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InABox”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说明文《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答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说明文《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说明文《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答案

篇1:说明文《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答案

说明文《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答案

(1)在调查刑事犯罪时,DNA证据都被视为如山铁证,被普遍用于证明嫌疑犯是否涉嫌犯罪以及释放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可是,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以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2)科学家表示,如果犯罪分子进入DNA数据库,他们就可以不通过提取个人身上的任何组织而制造出与数据库内一个人的DNA相符的DNA样本。弗兰肯博士是该研究的领导者,他在《国际法庭科学杂志: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通过伪造DNA证据,任何一个生物系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论文指出,当下DNA分析检测技术已经成了司法的重要一环但是DNA证据被伪造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3)研究人员指出,伪造DNA检测结果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首先需要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虽然通过一根头发或附有伪造DNA的饮料杯就可以在犯罪现场嫁祸于人,但是通过这种扩增技术伪造出来的血液或者唾液样本会更为可信。

(4)第二种方法则依赖于DNA分型,通常该分型被安置在一个法定的数据库里。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一般的数据库都是储存DNA中的13个片段来分辨信息来自哪一个人。而科学家通过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就可以另外组成一个庞大的DNA数据库,只需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据悉,只要收集425个不同的DNA的片段,就足以组合成随便一个人的DNA信息。

(5)DNA证据可以伪造,只是弗兰肯众多发现中的一个。美国法律分析家科恩对此表示,对于通过DNA检测来收集信息的警方和军方人员来说,这项研究成果是个可怕的消息。

1.犯罪分子如果想逃避惩罚,有哪些方法来伪造DNA数据?(2分)

2.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第(4)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2分)

答案:

1.犯罪分子有两种方法来伪造DNA证据:

第一种方法是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1分)。

第二种方法,犯罪分子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或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1分)。

2.不能去掉(0.5分)。完全表示全部,毫无例外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DNA证据有不可靠的可能(1分),去掉后,原句变成了DNA证据不可靠,表述绝对,与事实不符(1分)。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0.5分)。

3.这里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用在这里,清晰、准确地告诉我们组成任何一个人的DNA信息所需要的DNA的片段的具体数量(1分)。

篇2:《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1)在调查刑事犯罪时,DNA证据都被视为如山铁证,被普遍用于证明嫌疑犯是否涉嫌犯罪以及释放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可是,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以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2)科学家表示,如果犯罪分子进入DNA数据库,他们就可以不通过提取个人身上的任何组织而制造出与数据库内一个人的DNA相符的DNA样本。弗兰肯博士是该研究的领导者,他在《国际法庭科学杂志: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通过伪造DNA证据,任何一个生物系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论文指出,当下DNA分析检测技术已经成了司法的重要一环,但是DNA证据被伪造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3)研究人员指出,伪造DNA检测结果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首先需要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虽然通过一根头发或附有伪造DNA的饮料杯就可以在犯罪现场嫁祸于人,但是通过这种扩增技术伪造出来的血液或者唾液样本会更为可信。

(4)第 二种方法则依赖于DNA分型,通常该分型被安置在一个法定的数据库里。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一般的数据库都是储存DNA中的13个片段来分辨信息来自哪一个人。而科学家通过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就可以另外组成一个庞大的DNA数据库,只需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据悉,只要收集425个不同的DN段,就足以组合成随便一个人的DNA信息。

(5)DNA证据可以伪造,只是弗兰肯众多发现中的一个。美国法律分析家科恩对此表示,对于通过DNA检测来收集信息的警方和军方人员来说,这项研究成果是个可怕的消息。

10.犯罪分子如果想逃避惩罚,有哪些方法来伪造DNA数据?(2分)

11.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2.第(4)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2分)

广东省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0.犯罪分子有两种方法来伪造DNA证据:

第一种方法是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1分)。

第二种方法,犯罪分子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或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1分)。

11.不能去掉(0.5分)。完全表示全部,毫无例外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DNA证据有不可靠的可能(1分),去掉后,原句变成了DNA证据不可靠,表述绝对,与事实不符(1分)。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0.5分)。

12.这里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用在这里,清晰、准确地告诉我们组成任何一个人的DNA信息所需要的DN段的具体数量(1分)。

篇3:智慧也可以移植阅读以及答案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阅读题:

1、开头一段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2、将第②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3分)

3、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2分)

4、从文中找出两个用词准确、严密的句子,在有关词语下面打上着重号。(2分)

5、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2分)

6、全文的结构方式是 (2分)

7、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2分)

8、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引出说明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 从这个实验前划开,前面介绍实验经过,后面表明结果。

3、时间顺序。

4、①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 ②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等。

5、举例子。

6、总分总。

7、从喂养实验到换脑实验再到分离实验,从动物实验到人的实验。

8、这个标题没问题。因为人的智慧关键体现在记忆上,记忆强的人总是很有智慧(大致相同即可)。

篇4:《智慧也可以移植》阅读答案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篇5:《智慧也可以移植》阅读答案

说明文《DNA证据也可以伪造》阅读答案

1、开头一段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2、将第②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3分)

3、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2分)

4、从文中找出两个用词准确、严密的句子,在有关词语下面打上着重号。(2分)

5、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2分)

6、全文的结构方式是 (2分)

7、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2分)

8、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3分)

篇6:《智慧也可以移植》阅读答案

1、引出说明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 从“这个实验”前划开,前面介绍实验经过,后面表明结果。

3、时间顺序。

4、①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 ②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等。

5、举例子。

6、总分总。

7、从“喂养”实验到“换脑”实验再到“分离”实验,从动物实验到人的实验。

8、这个标题没问题。因为人的智慧关键体现在记忆上,记忆强的人总是很有智慧(大致相同即可)。

篇7:智慧也可以移植阅读答案

智慧也可以移植阅读答案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⑥,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阅读题:

1、开头一段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2、将第②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3分)

3、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2分)

4、从文中找出两个用词准确、严密的句子,在有关词语下面打上着重号。(2分)

5、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2分)

6、全文的结构方式是(2分)

7、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2分)

8、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引出说明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从“这个实验”前划开,前面介绍实验经过,后面表明结果。

3、时间顺序。

4、①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②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等。

5、举例子。

6、总分总。

7、从“喂养”实验到“换脑”实验再到“分离”实验,从动物实验到人的实验。

8、这个标题没问题。因为人的智慧关键体现在记忆上,记忆强的人总是很有智慧(大致相同即可)。

篇8:《核也可以很温柔》阅读练习及答案

《核也可以很温柔》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提起“核”,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联想到“核弹”。其实,如果作为能源,“核电”是一种十分安全清洁的新兴能源。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来走进压水反应堆核电站,揭开“核能”神秘的面纱,看看“核”温顺的另一面。

②大家应该都了解,核电站就是利用原子核内部蕴藏的能量大规模生产电力的新型发电站。它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产生蒸汽的核岛,包括核反应堆和一回路系统;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产生能量的链式裂变反应就是在其中进行。反应堆种类很多,现在核电站普遍采用国际上技术最为成熟的压水反应堆。

③1986年4月26日,原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了反应堆问世以来最大的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压力管式沸水冷却石墨慢化反应堆相比,压水反应堆性能更为稳定,且堆内无易燃物,采用压力容器结构,焊缝和密封接头都少很多,结构也更为紧凑,实现堆芯紧急冷却比较简便,这些都使压水反应堆的安全性能要比压力管式沸水冷却石墨慢化反应堆好很多。

④为了保护电站工作人员和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也是核电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核电站在设计中采用了纵深防御的保护,从设备和措施上提供采用保守设计、进行监视活动、启用安全系统和保护系统等多个层次的重迭保护。

⑤其次,核电站在放射性物质(裂变产物)和环境之间设置了三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燃料芯块和包壳,第二道屏障为压力容器和一回路压力边界,第三道屏障即为“安全壳”,就是反应堆厂房。这是一个高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壁厚近1米,内表面加6毫米厚的钢板,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只要其中有一道屏障是完整的,放射性物质外泄的事故就不可能发生。

⑥此外,核电站对废物处理也相当妥善严格。对于“三废”(废气、废物、废水)的排放,核电站的原则是尽量回收,把排放量减至最少。有了这些层层严密的保护在起作用,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几乎不可能产生外泄。

9.阅读第③段,说一说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相比,压水反应堆有哪些优点。(4分)

答:10.阅读第⑤段中的划线句,简要分析列举数据的作用。(4分)

答:

11.文中从哪三方面说明“放射性物质几乎不可能产生外泄”?请简要说明。(6分)

答:

参考答案:

9.压水反应堆性能更为稳定,且堆内无易燃物,采用压力容器结构,焊缝和密封接头都少很多,结构也更为紧凑,实现堆芯紧急冷却比较简便,

10.列举数据,具体形象地说明反应堆厂房的坚固结实,可以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

11.在设计中采用了纵深防御的保护;在放射性物质(裂变产物)和环境之间设置了三道屏障;核电站尽量回收废物,把“三废”的排放量减至最少。

篇9:《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酶-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过,当时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0-1所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废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年底,美国的大卫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平斯基改变了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10%。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1、下列有关信息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它可以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

B、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不当又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有可能夺人性命。

D、一旦体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转化成羧化血红蛋白,我们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

2、下列对一氧化碳在医学上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身体组织受到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但它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目前还没有弄清楚。

C、美国科学家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大有帮助。

D、虽然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但美国科学家乔和贝奇指出,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

3、下列能直接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 )

A、一氧化碳可以帮助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

B、在对改变过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时,吸入微量一氧化碳的老鼠只有一半死于非命。

C、对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全部死亡。

D、科学界一些专家认为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医药界不应拒绝它的治疗潜力。

4、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封闭HO-1,做过心脏移植的老鼠在一周内排斥反应,而将它放入有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

B、对老鼠的实验,证明了一氧化碳在肺移植手术中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可能提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造福于人类。

C、目前已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肺移植的临床手术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D、一氧化碳在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就不存在任何风险。

答案:

1、D

2、 D

3、A

4、C

篇10:动物也在计划生育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①旅鼠是北极草原上数量最多的动物。它们的生育速度极快。每隔三四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发生爆炸式增长。这么多的旅鼠会把大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这时,它们得考虑子孙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过剩的数量呢?请看旅鼠的计划生育:第一招是舍身喂天敌。旅鼠这时候的身体颜色会由原来的灰黑色忽然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第二招是舍身赴死,旅鼠们集合起来,铺天盖地地向大海而去,如此悲壮的场面令动物学家为之感叹。

②美国科学家皮特克用营养恢复学来解释旅鼠的自杀:当鼠类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食物不足、隐蔽条件恶化,于是它们只好除了留下少数以繁衍后代之外,统统去死。等到植被恢复时,它们的数量再节节攀升。这就是旅鼠的计划生育。

③生活在瑞典南部的红狐,一旦发现主要食物来源—野兔、老鼠的数量明显减少时,它们便采取积极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与正常年景相比,只有一半数量的红狐交配繁殖,用减少生殖数量的办法,来对付饥饿对整个红狐种群的威胁,从而保障生存繁衍下去,不致造成整个种群的灭绝。

④看来,红狐在控制种群数量上比旅鼠“人道”不少。与其痛苦地自杀,不生这么多不就得了。

⑤生活在北美洲的短尾鼬,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平时那些单独生活的雄性短尾鼬便离开自己的家园,去寻找雌短尾鼬交配。按常理判断,雌短尾鼬的分娩期应该赶上冬季。然而,雌短尾鼬却能够使受精卵在体内休眠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延迟到大地春回、食物丰富的时候,才产下幼崽儿。这种延迟生育的本领,对短尾鼬母子大有好处,因为冬季既寒冷又缺少食物,如果雌短尾鼬在此季节里生儿育女,势必落个饥寒交迫、危命旦夕的结局。

⑥还有一种线虫,会根据口粮和种群密度改变自己的性别,以此来控制种群的数量。

(选自《芳草·经典阅读》20xx年第5期)

篇11:动物也在计划生育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1.选文以“动物也在‘计划生育’”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选文第①段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何咱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4.旅鼠和红狐的“计划生育”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

篇12:动物也在计划生育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1.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表明本文的说明内容。

评分说明:(2分)每个作用各1分,围绕“增强兴趣”和‘表明说明内容“的其它答法即可得分。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旅鼠“计划生育“的两种方式(特点)。

评分说明:(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3.不能。因为“主要”一词起限制作用,其意思是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表明旅鼠的食物不只是野兔和老鼠,还有其它食物,如果删去,与实际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评分说明:(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1分。

4.示例一:旅鼠以自杀形式“计划生育”,红狐以减少生殖数量的办法“计划生育”。

示例二:红狐在控制种群数量上比旅鼠“人道”不少。

评分说明:(2分)以上两种答案,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得2分。

篇13:笑可以提高记忆力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①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笑能改善人的健康,同时令大脑进入一种深度冥想状态,这对提高人的记忆力大有裨益。

②最新研究显示,压力激素皮质醇伤害大脑内某些神经细胞,可能给人的记忆力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③参与这项研究的李·伯克博士说:“道理很简单,人承受的压力越少,人的记忆力就越好。幽默减少皮质醇等有害的压力激素,降低血压,增加血流量,使人心情好。皮质醇减少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笑增加大脑中内啡肽和多巴胺的释放,这些激素使人产生高兴的感觉。这些积极和有益的神经化学变化使免疫系统变得更好。欢乐的笑声立即产生的脑波频率和人在真正冥想状态中产生的脑波频率相同。”

④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向一组健康的人和一组患有高血压病的人播放一段使人发笑的20分钟视频。然后,让这两组调查对象完成一个衡量学习、回忆和视觉识别能力的记忆力评估。他们的成绩与另一组没有观看有趣视频的人相比,发现观看有趣视频的两个组的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记忆力评估的所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与此同时,高血压病一组在皮质醇水平变化上得到最引人注目的好处,而健康组在记忆力测试成绩上得到最明显变化。

⑤研究人员表示:将来,如能把这项有益的幽默疗法研究成果提供给临床,它将会对提高人的.记忆力和健康保健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14:笑可以提高记忆力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1.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说明理由。(2分)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笑是怎样提高记忆力的。(3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