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中医缓解鼻炎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中医缓解鼻炎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中医缓解鼻炎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缓解鼻炎的方法
1、冷水洗鼻
用冷水或生理盐水洗鼻,能够清除吸入鼻腔的过敏原和病毒,保持鼻黏膜湿润,对纤毛的正常运动非常有利,可有效预防和缓解过敏性鼻炎发作,而且没有副作用。
准备一碗生理盐水,然后慢慢地吸入鼻腔内,再像擤鼻涕一样将清水带出。一般来说,首次清洗可能会出现呛水情况,建议最好到医院购买专业的鼻腔清理设备。
2、按穴位
日常对鼻部进行按摩保健也能达到减少流鼻涕、鼻塞的作用。用两手指缓慢按摩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一天两次,每次5 分钟,切忌用力过大和过猛。其中,迎香穴位于鼻之两旁,鼻唇沟中;鼻通穴位于鼻之两侧,鼻唇沟上端尽头;印堂穴位于两眉连线中点。此外,搓鼻梁可以改善鼻腔局部及附近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鼻塞。具体做法是,将食指指腹放在鼻尖部,沿鼻梁至印堂上下搓鼻梁30 个来回。
3、针灸
在临床治疗上,针灸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种主要辅助方法。针灸能通过调整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等的失衡状态,达到通利鼻窍的作用。不过,进行针灸治疗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耳鼻喉专科就诊,先确定所患鼻炎的类型,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4、艾灸
对于过敏性鼻炎,中医还有一种方法——艾灸。艾灸是一种温热疗法,主要目的在于散寒,所以特别适合虚寒类型的过敏性鼻炎。一般来说,艾灸可以自己在家里进行,用艾灸疗法灸肺俞、风门、足三里等穴位,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时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
5、熏洗
辛夷15克,双花15克,公英10克,地丁10克,防风10克,虫退5克,黄芩10克,丹皮8克,菊花8克,白藓皮10克,白附子8克,桂枝8克。将以上药物水煎取500毫升药液,趁热用药液蒸气熏鼻,熏时患者应尽量深吸气,使药蒸气进入鼻腔内。待药液变温后,即可用药液冲洗鼻腔。每日熏洗3次,连用3~5日即愈。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平日少食辛辣及腥物,多食蔬菜水果,躲避异味,冷天应注意保暖,平时多锻炼,尽量用冷水洗脸。
鼻炎的治疗方法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带口罩,花粉或灰尘较多的季节关闭汽车或房间的窗户,移走宠物,烟,可疑花草或家具,使用有清洁过滤功能的空调,降低室内湿度,修理浴室,地下室,用吸尘器打扫卫生,使用无致敏作用的被褥及枕头,每周热水清洗床单及枕巾,不要户外晾晒被褥,除去地毯,收拾好毛绒玩具,光盘等小物件,消除蟑螂,霉菌等,霉菌最多来源于家用湿化器,浴缸,湿毛毯,花草,旧报纸等。
2、药物治疗
目前鼻用皮质类固醇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最有效药物之一,有内舒拿,辅舒良,雷诺考特等,优点是用药剂量小,副作用轻,使用方便,对于儿童来说,应用鼻用激素最担心的问题是对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影响,这些药物相对的抑制力较低,全身利用度也低,安全性更高,但2岁以下患儿尽量不用,因为目前没有使用经验,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等。
3、免疫治疗
有皮下及舌下两种方法,舌下免疫治疗更适用于儿童,其治疗依从性更高。
辅助治疗,鼻腔冲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鼻腔冲洗可清除鼻粘膜中的炎症介质,软化清除鼻痂,儿童鼻腔冲洗较成人困难,建议采用雾化方式,用等渗或高渗盐水冲洗,可加入少许激素和黏液稀化剂治疗。
4、手术治疗
目前认为腺样体肥大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建议尽早切除,对于有鼻息肉患儿也应手术治疗。
鼻炎和湿疹的区分方法
1、是否发热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集中在鼻部,如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而普通感冒除了上述症状,还会表现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流行性感冒的发热、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则更为明显。因此,如果发热明显,基本不会是过敏性鼻炎。
2、周围人是否也得病
流行性感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多数为群发,如家庭、学校、工作环境等;过敏性鼻炎不传染,但可以遗传,所以如果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过敏、药物过敏等过敏史,发作的可能性更大。
3、打喷嚏次数
感冒的打喷嚏、流鼻涕等鼻部症状往往是持续性的,会连续几天,随着对感冒病情的控制,症状逐步减轻,最后缓解。而过敏性鼻炎发作则呈阵发性,一天中可能仅发作一次或数次,以清晨或受异味等刺激后更为明显,发作过后如常人。另外,过敏性鼻炎的喷嚏频频、流清水样鼻涕,而感冒时喷嚏较少,鼻痒不明显,鼻塞明显而且持续,鼻分泌物可由清涕或黏性转为脓性。
4、患病时间长短
感冒病程较短,通常1~2周就能痊愈。而过敏性鼻炎则病程较长,常年反复发作,如果你通过上述差异仍然不能区别时,就应该及时去变态反应科就诊,让医生通过检查来帮你确诊。
篇2:中医缓解鼻炎的食疗方法
中医缓解鼻炎的食疗
1、橘红酒
食疗配方:白酒500克,橘红30克。
功效:行气活络通窍。
制法:橘红浸入白酒中,封固1个月。
用法:每晚睡前服一小盅(约20毫升)。
2、黄芪鸡
食疗配方:生黄芪120克,母鸡1只(约750~1000克),芫荽20克,佐料适量。
功效:益气健身,因表通窍。
制法:母鸡会毛,净膛,将黄芪纳入鸡腹中缝合,放锅中,锅中加水井葱、姜等佐料,放火上炖,将熟时放入芫荽。
用法:做正餐主菜食之。
3、川芎猪脑汤
食疗配方:猪脑2副,川芎15克,辛夷花10克。
功效:行气活血,补脑通窍。
制法:猪脑洗净,剔去筋膜,将川芎,辛夷花煎水取汁,入猪脑和盐、胡椒,炖熟。
用法:分二次吃。
鼻炎患者饮食禁忌
1、忌咸寒之物咸菜、咸鱼及各种过咸水产品,其性本寒凉,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咸伤血”,食后会使病变部位粘膜收缩,加重鼻塞、咽喉不适的症状。
2、忌烟烟含有尼古丁,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当粘膜受到烟的刺激后会使分泌物增加,所以有人在吸烟后出现鼻涕大量增加,涕液变浓。再则,烟的刺激作用会使鼻痒、喷嚏等症状加重。
3、忌生冷食物本病属外感风寒型及邪滞鼻窍型者应避免生冷食物,患者如多食生冷寒性食物,如各种冷饮、冰冻物品、冰镇生梨、冰西瓜等,会刺激鼻部粘膜,以致病情不易好转。
4、忌大量饮酒喝酒时挥发的酒精可从鼻孔进入鼻腔,刺激鼻粘膜,使鼻粘膜充血。鼻粘膜反复充血则必然导致慢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嗜酒习惯不仅容易导致慢性鼻炎,也是使病情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之一。
5、忌辛辣刺激食物辣椒、胡椒、咖喱、芥末、桂皮及过浓的香料等辛辣刺激物,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炎性改变,使鼻粘膜充血加重,同时也会使头痛、鼻塞的症状加重,故应忌之。
预防鼻炎的方法
1.远离尘螨
春天正是尘螨繁殖活动的季节,而我们的床垫、枕头等床上用品就成了它们最爱的栖息地。平时要多注意晾晒棉被,要用无致敏性的化学纤维被罩和床垫,不要使用羽毛、绒毛或木棉等作为枕芯,宜选用其他合成材料,并保证每年至少更换一次枕芯,不要使用纯毛毯。
2.远离花粉
春季是花粉传播的季节,对花粉或其他如柳絮等植被过敏的女性朋友,出门时要戴上口罩,回家后要更换外衣。
3.远离宠物
动物皮毛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致敏原,如果有女性朋友对动物皮毛过敏,那么最好忍痛割爱送走家里的宠物,不要接触宠物,并清洗所有宠物接触的物品等。
4.远离霉菌
霉菌喜欢湿度较大的地方,因此,在家里首先要保持室内通风,其次要降低室内湿度,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清除潮湿区域,并尽量去仓库、厨房等湿度大的地方。
5.少吃寒凉食物
中医认为,鼻炎患者属虚寒体质。寒凉最易损伤肺脾阳气,加重虚寒症状。低温食物可能造成呼吸道过敏反应加强,诱发过敏性鼻炎。因此,应当避免冰品、寒凉生冷之品。
6.少吃有农药的蔬菜水果
农药及劣质油在人体的氧化代谢过程中易产生过氧化物及自由基,影响免疫系统平衡,加强过敏反应。
篇3: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1. 事先冰好的2~4度净水约300~400毫升
2. 将适量冰水倒入掌心,低头,脸朝下,将鼻腔浸入掌中冰水,鼻腔接触冰水感到凉意即可,小心不要用力灌会呛到水。
3. 重复上面的清洗过程,直至用光一瓶冰水。
最初宜隔2~3小时洗一次,一两周明显见效后可改为每天早晚各一次。
女士使用请注意生理期自我保护(毕竟水比较凉)。
篇4: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将一块白萝卜和几瓣大蒜,捣烂后取汁儿,少放一点盐,每天滴4-5滴到鼻孔里。左右鼻孔哪边不通就通哪边。循环5次左右,坚持每天哟。差不多半个月到一个月见效。
把一份绿芥末放在醋中泡个3,5天。用它调班凉菜或者蘸包子,蘸饺子吃,连吃数日。对治疗感冒和过敏性鼻炎超级有效。昨天我家那位过敏性鼻炎犯了。蘸着醋泡芥末吃鱿鱼,瞬间鼻子就通气了。
现在很流行买洗鼻器,用它每天洗鼻子。确实比不用强很多。鼻子确实比以前清爽很多。如果有过敏性鼻炎,或者经常犯鼻炎的朋友们,坚决不能懒惰,坚持在犯病的期间每天用洗鼻器清洗。
篇5:缓解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辛夷煮鸡蛋(这个在过敏性鼻炎的食疗方中经常出现):辛夷20克,鸡蛋2只,加水煮熟,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每日1次,连服1周。适用于鼻塞、流涕者。
苍耳子茶:苍耳子12克,白芨9克,葱白13根,茶叶12克,用沸水冲泡成茶饮服。有抗菌、通鼻功效,除此之外,还有辛荑花茶:辛荑花2克,苏叶6克,用沸水冲泡当茶饮。
辛夷豆腐汤:辛夷15克,豆腐250克,同煮,喝汤吃豆腐,每日1次。适用于鼻塞、头胀痛、流涕者。不喜欢喝汤的朋友,不妨试试百通堂的食疗秘方。
菊花粥:菊花、桑叶各15克,粳米60克,将菊花、桑叶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服用,每日1次。适用于头胀痛、流脓涕及嗅觉功能障碍者。这个在过敏性鼻炎的食疗方中夏天用得尤其多,因其不但可以治鼻炎,而且可以清火。
红枣苍耳汤:红枣10枚,苍耳子9克同煮汤,饮汤食枣。
大葱半夏膏:大葱10克,半夏6克,冰片少许,将半夏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和大葱共捣成膏泥状,加入冰片调匀;取少量用纱布包裹塞鼻中,左右两侧交替使用30分钟后拿掉,每日2~3次。适用于鼻塞者。
篇6:快速缓解鼻炎的方法
1、冷水洗鼻
用冷水或生理盐水洗鼻,能够清除吸入鼻腔的过敏原和病菌,保持鼻黏膜湿润,对纤毛的正常运动非常有利,可有效预防和缓解过敏性鼻炎发作,而且没有副作用。
准备一碗0.9%盐水,然后慢慢地吸入到鼻腔内部,再喷出,反复5次。一般来说,刚开始清洗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出现呛水的情况,最好从夏天开始,需要慢慢适应,有条件的最好到医院购买专业的鼻腔清理设备。晚睡前洗后鼻腔内涂点眼药膏,润鼻腔,阻断过敏原及病菌。
2、按穴位
日常对鼻部进行保健按摩也能达到减少流鼻涕、鼻塞的作用。
用两手指缓慢按摩迎香穴、太阳穴、印堂穴,一天两次,每次5分钟,切忌用力过大和过猛。其中,迎香穴位于鼻翼两旁与鼻唇沟中;太阳穴位于两眼外侧眼裂纹末端;印堂穴位于两眉连线中点。此外,搓鼻梁可以改善鼻腔局部及附近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鼻塞。具体做法是,将食指指腹放在鼻尖部,沿鼻梁至印堂上下搓鼻梁30个来回。
3、针灸
在临床治疗上,中医针灸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方法。针灸能通过调整人体脏腑经络、调节阴阳、气血等,达到通利鼻窍的作用。不过,进行针灸治疗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耳鼻喉专科就诊,先确定所患鼻炎的类型,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辨证治疗。
4、艾灸
对于过敏性鼻炎,中医还有一种方法——艾灸。艾灸是一种温热疗法,主要目的在于散寒,所以特别适合虚寒类型的过敏性鼻炎。
一般来说,艾灸可以自己在家里进行,用艾灸疗法灸肺俞、大椎、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时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烧伤皮肤,要常移动,以皮肤红润为度。
5、生姜红糖水
以生姜50克拍碎煮开10分钟加入红糖沸腾后乘热饮用,每天2次。
篇7:鼻炎要如何缓解
1、鼻窦炎口服液
适应证:用于鼻塞不通、流黄稠涕、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还能明显改善鼻塞不通,头昏胀痛、鼻腔分泌物增多,鼻窦区压痛,鼻甲肥大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临床推荐:20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必要时可延长至3个疗程)。
注意事项:本品略有沉淀是正常现象,服用本品时,请摇匀或用温开水浸泡药瓶使沉淀溶散。
2、鼻渊舒口服液
适应证:用于鼻窦炎、慢性鼻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7日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久存若有沉淀不影响其疗效,摇匀后服用。
3.皮质类固醇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过敏性鼻炎是鼻粘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这种炎症非同于细菌感染,应用抗菌素是无效的,而皮质类固醇能抑制这种炎症反应,既可以消除鼻炎的症状,又能减少鼻炎的发作次数。
皮质类固醇可以全身用药,也可局部用药,通常全身用药只适于急性、病情严重和伴鼻息肉的患者,由于高效、无副作用的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的发展,全身应用的需要已明显减少。目前医学界已广泛认可局部类固醇为治疗鼻炎的首选药物,如伯克纳鼻喷剂。
篇8:鼻炎要如何缓解
(1)鼻内用糖皮质激素:慢性鼻炎首选用药,具有良好抗炎作用,并最终产生减充血效果。根据需要可较长时间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好。
(2)鼻腔清洗:鼻内分泌物较多或较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清除鼻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3)鼻内用减充血剂:可选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连续应用不宜超过7天。若需继续使用,则需间断3~5天。长期应用0.5%~1%麻黄碱滴鼻液可损害鼻黏膜纤毛结构,应尽量避免。若不得不使用,应少量间断使用。禁用滴鼻净,因已证实其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4)其他治疗:包括封闭疗法、物理、针刺疗法等。
a、1%麻黄素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氯霉素麻黄素液滴鼻,每日3次。鼻丘封闭或下鼻甲粘膜下封闭,每次1~1.5ml,隔日1次,或每周2次,5次为一疗程。
b、短波或红外线理疗,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以减轻症状。经上述疗法无效时,可选用硬化剂作下鼻甲注射治疗,或者采用微波激光治疗。
篇9:缓解痛经的中医方法
缓解痛经的中医技巧
1、按摩
先用拇指点按肚脐、气海、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每穴半分钟。然后仰卧位,用右手掌按揉下腹部(脐以下)约3分钟,再由脐部向耻骨联合(阴部前方高骨)推摩30分钟。要求经前1周开始自我按摩,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3天结束。这种方法可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2、刮痧
主要刮拭、大椎、肩井、大杼、膏盲,配刮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5次。肝郁加刮太冲经穴部位,气血虚加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轻刮足三里、命门经穴部位3分钟;重刮其它穴位3~5分钟。
3、拔罐
取肾俞、胸腰部(后背)、骶椎两侧、下脘穴,选用大小适当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每次只拔2~3罐,留罐25~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疗程。
4、灸法
(1)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术,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治疗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可缓解痛经。
(2)取神阙、子宫穴。按灸法常规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
5、敷贴法
(1)取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各50克,樟脑3克。先将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水煎2次,煎液浓缩为糊状,混入(溶于95%乙醇)适量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细末,加樟脑备用,月经前3天取药粉5克,用黄酒调为糊状,外敷脐,用胶布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药,月经3天后取下,每月1次,连续使用,治愈为止。
(2)将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研为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加热敷脐,每日1次,经前连用3天,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
提示:上面提到的只是一些缓解痛经的方法,在痛经出现的时候可起到缓解作用,要真正避免痛经的发生,要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的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尤其在经期内不要用冷水洗脸、洗脚。
帮助调理女性痛经妙招
元胡益母草枣蛋
元胡10克,益母草30克。大枣10枚,鸡蛋3个。将元胡、大枣、益母草、鸡蛋加清水适量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饮汤食蛋,每次1个,每日3次。
可活血理气、化瘀止痛。适用于经行量少,血瘀作痛,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
血藤炖河蟹
鸡血藤30克,河蟹250克。将二者洗净后。加清水适量,置瓦罐中,文火炖沸后。调入米酒适量,炖至河蟹熟后,趁热饮服,每日1剂。连续57天。
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适用于经前或是经行小腹胀痛,按压痛甚或伴随胸胁乳胀者。
枸杞山药云豆鸡
枸杞10克,鲜山药150克。云豆50克,雌仔鸡1只,调料适量。将云豆泡软,山药去皮。洗净,切块;仔鸡去毛杂、洗净、飞水,切块。同放入盆中,加入枸杞、葱、椒、姜、盐、料酒及清汤适量,封口。上笼蒸熟服食,每周1~2剂。
可养肝益精,健脾养血,适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经来腹痛、腰膝胀坠、酸软无力、经来量少、色淡,或伴潮热、耳鸣等。
姜枣红糖汤
干姜5克,大枣10枚,红糖30克。将三者加水同煎饮服。每日2次,温热饮服,连续57天。
可暖宫散寒,适用于寒凝痛经。
桂枝大枣汤
桂枝10克。大枣10枚,山楂15克,红糖30克。将桂枝、大枣、山楂水煎取汁,纳入红糖煮沸后趁热饮服,每日2次。
可温经散寒。活血止痛,适于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得热痛减,经行量少等。
姜枣花椒汤
生姜30克,大枣10枚,花椒20克,红糖适量。将姜、枣、花椒水煎取汁,纳入红糖烊化饮服,每日2次。
可温经散寒止痛,适于寒凝气滞,经行不畅,色黯有块,畏寒肢冷之痛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