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皮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广东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作为升学录取重要参考,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广东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作为升学录取重要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广东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作为升学录取重要参考

篇1:广东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作为升学录取重要参考

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足美育教师、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缩小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美育水平差距,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立现代化美育体系,争取到,全省要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意见》要求全省各地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齐开足开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4节,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不少于3节,初中每周不少于两节。普通高中艺术课累计不少于108节。中等职业学校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累计不少于72节。普通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程,重点突出公共艺术课程的实践性,保证每名学生至少选修1—2门艺术课程,选修课程不低于2个学分。

粤剧将走进中小学课堂!《意见》还特别强调要以岭南文化艺术为重点,鼓励中小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设综合艺术课程:高校建立大学生艺术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落实专项活动经费和场地,保障学生艺术社团开展正常排练、演出、学习等活动。

《意见》要求加强美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创新美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美育综合改革。充分挖掘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瑶族刺绣和舞曲等民间美育资源,鼓励民间美育资源进课堂,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

《意见》要求各地要加强统筹,按编制标准配足配齐各类教师,着力解决美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广东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作为升学录取重要参考

《意见》还要求各地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要求各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一次美育工作自评。

篇2:今年起 四川省中小学生开展艺术素质测评

从省教育厅获悉,今年起,我省以“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测评系统)为依托,在各市(州)有序推进全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与管理工作。

通过测评形成艺术教育的“倒逼机制”

“逐步实现艺术素质测评‘基础知识’网络测评”是教育部与四川省签署的美育备忘录中的美育工作具体任务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艺术素质测评的相关要求,省教育厅确定了武侯区、双流区、三台县、南部县、翠屏区、成华区、涪城区、广汉市、利州区为题库建设参研试点地区,并组织这9个地区的相关教师先后开展了课标学习、命题工作。省教育厅在上一学期通过对各市(州)、县(市、区)艺术专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和试点地区师生试用后,于今年春期起开始在全省范围内使用。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即将实施的艺术素质测评主要是对国家测评指标体系中“学业指标”中“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命题,并利用网络标准化题库的形式呈现。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来形成艺术教育的“倒逼机制”,“逼迫”那些没有配备艺术教师的学校配备教师,让那些从不开设艺术课程的学校开足开齐艺术课程。同时,也让艺术教师重视课堂,切实提高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质量。

三项指标构成测评分数

据介绍,省教育厅此次推出的测评题库是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即全省全日制小学、初中学生进行测评。按照艺术课程进度,原则上每年组织两次测评。春季学期一般安排在5月至7月,秋季学期一般安排在11月至次年1月。正式测评系统开放时间一般为工作日每天9:00-18:00。为了让测评工作稳步推进,省教育厅提出了“艺术素质测评三步走”的规划:使用测评系统的覆盖面不低于40%;20使用测评系统的覆盖面不低于70%;使用测评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由基础指标(课程学习25分,课外活动15分)、学业指标(基础知识25分,基本技能25分)和发展指标(校外学习10分,艺术特长10分)三项组成。

篇3:陕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考录取重要因素

我省今年将正式启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备受众多学生、家长关注。2月2日省教育厅召开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宣布:从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我省将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高考,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自主命题的前提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校招生时的重要考察因素。

据教育部陕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杜鸿科教授介绍,新课程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其以后进入高校学习打下基础。

据课改方案,普通高中新课程将设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将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等作为必修课),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8个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体育与健康、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和综合实践。通常情况下,学生3年内应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28个选修学分(包括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选修6学分),学生至少获得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同时,更重要的还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将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经历。

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在20高校招生时将发挥作用,作为高校招生时的重要考察因素,单纯以考分决定考生命运的录取方式,有望得到改变。目前,我省年高考改革方案进入研究制定阶段,并力争在今年9月开学前拿出初步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课改专家透露,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示范高中、规范化高中的课程设置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但高考统一命题时将基于他们共同的基础,并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水平。专家表示,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将会在招生时根据各自的要求对学生的特长进行考虑。据悉,9月,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广东、海南、山东、宁夏作为首批试点省份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今年与我省同时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有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到今年秋季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接近20个,2010年以前,高中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展开。

篇4: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全省联网将作为高考录取依据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全省联网将作为高考录取依据

14日上午,黄石三中为高三学生开设心理减压课堂,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备战高考。记者王晋焱摄

东楚网消息(东楚晚报)(记者孙成香实习生赵晓捷)昨日,记者获悉,从今春开学起,黄石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统一全省联网,考生登录网站(HTTP//GZKG.E21.CN/LOGIN/)即可查询,高考录取时将作为录取依据。据介绍,高中学生每学期完成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前五次为过程性评价,只记录原始评价结果,第六次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将折算成最终评价结果,并与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一起,共同成为高校录取依据。按我省高中课改方案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各学校制定本校具体评价标准和办法,严格按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评语、班级审查、年级审查、学校认定等六个方面的程序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并真实完整地收集到学生成长档案袋。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个性特色的重要实证性材料,使成长档案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据悉,全省定于3月29日至4月30日开展高一学生第一学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