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丹水情韵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丹水情韵的散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丹水情韵的散文

篇1:丹水情韵的散文

丹水情韵的散文

梦里寻他千百度,她在丛中笑。

丹水,对于我来说,她不仅哺育了我的生命,更多的是她长期形成的高贵的品格教会了我应该怎样去做人。

春天的丹水河是绿的世界。

太阳早已爬到了一竹竿高了,融进到灰蒙蒙的河面,小半轮紫红色的火焰,立刻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在一道道鲜艳的朝霞背后,像是撑开了一匹无际的蓝色的绸缎。山上成片成块的青青翠竹郁郁葱葱,花栗树枝星星点点的芽宝宝,睁开了睡眼,调皮的点缀满了枝枝丫丫,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空中弥漫着淡雅的橘花香,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放入竹篓。清澈透明的丹水河,源远流长,永不歇息。连水中的.鱼儿也醉心于这青山绿水之中不愿离开。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再加上水涧云雾迷蒙,山涧绿树红花,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夏天的丹水火一般的热情。

丹水河九滩十八弯,弯弯有景、滩滩有趣。它是我们这些水边长大的孩子们嬉戏的好去处。

有时我们会像个泥鳅一样溜下水和鱼儿比赛游泳;有时我们会在河里捉鱼捞虾,有时我们为了一只小小的螃蟹,竟要兴师动众,所有的小伙伴一起打围歼战。只要把螃蟹逮到手后,大家又欣喜的凑到一起,仔细观察起这个小家伙来,你看它们形状不一,颜色各异;有时我们还会爬上竹、木筏上一个个赤条条的仰卧在上面,悉数天上的白云,讲述那从大人那里听来的与天上有关的神话故事。

坐在竹木筏上,一切美丽的景色映入眼帘:绿树、小花、小草向我们挥着致意,河里鱼儿追赶着我们竹木筏边微波细浪嬉戏,河底各种奇异的石头挺直了身板似向我们挤眉弄眼,看、快看那威武的大螃蟹,举着大钳子一起在向我们摆谱呢。偶尔地它们会“攻击”到我们,即便使我们的竹木筏回旋好几回,惊得我们一路的惊叫;水放肆地舔着我们的身体,偶尔的有一颗两颗水珠顽皮地爬到我们的脸上,手臂上,头发上,带来一阵清凉;时而一个浪头打来,我们便抹去脸上的水花,笑作一团。有时你远远地望去会发现河两边的“武士”始终坚定不移保护着我们,是那样的尽职尽责。我们一路感受丹水的风景,一路享受丹水的清凉,一路欢歌笑语。

秋天的丹水是金色的世界。

金黄的树叶倒映水中,仿佛给丹水换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晚礼服,惊艳而又自然。梯田上,一片金黄,微风轻轻拂过,卷起了一层又一层的金浪,原来是满山满岭柑橘熟透了。村民们全家老少齐动员,有的攀爬上高高的树枝,用竹编的小篓,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冲他们微笑着的橘子,树下的人们,又从树上小心地接过竹篮,慢慢地、轻轻地,生怕触碰疼了这些橘宝宝,装进筐里、塞进竹背篓里,哼着家乡小调,来回奔忙,脸上溢满了丰收的喜悦。山间,那香甜的椪柑躲在树叶间,微风吹来,一个个躲躲闪闪的露出害羞的脸色,好似一盏盏红色的灯笼点缀着青山。好一幅乡间唱晚的动感画面。

冬天的丹水是洁白的世界。

丹水河好像不知寒冷,依然哗哗地流着,小鱼、小虾都躲回水中岩石洞穴里去了,小花、小草也都收起了它们昔日的笑容,静静地伫立在这洁白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却又是那么的美丽。山上银装素裹,依稀可见山间一点淡淡的青绿。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土家小屋坐落山间。

只有在冬天的第一缕阳光来临时,我们这些孩子们也把白白嫩嫩的小手放在“阳光浴”下;有的还在雪娃娃之间欢蹦乱跳;有的和雪娃娃一起打雪仗,雪球打在脸上的一瞬间,孩子们发出欢快的笑声……丹水河畔陡生万般情愫,那孩子们爽朗的笑声飘向很远很远。

所见、所感,引发了我对丹水的情思。这里真是:“漂亮的河,古老的溪,峡谷的样板,制氧的天地!”

篇2:丹水情韵诗歌

真诚的'为他人喝彩,

能使他人精神愉悦。

由衷的赞美,

能改变一个人的一切,

创造出生命中的和谐。

当孩子们刚参加完运动会

捧着奖杯兴高采烈

羡慕的令人眼馋

左瞧瞧,右摸摸

“你们真棒!我们为你们‘加油’呐喊!”

当有的孩子班干部当选,

全班同学及老师为他点赞!

看得出他脸上如花一般灿烂,

顿时掌声四起,欢呼雀跃,

祝贺你!相信你今后工作卓著非凡。

……

喝彩是真诚的流露,

赞美不是虚假的谎言。

以爱和友谊作为出发点,

需包容,还要海纳百川,

赠人玫瑰,余香澹澹。

篇3:丹水情韵诗歌:鄂西鄂西

丹水情韵诗歌:鄂西鄂西

站在故土鄂西

遥想当年那场战役

那是五月的最后一天

日军集结优势兵力

妄图一举突破太史桥天险

占我贺家坪

西进恩施城

进犯三斗坪

包抄石牌要塞

最后直取重庆之要地

我军在丹水沿线

埋下神兵

全线阻击

偏岩失守

墨坪布防

木桥溪阻击

太史桥缠斗

施宜大道咽喉

两岸高山夹峙

中间一溪流急

霎时——

天空翻滚日机

我十八军死守

浴血奋战两昼夜

数十余次冲锋

反复冲杀肉博

打退了日军来犯之敌

敌尸积山谷

顿挫来敌傲气

我军乘胜追击

日军鬼哭狼嚎

溃败不成军

败退江北

丹水情韵的散文(合集8篇)

苟延残喘

打破了——

日寇疯狂叫嚣的神话

“三个月内亡我华夏”

显示出中华之锐气

连外国媒体

都惊叹不已

此乃——

东方“斯大林格勒”战役

站在故土鄂西

遥想当年那场战役

那是五月的'最后一天

刷新了世界的奇迹

久立山岗

放开歌喉

鄂西,鄂西

我爱你!

篇4:丹水情韵诗歌《秋游》

丹水情韵诗歌《秋游》300字

花逢盛世开

人随美景走

舞动的长龙

吸引游人眼球

喇叭吹响了奏鸣曲

赶趟儿似的人流

蜿蜒飘逸的彩带

妆点龙池山沟沟

咦——

大红彩门两边

像是舞动的什么

二龙戏珠争抢绣球

凉亭旁的.木柱上

青龙盘绕

张嘴长啸

仿佛在往上游走

一对长颈鹅

颈绕颈

嘴亲嘴

足见是对好朋友

一只老虎翘尾昂头

注视着前方的山丘

虎虎生威

伫立山头

一只梅花鹿

仰头奋蹄展露鹿角

拉着一车礼物

圣诞老人乐悠悠

那是什么

天外飞来的神鸟

不是凤凰亮起了翅膀

向前来旅行的游客问候

一百二十多种菊花吐艳

花儿朵朵艳

一朵一神仙

芳香处处有

挂壁公路如凌空

行至绝顶再回眸

云缠雾绕花点缀

山川河流似锦绣

篇5:丹水情韵诗歌欣赏

故园东望一高山

原先名叫“白狗观”

汉将打马从此过

即称此山“白云观”

相传书生此路过

身边白狗常做伴

野外出恭生意外

所带盘缠眨眼散

左寻右找无结果

千呼万唤狗儿伴

东去赴京不怠慢

身无分文好心寒

准时赶考无异端

红榜贴出名扬传

无娘伢儿天照应

书生夺魁中状元

返身回乡佳音传

再过先前“白云观”

白狗尸骨今犹在

布袋白银明灿灿

“白云观”颠入云端

山巅建有一道观

朝觐人多香火旺

远近闻名史书传

后因战火烽烟起

道人乘风驾西川

残亘断壁今犹存

白云悠悠不复还

注:汉将指东汉大将韩愈,一次进西川执行军务,打马路过高家堰赤兔垭,眼前被一座高山阻隔,差遣随从打听山名,一听说叫“白狗观”,脸一沉,说:“好狗不挡路!即重新取名‘白云观’”。

篇6:丹水情思散文

丹水情思散文

傍晚时分,西天似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画。浓黑的云带和黛青色的山脉之间夹着一条银色的河流,悠悠然但不乏律动,其间团团簇簇的云似一座座小岛,孤寂而不乏生动,那云缓缓挪移,便似有了独钓寒江雪的老翁,正专注于眼前荡漾的水波,又怕惊扰了鱼儿的好梦!沉醉于这样的美景,享受大自然的神秘变幻!

无声无息中,大自然给我们呈现了无数迷人、瑰丽的风景。晴天的傍晚,天空会上演一幕幕云彩变幻的大戏,那些明丽夺目的颜色搭配,那些出神入化的形状变化,会让一颗充满热爱的心既雀跃又沉静,既欢喜又伤感,仿佛诗兴大发,又觉无语凝咽……

我常常就是以这样的心态,闲庭信步于丹水河畔,初升的月亮跃出菖蒲垭山坳,把清幽的光辉洒落于丹水河面,波光粼粼,不时从极远的水面渐次叠来,撞击着岸边坚硬的岩石,发出“哗――哗――”的声响,归巢的小鸟“啾啾 叽叽 喳喳”甚是悦耳动听。此情此景,不免勾起我对儿时的怀念,生于斯长于斯从小练就了一副好水性,渐渐地与丹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每从学校放学一回到家里,帆布书包随意一丢,便按事先约好的一溜烟直奔丹水河,站在岸边衣服两剐,憋一口气,“咕咚”一声一个猛子就扎进了水底,早于潜到了极远的地方。然后在河面上与其他小伙伴们戏水、分两拨儿打水仗,玩的是那么酣畅、淋漓。不知是谁向母亲告了密,她手拿一根长木棍风风火火的跑到岸边,狂怒的大声吼道:“你个伢子,不让大人省心,水是好玩的么?快快起来跟我回去!”我不但没起岸,反而游得更远了。母亲无奈之下只得把我脱在岸边的衣服全掠走了,等母亲走后,我们全上岸了,赤身裸体的我不禁害起羞来,一步一挨的走上河堤,放眼一望,一大片即将成熟的玉米地一直延伸到我家住的屋后,真是有惊无险,便计上心来“倏”的一下钻进密密的.玉米从中,趁没人路过的当儿,溜进厕所,再从婆婆卧室的小窗爬了进去,婆婆见状先是一惊,后来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也没多说,并嘱咐我不要作声。事情并没有完,这下我可酿大祸了,到了夜晚,父母大人迟迟没见我人影,也都慌了神!拿着灯烛四处寻不到,最后,还是婆婆说出了实情。惹得大人动怒,遭到了有史以来责骂,还挨了重重的一顿饱打。

汩汩流淌的丹水河,多想一位哺乳婴儿的母亲,无私地奉献出汁水,养育了沿河两岸的众多土家后裔。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男人喝了丹水河的水,生出英俊的脸蛋,长出健硕得如山一般的身躯;女人喝了丹水河的水,面容姣好好身材,婀娜多姿百态媚。更是让人羡慕的是,土家小妹向英跻身于“北大”高等学府……

现如今,我虽然举家迁往喧闹的大都市,置身于灯红酒绿之间,放眼于车水马龙之际,从小到老饮惯了甘甜可口的丹水河水,是丹水河水伴我长大、伴我成人。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人们的一颦一笑都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篇7:春落丹水情感散文

春落丹水情感散文

五月的丹水,草绿、树茂、叶翠。

小草,沐浴在春风阳光里,给大地送来了一片青绿,像是铺上了一床偌大的绿地毯。那满眼的绿,是那么鲜活、光亮。

沿河两岸,杨柳依依,纤细柔软的枝条上,先是挂满了谷黄色的叶葆,几场春雨过后,叶葆次第绽开,由谷黄、到浅黄、到浅绿、到深绿、最后变成浓绿的了。

满树稠密的叶子,微风吹过,“窸窸窣窣”吟唱着春之歌!

春来了,春落丹水了。

“3.18”国道穿街而过,把丹水北岸割裂成一分为二。南侧,成片的水田,印着蓝蓝的天空,碧水、蓝天相映成趣。

布谷鸟站在绿树枝头,“布谷——布谷——”的欢唱,青蛙潜在水田的田边地角,“呱呱——呱呱——”的应和。

大地一切都欣欣然。

远处,拽秧的人,熙熙攘攘。在近一点,那只弯角水牛在主人的吆喝下,正深翻着田地,犁铧过处,水波起伏,哗哗作响。近处,稻田里,蓄满了水。那只老黄牛,脊梁上的脖子处,套着额斗,听从后面主人使唤,两根缆绳绷得直直的,拉动着耖耙,搅动起一田春水,掀起一个又一个涟漪,向稻田的四周围荡漾开去。

水中倒影中的老黄牛、那个年轻的种田好把式,就如同行走在蓝天白云间。好一幅春景田园风光画面。诗一般的画意,光一般的世界。

稻田中的人们,用他们的一双双巧手织出了一幅绝妙的、无以伦比的、光鲜艳丽的锦缎。

只可惜,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风雨,一夜之间,把这幅光鲜艳丽的锦缎撕裂的`百孔千疮、惨不忍睹。

昔日丹水风景依旧,可仍在咆哮的丹水河如同脱缰的野马,踹的河道已面目全非。崎岖的乡村公路,已是千疮百孔,在前几日日夜抢修下,主干线已能保障小型车通行。随处可见的倒塌电线杆、孤零零的桥墩、沿河被淤泥覆盖的农田……

面对满目疮痍的场景,救援小分队来了,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运来了。

从他们一个个脸上,显现出的都是沉默、凝重的表情。

灾情就是命令,民兵应急小分队的队员来了、县、镇村组干部来了、公安民警来了、消防官兵也开过来了……

他们奔赴到了抗灾救灾第一线,那里最危险,那里最艰难,映入人们眼帘是共产党员身影。他们来到受灾严重的老魏家、洪超家。

“现在进行任务分工,覃兆敏带10人去老魏家、人武干事长奎带10人去洪超家。行动!”

老魏很客气的接纳了他们,并让他们帮助把茶厂楼顶的瓦揭下来,以后恢复重建还用得着。身材修长的胡学兵发挥身轻臂长的优势,爬上歪斜的房顶,其他人呈接力队形一块块运递。“哄”的一声,房梁断了,敦实的任云木反映迅速一把揪住了学兵,好险。一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完成了危房排险。对面是哪个的“翻斗盒子”开的这么娴熟?从洪超家挖掘转运出来的泥沙已堆成一座小金字塔。

原来是高大魁梧的退伍军人向金娥。学兵去换他,他俩还打起了嘴仗,金娥说

“你哪有‘翻斗盒子’驾驶证?”。

面对两家房内约30立方的泥沙,房间空间有限,必须一锹一锹的撮,一撮一撮的转倒小拖车,一拖车一拖车的运至屋外。5位志愿者全部是“娘子军”,一点也不落于男队员们,铁锹就没离开过她们的手,倒还时不时的照顾兆敏

“您快去歇哈”。

平常难得做回超强体力活的金龙、俊鹏、董云、海涛、小姚,端撮其的水平还不赖,硬是让娘子军们没得伸腰停歇的时光。

“窗子被一巨石卡住了”,大力士的长奎、元坤、元茂不知使得啥绝招,半个多立方的石头硬是锹出来了。

人心齐力量大,被洪水冲进屋内的20多个过百斤的石头他们用洪水的力量又还了回去。总是默默无闻的杨基础,不愧为老兵,哪里最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天灾无情人有情。大灾大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安慰着受灾的千千万万百姓。一句暖人心的话:

“请别怕!我们来了,我们正行进在抗灾救灾得路上……”

现在时令虽然进入到了暮春,眼前这些人、这些事……不正是播撒春天的使者么?看着,想着,正应了春满人间、春落丹水。

篇8: 丹水,我的情人散文

丹水,我的情人散文

近几日,省气象台连续发出多条信息,提醒省辖区域内宜昌市的兴山、秭归、远安、五峰、长阳……那里的人们注意,将有大风、暴雨伴有雷电即将来临,请当地相关部门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

预警报告信息刚刚发出,没过多长时间就有个“动静”。本来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广袤大地,不一会儿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了。突然,一道长长的闪电划过长空,惊雷轰隆――轰隆――一阵紧似一阵,把人们都吓坏了,有的被吓得发出尖叫,不少人匆匆忙忙在往家跑……乌云密布,黑云压城,电闪雷鸣。天阴沉沉的,大风吹的树摇摆起来,天空一会儿亮,一会儿暗,不少人还没缓过气还以为是天快要黑了呢。一会太阳出来了,大风把乌云刮跑了,可是,一会,乌云又来了,这时,天空真的生气了,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雨粒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个的往下掉……

雷电风暴还没到来之前,我所在的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正在紧锣密鼓的张罗着“国培计划”长阳中小学校校本课程课堂展示及课程建设送教培训活动前的准备。

只见,高大的教学楼顶层“诚信、和谐、开放、创新”八个红漆堂堂的大字格外引目,楼房面墙的正中,拉着一道横幅:“始于童趣真,源于丹水情,文化润心灵,特长塑人生”,靠东的山墙上,两幅纵向排列的巨幅标语从楼顶倾泻而下,一直到楼房基脚处。左边是“热烈欢迎各级领导、专家、同仁莅临高家堰小学检查指导工作!”,右边是“实施校本课程,传承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特长,彰显学校特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像两簇熊熊燃烧的火焰,炽热而又温馨。

入夜,校园内一片寂静。但此时的空中一刻也没太平,乌云翻滚、黑云低垂,天气非常闷热。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总也睡不着。过了一会,从窗口吹进一阵凉风,窗外也“嗒……嗒……”的下起小雨来。

接着天边一声雷鸣。像是从空中掉下来个大铁球似的,滚动着,轰响着。忽然,一道耀眼的闪电从天空中划过,天空发出山崩地裂的雷声,震得人猛一收缩,瓢拨大雨哗的下来了……

我披衣起床,拉开房门,风猛烈地直往屋内灌,学校行人的甬道内,早已灌满了雨水,汇成了溪流,一浪卷着一浪,哗哗的奔流着,几乎要水漫阶沿了。我退回房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关上了寝室门。

风,还在肆虐地刮,雨,还在不喘气地下。在风雨雷鸣中,我迷迷糊糊睡着了,雨下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开亮口,风停了,雨住了。

第二天,起床铃还没敲响,我就起床了。拉开寝室门,雨不知什么时候早就停了。清新的风,迎面扑来。我还以为学校起床最早的可能是我,哪晓得还有起床比我更早的老师。我们,走出寝室,冲到操场,准备接受晨风的沐浴。

嗨!不得了了。靠学校山墙的两幅标语,有一幅早已不知去向了。这可怎么行呢!眼看全县领导、专家、校本课程教学的精英,马上就要来学校了。学校领导、部分老师又忙活开了。学生陆陆续续都走进了校园,寂静了一晚的学校,变得沸腾起来。

我习惯性的打开手机,点开微信,逐条逐条浏览,其中有一条微信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鬼哭狼嚎般,将我从半梦半醒中拉扯起来,到处是东西被吹翻的碰撞声、尖利的嘶叫声,直叫人发颤!慌忙中冲向阳台去收衣服、被子,门刚拉开一丝缝隙,门帘被扯了出去,站在阳台上,风撕扯着被子,被子包裹着我,我一手紧紧地抓住门把,一手拽着衣服和被子,似乎一不小心会被卷走!这样纠缠了好久,风终于小了点,赶紧扯下衣服、被子往室内逃!雨终于下下来了歇斯底里的风声歇息了片刻又开始作乱!……”

这不正是我昨晚熟睡后,所发生的一切吗?看了这条微信内容,感到太可怕了!

也算老天爷开眼,全县校本课研究在我们学校得于圆满成功。

这天,正好是周五。放了学,我们站在校门口等候着开往宜昌的汽车。{事先约定好了的,同行教师家也住在宜昌,每次开着私家车顺路把我们也带回家}。左等右等就是没见车的影子,最后还是一位同事,电话联系,原来开私家车的`这位老师,学校开体育运动会,车子要比往常要晚一点。

我们耐着性子,继续在校门口迎送过往的大车、小车。大约下午三点三十多分钟左右,车来了,我们上了车都坐定后,小车风驰电掣般的奔向宜昌方向。晴好的天气容颜陡变,淅淅沥沥的又下起了小雨,一会儿又停了。

四十多分钟的行程,我们安全的回到了各自的家。家里人早就把晚饭做好了,我们吃罢晚饭,把锅盘碗盏收拾停当,全家人在一起看了一会儿电视,世外的铝铁遮阳棚叮叮咚咚――叮叮咚咚――,时而急,时而缓,时而快,时而慢奏起了令人心焦的小夜曲。

我时而在客厅里来回踱步,时而来到窗前眺望西边。外面的雨如梭竹竿似得,从天空的最高处直捣下来,水气蒙蒙,遮挡住了眼前的视线,隐隐约约看得出,西边极远的地方,如墨汁蛉玖怂频茫黑沉沉的……

站在窗前,我闭上眼睛,双手合掌,向老天爷祈祷,恳求天地神灵保佑我的故乡――丹水,一切太平。

我是喝丹水长大的,对丹水情有独钟。就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是丹水给我指引了前方的方向;丹水,就像一盏灯,照亮我精彩的人生;丹水,像一杯茶,温暖着我的心灵。虽然此时此刻,我们举家迁徙到了繁华的城市,对故土,对丹水思念之情,一丝一毫也没减弱。不禁使我想到了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到了李白“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想到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想到了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丹水貌似一条河,在我心中她是我梦中的思念情人!

这一晚,虽然没有电闪雷鸣,但是它洒落着闷雨。一夜之间,使“丹水河”沿岸无数幢房屋倒塌,万顷良田被淹没……

这些信息都是我五月七日从微信中获取的,一幅幅画面,一幕幕惨像……我为梦中情人――“丹水河”落泪了。

难过之后,我静下心来思索:这水说来就来,来的时候虽没有前晚的风那么叫嚣,但依然恐怖,水漫“金山”多条公路被毁,田地里的庄稼也全被淹没了!微信上充斥着吓人的坏消息,人们都在咒骂这些强占“丹水河”河道的罪恶!与自然为敌,只能自食其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