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a198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探索黄酒的文化内涵 如何来鉴赏品尝黄酒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探索黄酒的文化内涵 如何来鉴赏品尝黄酒呢,希望能帮助大家!

探索黄酒的文化内涵 如何来鉴赏品尝黄酒呢

篇1:探索黄酒的文化内涵 如何来鉴赏品尝黄酒呢

探索黄酒的文化内涵 如何来鉴赏品尝黄酒呢

黄酒的各种饮法

黄酒主要是以各种粮食为原料而酿造的,具有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的口味特点;

黄酒也有着多样的品种,其中最著名的有古越龙山黄酒,绍兴状元红、绍兴女儿红的绍兴黄酒等,浓度也较低,适合所有人群饮用。

而黄酒的饮法根据季节来看,也有所不同:

①在寒冷的冬天,黄酒适合人们热饮。把黄酒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热后饮用,会使黄酒变得温和柔顺,更能享受到黄酒的醇香,驱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

②而在夏天饮用黄酒,可以在甜黄酒中加冰块或冰冻苏打水,不仅可以降低酒精度,而且清凉爽口。

黄酒的温饮饮法。

而传统的黄酒饮法则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都是在冬天常饮用。

黄酒的最佳品评温度是在38℃左右。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黄酒中含有的极微量对人体健康无益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脂类芳香物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蒸腾。

黄酒的冰镇饮法。

这种饮法一般在年轻人群中比较盛行。尤其在我国香港及日本,流行黄酒加冰后饮用。

自制冰镇黄酒,可以从超市买来黄酒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如是温控冰箱,温度控制在3℃左右为宜。饮时再在杯中放几块冰,口感更好;

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话梅、柠檬等,或兑些雪碧、可乐、果汁;饮用冰镇的黄酒有消暑、促进食欲的功效。

探索黄酒的文化内涵 如何来鉴赏品尝黄酒呢佐餐饮用黄酒。

黄酒的配餐也十分讲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

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黄酒的营养

1、营养元素丰富,有益健康。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黄酒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包括硒、锌等元素,是一种适当饮用有益健康的酒种,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深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黄酒是中药处方中不可少见的辅料。

相比于白酒,黄酒更是中药处方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在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

3、除此之外,黄酒还可以当做一种调料。

黄酒酒精含量适中,味香浓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质,人们都喜欢用黄酒作佐料,在烹制荤菜时,特别是羊肉、鲜鱼时加入少许,不仅可以去腥膻还能增加鲜美的风味。

因此,黄酒不仅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它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绍兴黄酒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如何来鉴赏黄酒品味呢?

1)要鉴赏品尝黄酒,首先应观其色泽:须晶莹透明,有光泽感,无混浊或悬浮物,无沉淀物泛起荡漾于其中,具有极富感染力的琥珀红色。

2)其次将鼻子移近酒盅或酒杯,闻其幽雅、诱人的馥郁芳香。此香不同于白酒的香型,更区别于化学香精,是一种深沉特别的脂香和黄酒特有的酒香的混合。若是十年以上陈年的高档黄酒,哪怕不喝,放一杯在案头,便能让人心旷神怡。

结语:从黄酒的悠久历史来看,黄酒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不容小觑的。只要更加深度的挖掘黄酒的历史文化,找到发展黄酒的重要突破点,黄酒额市场还是值得我们的关注的。

篇2:黄酒文化实践论文

黄酒文化实践论文

黄酒文化实践论文本文主要通过列举历史上文人雅士及英雄豪杰的实例,来描述总结黄酒的特性和儒家文化的基本思想,总结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互相影响之处。这归咎于历史的不断发展,及黄酒与儒家文化随时代变迁而产生的共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黄酒渗入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且儒家文化也处处体现在黄酒礼俗中。

黄酒文化实践论文儒家 黄酒 绍兴 文化习俗

自古以来,以孔孟之学为基础的儒家文化就被看做是我国文化的中心。历史上儒家的各种学说更是被推崇为治国安邦的基本观点。所以,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酒文化。

儒家文化讲究“德”字,酒文化中也少不了“酒品”和“酒德”。从字面上就可知,酒品酒德是说饮酒者应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不能像历史上的夏朝亡国的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除此之外,儒家所推崇的酒德也体现在《尚书》和《诗经》中,这就是“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实际上儒家没有建立反对饮酒的立场,相反,也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而且,儒家在饮酒时候很注重正确饮酒,也就是饮酒时该有的德行。

在远古时代,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饮酒早就成为一种大家应当遵守的礼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饮酒礼节也在不断改变和更新,变得越来越繁琐,且随场合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不一定要恪守既成的饮酒礼节,但在某些必要场合,要注意饮酒的分寸。明代文人袁宏道就曾写下传诵千古的名文《觞政》,其灵感就是来自于一次看到酒徒不遵守酒礼,有失酒德。这篇文章既是对行饮酒令之人写的,也是对一般饮酒人写的。

众所周知,黄酒位列大酒种之一,发源于中国,且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儒家学说主张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宣扬以清淡无为为中心的中庸之道;而黄酒正恰恰性温且厚重。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之道不仅是以和为贵讲究和谐的伦理原则,也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一种方式。黄酒同样也以“温和”著称,恰恰与儒家学说互相融合。黄酒本身集甜酸苦、新鲜涩于一体,六种味道融合得恰到好处,稍稍偏向其中任何一种口味,都会给人以美中不足之感。黄酒的这种“中和”确是其他酒种所没有的。白酒辛辣,不够温和;啤酒带苦,缺乏厚重;而西欧最为推崇的葡萄酒又偏向酸涩。唯独黄酒口味刚好,深得人们青睐,好似我们推崇的“中庸”之道一般温润,甚至被誉为国粹。

说到儒家的中心思想,非“仁”莫属,仁是儒家学说的最中心范畴和道德准则。孟子常常以“仁义”为重。“仁”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尊重和关怀。黄酒,作为一个传统酒种,自古以来就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既可以成为善的指引,也可以助长恶的发展。所以在饮酒的度上来说,我们要正确把握。酒德基本功能有三个:一是使人解乏,消除疲劳;二是可以用于强身健体;三是可以成就礼数。黄酒有着表达爱心释放情感的作用,这就与儒家主张仁义的思想不谋而合。著名诗人王维就曾经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诗词,可见酒的确是表达情感、增进友情的一种催化剂。陆游也曾经写下“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名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借酒寄情的诗词流传千年,经久不衰。而这些约定俗成的酒礼在无形中成为了一种规范,深入道德、制度、习俗等各个方面,渐渐形成了酒文化。

子曰“己于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厚老实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中的表现,且忠孝是仁义的基础,这个“孝”,不仅体现为尊重父母和长辈,更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儒家的忠孝之学正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黄酒既以“温润”受大家称道,其酒俗一直以“尊老爱幼,朴实厚道”为主,这又与儒家学说所推崇的“忠孝”精神相承一脉。这从黄酒的发源地就可轻易看出。绍兴黄酒远近闻名,当地酿酒人薪火相传,不仅传酒也传酒之道。

儒家学者有着积极进取的顽强意志和观念,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勇夺中原大地后置酒文台,大加庆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学派认为应当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方针,应当有献身国家与人民的精神和百折不屈的进取思想。这一点从黄酒中也可看出,且借黄酒得以升华。谈到近代,女英雄秋瑾一句“吾辈爱自由,勉强自由一杯酒”,正可谓把自己的赤胆忠心表露无迹。当时在绍兴有很多像徐渭一样胸怀大志的文人进入官府当师爷,他们有勇有谋,刚柔并济,处事方圆。就如黄酒所具有的温和性质一般,既不会硬去以石击卵,也不会趋炎附势。

绍兴文人身上具有的美德与胸襟完完全全在黄酒中可以体现出来。如清代文人袁枚就曾在《随园食单》中写过:“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袁枚这样一个比喻,不仅大加赞赏了绍兴黄酒,更加总结了黄酒之魂。这也充分道出了黄酒与儒家学派之间的相似之处。

参考文献

[1] 田明扬.酒史与酒诗[M].长春树书坊,1984.

[2] 杜金鹏.中国古代酒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

[3] 张远芬.中国酒典[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4] 袁立泽.饮酒史话[M].台:国家出版社,.

[5] 王春瑜.明朝酒文化[M].台湾: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0.

[6] 沈汉,朱自清.中国茶酒文化史[M].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

[7] 万伟成,丁玉玲.中华酒经[M].天津:百化文艺出版社,.

[8] 黄清连.中国酒与文化[M].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篇3:罐罐酒-土生土长的庆阳黄酒文化

罐罐酒-土生土长的庆阳黄酒文化

千颗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 吸尽黄河水倒流. 这首<咂酒诗>可谓是对吸饮罐罐酒颇为形象的描绘. 罐罐酒是盛行于甘肃庆阳民间的一种低浓度黄酒.饮用时,将发酵后的`酒醅舀入煨罐(瓦罐或瓷罐),加水煮沸,以竹或芋子筒作为吸管,一端蒙以棉纱布或箩底纱网(用于隔酒糟),插入罐中吸饮,俗称咂酒罐子.

作 者:陈宗斌  作者单位: 刊 名:丝绸之路 英文刊名:THE SILK ROAD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 关键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