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feng630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美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美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美文
过去在部队时,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客吃饭时钱不够了,把手表押上,就是为了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贵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有一次跟团旅游我们被关在一个景区,导游伙同景区商场的经理,非让我们买东西不可,可是东西又贵又不好,大家都不肯买。
现场气氛僵持不下,表面的和气快维持不住了。商场经理背后的大门紧闭,没有人能出去。终于团里一个有钱的游客,说她要买这买那,她其实什么都不缺,但显然是为了给大伙解围,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也是有面子的事。
我们中国人,大多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为了面子,打个小架,买点奢侈品,可以理解,然而里子方面,有时注意不够,像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靓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得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脏话,颇为不堪。
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北京郊区开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代表们都陆续离开了。宾馆服务员問我,你们真的是作家吗?我说是。她说为什么客房里的公物一点都不爱惜,摔坏了玻璃杯也不赔,还用床单擦鞋。而且打了长途电话不付费,查到房间说人早走了。
这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就没里子。
康红雷导演跟我说过一件事:拍《青衣》剧组解散之后,演员们各奔东西,潘虹老师的房间里,她穿过的戏服全部自费干洗后,整洁地挂在房间里。这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我还认识一个摄影助理,他说有一次拍周润发的广告,那时周润发的.名气如日中天,男人们都想在现实生活中学他燃烧美金点烟的镜头。所以拍摄现场周润发被团团围住,众人纷纷让他签名。
摄影助理的级别实在小得放在哪里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所以他只是站在一边默默看着,默默工作。直到所有的拍摄工作全部结束。周润发主动向他走了过来,与他拍了合影。这也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我以前买衣服,首先看样式,然后是质地,最后才是手工和细节。但最近买两件衣服,我都是一眼看中了里子才决定购买的。这两件衣服的里子都十分惊艳,十分讲究。
篇2: 做人也要像碗美文
1
从小到大,母亲不知给我盛过多少次饭,母亲的爱与温暖总是通过碗悄悄传递给我。
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给我盛好饭,因我贪玩顾不上吃,饭凉了又热,母亲总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端到我面前。一年冬天,我生病住院,匆匆赶来的母亲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小碗还冒着热气的饺子……如今,母亲已经去世整整十年了,但母亲手上的温度,也许还在这只碗上留存着。
儿时用过的那只碗,你现在在哪儿呢?为什么我没能保存下这一只小小的碗呢?
要是那只碗还在,对我来说,恐怕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碗了,因为这碗里盛满了热腾腾的母爱。
2
有碗不一定有家,有家一定有碗。一只碗盛的是孤单,大碗小碗才盛出一个家。家里可以没这没那,但最不能缺的是碗。
碗里,盛过亲情,盛过爱心、孝心,盛过一家人欢笑,也盛过亲人泪水。碗,曾盛过多少生活的滋味,只有碗记得最清。
上中学时我不当心打碎了一只碗,碎片早已不知扔哪儿去了。一只碗打碎,可以再换一只好碗;一只碗用旧,可以再换一只新碗。一只碗可以陪一个人到老,可一个人难陪一只碗到老。碗无法选择它的主人,主人却可以任意挑选碗。当你用上新碗时,可能早已忘了旧碗的哭泣。一天,当我轻轻抚摸着老家那只上了年纪的老碗时,仿佛触摸到了岁月的肌肤。
小小的碗极不起眼,可一日三餐谁也离不开它。百姓吃饭要用碗,皇帝吃饭也得用碗。再富也离不开碗,再穷也得有只碗,就是去要饭,手里也得拿着碗。
人这一辈子究竟要端多少次碗、要用多少只碗,谁也难说清。可有一条谁都清楚:当你端起碗时,你就端起了幸福;当你端不起碗甚至也无人为你端碗时,幸福就会摔在地上……
3
碗有金碗、银碗、玉碗、玛瑙碗、铜碗、木碗、粗瓷碗、细瓷碗、大海碗、搪瓷碗、塑料碗、琉璃碗、不锈钢碗等等。新石器时代就有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的碗无多大区别,不断变化着的只是质料与工艺。
用金碗、玉碗盛出的饭不一定就香甜可口,用乡间粗碗盛出的饭不一定就不是美味佳肴。
4
碗为什么总是圆的,很少见方的碗?
因为圆代表着团圆、圆满,人们总是期盼着每天盛出的是一碗碗团圆的日子,是一碗碗圆满的生活。
因为圆寓意着不停地旋转,就像快乐与月亮、幸福与地球、碗里飘着的香与一天天升起的太阳,能永无止尽地转下去……
5
抚摸着一片北宋瓷碗的碎片,我依稀能想象出那一只完整的碗是什么样子。
这只碗的主人是谁,怎么会埋在这里,当时的人是怎样用这只碗吃饭的?这碗里,曾盛过怎样的饭菜,曾盛过怎样的日子,曾盛过碗的主人怎样的甘苦,恐怕也只有这只碗知道了。
许多碗作为陪葬品被埋入地下,人在另一个世界也离不开碗?人死了,碗也死了?碗已经一千年没见过太阳了,它还能睁开眼睛么?那天,当我在一个宋墓考古现场看到它时,忽然发现它也在默默地望着我。不知这碗在地下是睡着了还是醒着,是一直静静等待着千年后的这次重生吗?碗里当年曾飘荡着的缕缕香气如今都跑哪儿了,我们还能闻到那个远去了的宋朝的味道吗?
碗张着大大的、圆圆的嘴,你能告诉我这一切吗?碗似乎要说些什么,可始终没有说出来。
拿起这只碗轻轻敲一敲,我仿佛敲疼了遥远的历史。把碗贴在耳旁,能听到岁月的诉说吗?
6
常常见碗柜里一只碗摞着一只碗。其实,那是一只碗驮着一只碗,一只碗抱着一只碗、一只碗背着一只碗,一只碗相拥着一只碗……碗与碗也有爱。
逢年过节,八大碗、十六大碗、二十四碗,餐桌上总是摆满了盘盘碗碗。过年,也是碗的节日: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碗连着碗,碗碰着碗,碗吻着人,人举着碗,人与碗、碗与碗似在亲密交谈。人醉了,碗也醉了……
7
在看一个收藏节目时,荧屏上出现一只精美的辽代瓷碗。遗憾的是,碗边上有一个残缺,可能是碗的主人不小心磕碰了一下。马未都说,这就好比一个人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就永远也收不回来了,就永远存在这里,清晰地记录在这里,让人永远记住,以至过了一千年,我们还能看到当时他所犯下的那个错误。
一个小小的错误竟成为碗身上永远的伤口,让碗一直疼了一千年,这错误的代价也太大了。错误能改,可伤口能愈合、千年之痛能弥补么?
8
将大小不同的碗倒上不等量的水,可奏出美妙动听之曲,这碗叫水碗,3000多年前最早的击缶就是用12只碗状物敲击的。《史记》记载战国时那场惊心动魄的渑池会,蔺相如就是逼秦王击缶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碗虽小,却敲响了厚重的历史,只是岁月听到了、我们听不到了。
当人们还不知晓饭菜是什么滋味时,碗已经先知道了。碗,咀嚼过每一个朝代,品尝过每一段沧桑,盛过唐宋的月光、明清的雨雪,品尽了碗的主人的悲欢离合,尝遍了历史的酸甜苦辣:有的碗里满满的'肉已经臭了,有的空碗旁躺着饿死骨……
几千年来,世上烧制出的碗数不清,使用过碗的人更是数不清。每一只碗里都盛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种滋味。不过,碗总是沉默不语,碗总是默记在心里。一只只碗仿佛一个个无形的汉字,默默在天地间写着一页页无字的《史记》。
我眼前有一只汉代的碗,过去它曾盛汤盛饭盛酒,如今盛满了沧桑。当你端起它时,仿佛端起了一段很沉很沉的历史。
其实,历史,也是端着碗长大;中国,也是端着碗长大。
9
人要吃饭,就得有碗。吃什么饭,用什么碗;吃多大饭,用多大碗;有多大碗,吃多大饭。碗空才能装满,碗满则会溢出。
工作是暂时的饭碗,才能与智慧才是永远的饭碗。不学无术是泥饭碗,只能混碗饭,真才实学才是金饭碗。而不少人光看到了碗里的饭,却常常看不到碗。
锅里的饭再香也得有碗盛出来,盛到自己碗里才是自己的。生活似一口无形的巨锅,有人盛出快乐,有人盛出平淡或苦涩,关键在手中有什么样的“碗”。
爱也是一只碗,盛满了温暖;恨也是一只碗,盛满了冷酷;知足也是一只碗,盛满了幸福;贪欲也是一只碗,盛满了痛苦……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只碗。
男人是女人的碗,女人也是男人的碗;父母是儿女的碗,儿女也是父母的碗。碗与碗常常紧相连:我的碗里有肉,你的碗里才有肉;一只碗里有饭,全家碗里才有饭。家是最小的碗,国是最大的碗,大碗满只只小碗才会满,只只小碗空大碗也会空。一个民族是强是弱,关键看国家的碗;一个国家是兴是衰,关键看老百姓的碗。一碗水端平,社会就安定;人人有碗饭,天下才太平,反之则大乱。
碗不大,却盛着天。
10
碗里盛过无数山珍海味、美食佳肴,可它自己一点儿也不贪占;碗里的东西或咸或淡或辣或苦或凉或烫,它都能容纳并甘于忍受;盛饭即为饭碗,盛茶即为茶碗,盛酒即为酒碗,碗既把自己融入万物,又不失去自己;用时高高端起,不用则扔在角落,它从不计较;碗里也曾有过一些残羹剩饭馊菜,但水一冲洗马上又洁净如初;碗原是松软的土,经烈火锻造出一身硬骨,瓷白瓷白的碗壁上,一尘也不染……
篇3:善良也要讲究方法美文摘抄
善良也要讲究方法美文摘抄
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岛,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岛上最独特之处是有许多种类的蛇,人称蛇岛。蛇岛上建了一个展览馆,专门展出岛上各种各样的蛇。蛇岛逐渐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游客不断。这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岛上的居民十分感激上天的关照与恩赐,非常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蛇。
有的人把蛇称为“半仙”,甚至视若神明。
有一天,北风呼啸,突然降温,天很冷。父子俩徒步去集市办年货,途中在路边看到两条冻僵的蛇。儿子弯下腰,说:“我把它们放在怀里,让它们慢慢地暖过来吧。”
父亲说:“不急,先让我看一看是毒蛇还是无毒蛇。”父亲仔细观察后确认是无毒蛇,也就同意了。儿子在大衣外面横系了一根绳,把冻僵的蛇放在大衣与棉衣的中间。
随后,父子俩继续赶路。走了一阵子,儿子突然高兴地说:“有一条蛇已经暖过来了,已经会动了。”他高兴地解开大衣的扣子,准备看一看,没想到苏醒过来的蛇突然在他手上咬了一口。
父亲急忙上前看了看,心疼地说:“把蛇拿出来吧,免得再咬你。”
儿子说:“既然是无毒蛇,问题不大,还是在怀里放着吧。”
父亲坚决地说:“不行!一定得拿出来!”
儿子不解地问:“咬人是蛇的本性,善良是做人的'原则,不能因为蛇咬人,就放弃我们保护蛇的责任。这不是您以前多次对我讲过的话吗?”
父亲不由分说,小心地从儿子的怀里取出了两条蛇,将它们都放进了一个口袋里。接着父亲领着儿子在附近找了一个山洞,山洞里比外面暖和多了,至少在零℃以上。父亲将两条蛇放在了山洞的最里面,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可以放心地走了,再过一会儿,它们都能暖过来。”
在继续赶集的路上,父亲笑着对儿子说:“一定要记住:善良是可贵的,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但是坚守善良也要讲究方法和手段。我们不仅要避免被毒蛇咬着,而且要避免被无毒蛇咬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