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欢迎阅读分享。

篇1:《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些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所说,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个究竟!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发现、创造”为主题展开。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从而告诉我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二)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在第一课时初读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同时培养学生的有序表达能力。
(2)渗透情趣性训练意识,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四)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五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该段结尾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理解其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循序渐进的突破法进行教学,渗透情趣性训练意识。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及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以“魅力”为催化剂,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质疑激趣、联系生活、画画说说、品品读读等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教学方式,语感、理解、表达、朗读等方面将会得到有效的促进。
三、说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时,我将采取五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步骤依次是:一、由题导入,质疑激趣;二、由句扣词,联系生活;三、比较做法,初悟“创造”;四、读悟魅力,深悟“创造”;五、活用板书,名言励志。
第一个环节“由题导入,质疑激趣”其实就是复习导入的环节,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简洁方式——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谈谈读了课题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课题质疑激趣,同时作为精读铺垫环节自然过渡的“前奏”。】
在第二个环节“由句扣词,联系生活”的教学中,我紧跟着第一个教学环节自然过渡: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此他有这样的一番想法——课件相机出示语句(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循规蹈矩”一词的意思并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的做法?
【设计意图: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读悟环节的“药引子”。】
第三个环节是“比较做法,初悟创造”。首先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不同做法的相关语句,并以苹果示意图指名让学生用红粉笔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他不同说法。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这两种不同的切法。弄清楚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我就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学生有序表达的基础上,再出示文中相关语句,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说上面的教学环节是铺垫,那下面的环节则能有效渗透,引导学生初悟创造。我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相机引导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
【设计意图: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同时初步感悟“创造”。】
因为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末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在“读悟魅力,深悟创造”这一环节以“魅力”为催化剂,逐步引导学生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首先我让学生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相机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魅力”的理解,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教师举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的方法,比如我有一次……”学生自由练说的基础上,教师追问:“那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交流的基础上,点拨渗透:创造力,往大处说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设计意图:以“魅力”为催化剂,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训练,实施文章重难点的突破。并以亲身经历进一步促思,以写话交流进一步促悟,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个环节“活用板书,名言励志”,我将借助板书,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齐读三则有关“创造”的名言,以此为基础,再激情谈话励志。
【设计意图:以情趣性板书为载体,总结全文,以名言强化文章主旨的价值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创造。】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根据教学安排,我将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篇2:《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说课稿
从顶部切到底部拦腰切
纵切面横切面
没有五角星发现五角星
循规蹈矩的切法打破常规的切法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篇3:《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
1、作者是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默读第一自然段,找有关描写小男孩的'句子想想。
2、学生反馈。(抓住“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等词)
3、小男孩神秘兮兮的,可“我”态度怎样?为什么“我”不以为然?
4、当“我”开始知道苹果里有“秘密”后,心情如何?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说一说。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奇感。
6、为什么“我”先前没发现这个“秘密”?小男孩是怎么切苹果的?自由读第3自然段,然后说说。
7、小组里切苹果,不要一齐切,先切一个,观察后再切,再观察后接着切,然后汇报情况: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
8、讨论: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9、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件事,作者的收获仅仅是知道了苹果里有“五角星”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
2、学生反馈,重点理解:
(1)、为什么说这个图案有魅力?
(2)、什么是创造力?
1、联系历史故事或身边的事,说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例子:
(1)、大禹治水。
(2)、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卖报,不是卖一份收一份的钱,而是给候车室的人每人塞一份,回头再收钱。
(3)、霍英东搞房地产,改变常规思维,先定房,收预金,再建房。
(4)、一场篮球赛,保加利亚对捷克斯洛伐克,球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至少需赢5分才不输球,可比赛仅剩8秒,保加利亚仅领先2分。这时,保加利亚队员没有攻对方篮下,而是直奔己方篮下,将球扣进,平局!从而赢得加时赛,最后赢得比赛。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般人 小男孩
切苹果 顶部切到底部 横切 创造力
思维方式 循规蹈矩 打破常规
篇4:苹果里的五角星作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了启发——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姜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实验,只见姜老师把一个苹果拦腰切开了,然后拿起半个苹果,把它的横切面展现给了我们看,同学们一个个都好奇地伸长了脖子看看姜老师手中作文的苹果,哇!苹果里藏了一个“五角星”。其实,姜老师是想通过这篇课文和实验告诉我们:什么是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从大处说,就是来源于一种打破常规的新思维方式。
苹果里藏着五角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它。它一直在那里,等着心思灵活的人去发现它,生活有时像苹果里的五角星,如果你一直没有勇气和创意新的方法,那么那颗小星星也会永远藏起来,让你错过人生的精彩!
篇5:《苹果里的五角星》读后感
看了这篇文字,知道附近的小男孩是作者家的常客。几乎每天都去作者家给小作者报道幼儿园的消息,有时还会展示他学到的新技能。
一天,小男孩来到作者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刀,向作者要了一个苹果。他迫不及待地想给作者看苹果里藏着什么,但作者看不起小男孩,以为小男孩上幼儿园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但出乎作者意料的是,小男孩切苹果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别人从上到下切苹果,他从中间切苹果。不仅切法不同,苹果里还有个“五角星”!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退一步说,这是一种新的削苹果方式,退一步说,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我也知道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学会从各个方面看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同时一定要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