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burensh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在蛋白磷酸化检测中的应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在蛋白磷酸化检测中的应用,欢迎阅读与借鉴!

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在蛋白磷酸化检测中的应用

篇1: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在蛋白磷酸化检测中的应用

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在蛋白磷酸化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与化学发光法比较,了解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在目标蛋白磷酸化检测中的优势.方法分别取内毒素休克小鼠不同时间肺组织,制备组织匀浆蛋白样品.用SDS-PAGE电泳分离后转膜,将膜分别与磷酸化的或/和总的p42/44 MAPK抗体孵育,二抗用耦联有Alexa Fluor 680和IRDye 800的荧光抗体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通过双色红外荧光系统和化学发光法进行蛋白质磷酸化检测.结果红外荧光检测技术和化学发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内毒素处理后小鼠肺组织p42/44 MAPK磷酸化水平发生了改变,1 h最高,12 h以后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相比之下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及可以同时检测两种蛋白等优点.结论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在蛋白磷酸化的`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 者:刘靖华 唐靖 蓝兴国 刘亚伟 李志杰 陈芳 邓鹏 姜勇 LIU Jing-hua TANG Jing LAN Xing-guo LIU Ya-wei LI Zhi-jie CHENG Fang DENG Peng JIANG Yong  作者单位:刘靖华,唐靖,蓝兴国,刘亚伟,李志杰,邓鹏,姜勇,LIU Jing-hua,TANG Jing,LAN Xing-guo,LIU Ya-wei,LI Zhi-jie,DENG Peng,JIANG Yong(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广东省功能蛋白质组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15)

陈芳,CHENG Fang(基因有限公司,上海,33)

刊 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6(2) 分类号:Q51 关键词:蛋白质磷酸化   双色红外荧光   化学发光检测  

篇2:红外技术在电路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在电路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图像处理的方法,可以检测出电路是否产生故障,并直接定位到故障范围。由于红外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电路故障,因此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介绍利用红外技术实现电路故障检测的方法,并介绍一些研究成型的红外检测仪。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 红外检测仪 电路故障

现代的电子设备特征为:电路结构更复杂、元器件集成度更高、电路板层数更多、设备更小型化。当电子设备故障时,采用传统的电路关键点电流电压检测法,往往效率低下、精确度不高、多点位故障检测难度增加,造成故障无法定位而放弃维修,致使电子垃圾越来越多。红外检测技术利用红外热成像图像,不需要对电路原理进行详细研究,就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电路故障位置,这一优势使得红外检测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一、红外无损检测

红外无损检测是通过测量热流或热量来鉴定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质量、探测内部缺陷的。对于某些采用X射线、超声波等无法探测的局部缺陷,用红外无损检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红外无损检测主要有如下典型应用:

双色红外荧光技术在蛋白磷酸化检测中的应用(1)焊接缺陷的无损检测。焊口表面起伏不平,采用X射线、超声波、涡流等方法难于发现缺陷。若将一交流电压加在焊接区的两端,在焊口上会有交流电流通过。由于电流的集肤效应,靠近表面的电流密度将比下层大。由于电流的作用,焊口将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的.大小正比于材料的电阻率和电流密度的平方。在没有缺陷的焊接区内,电流分布是均匀的,各处产生的热量大致相等,焊接区的表面温度分布式均匀的。而存在缺陷的焊接区,由于缺陷的电阻很大,使这一区域损耗增加,温度升高。应用红外测温设备即可清楚地测量出热电,由此可断定热点下面存在着焊接缺陷。

(2)铸件内部缺陷探测。有些精密铸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采用传统的无损探测方法,不能准确地发现内部缺陷。当用红外无损探测时,只需要在铸件内部通以液态氟利昂冷却,使冷却通道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快速扫描铸件整个表面,如果通道内有残余型芯或者壁厚不匀,在热图中即可明显地看出。假如冷却通道畅通,冷却效果良好,热图上显示出一系列均匀的白色条纹;假如通道阻塞,冷却液体受阻,则在阻塞处显示出黑色条纹。

(3)疲劳裂纹探测。采用一个点辐射源在蒙皮表面一个小面积上注入能量。然后,用红外辐射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如果在蒙皮表面或表面附近存在疲劳裂纹,则热传导受到影响,在裂纹附近热量不能很快传输出去,使裂纹附近表面温度很快升高。当辐射源分别一道裂纹两边时,由于裂纹不让热流通过,因而两边温度有很高。当热源移到裂纹上时,表面温度下降到正常温度。实际测量中,由于受辐射源尺寸的限制,辐射源和红外探测器位置的影响,以及高速扫描速度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二、红外检测在PCB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现有的常规电路故障检测仪都需要通过电路中关键点、线的电压、电流、阻抗及元器件必要参数的测量,根据测量得到的相关结果,结合故障现象和对原理图的深入理解进行仔细的分析、推断,才能诊断出电路板的故障部位或故障元器件。通过这种常规的电路板故障检测方法很难满足现代国防的要求,原因在于这种方法存在几个缺陷:(1)必须具备电路原理图、板图、元器件布列图等详细的维修资料。(2)其测量方法属接触测量,测量时必然影响电路的分布参数,不可能用于高频电路的实时故障检测。(3)速度慢、费时费力,难以满足战争环境中对时间和速度的高要求。(4)难以诊断潜在故障,因而很难避免装备在关键时刻的突然故障。

利用红外检测技术,不需要工作人员对电路进行深入分析,就能对大范围内数百只器件的工作状态同时进行快速不接触检测,能在通电后几十秒甚至几秒钟的时间内判别出电路中的故障回路或元器件,检测时不会影响电路的频率特性;而且还能将电路中元器件从完好到故障的状态定量的细分为若干个等级,这就使维护人员能及时发现电路故障隐患,避免故障在关键时刻突然发生。

三、故障检测原理及设备

电路板在工作时,其上的元器件会散发热量,通过红外仪器可以拍摄到电路板的热成像图。故障检测时,首先,需要拍摄正常的电路板工作时的热成像图,保存到数据库,作为标准板;其次,拍摄存在故障的电路板工作时的热成像图,作为待测板;再次,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将待测板进行预处理、配准、比对、信息提取;最后,根据预设的阈值,得出故障数量及位置。

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成型的红外故障检测设备还比较少,目前已有的设备有王格芳等人研制的“印制电路板红外故障诊断仪”,是国内较早从事红外检测方面研究的成型设备;杨先明、叶玉堂等人研制的TIP-I电路故障检测仪,对故障的诊断率很高;周孟特等人研制的便携式红外电路故障检测系统,使得红外检测仪更加小型化。

四、总结

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以此引发的分支研究也越来越多。红外热成像是红外检测技术中的一个关键,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竞相研究热成像技术,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发,发展十分迅速。提高红外图像处理的准确度、研制智能化故障检测设备都是重点研究方向,今后在这些方面应该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勇,王新赛.基于红外的电路板故障诊断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J].科协论坛,(2).

[2] 戴文远.基于红外图像的故障诊断方法综述[J].红外,,2(31).

[3] 王格芳,谭叶双,王利众等.印制电路板红外故障诊断仪[J].仪器仪表学报,,4(22).

[4] 杨先明,叶玉堂,方亮等.红外电路故障检测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3(35).

[5] 周孟特,叶玉堂,王智芳等.便携式红外电路故障检测系统[J].光电工程,2011,8(38).

篇3: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在飞机探伤中的应用

作 者:曹艳 吴晓曦 CAO Yan WU Xiaoxi  作者单位:曹艳,CAO Yan(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4;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吴晓曦,WU Xiaoxi(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4)

刊 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8(3) 分类号:V267+.4 关键词:红外无损检测   飞机探伤   应用  

篇4:应用双色FISH技术检测肝癌中HER-2的定量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双色FISH技术检测肝癌中HER-2的定量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为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原癌基因HER-2的扩增激活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 FISH)技术检测42例原发性肝癌间期细胞核中HER-2的扩增和17号染色体的数目及其比值,并用统计学分析HER-2的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42例肝癌中有9例HER-2扩增(amplification),占21.4%,其中高拷贝扩增(HC)有4例(9.5%),低拷贝扩增(LC)有5例(11.9%),HER-2的扩增与性别、年龄、AFP水平、HBV感染、术后复发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术后2年生存期相关(P=0.046)且HER-2扩增病人的肿瘤有比无扩增病人的`肿瘤增大的倾向(P=0.085);同时,在42例肝癌中有3l例为HER-2拷贝数增加(gain),占73.8%,其中9例(21.4%)为扩增所致,22例(52.4%)为17号染色体多倍体或异倍体(polysomy 17/aneusomy 17)所致,HER-2拷贝数增加与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术后复发及术后2年生存期无关(P>0.05),但与年龄、AFP水平和HBV感染有关(P<0.05).以上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较低频的HER-2癌基因扩增激活及较高频的17号染色体异倍体/多倍体;HER-2癌基因的扩增激活可能与部分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肝癌术后生存期短的有价值独立预后因子.

作 者:黄必军 黄铁军 梁启万 黄楚文 方  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肿瘤所病因室 刊 名:遗传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GENETICA SINICA 年,卷(期): 28(9) 分类号:Q343 关键词:肝细胞癌   HER-2   基因扩增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篇5:紫外照相技术在检测假单胞菌荧光铁载体中的应用

紫外照相技术在检测假单胞菌荧光铁载体中的应用

铁载体的检测方法有通用的络天氰(CAS)检测法,但未见针对荧光类铁载体的检测方法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紫外照相技术实现了对荧光铁载体进行原位检测,结果显示此方法对荧光铁载体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 者:陈绍兴 刘白艳 胡志元 唐宏斌 杨权芬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刊 名:红河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年,卷(期): 7(2) 分类号:Q36 关键词:紫外照相   假单胞菌   荧光铁载体  

篇6: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抗生素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

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抗生素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测.在六氢吡啶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PVA-124)存在下,将米诺环素液滴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当液滴受热挥发时,形成直径约为1.54 mm,环带宽为22.6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0μL时,线性范围为4.2×10-12~1.8×10-11 mol・ring-1(1.4×10-6~0.60×10-5 mol・L-1),方法的.检测限(3σ)为4.2×10-13.mol・ring-1(1.4×10-7 mol・L-1).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残留米诺环素和米诺环素胶囊中米诺环素含量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7.2%~103%和9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该方法建立了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痕量药物污染物分析新方法,为内蒙古地方优势资源产品--乳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量的定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时不同地区乳品中抗生素的来源、残留情况的系统动态研究及对乳品行业的管理、监督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 刘颖[1]冯金朝[2]李丹[2]崔箭[3]徐斯凡[3]申刚义[3] Author: LIU Ying[1]  FENG Jin-chao[2]  LI Dan[2]  CUI Jian[3]  XU Si-fan[3]  SHEN Gang-yi[3]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期 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TICEISCIPKU 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卷(期): 2009, 29(8) 分类号: X832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内蒙古乳都乳    自组装成环(SOR)技术    荧光显微分析    机标分类号: O65 TB3 机标关键词: 自组装环    荧光    显微成像技术    抗生素类    残留量检测    Detection    Fluorescence    米诺环素胶囊    内蒙古    相对标准偏差    乳品行业    方法建立    药物残留量    污染物分析    优势资源    应用前景    液滴    线性范围    现实意义    微波加热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民族大学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计划),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篇7:光纤技术在蛋白质浓度检测中的应用

光纤技术在蛋白质浓度检测中的应用

利用现代光纤、光电传感技术及微机在线测试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蛋白质浓度实时采集数据系统.实际应用表明,测试系统线性范围宽、准确性好、灵敏度高,检测数据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是一种理想的'蛋白质农浓在线检测方法.

作 者:高瑞昶 宋宝东 李凭力 徐世昌 王世昌 孟冬燕 GAO Rui-chang SONG Bao-dong LI Ping-li XU Shi-chang WANG Shi-chang MENG Dong-yan  作者单位:高瑞昶,宋宝东,李凭力,徐世昌,王世昌,GAO Rui-chang,SONG Bao-dong,LI Ping-li,XU Shi-chang,WANG Shi-chang(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

孟冬燕,MENG Dong-yan(衡水师专化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刊 名:天津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0 33(4) 分类号:Q503 关键词:光纤技术   蛋白质检测   吸光测定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