导幼儿明白遇事要动脑筋。
2、幼儿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儿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该怎么办?
(2)在城市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带你走,你该怎么办?(可以根据路标、路牌和公共汽车的站牌辨认方向和路线,还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逻民警求助。)
(3)在农村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应当尽量向公路、村庄靠近,争取当地村民的帮助。如果是在夜间,则可以循着灯光、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马达声寻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儿园跟父母走失了,你该怎么办?
三、教师小结,教学结束
1、小朋友们平时应当注意准确地记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景表演、问题讨论等方法,使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在幼儿的回答与表现中发现孩子们对城市里、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样求救比较有想法,能说出许多,但对于农村里、夜间怎样想办法求救,感觉有点困难,所以在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培养,此外还发现班级幼儿中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名字、电话、住址都说不清楚,需要加强引导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篇11:防拐骗教案
活动目标:
1、树立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重难点:
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班会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三、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学生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学生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四、引导学生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
教育学生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五、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学生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学生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放学路上,有人向你问路,你该怎么办?
2、在家门口玩,有不认识的人要带你去玩或去买东西吃,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你走,你该怎么办?
3、你一个人在家时,若有人敲门或门铃响了,你该怎么办?
4、放学途中,有不认识的`人来接你,说是你父母的朋友,说父母有事已外出且不在家,并要求你跟他走,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
六、活动结束
请学生说说活动中的感受。附:儿歌:陌生人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