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橙脆脆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有关鸭脚板的随笔:鸭脚板的味道,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有关鸭脚板的随笔:鸭脚板的味道,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鸭脚板的随笔:鸭脚板的味道

篇1:有关鸭脚板的随笔:鸭脚板的味道

鸭脚板可作休闲食品,也可登星级餐厅之桌; 炖的香糯,泡的酸辣爽脆,卤的麻辣鲜香。

我同学心里的那一只鸭脚板,品一品,可没有这些味道,可能是苦的,可能是酸的,也有可能是……

同学的事,倒给我落下了一个心里阴影。看到别人啃鸭脚板,我就会想起和它相关的事和人,挺揪心的 。以至于,我至今不喜欢这美味。

在面条一毛五一碗的年代,鸭脚板也属稀罕之物,不会便宜。

在男女同学相互基本不说话,即使说话,也会脸红的年代,一个女同学敢送一只鸭脚板给一个男同学吃,她是何等的大胆和勇敢。

女同学说是偶遇,随手给他的,可以找人作证;他说嘿嘿……

戏剧的是,他没有犹豫,伸手就接受了,不知道当时脸红没红;喜剧的是,他几下就吃了,至今也想不起是怎么吃的,也想不起是卤的还是泡的;悲剧的是,他吃了,吃了就走了,他吃了就走了……

什么也没有发生。按理说故事到止就应该结束了。又有什么可以发生的呢,不就吃一只鸭脚板嘛!现在如果来个情景再现,如果是现在的男女同学,多少应该有诸如谢谢啦、下次我请你呀之类的情趣,就不说什么浪漫了,好遥远,那时没有发明这个词吧。如果有,如果当时也敢说,说不定又是一新的故事的开头,也许又会是另一个故事版本的结束。

男同学后来说,不知是后悔的还是歉意的,他说,至少,应该还女同学一只鸭子。还是没有跳出那个年代的人的宿命。

三十年后的一次聚餐,她问起这个男同学的情况,有意无意间感慨了一句:他怎么晓得结婚的哟!大家一阵哄堂大笑。有人说她提个问题好天真幼稚。我也笑了,心理有点不是味道。因为,我没有把它当笑话,倍感酸楚,以至出现不适而当场胃痉挛,不能继续喝酒了。

在那后来的一次聚会上,完完全全印证了我的心理感应。

曾经她是个什么样子,我有点模糊。印象中她当时是一个马尾巴,勤奋好学,皮肤挺白;现在的她,千真万确,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她是不喝酒的,那天正好她和他同桌了。她很兴奋,她主动说要喝啤酒;更严重的是,她突然说要单挑他。桌上的气氛瞬间爆了,大家开始欢呼。我一下又想起了上一次聚会她问的仙人话题。我突然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也激动地站了起来,端起不知是杯子还碗狂喝起来。有酒有泪,咸的辣的混在一起……

时代赋予了我们这一代人在艰苦环境中成长所锻造出的坚韧和顽强,岁月也太过于亏欠了我们这一群人,从物质到精神到思维。当时写作文,常说将理想插上翅膀之类的话,现在想来,那是一种自我提示,一种希望。缺少营养而又受到诸多约束的大脑,那时又如何能长出几个小翅膀?这是否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一个表现!

一只鸭脚板,什么味道?又让谁回味了三十年?

摸摸我的口袋,里面一定还有……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2:故乡野菜中的荠菜和鸭脚板散文

有关鸭脚板的随笔:鸭脚板的味道

故乡野菜中的荠菜和鸭脚板散文

在我的故乡,每年只要春风吹过,绿了的不只是梢头柳、地面草,香了的也远非那些枝蕾朵花,更有那些让人无法从记忆褶皱里抹去的味道在春风里弥漫――家乡的野菜!

――前言

一)荠菜

惊蛰一过,荠菜便偷偷地生长出来。这时虽然已经春天,但天气依然有些寒冷。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下几场春雪。地里似乎耐不住冬天的寂寞,许多对春天比较敏感植物都在蠢蠢欲动。荠菜就是这一类植物,它们比一般的植物要生长的早。当许多植物还在沉睡时,它已经敞开怀抱迎接春天的到来了。

荠菜在老家是一种很常见的野菜,跟马兰头齐名。俗话说:荠菜马兰头,姑娘嫁在后门头。说的就是荠菜跟马兰头的普遍,乡村人家的前墙后门都会生长。只要你出门不远,没多久就能采得满篮子。

荠菜有好几种吃法,老家人炒着吃居多。去野外剪来荠菜,洗干净,用热水焯过,挤干水分切碎,和香干细丁热炒,即可上席。味道爽口,有一种菜园子里种的蔬菜所没有的清香。荠菜也可以包春卷,包馄饨,还可以凉拌。

在我的家乡,人们最喜欢用荠菜来包饺子,称为荠菜饺子。荠菜饺子有一种不同一般的香味,那是跟肉馅的饺子完全不一样的风味。据说能清火消炎,降三高。我也很喜欢吃荠菜饺子,爱人在空余时,往往会弄来许多荠菜包了饺子,吃了多余下来,就存放在冰箱里。

以前吃野菜那是因为日子苦,尤其在惊蛰前后,余粮已吃完,新粮还没成熟,这个时节被人们称为“青黄不接”。于是人们去田间地头找些野菜充饥,也没有什么油,就清炒一下,便来过饭,这野菜自然有些苦。现在的人们大鱼大肉吃多了,这些野菜又远在乡下,吃起来就觉得味道不一般的香。我也一样,每次回老家就喜欢吃荠菜和马兰头等野菜,拿来过饭很是香甜。但村里一些老人们却不怎么爱吃,他们说以前吃的太多,看着就倒胃口。

荠菜长得快老得也快,清明不到就已经开花结籽。花朵细小,白色。籽,心状或倒三角形,味,微甜。老家有句谚语:荠菜花先开。说的是有些人做事或说话出格,跟人不一样,什么东西都先知先觉,有些贬义。但荠菜花确实开的早,当其它植物还刚刚开始发芽开花时,荠菜已经结籽。荠菜开花以后就不能吃,只能当药材了。

荠菜实在是最普通的一种植物,一种能吃的野菜。以至于自古以来,虽然知道它是一种比较美味的野菜,却很少有人歌颂赞美。“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写的诗,或许就是关于荠菜最美的诗了。

其实,荠菜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野菜而已。它在现在的许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了乡音,家乡的味道,再就是童年和远去的时光。

二)鸭脚板

我的老家在山里,老家对于我来说好像没什么感情,甚至有些憎恨。恨它闭塞、落后,恨它小气吧啦。不过再怎么样恨,但总管是生于斯长于斯,毕竟从小到大几十年,心里还是不舍。

前两日,爱人在菜场里买来荠菜,说要包一些荠菜饺子,我便想起老家的事来。荠菜是老家最普通的`一种野菜,乡间田坎地头,随处可见,就是城里有些公园角落也可以见到。许多妇女小孩拿一把剪刀提一只小篮子,蹲在地上搜寻,既有趣又有收获。不过在老家野菜品种似乎很多,有荠菜、马兰头、蕨菜、蒲公英等等,灰灰菜好像不怎么吃。在《野菜谱》上有记录的,老家几乎都有。

有一种野菜,我觉得很有意思。它的名字叫“鸭脚板”,也有人叫“大脚板”,别名“三叶草”。或许是它的叶片像鸭子的脚掌,故乡人就给取名“鸭脚板”。“鸭脚板”入口,有些腥香,有水芹菜的味道,但又不完全像水芹菜,水芹菜湿气太重;仔细嚼来带点韧劲和粗糙,清香之中有些野气,有些妖艳之味。

“鸭脚板”是一种很随意的植物,用老家人的说法是“很贱”。它就这样懒散地生长在林荫、沟渠、小溪边的泥土里,甚至农家的房前屋后。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只要你去我老家走走,不要急,慢悠悠地闲逛。都有机会和它不期而遇,你就有口福消受。

“鸭脚板”的样子很朴实,它叶柄细长,每一个叶柄上三片叶子,叶子像心状。除了冬天,在每一个季节,他就这样随性地蓬松在地上。既闻不到那妖艳的野香,也看不出它水灵的柔嫩。我常常想“鸭脚板”在野菜里未免太低调了,连名字都这么老土,但吃过的人有谁能不夸奖,不说它是一种深藏内秀的野菜呢?

关于“鸭脚板”野菜,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让我一听这个名字就要笑。那时我还小,家里住进了三个女知青。有一回,母亲在前一天晚上对她们说,明天去挖点野菜“鸭脚板”来给她们尝尝。真巧,一个住在我家不远的男知青来串门,一时没听清。说,好,明天我要开荤,来跟你们一起吃。第二天晚饭时,他果真来了,一看桌上就几碗野菜。问,你们的鸭脚板呢?这么快吃光了?惹得知青们大笑不已,后来竟成了一个知青间的笑话。

我一直喜欢吃“鸭脚板”这种野菜,据说它还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降三高的作用。但我喜欢的是它那种自然的清香味,那种有些野气的酥软味,同时它咀嚼起来的韧性和略微的粗糙味。

说个题外话,因为“鸭脚板”这个野菜名,我还捉弄过一家农家乐。那一次,几个朋友去一家城边上的农家乐吃饭,我问,有“鸭脚板”吗?有,有,有,服务员一脸笑容。我说,弄两盘来。好的,不一会上了两盘卤好的鸭掌,油亮亮的看上去味道不错。我装作愕然!鸭掌?不是,我要的是野菜――“鸭脚板”。

篇3:烦人的小黄鸭随笔

烦人的小黄鸭随笔

“嘎、嘎、嘎”,那只烦人的小黄鸭又开始叫起来了……

小黄鸭是上个月表姐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喜欢叫它“黄毛小丫头”或“小丫”。你看,它穿着一件毛绒绒的黄色小衣裳,摸起来滑滑的软软的,握在手心时,真怕稍一用力它就碎了;它的脚一前一后,“哒哒”作响,像极了黄色的`枫叶;眼睛忽闪忽闪的,犹如两颗小黑豆;嘴巴扁扁的,宛如可口的小饼干,令人垂涎欲滴。

小丫又开始“嘎嘎”叫了,我赶紧把它放进笼子里,可是,它却叫得更厉害,我不得不把它从笼子里放出来。它跑进厕所,沿着浴缸的方向走去,我终于明白:这只烦人的小黄鸭想游泳!但当我看着它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偶尔还溅起些水花的樣子,却怎么也生气不起来了。

小丫吃饭的时候最烦人。当我正吃着美味的晚餐,一声声“嘎、嘎、嘎”响起,原来我忘记要先喂小丫了,稍不留神它就跑到了我们的饭桌下。它可真烦人!我把它放到脚边,打算吃完再喂它。过了一会儿,我感觉脚痒痒的,朝下一看,小丫把我的脚当晚餐了!它正努力地不断咬着我的脚背,我轻轻地把它推开。不一会儿,脚背又传来一股熟悉的感觉,我只好去拿了些米过来。刚把抓着米的手凑过去,小丫马上就在我的手上吃起来了。

这小丫可真是又烦人又可爱呀!

篇4:优秀的随笔写作:鸭屁股

鸭屁股

今天查词的时候,输入了一个“鸭”字,自动显示的词中竟有“鸭屁股”。这个词立马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难道还是一个需要解释的词吗?”我点击它一探究竟。

“鸭屁股”,发型的一种。其脑后部分如鸭尾,故称“鸭屁股”。

啥?

“鸭屁股”是一种发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接着看释义。我国著名文学家吴祖祥曾在他的小说《鸭嘴涝》里用过这个词,形容里边的一个人的发型。我情不自禁地脑补:

假如一女生去理发店,要求理发师给她做一个“鸭屁股”。发型师会不会一脸茫然,给她介绍隔壁的“周黑鸭”呢?

女生肯定接着解释自己要在头上做一个“鸭屁股”。然后发型师就彻底蒙圈了。强调鸭屁股是只能用来吃的,不能放在头上。

女士最后肯定着急地说:“我要做一个鸭屁股一样的发型。”发型师这才恍然大悟。

哈哈哈!

我被自己想象的场景逗得狂笑不止。这也太好笑了吧!

不过,鸭屁股也不好看啊!应该不会有人真的去做这个发型吧……

公众号:冯栎钧是老师

篇5:浅谈我写脆皮鸭文学的套路杂文随笔

浅谈我写脆皮鸭文学的套路杂文随笔

对角色的性格要拥有清晰、理智的见解。

让角色的行为去描述性格。

忠实于事实上发生而非你认为或偏好的事件。

诚实、客观地描述实在的场景,而非偷懒使用副词。

不使用形容词,而要像作证一样写作。

不要平铺直叙,而要使用有节奏感、韵律感的语言。

不要脱离既定的主题。

巧妙地运用任何修辞手法,而非固执一点使用比喻。

假如你清楚地记得有人写过这个喻体,那就改变喻体。

要回头以做题的严谨心理检查是否有病句。

避免任何把科学信息、说明直接嫁接和拼凑到浪漫上的描述。

情色同理。

适当、灵活地分段,而非为了增长文章或段落长度而分段。

若非特殊需要,永远不要把仅有关联的意象堆叠:风月杀我、圣罗兰口红,大西洋,LSD,圣马可,圣弗朗西斯科,菲茨杰拉德曾曰过。

不要运用流行梗、情话墙上的任何内容。

关注标点符号、英语名的大写。职称后、英语逗号后的空格。恰当地使用连接符和破折号。

要清楚地知道你写下的'句子代表着什么。

不要清楚地知道最后会有什么“惊喜”,而要让你自己本身也感到惊喜。

适当地引用典故。

分清性别倾向:女性的“纤细”,中性的“清瘦”,男性的“瘦削”。

不要像语C一样写作,或是放任自己使用口语化、拙劣翻译腔、拖沓的语气。

不要因为个人不擅长、不了解略过和随意编造专业的部分,使文章损失真实性。

任何口语化等的拙劣表达都应该是有意为之。

分清各种人体部位:虹膜、瞳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