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RET兮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诗经》的爱情内涵解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诗经》的爱情内涵解释,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经》的爱情内涵解释

篇1:《诗经》的爱情内涵解释

《诗经》的爱情内涵解释

《诗经》产生于少禁忌的周代,铸就了《诗经》中崇尚专一、自由及必要约束的爱情观。

《诗经》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五百年间305篇诗歌,《诗经》中的大多作品反映了先秦时代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被称为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文化积淀深厚,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伟大成就。翻开《诗经》,恋人之歌集中于《国风》,作品多以描写当时青年男女或于水滨、或于城东门外、或于社庙举行的规模盛大的聚会为主,这一独特景象形成了周代时期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除了男女热恋的欢乐,作品还描绘有失恋的痛苦、婚后的和谐以及弃妇的泣诉,体现出当时人们所崇尚的婚恋观,可谓《诗经》的精华所在。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诗加以分析,并以此探讨《诗经》中所体现出的婚恋观。

1 反映男女快乐幸福的恋爱生活

《诗经》产生于两千年前“初民社会”时期,这个时期还保留着自由的民风、上古的淳朴,其道德规范远不如中国封建社会那么苛刻和繁杂,加上周代当时的统计阶级为了增强国力,增殖人口数量,便鼓励男女自由恋爱结婚,并组织大规模的春游祭祀活动,让青年男女进行参与,这些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理直气壮地寻觅爱人、表达爱意。据《周礼·媒氏》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南·关雎》的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一首男女之间言情之作,诗人由雎鸠的相和鸣,联想与善良美丽的姑娘结对,心想:这么好的姑娘与我好般配呀!于是便“寤寐求之”。男子朝思暮想、大胆追求之后却“求之不得”,男子便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反侧”,怎么办呢?用琴瑟之声表达自己的心迹,最后终于打动了姑娘的芳心。这首《关雎》写出了男子成功追求心仪女子后两人相乐的情景。但在《蒹葭》中,主人公的爱情就不那么幸运了,虽然也进行了追求,但结果却是满怀的惆怅,可望而不可及。诗人以“白露为霜”、“白露未 ”、“白露未已”道出主人公追求的精神之执著及追求的时间之长;且追求过程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可见追求之困难。然而,露为霜,蒹葭长,美人却隔秋水,这也充分显示了当时男女之间其爱之真、心之诚。包括《王风·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种男女思慕爱情的坦率大胆的表达,以致几千年过去了,仍旧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2 爱情的坚贞与相思的痛苦

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其爱情坚定不移的本质始终不会改变。《诗经》时代,属于农业时代,往往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普通老百姓饱受徭役、离乱之苦,多少男子背景离乡,独留女子品尝相思之痛。《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品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在外出征丈夫的无尽思念,并通过“伐其条枚”、“伐其条肄”来暗示时间之久的跨度,“不我遐弃”写出了她想象着见到了自己丈夫,对丈夫不抛弃她感到的安慰,同时通过“父母孔迩”来表达委婉挽留丈夫之情,可谓是酸甜苦辣尽在诗句之中。《召南·殷其雷》中通过反复吟唱“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真切刻画了女子不尽的相思之痛。还有一首《王风·君子于役》,诗中通过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及“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的情景描写,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苟无饥渴”以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来表达女主人公对在外远征亲人的关心、忧虑以及深深的思念之情。每天日落黄昏之时鸡栖歙翼、牛羊归舍,少妇不禁想到在外出征的丈夫,此时会不会忍饥挨饿呢?这样的日子太难熬了。小诗中的缠绵之情让人不觉有共鸣之感。

思念之中,更多的是爱情的坚贞,如《卫风·伯兮》,诗中通过描述心上人远征后,女主人“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来表示思念之痛,通过“伯兮 兮,邦之桀兮”表示心上人的英俊魁梧,进而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坚。《郑风·出其东门》也是一首描述爱情忠贞不渝的诗篇:“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即便东门女子多如云,但“我”心目中只有那一人。这首小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写男子贞情于女子的诗了。诗中“缟衣茹 ”即是穿着朴素的妻子才是他“聊可与娱”的人,通过这两句表明了男主人公对女子忠贞的'爱情——“家中那位衣着朴素的妻子才是我幸福、快乐生活所依靠的人”,突出了诗人想要表达的在爱情婚姻中,不仅只有女人归从、忠贞于男人,男人同样也要忠贞、从属于女人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向男人提出了操守和品德的问题。正是这种爱的惟一性,才显得世间爱情的伟大和美丽,也正因如此,“爱情”才成为古往今来人类要永恒歌颂的主题。

3 弃妇的哀怨之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占据了整个《诗经》的三分之一,这其中有相恋时的甜蜜及分别时的思念,也不乏一些弃妇的哀怨。在男权社会中,惨遭遗弃的女性比比皆是,《诗经》也为我们描述了那些已经逝去的、久远的悲痛历史。婚后没有男子的“辗转反侧”,丈夫远行或远征带给她们的是无尽的幽思。最为不幸的是,婚后丈夫有了新欢而对旧爱的离弃,体现了《诗经》时期一夫多妻制对女性的不公。

其中《邶风·日月》就是一首弃妇的哀怨诗,诗的第一节将我们带入这样的境界:在太阳或月亮光辉的照耀下,一位妇人向日月发出申诉:日月如常地照耀着大地,但为何我的丈夫“逝不古处”、“逝不相好”、“德音无良”、“畜我不卒”,写出了天行尚有常而人情却无常的残酷,在不满愤懑之间同时也表现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虽然清醒认识到丈夫“德音无良”,但仍期望与丈夫能够破镜重圆,但梦幻多次被打碎,产生了最终的悲剧效果“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渴望能够摆脱被遗弃的痛苦。这种见弃与有望之间的矛盾,真切流露出弃妇的真实感情。

篇2:《诗经》的爱情内涵

《诗经》产生于少禁忌的周代,铸就了《诗经》中崇尚专一、自由及必要约束的爱情观。

《诗经》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五百年间305篇诗歌,《诗经》中的大多作品反映了先秦时代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被称为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文化积淀深厚,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伟大成就。翻开《诗经》,恋人之歌集中于《国风》,作品多以描写当时青年男女或于水滨、或于城东门外、或于社庙举行的规模盛大的聚会为主,这一独特景象形成了周代时期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除了男女热恋的欢乐,作品还描绘有失恋的痛苦、婚后的和谐以及弃妇的泣诉,体现出当时人们所崇尚的婚恋观,可谓《诗经》的精华所在。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诗加以分析,并以此探讨《诗经》中所体现出的婚恋观。

篇3:《诗经》的爱情内涵

《诗经》的爱情内涵解释

1 反映男女快乐幸福的恋爱生活

《诗经》产生于两千年前“初民社会”时期,这个时期还保留着自由的民风、上古的淳朴,其道德规范远不如中国封建社会那么苛刻和繁杂,加上周代当时的统计阶级为了增强国力,增殖人口数量,便鼓励男女自由恋爱结婚,并组织大规模的春游祭祀活动,让青年男女进行参与,这些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理直气壮地寻觅爱人、表达爱意。据《周礼·媒氏》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南·关雎》的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一首男女之间言情之作,诗人由雎鸠的相和鸣,联想与善良美丽的姑娘结对,心想:这么好的姑娘与我好般配呀!于是便“寤寐求之”。男子朝思暮想、大胆追求之后却“求之不得”,男子便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反侧”,怎么办呢?用琴瑟之声表达自己的心迹,最后终于打动了姑娘的芳心。这首《关雎》写出了男子成功追求心仪女子后两人相乐的情景。但在《蒹葭》中,主人公的爱情就不那么幸运了,虽然也进行了追求,但结果却是满怀的惆怅,可望而不可及。诗人以“白露为霜”、“白露未 ”、“白露未已”道出主人公追求的精神之执著及追求的时间之长;且追求过程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可见追求之困难。然而,露为霜,蒹葭长,美人却隔秋水,这也充分显示了当时男女之间其爱之真、心之诚。包括《王风·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种男女思慕爱情的坦率大胆的表达,以致几千年过去了,仍旧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2 爱情的坚贞与相思的痛苦

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其爱情坚定不移的本质始终不会改变。《诗经》时代,属于农业时代,往往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普通老百姓饱受徭役、离乱之苦,多少男子背景离乡,独留女子品尝相思之痛。《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品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在外出征丈夫的无尽思念,并通过“伐其条枚”、“伐其条肄”来暗示时间之久的跨度,“不我遐弃”写出了她想象着见到了自己丈夫,对丈夫不抛弃她感到的安慰,同时通过“父母孔迩”来表达委婉挽留丈夫之情,可谓是酸甜苦辣尽在诗句之中。《召南·殷其雷》中通过反复吟唱“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真切刻画了女子不尽的相思之痛。还有一首《王风·君子于役》,诗中通过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及“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的情景描写,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苟无饥渴”以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来表达女主人公对在外远征亲人的关心、忧虑以及深深的思念之情。每天日落黄昏之时鸡栖歙翼、牛羊归舍,少妇不禁想到在外出征的丈夫,此时会不会忍饥挨饿呢?这样的日子太难熬了。小诗中的缠绵之情让人不觉有共鸣之感。

思念之中,更多的是爱情的坚贞,如《卫风·伯兮》,诗中通过描述心上人远征后,女主人“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来表示思念之痛,通过“伯兮 兮,邦之桀兮”表示心上人的英俊魁梧,进而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坚。《郑风·出其东门》也是一首描述爱情忠贞不渝的诗篇:“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即便东门女子多如云,但“我”心目中只有那一人。这首小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写男子贞情于女子的诗了。诗中“缟衣茹 ”即是穿着朴素的妻子才是他“聊可与娱”的人,通过这两句表明了男主人公对女子忠贞的爱情——“家中那位衣着朴素的妻子才是我幸福、快乐生活所依靠的人”,突出了诗人想要表达的在爱情婚姻中,不仅只有女人归从、忠贞于男人,男人同样也要忠贞、从属于女人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向男人提出了操守和品德的'问题。正是这种爱的惟一性,才显得世间爱情的伟大和美丽,也正因如此,“爱情”才成为古往今来人类要永恒歌颂的主题。

3 弃妇的哀怨之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占据了整个《诗经》的三分之一,这其中有相恋时的甜蜜及分别时的思念,也不乏一些弃妇的哀怨。在男权社会中,惨遭遗弃的女性比比皆是,《诗经》也为我们描述了那些已经逝去的、久远的悲痛历史。婚后没有男子的“辗转反侧”,丈夫远行或远征带给她们的是无尽的幽思。最为不幸的是,婚后丈夫有了新欢而对旧爱的离弃,体现了《诗经》时期一夫多妻制对女性的不公。

其中《邶风·日月》就是一首弃妇的哀怨诗,诗的第一节将我们带入这样的境界:在太阳或月亮光辉的照耀下,一位妇人向日月发出申诉:日月如常地照耀着大地,但为何我的丈夫“逝不古处”、“逝不相好”、“德音无良”、“畜我不卒”,写出了天行尚有常而人情却无常的残酷,在不满愤懑之间同时也表现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虽然清醒认识到丈夫“德音无良”,但仍期望与丈夫能够破镜重圆,但梦幻多次被打碎,产生了最终的悲剧效果“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渴望能够摆脱被遗弃的痛苦。这种见弃与有望之间的矛盾,真切流露出弃妇的真实感情。

篇4:诗经爱情

诗经爱情

1、《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4、《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6、《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

7、《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8、《召南・坑忻》

坑忻罚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坑忻罚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坑忻罚顷筐I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9、《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10、《召南・行露》

厌判新叮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11、《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聊可与娱。

12、《周南・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绲骷。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W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13、《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14、《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

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矣,我马矣。

我仆矣,云何吁矣!

15、《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I兮!

兮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篇5:诗经爱情

诗经爱情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邪恶的分割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读着这些美好的诗句,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枯石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爱情长长久久。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思念,多少动人的泪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读着这些美好的诗句,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枯石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爱情长长久久。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思念,多少动人的泪花。

篇6:《诗经》“颂诗”的内涵是什么

《诗经》“颂诗”的内涵是什么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我国两周时代的诗歌,是我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风”的含义是指风俗、风情、风范、风格、风采、风度、风骨、风光、风华、风化、风纪、风貌、风靡、风气、风尚、风昧、风闻、风物、风雅、风烟、风潮、风传、风致、风行一时、风云变幻、风云人物等,是平民百姓随口唱的民间山歌。《雅》则要按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环境进行咏唱的小型宴会上的酒歌。那么《颂》是什么呢?《颂》就是祭祀颂歌。《颂》分三类,一是《商颂》,一是《周颂》,一是《鲁颂》。《商颂》5篇,《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五篇,即《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是殷商初期一次大的祭祀仪式,在歌唱了商民的祖先契后,歌者颂扬了成汤继承契的思想与行为,南下征伐荆楚之地。在《长发》中,征伐荆楚应是成汤王的一次较远、较大的战争,尔后便天下太平,众国来贺。歌者在意的不仅是歌颂成汤王的功绩,他主要歌颂的还有商国立下的很多规矩、规则,成为各小邦国效法的榜样。成汤王在推翻了夏桀后,在伊尹的帮助下,制定了很多治国原理和规则,在平定战乱后,便推广了这些规则,使得所有臣服于殷商的诸侯小邦国也得以改进。所以颂中说:“稼穑匪懈”,就是明显地推广农业种植。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其实在此时已经开始,只不过成汤王是小规模分封,没有象周武王、周成王那样大规模分封。如果没有成汤王的分封建立诸侯邦国,那么历史发展到周武王时期,人们也就不可能大规模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分封建立诸侯邦国是大国统治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经验。

整个《周颂》,如果连起来看的话,是在一个祭祀仪式上所有的颂歌。开始的《清庙》,即是周成王率领百官在宗庙祭祀周文王,颂唱清静纯洁的宗庙。然后《维天之命》是周成王歌颂上天的美好,第三首《维清》则是周成王歌颂文王之德的,第四首《烈文》还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颂歌。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后,就开始了分封建立诸侯,而武王仍把这归功于文王。分封,是文王对所有人民的仁爱,所以歌者称颂文王是“大爱无疆”。第五首《天作》歌颂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及周文王,并从人们的投奔岐山来表现出周国的繁荣昌盛。第六首《昊天有成命》是周成王的自我表白,说自己不敢懈怠,不敢追求安乐,希望天下太平。第七首《我将》中,周成王视文王、武王犹如活着一般,表明自己将每天侍奉、早晚侍奉,希望依靠文王、武王的威严,让周国能存在下去,能使天下安宁。第八首《时迈》是插入一首另外的人的颂歌,想向文王、武王说明,周成王继承王位是正确的,成王也如同文王、武王一样,是可以依靠的。第九首《执竞》,又是另一人的颂歌,歌者首先回忆周武王保持争竞的武装力量,然后歌颂周武王并不单纯依靠武装力量的光明磊落的行为。随后又歌颂成王也继承了武王的这种思想。第十首《思文》即是祭祀怀念周人的祖先后稷。第十一首《臣工》则是颂扬众多官吏臣民共同努力于农业种植工作上。祭祀仪式由此从纪念祖先转为向祖先告白。第十二首《噫嘻》则是歌颂周成王率领农夫千万从事于农业耕作。第十三首《丰年》是在祭祀仪式上敬酒时的一首颂歌,全歌主要是歌颂丰收,这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的努力,也是天意。因丰收而致谢上天,致谢祖先,是寄希望于来年仍有丰收。第十四首《丰年》是欢迎来宾的.颂歌。第十五首《有瞽》是乐队就座,开始序曲,唱此颂歌以示对贵客的欢迎。第十六首《潜》是在祭祀仪式的后半段贡献祭品时所唱的颂歌。在贡献祭品中的鱼时,人们要说明这些鱼儿来自何处。这从另一方面描绘出当时渔业生产的丰富。第十七首《雍》是周成王将亡父亡母之灵升入宗庙、附于祖宗之后的大祭祀之颂歌,这是祭祀仪式在欢迎来宾后的又一高潮。第十八首《载见》是周成王率领诸侯们充满希望来拜见去世的君王之颂歌。第十九首《有客》是在祭祀仪式结尾时为挽留客人所唱的颂歌。第二十首《武》歌颂的对象又是文王、武王,似是向文王、武王告别之歌。在第二十一首《闵予小子》中,周成王所强调的就是要继承人际伦理关系。第二十二首《访落》是周成王向文王、武王叙述自己心情的一首颂歌。第二十三首《敬之》也是周成王向文王、武王叙述自己心情的一首颂歌。第二十四首《小毖》是周成王就惩管、蔡之乱一事在宗庙里向祖先的自责与告白。第二十五首《载芟》中,歌者告诉祖先,我们在全国推行农业生产,并取得了大丰收,现在我们用丰收的果实奉献给祖先,希望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第二十六首《良耜》所颂唱的内容也是关于农业生产之事,是上一首的补充。第二十七首《丝衣》是一首充满感激之情的颂歌,读后着实让人羡慕。第二十八首《酌》是周成王在祭祀时自表心迹之颂歌,把韬光养晦作为政治手段之一。第二十九首《桓》也是周成王自表心迹之颂歌。周成王认为,天的运行有黑夜有白天,人世间的规律则是有黑暗有光明,黑暗与光明将会交替,残暴与美好也是交替出现的。但愿美好的光明将会长久持续下去。第三十首《赍》是周成王在祖先牌位前告白,我要寻求事理,要勤奋思考,我该怎么办?这就是周成王的“绎思”。第三十一首《般》,即本歌,歌者既是在告慰祖先英灵,也是在告诉天下人民,我们小邦周经过文王、武王的努力经营,现在已是统领天下的大邦周了,我们大邦周是秉承了天命的。而天命是不可改的。一次祭祀仪式到此结束。

四篇《鲁颂》在同一祭祀仪式上的颂歌,《駉》表现出,为加强鲁国军力,鲁僖公大力提倡养马,并表现出对马的钟爱,所以后人在祭祀仪式中纪念鲁僖公时,即大力颂马,以马的繁盛来告慰鲁僖公在天之灵。《有駜》亦是颂唱鲁僖公对马的钟爱与培养。《泮水》则是歌颂了鲁僖公发展壮大鲁国的功绩。《閟宫》从周始祖姜嫄与后稷开追述,叙述了鲁国的祖先太王、文王、武王及周公,以及周公之子伯禽。最后称赞鲁僖公能继承祖先之业,发展壮大了鲁国。

通过颂歌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次祭祀仪式的全过程,商初祭祀仪式过程要简单一些,周初祭祀仪式的过程就很复杂了,经过三五百年到鲁国时,祭祀仪式又简单了。历史学家们都在说,夏尚神、商崇鬼,但通过《商颂》,我们看到对人的崇拜在殷商早期就有了。在世界民族历史上,所有民族都有过崇拜鬼神的历史,至今很多民族也在崇拜鬼神。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客观物质世界及人类本身缺乏认识,相信“万物有灵”,是出于对天、对神奇的大自然依赖和畏惧心理,因此乃有了多神崇拜的形式。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地球、这个人类社会、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是超出人类能力的“神”创造出来的。然而,华夏民族自夏末商初就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他们在改天换地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认识到“人”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利用多变、精彩的大自然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商颂·那》可以看出,在殷商时代,人们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神,人只是配祭。但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的祟拜也由殷商时代逐渐开始了。农业种植在殷商时期就已逐渐普及,相比于游牧生活,农业劳动是要累许多,辛苦许多,但是定居生活,再加上农闲时间,人们对于安闲有了更多的认识。而统治者的安闲时间也就更多。《商颂·玄鸟》歌者在颂唱了“感叹光明显赫祖”后,再一次感谢祖先留传下来的农业种植方法,并愿意将酒食奉献给祖先。

《周颂·思文》即是祭祀怀念周人的祖先后稷,正因为有了后稷对农业的推广,周人才能不断壮大繁荣。后稷是周族人崇拜的英雄,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传说少女姜嫄就是踩到神的足迹而怀孕,而生下后稷。人们因为姜嫄是无婚而孕,故视为不祥之人,把初生儿丢在路上,又丢在原野,但后稷得到种种庇护,顽强地活了下来。后稷长大后,担任夏朝农官,一生致力于推广农业栽培种植,使当时很多游牧民族转变为农业定居民族。我们知道,同样面积的土地上,放牧牲畜远远比不上栽种农作物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人们由于定居,由于农作物的大量供应而人口逐渐增加,人群的增加则使势力扩大。人们由于农业的种植逐渐了解大自然,从此也就开始了对“人”的崇拜。

对“人”的崇拜的产生,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篇7:诗经经典语录及解释

诗经经典语录及解释

杲杲日出。

《诗经·伯兮》。杲(gǎo搞):形容太阳的明亮。本句大意是:明亮的太阳出来了。这是古代诗歌中最早描绘出的句子,文字筒洁,又能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可用以描写日出,也可以用来比喻刚刚诞生的充满了生命力的事物,还可用来比喻朝气蓬勃的人生。

之死矢靡它。

《诗经·柏舟》。之死;到死。矢:誓。靡(mi米)它:没有别的心意,即没有二心。本句大意是:(我只爱自己心爱的人)到死也不变心。这首诗写一位青年女子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对象,可是她的母亲却不谅察她的心,硬要拆散她的美满婚姻,逼嫁别人。当时,礼教制度经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成为套在青年男女身上的枷锁。但这位女子却不顾礼教的藩篱,坚持自己所选择的对象。她一面愤愤地呼喊:“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一面誓死抗争:“之死矢靡它!”非他莫嫁,死不变心。这铮铮誓言是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挑战,是妇女自主意识觉醒的宣言。以历史主义眼光来看,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斗争精神,也可从几千年前这位无名女于身上找到原始的萌芽。

临其穴,惴惴其栗。

《诗经·黄鸟》。穴:墓穴。惴惴(zhuì坠):恐惧的样子。栗:战栗。这两句大意是:当临近墓穴将要被活埋时恐惧地战栗起来。《黄鸟》是一首挽诗。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死后,殉葬者一百七十七人,秦国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皆在殉葬行列。~两句写殉葬者奄息等面临墓穴时惊恐战栗的样子。“惴惴其栗”现己成为形容惊怕恐惧的常用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它山:别的山。攻玉;琢磨玉器。本句大意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它来琢磨玉器。此条以它山之石可用来琢玉为例,阐明借鉴、广取的重要意义。石头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连它山之石都有“攻玉”的作用,其它鲜见的东西更可以想见。此条通过比兴手法寄寓此意.使诗文含蓄蕴藉,令人寻味.具有很强的理喻力量,因此干百年来传诵不绝,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极有号召力和极为简明醒目的口号。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诗经·板》。先民:古代的圣贤。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除饶):割草打柴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古代圣贤尚且需要向被视为下贱的割草的、打柴的人去请教,一般的凡夫俗子则更不在话下。“询于刍荛”可用于表示广泛地听取意见,虚心求教,连草野鄙陋的人的意见也不放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诗经-蓼莪》。怙(hū户)、恃(shì是):都是依靠、凭仗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没有父亲叫我依靠何人?!没有母亲叫我仰仗何人?!这两句是痛悼父母双亡,自己从此失去依靠的,表现了诗人对父母的深厚感情。两句均以反诘句式写出,加强了感情的表述,使诗人悲痛欲绝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可引用以形容失去父母的孤儿的幼弱可怜,也可用于表现父母对子女的重要性,还可用于表达子女追怀父母的感情。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蓼莪》。哀哀:悲怜、痛惜。生:养育。劬(qú渠)劳:辛劳、劳苦。进两句大意是:可怜我的父母,生养我受尽辛苦。原诗是写儿子悼念父母的,主要表达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地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赡养父母,报恩德于万一的感情。这两句流露出对父母的深爱,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可用于表现子女对父母的怀念或追悼,也可用于表现子女对父母的体恤、顾念。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岸:山崖。为:变成。陵:大土山。这两句大意是:高高的山崖也会变成低谷,深深的'低谷也会变成高大的山丘。原诗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这种自然的变化说明了一条哲理: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说明了世事沧桑多变的道理。从科学角度而言,现代地貌学也认为山川陆海是处在互相转化的运动之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淇奥》。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磋(cuō搓):用锉锉平,指加工象牙。琢(zhuó浊):用刀雕刻,指加玉石。磨:用物磨光,指加工石头。这两句大意是:(修养品行:好比加工玉石,)像切割,像锉平,像雕刻,像磨光。此条以加工骨器、玉器为例,比喻君子要努力修养品行,坚持德行的砥砺。所以原诗说:“有匪君子,~,”后多用~来形容研讨学问或修饰文章。切、磋、琢、磨是四个表现精雕细刻的动词,该名句连用四个动词,增强了直观性,使较为抽象的砥砺德行、研讨学问通过几个巧妙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来。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诗经·陟岵》。陟(zhì志):登上。岵(hù户):多草的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那高高的山岭啊,遥望我远在家乡的父亲啊!原诗是写远地服役者怀念亲人的,这是第一章的前两句,叙述诗人登高望父。下二章开头的两句分别为:“陟彼屺(qǐ起,光秃的山)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写望母、望兄,实际上这六句互文见义。诗人登山远望家乡、亲人,反复咏叹,反映了行役者思家念远时深情。可用以描写流落异域的人怀乡思亲的心情。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信誓:忠实的誓言。旦旦:发誓时诚恳的样子。反:违反,违背。这两句大意是:当初你起誓时是那样虔诚恳切,没有想到现在你会违背自己的誓言。这两句在原诗中是弃妇指责她丈夫背誓负情的,如今可用以形容有些人在婚姻爱情问题上态度不庄重,需要时不惜海誓山盟,仿佛非常诚恳、坚决;实际上寡情少义,见异思迁。此外,现在“信誓旦旦”已成为使用范围很广泛的成语,多用于形容誓言的真诚。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诗经·谷风》。荼(tú图):苦菜。甘:甜。荠(jì计):一种野菜,味甜。这两句大意是:谁说荼菜味道很苦?我觉得它如同荠菜一样甘甜。这两句在原诗中通过比喻,对比,来反衬弃妇的遭遇。苦菜当然是很苦的,但比起她无辜被弃的苦来,简直犹如荠菜一样甘甜,可见她的痛苦有多么强烈。可用于形容、强调人们某些无以复加的痛苦心情。此外,这种运用反衬手法抒情状物以强化表达效果的方式,尤其值得吸取。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所谓:所说的,这里指所想念的。伊人:此人,这个人,指诗中主人公所想念的人。一方:另一边,即对岸。这两旬大意是:我所思念的这个人,在大水的另一边。原诗是表现怀人时惆怅心情的名篇,这两句着重强调一水之隔,阻断了他们的爱情。同时,“水”还泛指他们爱情问的种种障碍。后世多用这两句形容情侣间的两地相思;有时也用。“在永一方”形容所思念的人离得很遥远,或形容虽近在咫尺,但仿佛一水之隔。可望而不可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于衿》。青青:指“于衿”的颜色。子:你,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衿(J1n今):衣领。悠悠:遥远,这里形容相思之情悠远绵长。这两句大意是:你青青的衣领,牵系着我悠悠的思忆之心。这两句不直呼她的情人,而以“青青子衿”来借代,显得委婉含蓄,富有诗意。“悠悠”二字又表现出思念之情的强烈。可用以形容少女对情侣的相思,也可用于形容男子对同学、朋友的思念之情,如曹操的《短歌行》即引用这两句表达他对朋友和志同道合之人的渴念。此外,还可以借鉴、学习这种借代的修辞手法。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采葛》。三秋:三季,即九个月,这里“秋”是作为季节单位来运用的,也可解作三年。这两句大意是:一天看不见,就像隔了三秋一样啊!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把相思之情渲染得不仅非常强烈,而且富有诙谐的情趣,十分耐人寻味。这个名句使用频率极高,有时还演化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或简化为“一日三秋”,不仅可用来形容情侣间深长的相思,也可用于形容同学、朋友、亲人间离别后殷切的思念。此外,这种夸张手法也值得吸取、借鉴。

愿言恩伯,甘心首疾。

《诗经·伯兮》。愿:思念殷切的样子。言(yan焉):语助词,无实义。首疾头痛。遣两句大意是:苦苦地思念着丈夫,即使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这两句中,“甘心首疾”形象、具体地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深情怀念,可供引用描写、形容女子对丈夫、情侣的相思之情,也可学习、借鉴这种运用反村手法强化感情表达的艺术手段。

未见君子,怒扣调饥。

《诗经·汝坟》。君子:妻称夫。怒(ni逆);心里难过。调(zhou周):通。“朝”,清晨。调机,形容渴慕的心情十分强烈,如同朝饥欲食。这两句大意是:没有见到你的时候.思念之情就像清晨饥饿盼食一样迫切。思念之情本来是很抽象的东西,其迫切程度很难用语言直接表述。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使其变成具体可感的了。因为朝饥欲食,是每个人都有的生活体验,用它来比拟渴幕、思念之情,是很恰当,也很生动的。这两句可用于形容情侣之间牵肠挂肚、急迫难耐的思恋情怀。也可只用。惄如调饥”比喻其它迫切的愿望。还可从这两句悟出,贴切的比喻往往能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悠:长,辗(zhan展)转反倒: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这两句大意是:相思之情悠远又绵长,辗转床榻进不了梦乡。在原诗中,这两句写一个男子因为心爱的女子“求之不得”而夜不能寐,在床上“辗转反侧”刻画了一种单相思的苦况;现在可用以描写相思的煎熬,也可用以反映因心有所思而焦灼不安,不能入睡。这两句知名度很高,现在还常被引用,“辗转反侧”已成为成语。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经·常棣》。妻子:这里指夫妻。好合:恩爱亲密。鼓:弹奏。瑟琴:古代的两种乐器。这两句大意是:夫妻之间丰相亲相爱,像弹奏琴瑟声调和谐。原诗中这两句是以夫妻恩爱来比衬兄弟感情亲密的,后世多用其字面意思,以“瑟琴”(也作“琴瑟”)形容夫妻感情的和谐融洽。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宴尔:安乐、和顺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新婚夫妻欢乐亲密,恩爱得如同亲兄弟。这两句在原诗中是弃妇叙述她的丈夫对新妻子亲爱得如兄如弟,以下又说到丈夫对她则视如仇人,这样通过鲜明对比,显出她丈夫寡情少义,喜新厌旧。后代用这两句,多形容新婚夫妻如胶似漆,极其恩爱亲密。有时单独用“宴尔新婚”指某人刚刚结婚,还沉浸在新婚的欢乐中。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睢》。钟鼓:古代的两种乐器。乐(le勒):快乐,这里用作使动词,乐之即使之快乐。这两句大意是:温柔美丽的好姑娘,我将敲钟打鼓迎娶她,使她快乐。这两句在原诗中是承接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而来的,描写那个男子想象着如果“窈窕教女”接受丁他的爱情,那么他便敲着钟、打着鼓去迎娶她,和她结成幸福的伴侣。可用于描写婚礼,也可甩于形容经过努力,有情人终成眷属。

篇8:诗经经典句子及解释

诗经经典句子及解释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jiān jiā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3.桃之夭夭,灼灼zhuó zhuó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6.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7.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 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7.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hù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qiú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1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19.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shǔ。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潺潺的山涧水,深远的南山。

2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译:生死都与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立下誓言。牵着你的手,和你白头偕老。

23.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chú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 ,那人如玉般美好 。

2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