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赠秦系征君,赠秦系征君刘长卿,赠秦系征君的意思,赠秦系征君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赠秦系征君,赠秦系征君刘长卿,赠秦系征君的意思,赠秦系征君赏析,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赠秦系征君,赠秦系征君刘长卿,赠秦系征君的意思,赠秦系征君赏析

篇1:赠秦系征君,赠秦系征君刘长卿,赠秦系征君的意思,赠秦系征君赏析

赠秦系征君,赠秦系征君刘长卿,赠秦系征君的意思,赠秦系征君赏析 -诗词大全

赠秦系征君

篇2:赠秦系征君注释及作者介绍

赠秦系征君注释及作者介绍

赠秦系征君

唐·刘长卿

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惆怅青山路,烟霞老此人。

注释

①秦系:唐诗人。(约公元七二o午至八一o年间在世)字公绪,越州会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八年至宪宗元和五年间在世,年八十余岁。天宝末,避乱居剡溪,自号东海钓客。大历五年,(公元七七o年)北都留守薛兼训爱其文,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军,不就。后客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中,自号南安居士。穴石为砚,注老子,终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就加校书郎。姜公辅以直言罢为泉州别驾,朝夕与见,遂忘流落之苦。公辅卒,(公元八o五年)妻子在远方,系为营葬。与刘长卿、韦应物善,常以诗相赠答。后又东渡秣陵,卒。南安人思之,号其山为高士峰,建亭于上,名曰丽句亭。系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②征君:隐居而为朝廷征召者。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刘长卿的诗全集栏目。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篇3:赠郑征君古诗赏析

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

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

【鉴賞】

此诗应是诗人与李德裕等在匡山游玩栖息于郑征君家时所作。全诗曲折跌宕,婉而多讽。苏东坡《雪浪斋日记》中说:'温庭筠小诗尤工。'他的五言绝句亦多有淡远、雅正之作。本诗工于曲折,通过今昔对比,逼真地写出了一个出仕者的.进退失据、得失并存的矛盾心态,语言朴质而有余味。清人贺裳在其《载酒园诗话》说飞卿(即温庭筠)诗'能瑰丽而不能淡远',实乃以偏盖全之见,如此诗,并无华词丽句,然寄慨良深,耐人品味。

篇4:《赠钱征君少阳》李白

李白

白玉一杯酒,

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

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

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

犹可帝王师。

李白诗鉴赏

此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召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当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称他是“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欣赏。这首赠诗,赞颂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未酬的气概。

“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开始就写“酒”, 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描写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出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铺垫。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

前句语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如此,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不使人感到突兀。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将两者联系起来。自此往下,既是写他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三、四二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如何呢?

于是引出下面两句:“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变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感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埋下伏笔。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轻松自得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的高潮蓄势。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是说如果钱少阳也象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求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并非事实,而是一种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符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题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

全诗娓娓道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现,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五律,不拘格律,李白无穷不愿让自己豪放不羁的情思被板滞的格律所束缚。正如清代赵翼所说:

“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此诗自由抒写性情,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没有平铺直叙的弊病,可以说在平易质朴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兼有古诗和律诗两方面的长处。

篇5:《赠钱征君少阳》原文及赏析

朝代:唐代

原文: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赠秦系征君,赠秦系征君刘长卿,赠秦系征君的意思,赠秦系征君赏析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译文

端起白玉做的杯子,在暮春的季节独自饮酒行乐。

春光将尽余日无多,你我已经鬓发斑白风烛残年。

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

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赏析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说他是“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推重。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三、四二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怎么办呢?于是引出下面两句。“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像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这首五律,不拘格律,颔联不对,首联却对仗。李白是不愿让自己豪放不羁的情思为严密的格律所束缚。正如清代赵翼所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没有浅露平直的弊病,可以说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兼有古诗和律诗两方面的长处,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篇6:《赠钱征君少阳》翻译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翻译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前言】

《赠钱征君少阳》是诗人李白写给友人钱少阳的一首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1卷第14首。首联以工整的对仗,描绘出一幅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颔联紧承上联,借景抒情,以“各”字串联主线,既写人之志,亦是述已之怀,浑然一体、密不可分。颈联讲述暮年隐居的生活情趣,蕴含更多的无可奈何、借酒浇愁的味道。尾联借用吕尚的典故,流露出建功立业“也未迟”的抱负。

【注释】

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为征士,君为尊称。

三月时:指暮春。

秉烛:以蜡烛照明。

投竿:钓鱼。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吕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周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翻译】

端起白玉做的杯子,在暮春的季节独自饮酒行乐。春光将尽余日无多,你我已经鬓发斑白风烛残年。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鉴赏】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说他是“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推重。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三、四二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怎么办呢?于是引出下面两句。“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像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这首五律,不拘格律,颔联不对,首联却对仗。李白是不愿让自己豪放不羁的情思为严密的格律所束缚。正如清代赵翼所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没有浅露平直的弊病,可以说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兼有古诗和律诗两方面的长处,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篇7:赠钱征君少阳诗歌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诗歌赏析

白玉一杯酒, 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 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 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 犹可帝王师。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说他是“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推重。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分。“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三、四二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怎么办呢?于是引出下面两句。“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象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分,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这首五律,不拘格律,颔联不对,首联却对仗。李白是不愿让自己豪放不羁的情思为严密的格律所束缚。正如清代赵翼所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没有浅露平直的弊病,可以说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兼有古诗和律诗两方面的长处,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篇8:口号赠征君鸿原文及赏析

[唐代]李白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梁鸿回归会稽隐居。

我读遍高士传,你与古代的`隐逸之士一样齐名。

云卧在丹壑绿溪,突然朝廷降下紫泥天书,征召你去。

不知您这位杨伯起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入关西?

注释

陶令辞彭泽:陶渊明任彭泽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见《晋书·陶潜传》。彭泽,在今江西彭泽县。

梁鸿入会稽:据《后汉书·梁鸿传》,梁鸿是东汉扶风平陵人。早年在霸陵山中躬耕,后过洛阳,曾作《五噫歌》。居齐鲁,有顷,又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吴,秦时局会稽郡。故李白云“入会稽”。

高士传:书名,皇甫盎探。

天书:诏书。

紫泥:用以封玺书的印泥。

赏析:

首段”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意指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而归田,梁鸿入会稽而隐耕,讲述了陶渊明和梁鸿归隐田园的事迹,为下文作捕垫。

次段“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意指您的事迹完全可与高士传中的古人相比。含有结交之意,君有敬佩之情。

接着“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特指朝廷突降下紫泥天书,征召杨征君前往报效朝庭。您却在丹塑中云卧不起。

最后“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意指不知您这位杨伯起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入关西。

此诗前四句以隐士陶潜和梁鸿相比,点出隐士身份,后四句言被召。末以关西孔子杨伯起相比,切其姓与被征。离别之际,友情无暇,以口号赠杨征君,以表达李白倾慕高士轻世肆志的清高。

篇9:赠钱征君少阳诗词鉴赏

赠钱征君少阳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译文翻译

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

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

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

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注释解释

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为征士,君为尊称。

三月时:指暮春。

秉烛:以蜡烛照明。

投竿:钓鱼。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吕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周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创作背景

此诗大致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一作《送赵云卿》,是李白写给钱少阳的赠诗。李白至晚年,很是推崇‘商山四皓’的济世之心和佐君之功,所以李白对“四皓”似的老者钱少阳也极为推重,甚至在《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中称钱少阳是‘眉如松雪齐四皓’。

诗文赏析

首句“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第三、四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像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总的来说,这首五言律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结句雄奇跌宕,题旨全出,令人回味无穷。按格律论,五律诗应是颔联和尾联对仗。而李白不拘格律,首联对仗,颔联却不对,以使其豪放雄奇的情思与才气不为严密的格律的束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