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与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上汝州城楼,上汝州城楼李益,上汝州城楼的意思,上汝州城楼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上汝州城楼,上汝州城楼李益,上汝州城楼的意思,上汝州城楼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

上汝州城楼,上汝州城楼李益,上汝州城楼的意思,上汝州城楼赏析

篇1:上汝州城楼,上汝州城楼李益,上汝州城楼的意思,上汝州城楼赏析

上汝州城楼,上汝州城楼李益,上汝州城楼的意思,上汝州城楼赏析 -诗词大全

上汝州城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篇2:上汝州郡楼 / 上汝州城楼

唐代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上汝州城楼,上汝州城楼李益,上汝州城楼的意思,上汝州城楼赏析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译文

登上汝州城楼,看着眼前暗淡的黄昏景色,仿似身处边塞,耳边响起那熟悉的鼓角声,想到第一次登上此楼已是三十年前。

想到如今战火不熄灭,国家满目疮痍;满心惆怅不仅仅是因为这凋敝的秋天啊!

注释

汝州:今河南临汝,地处唐王朝的腹地。唐德宗建中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汝州沦陷,成为唐王朝军队与叛军争夺的战场。

边州:边塞城市。

鉴赏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这里虽然只用“似边州”三字淡描一笔,但这三个字寄慨无穷,贯串全篇。

首句是从空间回忆那遥远的边塞生活;接下来,第二句“三十年前上此楼”则是从时间回忆那漫长的已逝岁月。这句看来很平常,而且写得又很简单,既没有描绘三十年前登楼的情景,也没有叙说三十年来人事的变化;但字里行间,感慨系之,联系上一句读来,正如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所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俱在其中”。

据近人考证,这首《上汝州郡楼》诗大约写于公元8(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李益五十七岁时,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楼大致在他登进士第后做华州郑县簿尉期间。试考察他两次登楼间隔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就作者个人经历而言,他在郑县过了几年郁郁不得志的簿尉生活,又远走边塞,先后在朔方、幽州、鄜坊、邠宁等节度使幕下过了长时期的军旅生活;就时局变化而言,唐王朝愈来愈走向没落,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来愈积重难返,代宗、德宗两朝,不但河北三镇形同异域,淄青、淮西等地也成了**的策源地。在公元783年(德宗建中四年),汝州曾一度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当李益第二次过汝州时,淮西之乱也还没有平定。三十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他旧地重来,想到此身,从少壮变为衰老;想到此地,经受干戈洗礼,是腹地却似边陲。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这时,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忧时伤世,万虑潮生,不能不既为岁月更迭而慨叹,又为国运升降而悲怆。这就是诗人在这首诗里紧接着写出了“今日山川对垂泪”这样一句的原因。

这第三句诗,会使人想起东晋过江诸人在新亭对泣的故事以及周顗所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的话,也会使人想起杜甫《春望》诗中那“国破山河在”的名句。而在李益当时说来,这面对山川、怆然泣下的感触是纷至沓来、千头万绪的,既无法在这样一首小诗里表达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话讲得一干二净,只因他登楼时正是秋天,最后就以“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样一句并不说明原因的话结束了他的诗篇。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吟后,“悲秋”成了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其实,单纯的悲秋是不存在的。如果宋玉只是为悲秋而悲秋,杜甫也不必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中那样意味深长地说“摇落深知宋玉悲”了。这里,李益只告诉读者,他伤心的原因“不独为悲秋”,诗篇到此,戛然而止。而此诗篇外意、弦外音只能留待读者自己去探索。

篇3:上洛桥,上洛桥李益,上洛桥的意思,上洛桥赏析

上洛桥,上洛桥李益,上洛桥的意思,上洛桥赏析 -诗词大全

上洛桥

篇4:上黄堆烽,上黄堆烽李益,上黄堆烽的意思,上黄堆烽赏析

上黄堆烽,上黄堆烽李益,上黄堆烽的意思,上黄堆烽赏析 -诗词大全

上黄堆烽

年发已从书剑老,戎衣更逐霍将军。

篇5: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

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韦应物,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的意思,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赏析 -诗词大全

重九登滁城楼忆前岁九日归沣上赴崔都水及诸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

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t。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