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mo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散文片片苦菜亦生香,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散文片片苦菜亦生香,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片片苦菜亦生香

篇1: 散文片片苦菜亦生香

散文片片苦菜亦生香

老友六十有余,善良敦厚,乐观幽默,交谈中偶然提及“苦菜”一事,应邀特作此文留念,谨以点滴笔墨叩问内心情怀,落笔勿勿,不知读到,可否称意安然!一题记

阳春三月,天气晴朗。阳光温暖的照耀大地,风也和煦的吹拂着泛绿的杨柳。室外一片暖意,也落满人们的欢声笑语,湛蓝的天空下,除去朵朵悠悠的云,还偶尔能见到几只高高飞起的风筝。闲来无事,按预订的计划,领着女儿回了趟老家去挖野菜。思绪略有纷乱,理不清楚此行的纯粹目的,也许是想让孩子领略下乡土气息,也许是想寻找一丝野外春的情趣,或者只是为了回望一下自己儿时的记忆吧!深呼吸,采集春的消息,清新而略带潮湿,一路上心情轻松惬意,女儿在一旁提问不休,我也耐心的把自己纯真快乐的童年生活细致的讲给她听,丝丝甜蜜亲切的涌上心头,女儿稚嫩开心的笑声,如银铃一般随风飘落身后。

进到村里,还未见农忙的景向,不时遇见三五人群站立着闲唠家常。一一打着招呼,径自来到自家门口。家里无人,院子里还荒着,父亲种下的两株玉兰却已长满毛茸茸的花骨朵儿,轻盈的随风轻摆,含羞待放。看家的狗见是我们也停止了吠叫,对着女儿亲热的摇着尾巴,女儿则用手里的零食不时与狗逗趣。在熟悉的小院简单活动几下筋骨,取下早已备好的工具,领着女儿一起朝山坡处走去。

找了一片向阳土坳,拉着女儿的小手蹲下,指着一棵野菜,教会她如何辨识,然后各自忙起来。正挖着,突然听见女儿喊“爸爸,我挖下了一棵,你快过来看看,是不是?”快乐是孩子的天性,尤其置身在野外,离大自然这样近,即便是一个成年人,也会放下烦恼和忧虑,无端的放松和愉悦起来。站起身,阳光下看到女儿灿烂的笑脸,粉红可爱的就象一朵绽放的桃花,脸颊上微微渗出汗滴,一幅优美的童真画面就展现在面前。这呼唤,这笑脸,突然就让我的思绪变得遥远起来,眼前一片朦胧,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想起自已在春风里提着小筐挖野菜的场景。

苦菜,菊科,常见的一种野菜,在我国分布较广,各地叫法不一,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叫它苦碟子(音泽,轻声),每年春风一吹,它就漫山遍野的窜长出来,向阳处,背阴处,潮湿处,干旱处,山坡小径全是它的身影,长的热闹迫切,普普通通的一片片叶茎,给荒了一冬的大地披上一缕生机和绿意。记忆中这个时节,山坡上,田野间,到处可见挖野菜的孩子们,一只手里握着“敏叉”(字形有误,木柄,三角形小铁铲,河北农家常用),一只手里提着荆条编成的小筐,不时蹲下,站起,欢呼,跑动,起起伏伏,如同一只只觅食的山雀,叽叽喳喳,飞来飞去,让春天的原野从沉默中陡然间热闹了起来,随着小筐里野菜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心也越来越欣喜,越来越轻松,偶尔就有几个要好的聚到一起,仰天倒在土地上,说笑话,讲故事,欢笑声此起彼伏。

苦碟子挖回家后,要细心“择”(zhai二声)干净,挑出缠裹着的干草叶,去掉根,用水冲洗,旧时只是蘸酱生吃,如果过一下沸水可以去掉不少苦味,小孩子们就不会觉的难以下咽了。时下条件好了,吃法也颇有讲究,或佐以姜蒜、醋糖、辣椒、香油凉拌,可以切碎做陷,当然也能配菜热炒,如今野菜的吃法很多,有一些则仅是听闻,未有尝试。口口传下来它有清热去毒,消炎明目的功效。网上找了一下,这苦麻子的好处还不仅止好此,主要功效有“防治贫血,消暑保健;清热解毒,杀菌消炎;防治癌症”,贫困时代,它可做果腹充饥之用,小时候说实话真没觉的它好吃,如今入口更多的是在回味,借着口中的苦涩寻找远去的童真和那段艰辛岁月的记忆,面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就把那个时代的影子留存于心底吧,笔下不愿过多触碰。想到此,那片片青青的野菜,染翠昨日,竟悠然间在内心激荡起一片香甜?

“它曾是艰苦岁月的写照

如今又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也许是想咀嚼它的苦意

把昨日的光阴寻找

也许是为了健康

人们只是借助它的药理

它迎着春风,饮过春雨

它浑身散发着荒野的气息

破土之际,也传递着春的温言细语

朴素的外表,蓬勃的绿意

自由自在的生长

用娇小身躯装点广袤大地”

春回大地的三月,蜂蝶戏舞,万物勃发,春的步伐轻快,春的气息浓郁,杨柳依依,芳草渐绿,花儿蓄势,青苗遍地。心情畅快着,片片野菜,苦中含香,把乡情又一次种植在心间,与轻柔的风,细微的雨,勾画出一幅充满希望,富含诗意的春日景象。

篇2:腌苦菜散文

腌苦菜散文

乡愁,是一枚过期的船票,想渡到故乡的河岸时,却已错过了时效。

乡愁是一碗烈酒,越是细细抿咽,越是苦烈,倒不如索性一仰而尽,一任它在肚子里翻江倒海。

乡愁在我心里,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味道。

随着时光流逝,我越来越眷恋和偏爱家乡的土味和特产。

母亲又托人从老家捎来两罐腌苦菜,这些苦菜都是她在入秋前用铲子剜回来的。腌苦菜不是什么珍馐美味,它苦素的让大多人生厌。苦菜是野菜,野菜之于当今社会,却是绿色食品,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在这个化学添加剂充斥满世界的社会里,能吃到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蔬菜,也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故乡的土猪,土鸡,土鸡蛋,还有各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蔬菜都是人们趋之若骛的稀罕物。

母亲每年都会给我们准备各种土味和家乡特产,尽管东西不多。我们老家地处晋北地区,物产不算丰富,高寒小杂粮倒算是一大特色。尽管如此,她总是会想着法儿,变着花样地过生活。

父母亲身体还算硬朗。一来不想连累儿女,二来故土难离,不舍这老院,老邻居。他们除了和老麻友搓搓麻将外,大部分时间都会伺弄自己的农家小院。种了糯玉米,葵花,芫荽,玉蔓菁,大葱,红姑娘,黄瓜,架豇豆和小冬瓜。品种齐全,但量都不大。尤其在八九月份,一进院子,大梨树底下绿荫丛丛,各种作物葳蕤茂盛。想必父母亲是下了大苦功了。

他们为了排解思念不在身边的儿女,排解那无际的寂寞,为单调的生活增添情趣。还为了这秋收后满满的收获。收获儿女们归家时的欢欣,收获儿女们品尝后对父母亲竖起大拇指的成就感。

母亲每逢秋末,会将大白舨非谐商酰太阳晾晒后再压干水分,加入酱油,糖,辣椒腌制成萝卜干。他们还养了几只鹅,一来看家护院,二来腌了沙黄流油的.鹅蛋,可以当作稀罕物,赠送给有人情往来的亲戚好友。江南依河傍水,水产生物,陆产作物都丰盛,着实我们比不了人家。深秋时节,正是蟹黄肥美的时节。江南水乡有醉蟹,母亲有醉黄瓜。将黄瓜洗净切成拇指粗的条状,加盐,杀去水分,加白酒,糖,酱油,葱姜蒜腌渍。还有腌酸菜,腌茄子。凡此种种,下酒下饭两相宜。

生活的情趣不仅仅在于富裕。贫瘠的故乡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是家乡的人们却用智慧和勤奋创造了情趣。使单调乏味的餐桌变得丰饶有生机,多了创新,多了品味。但更多的是我们感恩父母们对我们的付出和牵挂。

我独独钟情于腌苦菜,在乡愁的主题中另有一番感悟。苦菜本来就苦,苦的难以下咽,每一代的孩子们都不会喜欢吃,但是上了年岁的人却对它念念不忘。

苦菜焯七八分熟,切碎,加盐,(也可以加5比1的白萝卜丝或圆白菜丝)加些水,瓷瓷实实地压在无油荤的瓷罐里,静待十几天后便可食用。它也可保存半年之久。

加了盐,去掉了苦涩。

经过了发酵,经历了时间泡渍,去掉了苦涩。

我想到人生,想到了我们的苦乐年华。我们何尝不是那一粒粒苦菜,历尽酸辛、苦辣,经历岁月风霜欺凌洗礼,洗尽铅华,展现醇香。

经历时间的发酵后,视苦为人生的一种品砸和况味,孩童时代不吃苦,不耐苦,经年之后,苦也是一种美味。人性的大美,不矫揉造作。不是麻木,也不是有意避讳,而是坦然面对,气定神闲。甚至还会钟爱那一种苦涩后的甘和酸。即使生活的艰辛依然会接踵而来,但是怀有这种醒悟,我们已不惧任何挑战。

散文片片苦菜亦生香(精选9篇)腌苦菜,不香不美,但是有一种时间的味道。

腌苦菜,不香不美。但是有一种逾越超的况味。

苦菜之苦味,会有时间去消杀它。

人生之苦味,更需从容弥坚地消化它。

篇3:散文阅读春雪画暖亦生香

散文阅读春雪画暖亦生香

立春了,纷纷扬扬的飞雪曼妙如花,一股润润的暖意,迎着春的期许款款而来……

——题记

冬春交替的时候,春花依然在酣睡里萌动,若北国少了飞雪入画,连心情也是清冷的。一直期盼一场飞雪的景致,画一方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这晚来的春雪,终于擦亮了萧索的季节。许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立春了,天空飘起了雪花,世界陡然增辉,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瓣瓣莹莹的白,白里渗着润润的春光,湿湿的香气直润毫端,一股暖意缓缓漫过心坎。

北方的雪,应该带着一种厚重的气息,舞出洋洋洒洒的激情,舞出落落大方的洒脱。然而,这雪姑娘却舞着轻柔的步履,轻轻落地的姿势,犹如小家碧玉的纤纤细步,带着婉约的轻柔,那么娴雅,只浅浅一望,便映于眸里,刻于心间,那景致颇似江南雪的温婉之姿,似乎连心中那份储藏已久的渴盼,也隐隐流动着一丝暖意,不禁思绪滞留在一片春光的境域里,辗转……

雪纷纷扬扬的在天空飘着,似玉片,如鹅毛,随风旋转,如《诗经》里采薇女子飘逸的裙袂,又似谢道韫笔下的温婉柳絮,那翩跹的舞姿,震撼了季节焦渴的眼眸。毛茸茸的白花挂在树枝上,点缀了一抹多情的白。大自然与暖雪亲抚,一股润润的香气上升,随风弥散,一派“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润,落成一片清亮的天地,心地无比清莹,一天的忙碌和疲惫顿消。

雪花轻轻地落在眉间,润润的清凉都是心里储意的纯好。雪衔着诗意的画笔,在季节的画布上点景成暖。春风抽出的一支新芽,将如雪的相思,一并入画,开成一片绿色的希望。许是那纯洁的颜色,入了心底的温馨,便成了纯美的记忆。冬去春又来,谁依旧守候着青石桥边似水的影子,装点了北国的图画?月光如流苏而泻,谁又将思念挂在月光的呓语纸里,低吟浅唱!

纯洁如白月光的痴爱深情, 是温润心灵的琥珀。我的冬季附上一句你的“情怀如初”,心湖缓缓漫过一股春水般的暖流,我的冬季怀揣着一句“情怀如初”就是一个暖冬了。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扇面,都是着了胭脂红的深情。三月的春红,开到深冬,就开成馥郁的梅红,直开到彻魂彻骨,开成一束嫣然欲滴的相思红。因了暖雪的轻吻,腊月梅红里烙印的唇痕,映着一束春红的嫣然,烁疼了谁的双眸?

有雪的天气,把嫣红凝结的心事,放在雪的空灵中浸染,心底也会绽放出一丝悠悠的暖香来。用心捧起一朵雪花,就捧住了一朵极致的美丽,轻嗅那一抹清澈芬芬,即便沦为一滴晶莹的泪珠,那纯,那真,那热情,那温润,安暖着一颗琉璃玲珑心。一枚雪花犹如一朵情花,开出惊魂的美丽,开出合宜的香气,开出温馨,开出萦心的红,开到落泪,也会开出岁月的活色生香。

无论怎样的风笔,都描绘不了这绝美的风景,还有心里如斯的情感。望着万里层云,循着雪的足迹,只影随雪去。一个人置身于雪中,正好可以听雪,身前身后,一味的'白,只有雪在周围静静地飘落……用心听雪落的声音,那么柔婉,那么动人,如江南小调里的柔美韵律,更似琵琶弦上诉相思的深情吟唱,那是爱人耳边的切切低语么?

如是,听雪的同时,得用心去细细品味雪的语言,方能品出雪的白、雪的暖、雪的空灵。品雪,品的是冰清玉洁的心怀,品的是一颗纯纯的初心。读雪,读的是一份浓浓的人情味,读的是一怀洁白无瑕的雪骨心。世间的花朵千万种,我唯独对一枚雪花情有独钟,是因初心不改,情怀依旧,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是,停滞于心的盼春情节,捂上一个冬天,依旧是洁白、纯好、真诚的一颗初心,摸一摸,温暖如初。

飘雪的时刻,怀着暖心在雪中撒欢,嘴角的笑意是柔柔的弧线,连眼角滚下的泪珠都是热的。轻轻转几个小圈,衣服、围巾、发梢上都沾了雪绒花,一股幽幽的清香布满全身。仰起头,雪落满脸颊,张开嘴唇,伸出舌尖,那润润的香气直入心扉。兴奋之余,伸出双手轻轻捧住一枚雪花,将掌心的那滴晶莹的清露,小心翼翼地送到唇边,与一片期许中的春光亲吻,犹然,心里溢满一个暖融融的春天……

雪,是雨的精魂,是春的使者。雪唤醒了新的生命,雪清润过的大地,是丰收和希望。惟愿怀着一颗初心与暖春相期,唱一曲时光静好、岁月安然的歌谣,绣一纸春光明媚,眸里,已飘然赴向心仪的那片春,一片春景已跃然纸上,春风拂面,紫燕衔春来,春花嫣然,茉莉芳菲……春雪有暖,也生香!

篇4:人生亦苦的散文

关于人生亦苦的散文

时光漫漫,道不尽的彷徨坎坷。我的人生亦苦,像极了那落魄的一缕月光,处处流浪,没有归宿。

不知道这样混混沌沌的日子何日会是个尽头,我依旧劳累的行走在红尘俗世里。那些熟悉的朋友,那些我爱过的人,都已经变成了过客,在记忆里变得模糊不清。

岁月无情,我惹得一身的憔悴。

回首背后的一串串略带沧桑的脚步,我感觉我是一个流浪的人。急匆匆的行驶,却永远找不到幸福的港湾,一身的疲惫,却没人问津。

我明白了,无论我怎样掩饰我的内心,我依旧是孤独的。记忆的匣盒已落满了灰尘,无论我怎样擦拭都无法恢复它的光亮。注定我要被那定格的琐碎往事消磨、殆尽最后一分对生命的炙热。

唉!什么都别想了,也许一觉后的我会淡忘所有的事情,会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然而我又笑了,笑自己太傻了,要能忘,5年前早就忘了。

什么时候我才不有这样的忧愁啊,烟,解决不了问题,酒,更无法让我放弃这一份孤独。我真的不知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烟酒无法解决的事情,我把它交给上天。

老天没有给我任何回答。

我惘然了。

还是任由它去吧,日出日落我不知晓,花开花落我亦不知晓。冥冥中上天早已决定的事情,我又能怎样?

做一个平凡的人吧,忘记所有的`所有,不再流浪,不再摇尾乞怜。

因为舍得,所以淡泊。我叹息我舍得的太少。

因为简朴,不为物役。我放不下的太多。

纠缠的心,时时在夜明深静的时候徘徊。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那种沉沦于得失之间的杂念。我竟然无法平复。苦笑了一下,却发现上天都在笑我。

做一个糊涂的人吧!什么都不知晓,也许我才能找到丢失了很久的灵魂。相信它是孤独的,正如现在的我数着冰冷的星子,却不知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也许只有那无尽的风,才能懂我的一切。

也许这就是宿命。

我深深的吸一口气,却不小心吐出了我那迷茫的、跌宕的、充满艰辛的人生。

无奈叹息,人生亦苦。

篇5:悠悠苦菜香散文

悠悠苦菜香散文

每年的夏初,正是苦菜生长的时节。

立夏过后,一簇簇绿嫩的苦菜便长满了北方大地,在山野、田埂、路边随处都是这种说郁郁葱葱、生命力极强的植物。

苦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锯齿形叶子窄窄的,大约有二三寸长,根是乳白色的,从地里挖出来,用手一掐,就有白色汁水溢出来,一股淡淡清香扑鼻而来,用舌尖浅尝,是那种涩中带苦的味道。每年到初夏时节,村里的人就提着柳筐,拿着小铲去野地里挖苦菜,或是自己家尝个新鲜,或是拿到集市上换几个零钱。让城里人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赐美味,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们去城外的野地里去挖苦菜。

清晨,太阳还没露头,城外的山野雾蒙蒙的。晚上的一场丝丝细雨,好像天公撒下的如醇甘露,深情地滋润的这山川大地,整个旷野满目苍翠,心情便如这山野一样爽朗起来。山坡上的花草挂着晶莹的露珠,散发出阵阵人的清香。心情便如这山野一样爽朗起来。走进湿漉漉的地里,那一簇簇绿油油的苦菜好像在一夜之间就破土而出,或扎堆成片或星星点点,在田野中尽情绽放着自己茁壮的身姿。大家欣喜地蹲下身子,争先恐后地用小铁铲采撷着大自然的精灵。

别看挖苦菜的活儿不重,但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挖时不能平铲,必须从根部斜着铲下去,才能挖出一棵带根的完整苦菜。如果平着铲,就把根子留在地下,那样挖出来的苦菜叶子就散了形。初夏的苦菜的根是极嫩的,口感很好。按着老人们的'说法,无论一块地的苦菜多么繁茂,不能全挖尽,要留下一些,来年还可以窜出一大片,否则,第二年就不生长了。这也许是人类对大自然应有的态度吧。

不知啥时候,已经是日上三杆了,柳条筐里装满了绿茵茵的苦菜,再看每个人,两脚沾满了泥巴,半截小腿被露水打得湿乎乎的,脸上、手上也是挂着泥花,样子活脱脱地像一个个泥猴子,一番嘻笑打闹后,跑到小河边,打扫一下自己,便挎着筐,哼着小曲,欢天喜地地回家了。

苦菜的吃法很多,家乡常吃的是凉拌苦菜,新鲜的苦菜摘净清洗后,下开水锅焯一下,用盐、醋拌好,就是一道菜,入口非常清爽,别有风味,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夏天地道的山野美味。

那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母亲为了给我们调剂生活,苦菜也变着法子吃。最多的时候是做玉米面苦菜饼子。把苦菜剁碎,和玉米面和起来,加点盐,捏成团放在锅里,锅底放上水,连蒸带烙,熟了以后外焦里软,馋人的很。再就是做苦菜囤囤。莜面是家乡的特产,莜面囤囤是当地人日常吃的一种主食。平常做莜面囤囤是用土豆丝,莜面和好,像擀面条一样擀成片,撒上土豆丝,卷起来,用刀切成两寸左右的段,上锅蒸熟即可。苦菜囤囤是用苦菜代替土豆丝,做出来的囤囤一层层莜面中间卷着绿绿的苦菜,看着就有食欲,如果再配以水萝卜、黄瓜、辣椒调好的汤料,一定会是一场口感上的盛典。

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日子苦,北方的小城就是在夏天也没有多少新鲜菜,于是苦菜也就成了人们饭桌上的常客了。

听老人们说,三年自然灾害时候,野地里的苦菜都挖完了,只好吃灰菜,后来凡是绿色的都挖没了,有的地方甚至连树皮都剥光了。那个年代,不起眼的苦菜不知让多少人家渡过了饥荒。而母亲手下的苦菜饼子和苦菜囤囤则让我们苦寒的少年时代有了一份温馨的回忆。

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再也不用拿苦菜当粮食了,一年四季青菜不断,应有尽有。但是集市上的老乡们的苦菜还是受欢迎的。偶而的买点回去,或伴凉菜、或蘸酱都让人吃得大快朵颐。

我想,现在的人吃苦菜,吃的大约是一种感觉,一种怀旧的心情吧。

篇6:苦菜情的散文

苦菜情的散文

寒冬的一天,带着朋友回娘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淡的香味,我四处寻找香味散发出来的地方。哦,原来是火锅中飘散来的。我听见水沸腾的声音,随着水的沸腾,香味越来越浓,随着沸腾的香气弥漫开来。

火锅里是排骨炖苦菜,苦菜是母亲拿出来招待远方客人的。春天里,母亲从山上野地里摘回苦菜,晒干保留下来。先前母亲给了一些给我。母亲自己实际上并没有烧着吃。我跟母亲说,年龄大了,自己又舍不得吃,你别去摘了。母亲笑笑回答,我不吃就不摘不是。摘着留下给你些,还做点人情,家里来客了,也好歹多一碗菜,落在农村,又拿不出好东西来。

苦菜,母亲给我些,给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姑妈一些,另外就是留着待客。苦菜有人上山里收,都是大酒店收购去上酒桌子的。直接晒干的以前卖二十多块钱一斤,放锅里煮一开晒干后,卖四十多块钱一斤。那是苦菜出来的季节,苦菜季节过了,再多钱一斤也没有得买了。除非是人工种植的,野生的苦菜过了季节都是没有的。母亲没有舍得卖,都是留着,每年都要留给我的朋友去时拿出来。

母亲为了桌子上多一碗菜,很多时候,母亲唠叨着说,这个菜拿得出手不?上得了桌子不?怕难为情。我说,你不知道,苦菜在城里酒店卖可贵了,都是当山珍野味的,人家想吃都没有。母亲听我这样说来,眉开眼笑,那就都留下,来客人了,也是一碗好菜。我说你自己吃多苦菜,吃了对身体可好了,纯野生绿色食品。母亲回答,都留着,做做人情,自己吃了也吃不出什么名堂。

记得儿时,家里总是缺少粮食。为了锅里米饭多一些,吃得饱一些。我们每到苦菜出来的季节,都会提着篮子上山寻找苦菜。那时候摘苦菜的人多,很多时候需要走很远去寻找苦菜。毕竟苦菜是野生的,又不像自家种植的那样,成片都是。它生长在田坝地头与荒地之间,摘起来就必须到处走。

苦菜摘回家,整理干净,烧开水,然后把苦菜放开水里泡上一会捞起来,再是放冷水中浸泡两天。浸泡后,捞起来切碎碎的,放点盐,与米饭一起拌着,这样米饭的份量就增加了,吃起来也能填报肚子。

其实,苦菜也很香甜,只是那时候,苦菜都是穷人吃的,没有谁会愿意把苦菜拌着米饭一起吃。时常盼着可以吃一碗纯米饭。不掺合苦菜的时候,就得掺合红薯、洋芋、萝卜丝之类,反正只要能够伴随米饭一起吃,都会调换着放米饭一起煮。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随着农村百姓生活逐渐好起来。苦菜翻身一变,让自己的地位高了起来,让苦菜的价值倍增。苦菜从穷人的桌子上,跳进了富贵之地,这对于苦菜来说,是值得欢喜的一件事情。从富人不曾问起,到富人愿意花钱购买,愿意把苦菜当做山珍佳肴。这应该也是穷人值得欢喜的一件事情,毕竟,穷人脱离了吃苦菜饭的生活。这是感谢党,感谢这个好时代,让老百姓可以吃上纯白米饭。

可是,随着生活的改变,人的口味换过之后,居然对现在的米饭吃不出特别想的味道。穷时吃的米饭,老远就能够闻到香喷喷的米饭香。如今买米很是为难,总是站在米堆面前挑选,哪样米好吃。 以往苦菜饭总会吃几碗,如今白净的米饭,小小的瓷碗,大量的人吃一碗,小量的人一碗还吃不完。

当穷人不再吃苦菜饭的时候,依然会有人在苦菜生长的季节,上山头去寻找苦菜的踪影。不为自己吃,而是留着有人上山沟去收购,可以用苦菜兑换一点钱,可以购买日常生活中更需要的。比如油盐,比如添加一碗荤菜。尽管老百姓脱离了吃苦菜饭,但是依然存在舍不得吃荤菜的群体。毕竟生活在农村,经济来源并不富裕。

母亲摘的苦菜,并没有留着给收购的人兑换什么,而是留着比兑换一点钱更有价值的,这就是一颗温暖待客的心。一碗苦菜,并不算什么,但是,这是一位老人特别花费的心思。如果母亲给我苦菜,我不要,母亲的.眼神就显露出忧伤。母亲会想,不知道为什么,是嫌弃不好还是怎样。如果烧的苦菜,客人不吃,母亲也会想,是味道不好,还是嫌弃这苦菜太过普通?如果看到客人吃完了,听见客人夸奖苦菜好,母亲的目光里,满满的欣慰,脸上露出欢喜。

几次朋友请客在酒店吃饭,也点了苦菜,还有与我家乡一样的干豆角。可是,每当我的筷子伸进菜盘里,我的眼前就浮现出母亲在山里摘苦菜的样子。想着,想着,酒店桌子上的苦菜,总也吃不出自己家里苦菜的味道。同是苦菜,然而,投入的情感不一样。家乡的苦菜,吃的是母亲的爱,这爱是温馨的,我花费多少钱也买不到,也是吃不出味道。不是缺少作料,而是缺少一种温暖的情感。母亲用这样的情感来待客,也正是让我值得骄傲与温暖的事情。当听见朋友说起,父母的热情,就像冬天的暖阳洒落在我的心头。人与人之间,并非吃到你家什么山珍海味,而是这份温暖的待客之心。苦菜待客,满满的温情,满满的爱,苦的是菜,甜的是欢乐。

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应该感谢祖国,感谢现在的好政策。让老百姓从苦难的日子里翻身,一日三餐吃上白米饭。苦菜脱离了穷人的日子,是值得欢喜的一件事。苦菜翻身变得高贵,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现在人的生活,都在喊着饮食太油腻,要清淡,要减肥,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更愿意,苦菜是母亲的待客佳肴,依然不忘儿时的苦菜饭。

篇7: 苦菜茶的馨香散文

苦菜茶的馨香散文

夏渐深,人们吃过了鲜嫩的苦菜,现在已是苦菜花、蒲公英花儿开放的时候,在阳光下,它舒展着花瓣坐在翡翠般的绿页上,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遍野望去,一片金黄,煞是好看。而那可吃的苦菜儿随着花期的到来叶梗的逐渐老去,人们食用鲜嫩苦菜的兴趣也随之淡去。然而在我看来,现在却正是开发利用野菜最佳的时机,那就是自制野菜茶。

你可知道,这些野菜可都是经冬的精灵,充分吸收了日月之精华、四季轮回的洗礼,集口感与营养于一身。喝一杯焦香浓浓,清热解毒;喝二杯醇香绕齿,明目消炎;喝三杯清香留唇,养血败火;喝四杯余香不绝,利尿健胃。其保健作用不可小觑。

取一捏自制的野菜茶,置于杯底,倒上开水,随着袅袅升起的水雾,菜茶的叶子在水中翻腾,由黑褐色迅即变成翠绿色,一股浓浓的茶的香味便迅速弥漫开来,直扑鼻腔,诱你端杯速饮。轻吮入口,一股茗茶般的焦香顿时刺激着敏感的味蕾,那股清香和微苦在唇齿间浸香片刻,便顺喉而滑落肺腑,顿觉心旷、神怡、气爽……逐渐地氤氲成一缕轻风,一絮白云,一帘细雨,在心间柔柔的吹着,悠悠的浮着,细软的`飘洒着。悠悠冉冉,荡荡漾漾。一切于释然中。

自制野菜茶这一想法,来源于曾经喝过的银杏、菊花、和苦丁做的茶品。在休闲的节假日,我们到野外去挖一些苦菜(苦麻菜)、曲麻菜或是婆婆丁(蒲公英),带回家后先择净、洗净、切段、晾干,或单独或两、三种混合着,在锅里文火烘干、装袋。可长期保存,随用随取,很是方便。物美价廉的自制野菜香茶益身怡情,有百利而无一害。有时间亲手做一做、品一品,乐趣无穷。

淡淡的野菜茶透悟着人生的真谛,细品轻拨,清韵悠然,滤掉尘世的纷扰,拂去尘俗杂念,在自己的守望里云转云舒,在自己的故事里花开花落。淡看沉浮,安然,静好。

篇8:苦菜茶的馨香网络散文

苦菜茶的馨香网络散文

夏渐深,人们吃过了鲜嫩的苦菜,现在已是苦菜花,蒲公英花儿开放的时候,在阳光下,它舒展着花瓣坐在翡翠般的绿叶上,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遍野望去,一片金黄,煞是好看。而那可吃的苦菜儿随着花期的到来叶梗的逐渐老去,人们食用鲜嫩苦菜的兴趣也随之淡去。然而在我看来,现在却正是开发利用野菜最佳的时机,那就是自制野菜茶。

你可知道,这些野菜可都是经冬的精灵,充分吸收了日月之精华、四季轮回的洗礼,集口感与营养于一身。喝一杯焦香浓浓,清热解毒;喝二杯醇香绕齿,明目消炎;喝三杯清香留唇,养血败火;喝四杯余香不绝,利尿健胃。其保健作用不可小觑。

取一捏自制的野菜茶,置于杯底,倒上开水,随着袅袅升起的水雾,菜茶的叶子在水中翻腾,由黑褐色迅即变成翠绿色,一股浓浓的`茶的香味便迅速弥漫开来,直扑鼻腔,诱你端杯速饮。轻吮入口,一股茗茶般的焦香顿时刺激着敏感的味蕾,那股清香和微苦在唇齿间浸香片刻,便顺喉而滑落肺腑,顿觉心旷,神怡,气爽,逐渐地氤氲成一缕轻风,一絮白云,一帘细雨,在心间柔柔的吹着,悠悠的浮着,细软的飘洒着。悠悠冉冉,荡荡漾漾。一切于释然中。

自制野菜茶这一想法,来源于曾经喝过的银杏,菊花,和苦丁做的茶品。在休闲的节假日,我们到野外去挖一些苦菜苦麻菜,曲麻菜或是婆婆丁,蒲公英,带回家后先择净,洗净,切段,晾干,或单独或两,三种混合着,在锅里文火烘干,装袋。可长期保存,随用随取,很是方便。物美价廉的自制野菜香茶益身怡情,有百利而无一害。有时间亲手做一做、品一品,乐趣无穷。

淡淡的野菜茶透悟着人生的真谛,细品轻拨,清韵悠然,滤掉尘世的纷扰,拂去尘俗杂念,在自己的守望里云转云舒,在自己的故事里花开花落。淡看沉浮,安然,静好。

篇9:与书为伴苦亦乐散文

与书为伴苦亦乐散文

“文革”开始那一年,我来到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住在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的大山脚下。虽然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是物质和文化生活十分落后。与父辈年纪一般的人很少进过学堂。与我同龄的也没几个想念书。我小小年纪就天天跟着牛屁股走,直到九岁在一位吴姓老师的苦苦劝导下才肯上学。学校离家很远,途中要过一条小河。一次,我上学过河时突来洪水被冲走好几米,幸好抓到岸边的小树枝才逃过一劫,吓得好几天不敢上学。要不是吴老师再来相劝就断了读书命。然而,真正让我决心读下去的是发生在母亲身上的一件事:一次,母亲去大队领布票要签名,(那时买布要大队发布票,买粮也要大队发粮票),母亲因不会签名跑了好几趟都领不到。发布票的人问母亲姓甚名谁,母亲说叫黄定英,但不会写,记得黄字下面有两点。发布票的人破骂了一句:“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留命有什么用,该屙尿浸鼻死!”母亲回来流着眼泪对我说:“孩子,你要努力读书呀,没有文化被人欺。”从此,我便为不被人欺而发奋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那年参加高考,我急于回家帮干农活,请一个同学帮填志愿,岂料,那位同学忙于填自己的忘记了帮我填,我便成了至今防城唯一一个高考上线而没填志愿表的落榜者。

无奈之下,回村当起了代课教师,白天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晚上在煤油灯下苦读诗书,《芙蓉镇》《人生》《高山下的花环》,特别是现代当代的获奖小说或名篇名著,凡是能找到的都细细品读。还在那少得可怜的每月40多元工资中订阅《杂文报》《写作》《广西文学》等报刊。看得多了,心有点野,特别是看了《文学之路》后,手有点痒。你看,许多文人墨客不也是读了初中高中,甚至有的只读了小学也能写出好作品,成名成家?于是,我便开始写稿试投。谢天谢地谢编辑,第一篇稿件《吆喝声阵阵》竟然在《广西日报》发表,后来,《奇石怪洞茴桂泉》《我没星期天》等多篇文章在区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还采写了不少的新闻稿件,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市和《防城港日报》的先进通讯员。在读书写稿中不仅收获了喜悦找到了乐趣,还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那时,我家十口人,父母是老实厚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靠卖些八角和养几头猪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我是老大,七个弟妹都还上学,每月40多元的.代课工资别说生活费,就是买书订报都不够,家庭生活相当困难。这样穷困贫寒的家庭,想找媳妇难于登天。好心的媒婆给我介绍了好几个姑娘,看到我的家境后都被吓跑了。

在心灰意冷痛苦无望的日子里,我埋头工作,白天教书育人,晚上读书写稿。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所教班级连续多年获得乡统考第一名,并有10多人考上县重点中学,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稿件也常常见诸报端。爱情也悄悄的到来。我曾问过妻子:“我人丑家穷,你是怎样看上我的?”妻子笑道:“嫁人不是嫁钱,看上你勤学苦读有文化呀。”我感激涕零。

如今,因工作的变动,读书写稿的时间少了,但仍然忙里偷读。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除同学相聚或朋友邀游外,我都泡上一壶茶,拿上一本书慢慢的品茗阅读。

读书能解除烦恼,陶冶情操,充实自己,丰富人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