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摘要:爷爷他们这个排,说是新兵,也都入伍半年多了。说是老兵,还没经过“紧急集合”的考验,算上个半新半老的兵吧。大家正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排没被“紧急集合”所“折磨”,每晚都可以笑着入梦……
“新兵怕号,老兵怕哨”是连队流行的一个口头禅。是说新兵最怕夜半三更的紧急集合的号声,他们容易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老兵经过一天的劳累,正在香甜的梦镜里幻游的时候,猛听叫哨,懒洋洋的,就怕起来站哨。
紧急集合是战士们不止一次的经历课题。一般选在最黑的夜晚,战士们睡得正熟的时候。要求在3分钟之内,全副武装到达集合地点,排好队。由连排长逐个检查衣扣、鞋带、背包、武器装备是否整齐,然后再进行个小型的军事演习。最后由连长或指导员做个讲评。
爷爷他们这个排,说是新兵,也都入伍半年多了。说是老兵,还没经过“紧急集合”的考验,算上个半新半老的兵吧。大家正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排没被“紧急集合”所“折磨”,每晚都可以笑着入梦。
月有阴晴圆缺,世事无绝对。天有些阴沉沉的,月亮早不知躲到哪儿去了,星星也悄悄地藏了起来,显得格外的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经过一天紧张教练的战士们,都进入了香甜的梦乡。黑乎乎的宿舍里,有打呼噜声,有咬牙声,也有说梦话声。凌晨1点,紧急集合的号声陡然响起,划破了沉寂的夜空。节奏短促的号声,让人听起来,特别响亮,分外刺耳,又十分紧张而震惊。正在酣睡的战士们一骨碌爬起来,马上进入了“一级战备”的紧急状态。只听到“噗噗嗵嗵”脚踏铺板的起床声,沙沙的穿衣声,嘶嘶的打背包声,还有小声的说话声,那是用气流冲动嗓子的气流声,不发出音语言:“我的裤子哪里去了?”“我的袜子怎么不见了?”“哎,这是我的衣服,你怎么给我穿走了?”“谁拿我的背包带了?”发出繁杂的声音来,各自在看不到东西的黑暗里,像瞎子似的摸索找寻着自己的东西……
好紧张哦,小杨这天没穿绒裤,套了几层单裤,也分不出哪是里层的裤腰了,蹬也蹬不进去,脱也脱不掉,最后果断地抽出一条单裤穿上了,好狼狈;小李抓起棉袄就往腿上穿,却怎么也穿不进去,小声骂了一句:“它妈的,这裤腿咋这么细呀!”;还有的小声喊:“你怎么坐到我头上了?”“哎哟,谁踩着我的腿了!”虽然不让说话,低声的话语,总是接连不断地伴随着他们紧急集合的整个过程穿插着,继续着。
战士们睡的都是通铺,一排平平的铺板上一个接一个地铺着他们的褥子和白色床单,大概也就超不过80厘米宽,这就是每个人的睡觉范围。就是平时起床也是你碰我,我撞你的,更不用说是紧急集合了。他们都紧张地进行着超速度的起床、打背包、携带武器一系列的程序。那真是以毫秒来计算时间的,一点不敢迟疑。爷爷虽然紧张,但他仍按自己的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着,绾好的背包带就在枕头底下,把叠好的被子往上一放,把两个活鼻一拉,背上就下地穿鞋。鞋带也是平时穿好的快速系带法,拉着两个活鼻就可以系上了。再拿上枪支弹药,边跑边系子弹带,扣扣子。他用了2分40秒,按时完成了任务。第一个跑到集合地点的是机灵而又稳重的小张,以1分50秒的速度取得了第一名。受到了连长、指导员的赞赏。
接着,连长又下达了命令:“上级命令我连运送支前装备,看红色信号弹出发,绿色信号返回。行动要秘密,不准开大小灯,只允许开尾灯。时速15——20公里,马上准备,现在解散!”大家急忙跑到各自的车上,发动了汽车,“隆隆”的引擎声响彻了夜空。“嘭!”一颗闪亮的红色信号弹划破了阴沉沉的夜空,显得格外明亮,分外鲜艳夺目。一排一班的第一辆车出发了,一辆接一辆地相继跟上去了。一个个红色的尾灯连成一条红线缓缓爬行,像是一条长长的巨龙在夜幕中蜿蜒穿行。每部车都按照前部车尾灯的指引,不快不慢地摸索前进。大概走了4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一颗绿色信号弹升空了,车队便原路返回,结束了这场紧张的“任务”。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而在军队,在军事上“时间就是胜利”。只有赢得了时间,才能使自己处于克敌制胜的有利时机和地域,掌握优势,赢得胜利。在许多战斗片里,不都是这样吗?战斗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的广大官兵,在抢救群众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他们快速机敏。他们争取了时间,赢得了时间,就能救出更多的生命。所以,紧张快速、整齐划一是部队的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与地方工作的最大区别。
当他们回到宿舍,打开灯之后,大家都惊呆了。“哇……”一只老鼠被他们踏得粉身碎骨,死在房屋当中。哈哈,战士们的动作真快啊,比老鼠还迅速。平时爱说笑的小李掂起老鼠尾巴歪着头笑着说:“看是你快,还是我们快?你平时那个机灵劲儿哪里去了!现在服气了吧?”“噌”地一下扔了老远,逗得大家大笑起来。这时小张拽着小李吊在屁股后的衬衣袖子,说:“我也掂起你的尾巴来了!”大家一看,又是一阵开心的哄堂大笑。小刘放好武器,一摸口袋,怎么有个硬硬的东西?掏出一看,是钱夹,再一展开,看到一张漂亮的女孩照片。心想:“哦,我和小周穿错衣服了。”举起钱夹就喊:“大家看呀,小周的媳妇多漂亮!”“我看!”“我看!”大家你争我抢地传看着。小周脸红得像个熟透了的大苹果喊着:“快给我!快还给我!”谁肯给他呢,在班里传遍了。“好漂亮!”“小周好福气哦!”“你们还不睡觉!”啊,是连长在窗外的声音。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戛然而止,像是电影里突然换了个镜头,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篇2: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天早已蒙上了黑布,几颗硕大的星星在夜空中显得格外耀眼。蝉没完没了的唱着,蛙鸣也从池塘阵阵传来,整个夏天的晚上犹如白天的集市,热闹极了。由于停电,我们不得不提着板凳出来乘凉,虽是晚上,但白天的那股暑气依旧没有散去,于是我嘟嚷着说:“停什么电嘛,人都热死!”坐在旁边的爷爷听了,一边拿扇子晃动,一边说:“我像你这样大的时候,根本没有电灯,到晚上就点煤油灯,光就像蜡烛光那般大小,夏天实在热的时候,连扇子都没有,何况是风扇,空调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像现在一样出来乘凉,那时的生活比起你们现在那才是真正的苦啊……”
“苦?怎么个苦法呢?”爷爷说那时我们家阶级不好,在整个村里,或许数我们最穷了!白天的时候,顶着烈日都要集体出工,空着肚子一年忙到头来,连饱饭也吃不上一口,晚上借着月光也要继续忙活,刨土、种红薯,而且一种就是一大片,山坡上、山坳里,全都是种的庄稼,但集体的东西是不能乱拿的,到头来,分给你多少就是多少,那些成天指手画脚,光说不做的“领导”粮仓里的粮食总是堆得满满的,而像爷爷那时是没少挨饿的。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去邻家解密,令爷爷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家里已是无米下锅了,爷爷无可奈何,便把家里的两扇门的门板卸下来,扛出去卖,换些米来,走了很远才换到了米,这时爷爷又得匆匆赶回来,这才使全家人吃上了饭。以上就是讲的“吃”,那“穿”有怎样呢?爷爷说一件棉衣、一双旧草鞋是要伴随爷爷整个寒冷的冬天的,那时爷爷身上穿的棉衣甚至爷爷的爸爸、爷爷的爷爷都穿过!棉衣破了就补,补了又破,如此循环,衣服的补丁可谓是密密麻麻的',甚至连衣服原有的颜色都找不到了。裹着一双草鞋在雪地上走,即使脚已冻得发青发紫,但依旧要做事,所以爷爷那时的生活真是苦到了极点啊!
后来,就有了爸爸、叔叔和婶婶,爷爷就每天到山上砍竹子,用砍到的竹子换钱以此供他们三姊妹读书,生活虽不像以前那样辛苦了,但仍旧无法摆脱贫困,因此身为家中长子的爸爸便辍学了,让叔叔和婶婶继续读书,那时,他们在学校一周的下饭菜就是一瓶塞得满满的辣椒萝卜!爸爸虽然辍学了,但还是能找到事情可做,每天早晨赶着一群鸭子到外面去看,所以鸭蛋也是家里的经济来源之一,可看鸭子也绝非易事,爷爷说,那时爸爸看鸭子要在外面呆上好几天,白天就守在那儿,防止鸭子跑进别人家的稻田里,晚上就把鸭子关在一个自制的小圈里,而爸爸自己就躺在水库堤上那小房子的平顶上睡觉,白天被太阳烘烤过的平顶显得格外的烫,而且夜晚蚊子特别多,所以当时睡个好觉都是奢求啊!后来爸爸就没再看鸭子了,而是跟着一些亲戚外出打工了,期初是赔本,赚不到钱,到了后来,就渐渐忘家里寄钱,家里的生活也慢慢有了起色。
到了我们这代,生活就更好了,从原来的水路到有了一条小路了,那条小路我在读一、二年级的时候走过,十分狭窄,而且走路稍不留神便会跌倒,周围就是水库!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上学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接送我们,路窄得只可以容得下一个人的脚,那时是我、哥哥和姐姐三姊妹一起读书,在上学或放学的途中,如果走在前面的那个人不快点走,那后面的人就会踩到前面那个人的脚。后来,村里就集体出钱打通了这条通往我们家的路,修了一条宽阔的路,从原来的“脚踩脚”到如今的“肩并肩”,随后家里也盖了新房,这样的生活进入了每家每户,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啦!……
听完爷爷的这席话,我不禁感叹,过去的几十年里的生活是多么不易啊!从前的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的吃得好、穿得暖,这一系列的变化多么大啊!所以说国家的富裕带动了家乡的变化,而正是因为家乡的变化才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稳定,这是我们希望的,这是我们期盼的,只有整个民族富裕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为了我们这一代,为了我们下一代,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我们应精益求精,努力做得更好,为了这个共同的梦想而奋斗。
篇3: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今天晚上,我和爷爷坐在院子里讲以前的故事,
爷爷说:“以前收水稻的时候,都是用刀割的,而现在是用机器来帮助人的了。”说着说着,爷爷泪流满面,爷爷还说:“他们以前吃饭也吃不饱,现在谁都吃的饱,交学费就几元,
听了爷爷讲的故事,我想我们应该节约钱,把学习学好,回报祖国。
篇4: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叙事作文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叙事作文
不知咋的,看了很多遍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兴趣,连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都已经成了我的藏书,反而特别喜欢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这次去乡下我缠着爷爷给我讲了许多乡村孩子们的故事,爷爷说他小时候邻邻舍舍的小伙伴特别多,春天,糊纸鹞捉蝌蚪;夏天,早晨爬树捉知了,中午游过河对岸“偷”黄瓜,晚上提着油灯水田里夹黄鳝;秋天,乱石堆里捉蛐蛐;冬天,堆雪人打雪仗,还帮大人在罐罐甏甏里储藏雪,听说雪水清凉退火,小孩喝了不生疮毒和痱子。尤其是爷爷讲那雪地里弶麻雀的经过最吸引我了。
只要冬天一下雪,爷爷和小伙伴们可高兴了,大家就会在屋前七手八脚把地上的雪耙开,扫出一块三尺间方空地来,找来一只晒箕,然后用一只短筷支起晒箕的一边,再用一根细绳系住短筷的下端,小心地把细绳延放至屋内,最后在晒箕下撒上一把金黄的谷子作为诱饵。爷爷持别提醒做这事要有耐心,要会观察分析麻雀的动静,爷爷告诉我麻雀虽小五脏齐全,脑子特别会使,它们先会停在高处观望,如屋沿上,旁边的草蓬上等,接着它们会派“侦察兵”飞到晒箕周围进行试探,然后其它麻雀会一齐飞来,“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不能轻易进去吃食,它们就跳来跳去,大概麻雀的'耐心有限,不出十分钟它们就相继钻进了弶里,争抢谷子吃。爷爷说这是最佳时机要赶快拉绳,绳一拉筷倒了,晒箕一下子合在地面上,除了少数麻雀逃出外,其它的都在里面了,这时爷爷他们会高兴得一拥而上。爷爷还说有一年下大雪麻雀饿得慌,用同样的方法收获不小。我对爷爷说,麻雀是动物我们不能伤害它,你们小时候怎么能这样?爷爷解释说那是过去的事情,时代在变化,所以找乐趣的方式也不同了,希望我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他小时候同样的乐趣。
爷爷眯着眼,恍惚间好像回到了童年,无忧无愁,尽情地与大地为伍,享受着无限乐趣,真使我羡慕和向往,也使我从故事中得到了乐趣,难怪鲁迅先生小时候也最喜欢听佣人长妈妈讲那些乡村鬼狐故事。
篇5:听历史讲那过去的事情
在春天的脚步声中,我们漫步在闽江河畔边,听历史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时候,一件衣服,小孩子们又争又抢,总想自己穿上这件衣服,一件衣服,兄弟姐妹们得轮流穿。刮破了,用针缝,身上的补丁一块又一块。在他们眼中,只要有得穿就够了,哪儿管这件衣服是新是旧。而我们,衣柜里的衣服数不胜数,全都是崭新的,没穿过几次,就被遗忘在了某个角落。
那时候,一顿饭,只有一碗米饭和一些青菜,大伙从来不挑食,见什么吃什么。到过年时,才能吃上一顿肉。在他们眼里,有得吃就够了,哪管是什么。而我们,山珍海味吃不尽,总是挑食,喜欢吃肉,青菜一盘,我们几乎没动过,一句话:挑食。
那时候,一座房子,一家人住在里面,不管是土屋还是茅屋,他们都不嫌小,都不嫌旧。在他们眼里,只要有的住就够了,那儿管他是什么房。而我们,住在又大又宽敞的房子里,跟他们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总是嫌这个嫌那个,不知足。

那时候,零花钱,小朋友们没有,也从没向父母要过。在他们眼中,只要父母能让自己上学就够了,有没有都无所谓。而我们,无时无刻向爸爸妈妈要钱,买零食,买玩具,不珍惜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让父母的努力付之东流......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让我想起了我们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更让我想起了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是祖**亲让我们走出了贫穷,奔向小康;是祖**亲,帮失学的小朋友们重新背起书包,重新走进课堂;是祖**亲,送来了“蛋奶工程”......
我们坐在闽江河畔边,听历史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的歌声回荡在闽江河畔,我们的笑声回荡在闽江畔。我们坐在闽江河畔边,听历史讲那过去的事情......
五年级:林蔚杰
下一篇:今天考试 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400字 詹天佑,我想对你说作文450字 同学对我的关爱作文600字 摸同桌 我的家乡——中山作文500字 热爱家乡,放飞梦想作文800字 我的座右铭——失败乃成功之母 不一样的周末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450字 看图写话:文明只差一步 与法治同行演讲稿 我的新家在月球作文400字篇6: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每当爷爷回来,我都最喜欢他坐在马扎上,听他讲他从前的事情。
我的爷爷,是个老顽童:爱喝酒爱抽烟,更爱笑,每次爷爷笑的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的一起笑!更爱一起欢闹,在我的生活里,爷爷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自从爷爷做完手术以后,就很少和我坐在一起,给我讲故事了。可是,他从前给我讲的故事,我仍记忆犹新。
“我们那时候呀,条件木你们这么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看弟弟妹妹。那时候,自己还是小孩儿呢,就要帮爹娘看孩子。就说你爸那会儿吧,七岁就开始看着你姑,骑自行车带着她,到处跑,还不知道磕着多少次呢。载的时候,怕连车带人摔下来,你爸就把你姑用麻绳绑在车座子上,弄得你姑以后再也不敢坐他的车了。”我听后,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差点在地上打起滚来,眼泪直流。
这时,奶奶走过来,很自豪(昂头挺胸)的说:“俺上学的时候,学习顶尖,上完了一年级上学期,因为学习好,被提到了三年级(此时爷爷在偷笑),差距太大了,就跟不上了,你老姥爷就说:‘快下来干活吧’然后,我就下来挣工分。”听奶奶后来说,挣的工分越多,最后过年发粮食发的就越多,至于工分的挣法,奶奶是这么说的(虽然不太好听,请同学们不要笑,其实这是件很严肃、很不容易的事情):“俺干活都是挑挣工分最多的那项活的,没别的,就是挑屎挑尿,这个赚工分最多了,我们去称斤,每天都去,每天都去。这种活,也就是我能坚持下来,换上别人,去一次,就能让他三天吃不下去饭!”其实听到那个词之后,每个人都会笑,但是,想想奶奶的话,就知道那些小区里的奶奶为什么说奶奶是女强人了。
是的,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长辈们都是强者,我们现在有真正的强者吗?没有,还真的没有。只有真正经历过并坚持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强者中的强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他们那时候与我们这时候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爷爷说,那时候的经济情况不好,就拿现在的菠菜来说吧,现在几块钱一斤,以前几毛钱甚至几分钱就能买一大捆了。妈妈说,她小时候,夏天买冰棍。买一支五分钱。我并没有感到不可思议,也许我说出这件事,会让很多的人都认为我很怪异,行为思想上怪癖:我曾算过,那时的一分钱,在我们现在的价值是多少:一毛,一毛呢:一元……就这样推算下去,那是多么惊天的一个结果啊!
当妈妈让我去买东西时,塞到我手里几张一元钱、一毛钱,我总是要换算一下:买一块糖果,需要一毛钱,那么换在从前,就可以买一顿饭需要的食材了!
我慢慢回过神来,才隐隐约约地听爷爷说了一句:“树叶子都吃光了,还能怎么办!”是呀,我听奶奶说过,她十几岁那年,闹饥荒,地瓜叶子吃完后,就开始煮树叶吃,直到把树叶吃完。有的人都扛不住了,饿死在那年春天,有的人瘦的皮包骨头,但始终是撑了下来!奶奶呢,因为吃树叶吃多了,脸肿了好一些日子。
其实,无论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他们小时候,都是住在平房里。哪像我们现在,人人住楼,每个人都住“单间”。我每个星期回来,都想搂着妈妈好好睡一觉,这样更有安全感嘛,我、妹妹、弟弟、争着要和妈妈睡。而妈妈说,她那时候,每天都跟着她奶奶睡,被他奶奶带大的,给她梳头,带她出去。可是那时候的孩子,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自己一个人睡觉的房间。这当然也是妈妈那时一直想的。
爷爷最后说了一句:“还是你们这辈的好,享福,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让你爸爸妈妈沾沾光,让你爷爷奶奶沾沾光!”“那你奶奶我成天出去就一直昂着头,我就神气了”奶奶露出她那一颗大金牙,笑着说。
我听着听着,入了迷,好像我在梦里见过,又好像没有。爷爷奶奶虽说是笑着说的,可是,他们的背后又付出了多少呢?数不清的,永远也数不清的。只有用坚强,咬着牙挺过来的人,才会露出那么欣慰的笑容!那个人说起自己的“当年勇”,不是那么自豪、兴奋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颜色是不同的:奶奶,是红色的;爷爷,是绿色的;爸爸,是青色(小时候身上经常出现的颜色)的,姑姑,是橙色的;妈妈,是浅蓝色的;而我,是嫩粉色的!
不同的人在讲不同的往事,我在脑海里不断的浮想、思考,悟出许多道理。也懂得了长辈的不易,想起我与奶奶顶嘴的时候,就很后悔,真的不应该这样!
不过,我一定会坚持不懈,努力到底,好好学习,回报爱我的人。挥霍一段值得骄傲的美好往事!!
篇7:介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介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的妈妈就是一本故事书,书名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由中国农村出版社出版,印刷时间是1980年。
空闲时间,我便捧起这本故事书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第一章:七里中心小学
简陋的平房是教室,十五六间组成一圈,中间铲平的泥土空地作操场。早自学结束后,学生在操场上做第七套广播体操。到上课时间,老师便会拉响上课铃,那是个大铃铛,中间用一根长长的绳子系着,手拉一下绳子,铃铛便响一声。同学们便蜂拥而入,在教室里等待老师的到来。第一课通常是语文课。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语文老师不紧不慢地走进教室。老师一声:"上课"。班长便喊:"起立"。同学们便唰的站起来:"老师好"!"同学们好""坐下"。只听"呯"的一声,"哎哟",原来有位同学的板凳倒了,砸到后面同学的脚,大家哄堂大笑。安静下来后,老师正在黑板上写粉笔字。不知是那位同学的火炉(那时候是冬天,学校允许带小火炉)"嘣嘣"发出响声。老师寻着声走了过来,没收了火炉。原来,那位同学没上课之前在火炉中埋了几粒黄豆。45分钟的语文课结束了,下课响了。同学们忘记了课堂上的烦恼,有的在走廊里踢键子,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滚铁环,还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手拿扫把当兵器在相互过招;甚至还有同学用小刀在课桌上划分界线,这边是我的楚河,那边是你的汉界。
第二章:小孩子是只馋嘴猫
农村的孩子平时没什么零食。当菜园的西红柿稍微有一点点红,就被偷偷摘下吃了。只要是能吃的都不放过,那嫩嫩的黄瓜也在劫难逃,摘下一根往衣服上擦两下,就直接放入口中。等大人傍晚来,总会听到叹气声。
农村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切米糕。妈妈也会扯上几尺布料给孩子做新衣服。平时吃不到的,过年总能吃上。大人们准备了年货,用大竹篮子把烧熟的鸡、鸭、鱼装起来,挂在房屋的阁楼下,因为小小的碗柜里放不下,又怕老鼠偷吃(那时候的老鼠很多)。小孩子便会趁大人不在时,拿两张板凳叠起来,站在板凳偷吃。大人总爱把切好的米糕还有冰糖、密枣、鸡蛋糕(准备拜年送的礼品)放进大木柜里。小孩便会偷偷打开木柜,把装枣干的袋子钻个小洞,一粒粒往嘴里送。等大人发现,只剩下小半袋了。
第三章:快乐时光
孩童时的快乐,那才叫爽。春天,绿草青青,溪水潺潺。当油菜花开遍田野,孩子们穿梭在花丛中,这头进那头出,全身都粘满了黄色花粉,手上捉着一只小青蛙。夏天,小河清澈见底,鱼儿虾米成群结队。孩子们穿裤衩光着膀子从高高的河岸上,排着队伍往下跳。比谁溅起的水花高,比谁在水里呆的时间长。从中午一直游到傍晚;秋天,晒场上稻谷堆成山。大人忙着收谷子,孩子们手拿细竹竿(上面系着布条)赶麻雀;冬天,大人躲在家里盯着黑白电视机看电视连续剧。孩子是最不怕冷的。白天,屋沿下的瓦片上挂着长长的冰凌,搞下来放进嘴里当冰棍吃。晚上,在朦胧的月光下躲猫猫。不管是草堆里还是箩筐中到处藏,出来时一身灰尘,少不了惹来大人一顿臭骂。
读者朋友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精彩吗?等待着,还有续集哦!
篇8: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作文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张晟华 /鼓楼实验小学 /5年5班
妈妈是个爱唠叨的妈妈,经常说起过去,我惊讶地发现妈妈小时候的生活与我现在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区别,30年来,衣、食、住、行、通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说说衣吧。30年前妈妈还是个小学生,据她说,小时候最喜欢过春节了,因为过春节不仅可以收到大人的红包,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最高兴的是有新衣服可穿了。平时妈妈很少有新衣服,穿的多是大姨剩下的旧衣服,所以每年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那天吃过晚饭,洗过澡,才能换上漂亮的新衣服。可我现在,随时都有新衣服穿,有些衣服只穿一个季节就送人了。比起妈妈,我是多么幸福啊。
再说吃。每次我不愿吃饭时,妈妈就开始数落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妈妈说她大学时才第一次吃了汉堡包,小时候喜欢春节,还因为只有到春节时,外公才会买一些零食,妈妈可以一根接一根地啃甘蔗,可以吃好多糖果和水果,可以吃到年糕,还有好多猪蹄,我很不理解妈妈说这些时幸福的表情,这些东西不是随时可以吃的吗?而且我们现在几乎每周都要去餐馆吃一次饭。
住不得不说。妈妈小时候住在外公单位宿舍里,宿舍里没有私人卫生间,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卫生条件很差,妈妈小时候特别害怕上厕所。所有人的宿舍都没有装修,地板是水泥的,夏天没有空调,只有一台电风扇拼命转,电视是14寸黑白电视,而且还要不停地用手拨拉电视上面的天线,以便收到信号,好寒酸啊,现在我们住在宽敞的套房里,有阳台、有卫生间、有大厅、有书房,各种电器应有尽有,方便极了。
妈妈说近年来交通变化是惊人的。妈妈住宁德城关,而妈妈的外婆家在偏僻的乡村,最早乡村只有土路,每次才8、9岁的妈妈都得徒步往返8公里的路,才能到镇里坐车,后来妈妈十几岁时土路经过改造可以通三轮摩托车了,妈妈就幸福地坐三轮摩托车回大外婆家,这几年那条土路已经改造成水泥路了,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小车,现在我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小汽车里回大外婆家探亲。宁德和福州的交通也日新月异,妈妈上大学时要坐四五个小时的长途客车,现在坐动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妈妈自己开车也只需要一个多小时。
通信手段的发展更让人惊喜。前外婆家里还没有电话,妈妈上大一大二时,都要通过信件才能与外公外婆联系。后来外婆家有了固定电话,妈妈才能通过学校小卖部的公用电话和外婆通话,妈妈读研究生时有了BP机,十多年前,妈妈工作时才买了第一部只能通话和发短信的手机,现在我们有些小学生都有手机啦,听妈妈说,大学生更是人手一部,通讯非常方便。
我很难想象妈妈小时候的生活,才三十年时间怎么就发生这么大变化,妈妈说,是因为祖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才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是啊,祖国进步,才有我们的进步。我爱我们的祖国。
福州市鼓楼区鼓楼实验小学五年五班
张晟华
作文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严诗韵 /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七班
远在永泰乡村小镇的奶奶家,前几年购买了一块宅基地,去年盖起了一幢四层楼房。今年春节回家探亲,一家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看着门前静静流淌的大樟溪,屋后青葱碧绿的`翠竹林,看着我兴奋地在称为“别墅”的房前屋后奔跑、嬉戏,妈妈不禁感慨万千,给我讲起许多过去的事情……
听妈妈说,从她记事起,外婆一家就租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那是一座木结构的老房子,公共的大厅就是饭厅,四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阴暗窄小不透气的厨房里永远飘着呛人的蜂窝煤气味儿。一个稍大的房间用三合板隔成两个小间,一间外公外婆住,一间妈妈和大外婆住。屋顶常常漏水,家里常年备着塑料布,一遇下雨,塑料布加各种脸盆就派上了用场。妈妈印象最深的是她6岁那年的一场大冰雹,把屋顶的瓦砸了个通透。当时妈妈和大外婆头上各顶一个铁盆,以防被冰雹和落下的瓦片砸伤;外公外婆则顾不上危险,忙着抢救各种物品。那时,家里最值钱的就是外公戴的手表和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幸好这两件“宝贝”没有受损。灾后,家里一片狼藉,花了一个多星期才整修完毕。那时妈妈盼望着,要是能住上楼房那该多好啊!
改革开放像一股春风,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新鲜的生活感受,更带来住房的巨大变化。
妈妈上中学时,家里分到了一套小居室。那是一座三层楼的砖混房,一房一厅一厨。虽然上卫生间得去公共厕所,但已告别了大杂院的“马桶”生活;虽然公共澡堂总是人满为患,但已可以享受“淋浴”的乐趣。家里还添置了黑白电视机、半自动洗衣机、电风扇等电器。后来的几年里,黑白电视换成了彩电,又购买了双门冰箱。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福州市容日新月异。一条条宽敞的道路横贯城市东西南北,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爸爸妈妈结婚时,分到了一套近60平方米的套房,他们用上了全新的家具,各种电器一应俱全,外公外婆羡慕极了,梦想着也能和我们一样住上楼房。
我出生后,小套房变得拥挤起来。,爸爸妈妈又购买了一套95平方米的住房。我拥有了自己的小房间和书房,玩耍的空间也更大了。小区里还配套了公园、卫生所、幼儿园、超市,方便极了。
从无房到有房,从小居室到大套房,从“纸褙福州”到高楼栉比,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在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点亮他们的中国梦。
篇9:介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介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书名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由中国农村出版社出版,印刷时间是1980年。
空闲时间,我便捧起这本故事书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第一章:七里中心小学
简陋的平房是教室,十五六间组成一圈,中间铲平的泥土空地作操场。早自学结束后,学生在操场上做第七套广播体操。到上课时间,老师便会拉响上课铃,那是个大铃铛,中间用一根长长的绳子系着,手拉一下绳子,铃铛便响一声。同学们便蜂拥而入,在教室里等待老师的到来。第一课通常是语文课。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语文老师不紧不慢地走进教室。老师一声:"上课。"班长便喊:"起立。"同学们便唰的站起来:"老师好。""同学们好。""坐下。"只听"纾⒌`一声,"哎哟。"原来有位同学的板凳倒了,砸到后面同学的脚,大家哄堂大笑。安静下来后,老师正在黑板上写粉笔字。不知是那位同学的火炉(那时候是冬天,学校允许带小火炉)"嘣嘣"发出响声。老师寻着声走了过来,没收了火炉。原来,那位同学没上课之前在火炉中埋了几粒黄豆。
45分钟的语文课结束了,下课响了。同学们忘记了课堂上的烦恼,有的在走廊里踢键子,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滚铁环,还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手拿扫把当兵器在相互过招;甚至还有同学用小刀在课桌上划分界线,这边是我的楚河,那边是你的汉界。
第二章:小孩子是只馋嘴猫
农村的孩子平时没什么零食。当菜园的西红柿稍微有一点点红,就被偷偷摘下吃了。只要是能吃的都不放过,那嫩嫩的黄瓜也在劫难逃,摘下一根往衣服上擦两下,就直接放入口中。等大人傍晚来,总会听到叹气声。
农村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切米糕。妈妈也会扯上几尺布料给孩子做新衣服。平时吃不到的,过年总能吃上。大人们准备了年货,用大竹篮子把烧熟的鸡、鸭、鱼装起来,挂在房屋的阁楼下,因为小小的碗柜里放不下,又怕老鼠偷吃(那时候的老鼠很多)。小孩子便会趁大人不在时,拿两张板凳叠起来,站在板凳偷吃。大人总爱把切好的米糕还有冰糖、密枣、鸡蛋糕(准备拜年送的礼品)放进大木柜里。小孩便会偷偷打开木柜,把装枣干的袋子钻个小洞,一粒粒往嘴里送。等大人发现,只剩下小半袋了。
第三章:快乐时光
孩童时的快乐,那才叫爽。春天,绿草青青,溪水潺潺。当油菜花开遍田野,孩子们穿梭在花丛中,这头进那头出,全身都粘满了黄色花粉,手上捉着一只小青蛙。
夏天,小河清澈见底,鱼儿虾米成群结队。孩子们穿裤衩光着膀子从高高的河岸上,排着队伍往下跳。比谁溅起的水花高,比谁在水里呆的时间长,从中午一直游到傍晚。
秋天,晒场上稻谷堆成山。大人忙着收谷子,孩子们手拿细竹竿(上面系着布条)赶麻雀。
冬天,大人躲在家里盯着黑白电视机看电视连续剧。孩子是最不怕冷的。白天,屋沿下的瓦片上挂着长长的冰凌,搞下来放进嘴里当冰棍吃。晚上,在朦胧的月光下躲猫猫。不管是草堆里还是箩筐中到处藏,出来时一身灰尘,少不了惹来大人一顿臭骂。
篇10: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妈妈经常让我和姐姐不要浪费粮食。也经常对我们说:你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可要比我们以前的好太多了,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呐。听到这里,我就好奇了,妈妈以前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妈妈说她小时候家里上吃山芋下吃米饭,我郁闷地说:这吃的也并不差呀,山芋和饭都有,多好呀。妈妈笑笑说:上吃山芋下吃米饭,是指大人只吃山芋,而孩子呢,只吃米饭,米饭呢,也只有那么一些。可是没办法呀,那时候穷呐。
妈妈还说他们小时候连新衣服都很少有,更别说穿了。有时候好不容易有了一双新鞋子,却怎么也舍不得穿,就放在学习的台子上。衣服,也总是穿哥哥姐姐剩下的,如果烂了,就补一补,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衣服上都是补丁。
现在的我们经常会觉得上学很累,但是在爸爸妈妈那个时代,他们是想上学也上不了。我们现在经常让父母送,而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不仅仅自己走去上学、走回家,而且走的都是山路。弯弯曲曲的小山路,那走起来一定很不方便。但这却是爸爸妈妈上学的必经之路。
妈妈说,因为他们小时候穿不暖,经常会长冻疮,背上,脚上,手上都有,记得小时候黏着妈妈的一次,看见妈妈背上有一块伤疤,妈妈跟我说,那是小时候冻得,长了冻疮,又穿不暖。
现在想想,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们才应该更加珍惜现在,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