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仅有小佳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风量调节测风管理制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风量调节测风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量调节测风管理制度

篇1:风量调节测风管理制度

一、风量调节:

1、每季召开一次矿井风量平衡会,由技术矿长负责召集,通风队及通风科,安监站,调度室有关人员参加,对矿井通风系统及风量分配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风量调节措施,

2、按照矿井风量平衡会的精神,由通风队具体负责风量调节工作,

3、每月不定期地由分管技术的副科长负责召集通风队长,测风班长碰头会,研究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问题。

4、风量调节工作要由通风副队长以上干部现场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每次调节结果要写在风量调节记录本上。

二、测风:

1、按照规程有关规定,每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采掘工作面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测风。

2、对重点工作面,在测风的'同时进行矿井风压的测定,为采掘工作面防治自燃发火或巷道贯通提供科学数据。

3、上井后将测风结果填写在测风记录本上,通风副技术矿长程师每天要审阅测风记录,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人力进行处理。

篇2:矿井测风制度

第一条 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以及“一通三防”的有关规定、指令、政策等,

第二条 坚持每月5日、15日、25日三次全面测风,每次测风结果都应写在测风站内的测风牌上,并将每次的.测风结果及时填报矿技术矿长程及有关领导。

第三条 坚持每周一次的局扇风量、工作面风量的测定,并将结果上报有关领导,做到安全生产,

第四条 根据需要,随时进行采掘工作面的测风,进行风量调配,满足工作面要求。

第五条 测风员要经常检查井下通风系统,保证通风系统完整、合理。

第六条 遇到新的变化情况,随时进行测风调配风量,满足生产需要。

第七条 严格“以风定产,以风定面”的原则,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第八条 通风系统改变后,必须立即组织测风,根据测风结果,科学合理调整风量,杜绝无风、微风作业。

第九条 每次测风结果,必须有基础记录,并存档。

篇3:风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大厦通排风系统正常运行,规范风机房的日常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厦各项目通排风机房的日常管理。

3.职责

3.1未经工程主管的许可,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风机房。

3.2风机房钥匙由水暖班组负责管理,交接-班时做好钥匙交接。

风量调节测风管理制度

3.3《风机房管理规定》等现场作业文件张贴齐全、整洁。

3.4风机房内各设备标识清晰,处于维修过程中的相关设备应悬挂警示标识。

3.5室内至少应配备2具2公斤手提式ABC灭火器,灭火器压力正常。

3.6水暖技工应熟悉风机房内所有配电设备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设备运行状态。非水暖班组人员,任何人不得触碰、操作室内任何设备。

3.7水暖人员应对日常运行的风机房做到每日巡检一次,检查风机的振动、声音有无异常,管道软连接头有无破损,风机控制柜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不经常使用的风机房每星期至少巡视一次,巡视过程中需手动开启试机一次,确保风机能正常起动。每次巡检后,应认真填写《风机房巡检记录表》。

3.8风机房地面及设备外表保持清洁;室内物品排放整齐;严禁堆放易燃、易爆及与管理无关的物品。

3.9室内禁止吸烟、吃饭、休息或用作留宿场所。

3.10经常保持风机房内地面及设备外表清洁无尘。不准吸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及与管理无关的物品。房门应上锁,钥匙由专人管理。

3.11严禁在风机房内动火,如确因工作需要,须经报请安全主管同意,并做好防火措施。

篇4:风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

二、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通风机房内的所有电器设备及性能,必须按规程操作,不准违章作业。

三、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清扫,防止灰尘造成短路,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处理。若发生突然事故,要查清原因,采取安全措施及时处理,并及时报告。

四、闲杂人员不得进入通风机房。

五、通风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其它杂物。

六、通风机房20m范围内严禁烟火或用火炉取暖。风井口20m范围内严禁进行电焊和气割作业。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焊和气割作业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报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在作业前,准备好防火砂袋、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七、工作人员必须熟知消防安全知识,能发现火灾隐患,会报火警,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

篇5:风电场测风数据订正方法的比较研究

风电场测风数据订正方法的比较研究

从风能资源特征指标、风机年发电量及机群排布影响等方面,对风电场测风数据8种订正方法进行了定量计算比较,提出了各方法的优劣排序,并指出<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推荐的订正方法并非最佳.

作 者:潘晓春  作者单位: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刊 名:电工文摘 英文刊名:ELECTRICIAN ABSTRACTS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代数差值   直接代入   分类分级聚合   优劣评判  

篇6: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

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

通过采用探空高度的计算方法和采用相邻测风高度内插的计算方法,计算高空综合探测测风记录1~5分钟的模拟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分析采用测风高度内插计算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的可行性.

作 者:李辉城 陈华 黎洁波 阎勇 Li Hui-cheng Chen Hua LI Jie-Bo Yan Yong  作者单位:南宁市气象局,广西,南宁,530022 刊 名:气象研究与应用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年,卷(期):2009 30(2) 分类号:P42 关键词:高空气象探测   计算方法   雷达综合测风   雷达单独测风  

篇7:风电场测风仪器标定实验室的要求

风电场测风仪器标定实验室的要求

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风能是可以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资源,将得到广泛地开发和利用.风电场风速的测量关系到风电的品质等,因此对风速测量仪器的标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风电场对风测量的需求,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阐述了风速标定实验室的要求.

作 者:沙奕卓 He Xiao-lei 朱乐坤 Chang Shi-cong Sha Yi-zhuo He Xiao-lei Zhu Le-kun Chang Shi-cong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北京,100081 刊 名: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AND MARINE INSTRUMENTS 年,卷(期): “”(1) 分类号:X22 关键词:测风仪器   标定   实验室   要求  

篇8:论文:GFEL型二次测风雷达接收系统原理及常见故障处理

雷达接收机的工作性能与其他系统密切相关,往往接收机的故障,会表现在其它系统,是维修人员难以判断或者走弯路,下面根据接收机原理就一些典型故障进行分析[3-4]。

2.1 增益幅度不够,接收机灵敏度下降,雷达工作到后期时,探空码飞码增多

该故障的特点是,初始放球探空码飞码少甚至无飞码,工作到后期探空码飞码逐渐增多,如图2-b所示,但是雷达自初始放球到工作结束,数据接收、测距、测角自动跟踪正常。

结合接收机放大器和增益控制原理分析可知,引起该故障的因素很多。探空仪、前置高放、高频组件、隔离器、限幅器、环流器工作状态不好,接收通路中信号线缆、高频接插件接触不良引起信号的衰减,外部及地物干扰等都可能引起探空飞码多。

排除方法对无测试手段的台站来说,一般只能采用替换法。用不同批次探空仪作放球实验和用雷达炮瞄镜观察低仰角时是否由于地物干扰造成,首先排除探空仪、地物干扰因素。然后检查、擦洗、紧固接收通道信号线缆插头,高频接插件等。再对前置高放、高频组件、中放单元进行更换。在无果的情况下,可提高中频放大器增益进行解决。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需有大量的备件予以支持。

对于有经验和具备测试手段的维修工作者,可用网络分析仪或射频分析仪对接收通路的信号线缆逐段进行测试,从测试驻波比分析其线缆、高频接插件接触是否良好,一般驻波比应≤1.4左右。用信号源、频谱仪分别检查前置高放,高频组件、接收系统的增益及灵敏度等,测试结果应符合前置高放、高频组件、接收系统规定的增益及灵敏度指标,通过测试可以直观的找出故障部位。

2.2 前置高放增益下降,信号线缆接触不良等,不能工作到球炸

台站依然通过更换前置高放和检查清洁保养紧固信号线缆插头及高频接插件等解决。长期工作经验表明,前置高放增益≤7dB时(正常时应≥13dB)、前置高放输入线缆插头(SMA)脱落、WT9线缆接触不良或芯线短路时会产生该故障。

当然,高频组件、中频放大盒出现故障时,也会造成增益下降,但是这种情况发生时增益饱和,茅草幅度低,雷达无法正常工作。其原因是雷达在长期工作中,前置高放工作性能下降,天线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抖动,加之新疆冬、夏季温差较大,处在室外的线缆和高频接插件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形变,造成室外的线缆插头和高频接插件松动或氧化接触不好,造成信号的衰减。因此,要加强日常的维护保养。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GFE(L)型二次测风雷达接收机原理,讨论了因接收机灵敏度和增益下降两类故障现象以及解决方法,这两类故障似乎有相同之处即增益幅度下降,但仔细分析是有区别的。第一类故障是由于器件变性而引起的软性故障,检查、发现解决问题的难度较大。当然造成探空飞码多的因素很多,其表现形式又有区别,在解决问题时,对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第二类故障比较直观,易于发现解决。从解决两类故障现象中认知到,随着气象探测设备的现代化、电子产品的高科技化和复杂化,计算机硬件、软件及信息综合处理的快速化,这些特点在现代雷达技术中的应用非常突出,熟知雷达各系统原理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少走弯路以达到快速、准确隔离故障,以便快速维修,达到降低雷达修复时间的目的。

篇9:论文:GFEL型二次测风雷达接收系统原理及常见故障处理

接收机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通过预选滤波、放大、变频、滤波、解调等方法最大限度获得有用回波信号,同时滤除无用信号,将目标反射或散射回的微弱射频信号变成有足够幅度的视频或数字信号,用以满足信号处理的要求。GFE(L)型二次测风雷达是中国气象局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其接收系统采用了单通道、单脉冲二次雷达工作体制,它与数字探空仪相配合,将回答器回答的微弱射频信号放大成有足够幅度的视频信号,送至测角、测距、天控、数字终端等系统,用以解调有用信号和实现测距、测角的自动跟踪以及对雷达的控制。所以,接收系统性能的稳定,直接影响雷达其它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及探测的精度[1]。

新疆区完成安装并投入业务运行的有十四部。多年的业务运行表明,该雷达工作状态良好,探测精度较原来710型雷达相比有较大提高。但是,接收和天控系统的故障率较高,影响了探测的精度及数据的完整,本文重点从雷达接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入手,分析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以及对其它系统的影响,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GFE(L)型二次测风雷达接收机的各部分功能及基本原理

1.1 GFE(L)型二次测风雷达接收机的各部分功能及技术指标

GFE(L)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工作频率为1675±6MHz,是目前气象部门二次测风雷达的主要工作频段,工作在这个频段具有作用距离远、外部噪声低、天线尺寸小、角分辨率高等特点。其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1675±6MHz

本振频率:1645±6MHz

灵敏度:≤-107dBm

带宽:2.7MHz

总增益:≥110dB

AGC控制能力:≥70dB

AFC跟踪范围:±4MHz

GFE(L)型二次测风雷达接收系统由前端和后端两部分组成,功能是将天线所接收到的探空仪射频信号加以放大、变频、解调送到测距、天控分系统以完成测距和跟踪应答器的功能。此外还将探空仪发回的探空码解调出来,送到数据处理终端得到温、压、湿数据。同时还在测距分系统送来的主抑触发脉冲的控制下,完成主波抑制功能以消除发射主波和近地物回波对AGC、AFC功能的影响。实现了角度自动跟踪、自动测距、自动数据处理、近距离抓球与近距离测距。主要分电路原理分述如下:

高频组件由高频带通滤波器、射频放大器、本振、混频器、前中放大器以及射频、前中增益和频率控制器组成。高频带通滤波器采用腔体机械滤波器,腔体滤波器为频率可调的带通滤波器。腔体机械滤波器由谐振腔、调谐螺钉等组成,通过调谐螺钉改变谐振频率实现可调的滤波特性。其作用是滤除工作频率以外的其他干扰,包括对镜像信号的抑制。滤波器的电气性能通常用回波损耗、插入损耗、带外抑制等特性来描述,滤波器的插入损耗越小,回波损耗越大,系统的匹配特性越好;带外抑制越高,系统对带外干扰的抑制越大。在机械特性上,要求滤波器的体积小、重量轻并具有稳定的温度、时间、电平特性。

本振为三点式振荡器,频率的调整由变容二极管来实现,振荡输出的信号经一定的功率推动后送到混频器。本振信号还耦合出一部分信号送到分频器,分频后的25kHz左右的方波信号送入主控箱中的终端板,终端板对其计数再乘以分频数后在雷达控制界面上显示出来。一般来说中频放大器和滤波器的`频率是相对稳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发射机磁控管振荡器和接收机的本机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不高,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只要其中一个频率发生了变化,混频后得到的实际中频就会与额定中频有偏差,造成接收机灵敏度及增益都会下降,严重时甚至看不到回波信号。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该电路中采用了自动频率控制(AFC)电路,AFC控制范围±4MHz。

前中输出的30MHz信号送至室内主控箱中的中频通道盒,经三级单片放大,再经功分器分成两路,一路送至测距,同时对此信号检波、放大得到AGC电压,分别送到射频和前中放大,完成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另一路为角支路,经放大、鉴频,得到鉴频电压送至高频组件中的本振,完成自动频率控制。

篇10:抗野值抑制发散滤波算法在无人机测风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抗野值抑制发散滤波算法在无人机测风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适应性和鲁棒性较强的风场数据处理方法是无人机测风的关键技术.根据无人机测风的.特点以及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强跟踪Kalman滤波算法和抗野值修正算法的优缺点,对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了简化,并通过对滤波发散趋势的分析和连续野值个数门限的设置,将其和其他2种算法合理地融合起来,构造了一种抗野值抑制发散滤波算法,并进行了实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克服较大野值和成片野值对滤波的不良影响,抑制滤波发散,保证滤波精度,适应性较强,可适用于无人机测风系统.

作 者:周伟静 沈怀荣  作者单位:周伟静(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101416)

沈怀荣(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航天装备系,北京,101416)

刊 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 TECHNOLOGY 年,卷(期): 20(5) 分类号:V217.1 关键词:Kalman滤波   Sage-Husa自适应滤波   强跟踪Kalman滤波   野值   无人机  

篇11:L波段探空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资料在重庆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中的应

L波段探空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资料在重庆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L波段探空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资料具有垂直分层密,并从地面开始就可以获取资料的.特点,将其用于重庆市主城区边界层特征的分析,用于逆温与能见度、浓雾和空气污染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不仅可以用于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还可以在污染气象分析预报、雾的预报、有害气体泄露事件应急气象服务,风能评价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作 者:马力 张银廷 Ma Li Zhang Yinting  作者单位:马力,Ma Li(重庆市气象局)

张银廷,Zhang Yinting(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局,重庆,401147)

刊 名:气象科技  PKU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36(1) 分类号:P4 关键词:L波段雷达   探空   边界层   大气污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