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雨胖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雨季雨巷优美诗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雨季雨巷优美诗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雨季雨巷优美诗文

篇1:雨季雨巷优美诗文

雨季雨巷优美诗文

信步走进雨巷,眸光处

如黛如烟,氤氲出

丁香,一般的气息

丁香,一般的惆怅

\

静谧的雨巷,如初

只有我的木屐声和雨声

光阴的折痕里,不知道

多少爱已淹没,又叠加了多少深爱

\

雨丝漂浮在雨巷里

便勾起无限的遐想与思念

那一肩的温柔,那一眼

直抵心灵的柔波,还在这里

\

在这条青石铺成的雨巷里

我轻踩慢行,想打捞

那年那月遗失在这里的

那一枚心疼的.故事

\

风萧萧,雨亦萧萧

走在这条悠长悠长的雨巷里

一颗落幕孤独的心

此刻,竟有了寻寻觅觅的意象

\

当年的青涩,懵懂

迟迟不愿对他说出的那一个字

竟成了一世的离殇与一抹心愁

如果时间可以重回,那该多好

\

六月的眉眼里,我在

途径一段长长的雨季

来来回回,演绎着

一场一个人的倾城绝恋

\

多少事已成过去,再追忆已是枉然

当我走出这条雨巷,再走出这个雨季

那一个故事,那一抹心愁

从此,折叠深藏,祝福远处的他世世安好

篇2:《雨巷》优美散文

就这样走进那条雨巷,在霏霏烟雨里。

一条幽长幽长的深巷,静静地卧着,上边依旧铺着一层鹅卵石。只是不知道磨去它们凸凹的棱角的,是旧日的足履,还是今日的细雨。

深巷里飘飞着绵绵的细雨,一片的茫茫,一色的寂寂,唯有一座座第次檩比、曲线清奇的高墙深宅,可以令人隐约分辩出其轮廓和曲线。

细雨贴着这些古老的建筑飘过,缭绕而起的水色,又使这些建筑的边缘有些模糊,把一种沉稳的气势与素朴的古拙,朦胧在一片薄烟氤氲里,那若水墨濡染的至美境地,让人觉得极致的美,原本就是无关宏旨的,惟有一份蕴藏在平淡里的深沉,才能令心撼动。这正如大多数人的生命轮廓一般,似乎很平凡,不够醒目,却有着种自甘平凡的踏实与沉稳。

细雨漫漶着,在高墙深瓦上跌落,越过错落着的断垣墟院,应着清冷的风,漫到阶上的青苔是深深浅浅的绿。雨巷的深处,隐约有人披着蓑衣,劈劈啪啪走动着。这决不是在蛮荒乡间,这比蛮荒乡间要深幽和清远许多,有着一种心底里最渴望的幽静与旷远。

沉浸在这样的情境里,让人在凝神之际,忘却了时光,忘却了低低徊徊的心事。霏霏细雨淅沥着往事的容颜,在微醺迷离里,尘封的岁月清晰出一种亲切的真。

漫漶的壁瓦厚淀拙朴,剥蚀的门环古老寂静。想起年幼时分,夜里醒来时,一个人赤着足,叩开这门环,坐在高高的门槛上,在冷冷的月下听秋虫稍带凄清的幽吟声。想起清晨时分,奶奶的小脚踩在青苔点缀的石板上,去井里汲水,瓦顶上有猫儿在争吵着什么,高高低低的喵喵声,惹来母亲的呵斥声,滑过清晨的静。点滴的场景短的禁不起回忆,若不回忆罢,心中偏又空落落的慌……

也罢,就让这回忆无声息地,梦一样地走过,一些稍带些许潮湿的温暖,便会不约而至落上心头,五彩缤纷地绽放开来,诸色斑斓,转瞬就晕开来,泅进霏霏的烟雨里,虚空成一片浓稠的缥缈。就像幼时青梅竹马的感觉,青涩且单纯,没有甜言蜜语,没有山盟海誓,只是默默停留继而擦身而过。恋过么?没有恋过么?总之是分开了。

就是这样莫名的感触,令脚步轻迈进雨巷的开始,就从足下、指尖、眼角传遍全身。从高墙深宅、漫漶壁瓦、剥蚀门环、颓圮的残垣墟院,以及那和烟和雨不胜的清愁,无一不在贯穿和加深着这种感觉,充满了梦幻的清淡写意,闪闪烁烁在深巷或是重瓦幽院间,也许不期而遇就遇见了,也许凝目错神间就萧疏了。

此时此刻,雨丝正繁,在和风的绰约里,烁烁成一片,却拢不来那份物我俩忘的雅致,想是这无意中的情绪所搅的。这霏霏的雨,好像不知流走的时光,不知放晴的急切,只是一味地纷纷又纷纷,不及细分千古的流离,执著地落到人间。

霏霏于巷深,写意长长的幽思,一种从古典婉约里提炼出的超乎尘世的心绪,以着飘逸的韵致弹跳着,那弹跳的姿态令我觉得似有所期待,期待那巷弄深处,会随时出现个斜倚油伞的纤纤身影,那若丁香般的女子。她低垂的脸庞隐隐着忧伤,水蓝色裙衫,淡淡地扫了蛾眉,寂寞地灿烂着。谁能细辩,那忧伤的来处,是“美人折向巷前过”的花蕾,还是一叶碧翠澄澈的清唱?

她的纤足行在青石板上,遗一路细碎的涟漪,摇曳间伞弦的触响,送还多少欲语还休欲罢不能的心事呵,写意成了一种千年绝唱的企盼,一种优雅情愫真谛的风情,以及牵扯着一份与生俱来的情愁。仿佛,她只是偶然与心邂逅的女子,以着一种敛眉垂首的姿态,从深巷的暗处轻步而出,纤尘无染,霎时明亮柔和了周遭的幽折晦暗,成为这幽冷色调里,唯一的春色与希翼。于是,满心的怜爱油然而生……

不知为什么,我只觉得只有女子的灵性与风骨,才能美得如此简约而清越,才可以在那一低头的无限温柔里,显现出不欲谪世的风情,才可以恬静如水地穿越烟雨红尘,而无动于衷。千百年来,从历史中脱颖而出的风骨卓然的女子个个如此,只是这些都是传奇,从现实到传奇又经过了多少演绎。恍惚间,这个斜倚油伞的纤纤身影,从遥远的传奇里,轻迈着深浅不一的足迹,在茫茫的雨雾中无声的走来。纤指握着的花伞,在那幽幽的巷道上一朵一朵开将下来,像是突然的时空错误,带着如莲般细碎的心思,就这样慰籍了我在碌碌红尘中,经年如水的牵怀。

此刻,我被这至深的古典,透着人世寂寞的美感动。巷道伸伸延延,持伞而行的身影,孱弱的叶一般的身姿,若暗香飘过,只留下淡淡的水样清息……濡湿在细雨无边似轻愁的深深庭院,和幽长幽长如暗梦的巷道,由于风雨的推波助澜,这缕清息,印有情愫的痕迹,是可以看得见的晶莹。

雨季雨巷优美诗文(推荐9篇)这点点滴滴的感怀,像是过客,又像是梦境。只在心头留下了一丝惆怅,一缕牵念,一抹空灵寂廖的烟水的色泽。仿佛从来都如此刻一样。与时间唯一一直呼应的就是这雨巷,年年渲染着无限湿濡,为曾经与当下做一个淅沥不尽的注角。这注角里所洋溢的始终是淡淡的清愁,以及淡淡的忧伤,没有丝毫的浓墨重彩,如丝雨飘落青石板上微溅的涟漪,顺风而起……那斜倚油伞的身影,若一丝温凉抚面而过,令我有种想把她捧掬在心里的冲动,可就在刹那凝神间,她飘乎而去,无声无息,杳无踪迹,只留下寂静的深巷和空茫的细雨,以及那份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的温凉。

雨……几时落定?幽思……何时能停?

篇3:《雨巷》优美散文

岁岁叹华年,奈何梦清浅。一如情蜷绻,终是泪涟涟。

一场烟雨,洒落了红尘中千年的牵念;一个雨巷,在丁香花的飞扬里,邂逅了多少次情与泪的纠缠。 前世和今生,注定都有一个身影在缓缓独行,如若那只是一个梦,梦里便也泛着紫色的光芒,在幽幽的千年时光中倾诉着天不老,情不荒的绝唱。

或许,前生,我便是你逢着的如丁香般的姑娘,在悠长悠长的雨巷,用一眸相思的凝望温暖你一世的苍凉,我不知道锦瑟流年的寒凉终归飘荡着牵念的烟雨,那个雨巷,那段悠长悠长的相思只是心里种下的一把断肠,泪独自流淌。

今生,我便是尘世中一个平凡的女子,而你,是不是还会经过那个雨巷,还会有一个丁香的梦想,那把油纸伞还有没有丁香的芬芳,那个擎伞的女子会不会挽着三千的青丝温柔执手相望。如烟的细雨里你还能记起尘世里曾经的刻骨相思的渴望,还能懂得红尘中静静相守的那份孤单。

你走在我悠长悠长的雨巷,那个雨巷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上,无论如烟的细雨,还是寂寥的夜晚,我都会凝望有你的远方,都会想念有你的流年时光,纵然都是无语凝噎,纵然都会思念成殇。心还是会一直守望。

如若,这所有的都只是故事,可是,心却在牵挂和忧伤。而我,只能在静静的深夜,独自啃噬着刻骨的相思,那个悠长悠长的不是雨巷,是你遥远的讯息和我漫长的牵挂,还有一份永远难以描摹的孤单。

雨巷里,我分明还是闻到了丁香的清香,分明看见烟雨一直在纷纷下。

篇4:雨巷优美散文

雨巷优美散文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有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题记

江南的小巷,狭窄,悠长。我独自一人走在这小巷中。听着幽幽的琴声,拨动着我的心弦。看着绵绵的秋雨,把江南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撑着油纸伞,静静的走着。抬起头,看着那树上一片片红得让人感动的叶子,不由得心潮澎湃。偶尔有几篇红叶经不住秋雨的抚摸,从树上落下,好似一只只红色的蝴蝶,纷飞,旋转,下落,最后平铺在地上,一任秋雨的爱抚。不禁让我想起席慕容的诗:“秋天枫叶火红,来人摘一片,赞叹你多美!”枫叶回答:“我为你的一句赞美,付出了我的生命。”我认为,枫叶是无憾的.,他实现了它的价值,它燃烧了自己的梦想,得到了人们的赞叹。

枫叶知道它的价值是什么,而我呢?我的价值无法实现。我的理想,我的追求,我的梦想都如那雨巷中,从我身旁走过的姑娘。走进,走进,渐渐的又远了,一切都那么梦幻,凄婉迷茫。就连她那丁香般的颜色和芬芳都被消散了,好似梦一般。

收回思绪,我独自一人,撑着伞,慢慢地,慢慢地,走进这雨巷……

后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有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篇5: 雨巷

如油的春雨落在青石板上,叙述着一首悠长的诗。走在那条胡同中,唯一的亮色只是墙上那些苔藓,攀着坚硬的墙,偏安一隅。

往深处走时,我逢着了一枝丁香,正如戴望舒《雨巷》中说的:那结着愁怨的姑娘。它那淡淡的紫色,不知结了多少愁,往日芬芳馥郁的香也散在斜风冷雨中了。雨落在花上又滴下来,像两行清泪,更添愁绪。

看似矫情做作的丁香,却并不挑选生长环境:一点雨露,一点阳光,不需要什么名贵的肥料,在一片间肆意生长。

和藤萝一样,都是紫色,和那份情状截然不同:藤萝要靠其它物体,攀附着它们生长,花朵也柔柔弱弱的,终是不能独立。

丁香却不同,它自己就是花朵的靠山,花总开在顶端,颜色不大惹眼,无争艳之意。花虽然小,风雨来时,只是摇摆着,不像那桃花,一夜风雨后,花瓣零落,芬芳给谁看呢?

若把丁香比作一个人,我将它比作李清照,她有着淡紫色的满腹愁绪,外表不甚华贵,却有芬芳动人的才情,任你风雨来,我屹立不倒。

雨渐小了,我注视着那株丁香,似乎又闻到了那股淡淡的芬芳。

天是灰的,小巷是灰的,只有那抹淡紫,泛着丝绒般的柔光,如着旗袍的女子,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我愿成为那朵丁香,外貌不甚出众,但有着动人的香,有着能独立生活的坚强。

我愿穿梭在雨巷中,成为那结着愁怨的姑娘……

篇6: 雨巷

我家楼下有许多桂花树,八月,正是桂花盛开之时。

当八月的秋风拂过我的面颊时候,我便开始向往到楼下散步了。我最喜欢在八月散步,不仅为玩,还为那一阵阵被吹落的“桂花雨”。

我喜欢桂花,它是那样平易近人。不悦之时,我便在那里走走,花也落在我的肩上,安慰着我。

我经常在这里走,八月。有时和家人谈笑风声的走,有时自己一个人慢悠悠地走。我在走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说不出口的快乐。连风儿也变得柔和,轻轻地吹到这,吹到那儿,生怕打破这安详、宁静的夜晚。只有时而“沙沙”响的桂树叶,才让人知道这儿没有被定格……

我也喜欢走在桂花与桂树叶铺起的大路上面,听着那“沙……沙”声,我觉得那如意乐般美妙。

当风吹过,桂花便落下来,好一阵“桂花雨”呀!这时,如果我的弟弟在得话,一定会拍着手笑:“呀!下雨了!好香好香的雨呀!”

所以,我给它取了一个挺有诗意的名字,桂雨巷,虽然它不是一条小巷,而是一个小区,但,叫“桂雨区”的话,是不是太不通顺了!我想是的……

我喜欢在八月,在香飘十里的这个季节散步,如同我喜欢桂花一样,虽然平凡,但,也不平凡。

散步,桂花香,是我现在的一大乐趣!我爱散步,也爱桂花……

散步,桂花之乐……

篇7: 雨巷

我的心中向往的江南小镇梦幻般的悠长的雨巷。我渴望一个走入那种细长的小巷,在我的想法中那种小巷会有好闻的雨的潮湿的味道。会有着好听的雨从屋檐下滴落的声音。我,打着伞在雨中漫步。看着那光滑的青石板和斑驳的木门,这古老的小巷会发生了多少平凡却又美好的故事啊。这长长的小巷深藏着多少人淡淡的心事啊。这美丽的小巷又寄托了多少温柔的情愫啊……我的心慢慢的和返雨,返梦,返巷交织在一起,变得湿润了。

尾声

雨,还一丝一缕的下着;巷,还是美丽悠长。

有雨的日子,我珍惜;无雨的日子,我怀念……

篇8: 雨巷

最贪恋下雨的时光,那种温柔甚把心淋得隐隐作痛。雨缓缓的下着,是天空在流眼泪吗?那种自然的忧郁是其他任何一种天气所不能给予的吧!

每当下雨,我都会坐到窗前,痴痴地看着。听着,嗅着雨的气息。有时也会打开窗户,伸出手,仰起脸,让雨自由的落到皮肤上,有时雨滴也会落进眼睛里,眨一下眼睛雨水就会像眼泪一样流出来……

雨像落叶般轻,一丝一丝,在即将消逝的夕阳下晶莹闪光,轻柔的向大地挥洒。像是要洗净世间所有的斑斑痕痕。他们的生命异常短暂,他们属于天空,在空中展示出的是他们唯一的,但也是最绚丽的姿态。当落到地面那一刻他们的生命也已经结束了

他们把最美的生命留给了天空……

篇9:雨巷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人物经历

1913年,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开始拥有私人阅读空间,阅读古典说部和《水晶鞋》、《木马兵》等外国童话。

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

1922 年8月,首次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小说《债》,载《半月》第1 卷第23期。9月,与张天翼、施蛰存、叶秋源,李伊凉及马天骚等在杭州成立兰社。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师从田汉,在校期间,学习中外文学和革命理论,参加实际斗争。

1925年6月,上海大学被封。秋,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1932年,任《现代》编辑。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被里昂中法大学开除回国, 开除原因一说是在中法大学学习1年多时间,不上课,不按时交作业,年终也不参加考试,到了期限即回国;一说是在西班牙旅游期间参加反法西斯游行,法国警方通知中法大学当局, 这个学生不能再留法国。3一4 月,乘船回国到上海。不久,与施绛年解除婚约。先开始筹办《现代诗风》杂志。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1937 年1月第3 本诗集《望舒诗稿》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抗战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办《耕耘》杂志。

1938年3月,一起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5月,抵达香港。8月,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3月,“ 文协”香港分会成立, 为适应环境,改称为“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留港通讯处” ,戴望舒当选为首届干事, 同时兼任研究部和西洋文学组负责人,《文协》周刊编辑委员。

7月,和艾青主编《顶点》。10月,参与“ 文协” 香港分会、中国文化协会、中华漫画界协会香港分会、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联合举办的“ 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会” 的策划和筹备工作。

1941年底,因宣传革命,被日本人逮捕入狱。

戴望舒与家人

戴望舒与家人(5张)

1943年1月,给穆丽娟寄“离婚契约” 。5 月30 日,与杨静( 丽萍) 在香港结婚。

1946年3月,全家赴上海。8月,经周煦良介绍,任暨南大学教授,教西班牙文。

1947年7月,因参加教授联谊会、支持进步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被暨南大学解聘。8月,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唐诗研究和中国古代小说史,同时兼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教音韵学。

1948年5月,因参加教授罢课, 被上海市立师专校长串通地方法院,污陷控告,说是香港汉奸文人,出票传讯,被迫离沪,携妻女再度赴港。

1949年2月,与杨静离婚。3月,离港抵北平。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