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宝宝研究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方孝孺名言名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方孝孺名言名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方孝孺名言名句

篇1:方孝孺名言名句

方孝孺名言名句精选

1、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2、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3、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

4、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5、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6、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雠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7、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8、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9、求之言语之外,而得其所不言之意。

10、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11、凤随天风下,暮息梧桐枝。

12、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13、虚己者进德之基。

14、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15、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16、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17、蚯蚓霸一穴,神龙行九天。

18、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

19、将兴之主,惟恐人之无言;将亡之主,惟恐人之有言。

20、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21、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

22、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23、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24、鞭管之下,有贤士乎?

25、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

26、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27、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

28、公其心,万善出。

29、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30、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31、沽名钓誉,眩世炫俗,君子观之,皆所不取。

32、纵肆忽怠,熟知识者;人善其佚,祸从自出。

33、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

篇2:方孝孺的诗词

有关方孝孺的诗词

指喻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色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後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於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足深畏;惟萌於不必忧之地,而寓於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方孝孺名言名句(整理5篇)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於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於医,而几至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馀,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於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於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篇3:《方孝孺》阅读答案

《方孝孺》阅读答案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兵久顿大名顿:驻扎B、孝孺被执下狱执:执行

C、成祖颔之颔:点头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法:效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吴沉、揭枢荐姚广孝以孝孺为托

B、此庄士,当老其才诏檄皆出其手

C、进而蹴之,不难矣而陈瑄以战舰降燕

D、宜且与报书且哭且骂曰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9、按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4分)

②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3分)

(2)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任举两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文言实词】B(执:逮捕。)

6、【文言虚词】B(他的,代词。A、因为,介词;把,拿,介词。C、表承接,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D、暂且,副词;一边一边,连词。)

7、【文意理解】A

8、【内容归纳】B(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9、(10分)

(1)【文言翻译】(7分)

①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4分,末视明致各1分,大意1分。]

②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3分,济死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3分)

①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②燕兵作乱,朝廷讨伐的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③明成祖发兵之前,姚广孝劝说他不要杀了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从侧面表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答对1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找出的例句要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方可给分。]

篇4:方孝孺的文言文试题

有关方孝孺的文言文试题

溪渔子,金陵江宁人。少脱略不拘,与群儿嬉邀,辄处其上,而什伍部署之,令之曰“之左”,则趋之左;曰“之右”,则折而右,无敢过视者。溪渔之父素长者,常禁切之。纳之学,使读书,时时弃去,不肯帖帖诸生间。而所业未久,即过诸生数倍,诸生大畏之。其师亦奇之,谢曰:“子非吾曹人也。”

溪渔子亦自雄其才志,尝往来江淮之南,结交大侠异人;论古人功业,遇当其意,徘徊叹息,仰天拊髀,若有意于从之游也。与天台林右、张毂最善。右亦豪士,善击剑,知兵而长于为文,毂阳狂饮酒,自放于歌诗。二人皆自负高一世,婴视同列。溪渔子在淮上,尝钓海滨,望见二人,踞坐大笑。二人者,知其非庸人也,即与之语,大惊异其所为。引归逆旅,主人出酒相饮,摄衣跣行,起舞为乐,欢声撼数十百家。辨难上下古今事,折衷损益,根据理道。识者,知其非狂生;或不识其为人,共瞷指笑之,以为真狂;或又疑其为神仙人云。溪渔子举若不闻,遇适其志,鲜衣美服行众人中,见者争观之。否则,被污垢短衣,逐蹑市人后,市人吁之,弗辞也。

后溪渔子尽悔故所为,买书千余卷,伏而读之。为文章奇伟伉健,然耻以自名。常曰:“汉无儒者,惟贾生、诸葛孔明耳。唐人陆贽粗有识,然不足庶几王道。所贵乎学,将以辅天地所不及,不然,多读书何为?”识溪渔子者,闻其论高,愈疑之,终莫能测其为如何士也。或曰“金陵有隐者五显微仲,好奇,溪渔子即其人”云;或曰“非也”。

方子曰:“古者,豪杰士其身未遇,志未信于时,宁晦于屠钓以自全,不忍以细利挫其心,彼诚有以真知轻重之分也。溪渔子坐都邑中,而远利诡隐,使人莫测其浅深,此其志不苟且也,明矣。要之,一世奇士哉!” (选自《逊志斋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毂阳狂饮酒,自放于歌诗 阳:假装

B.溪渔子举若不闻 举:全部

C.被污垢短衣,逐蹑市人后,市人吁之, 弗辞也 辞:言辞

D.唐人陆贽粗有识,然不足庶几王道 粗:大致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溪渔子为“奇士”的一组是 ( )

①摄衣跣行,起舞为乐,欢声撼数十百家 ②论古人功业,遇当其意,徘徊叹息,仰天拊髀,若有意于从之游也 ③识者,知其非狂生;或不识其为人,共瞷指笑之,以为真狂 ④溪渔子举若不闻,遇适其志,鲜衣美服行众人中 ⑤金陵有隐者五显微仲,好奇,溪渔子即其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溪渔子小时候洒脱而不拘礼法,和一群儿童玩耍,经常占上风,他把大家编成队列做游戏,没有人不听他的。

B.溪渔子谈论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每当遇上合乎他心志的,徘徊叹息,仰天拊髀,像一心想跟随古人学习似的。

C.古代豪杰之士不能忍受因为微小的利益挫伤自己的心志,他们的确有用来把握真知分辨轻重的东西。

D.溪渔子,是一位奇士,但连真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文章以惋惜的笔墨,描写了这位奇士的一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纳之学,使读书,时时弃去,不肯帖帖诸生间。

(2)所贵乎学,将以辅天地所不及,不然,多读书何为?

(3)古者,豪杰士其身未遇,志未信于时,宁晦于屠钓以自全。

4.答案 C解析 辞:辞别,离开。

5.答案 D解析 ③是侧面描写,⑤是市人的评价。

6. 答案 D解析 不是“惋惜”,而是“赞叹”。

7. 答案 (1)父亲把他送进学校让他读书,他却经常逃学,不愿意老老实实(服服帖帖/乖乖)地和同学们呆在一起。

(2)做学问可贵的是能够用来辅助人们了解还没有认识到的东西,不这样,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处呢?

(3)古代,豪杰之士得不到机遇,志向不为时人所接受(在当时没有伸展),宁愿隐身于市井、山林之中以保全自己。

参考译文

溪渔子,金陵江宁人。小时候洒脱而不拘礼法,和一群儿童玩耍,经常占上风,他把大家编成队列,命令“到左边”,大家就跑到左边;说“到右边”,就转到右边,没有谁敢不听他的。他的父亲向来敦厚老实,经常管束责备他。父亲把他送进学校让他读书,他却经常逃学,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和同学们呆在一起。可是上学不长时间,成绩就比大家好许多,同学们都敬畏他。他的老师也认为他是个奇才,夸奖说:“你和我们不一样啊。”

溪渔子自己也认为自己才志出众,曾经在江淮一带往来,结交一些侠客和非同一般的人物;谈论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每当遇上合乎他心志的,徘徊叹息,仰天拊髀,像一心想跟随古人学习似的。期间他和天台的林右、张毂最要好。林右也是一位豪侠,好击剑,懂得兵法又擅长写作,张毂装出疯狂的样子饮酒,吟诗歌唱。这两个人都自认为才志超人,把同辈人看成孩童。溪渔子在江淮,有一次到海滨垂钓,看见这两个人,就蹲坐着大笑。这两个人知道溪渔子不是一般人物,就和他交谈,对他的所作所为大为惊奇。于是把他带到旅馆,拿出酒来一起痛饮,并拿着衣服光着脚,起舞作乐,欢乐的声音震动多户人家。他们分析质疑古今的各种事情,调节过头的和不够充分的.言论,依据事实理顺道理。了解的人,知道他们并不是狂妄的人;有些不了解的人,都窥视并用手指着嘲笑,认为他们真是疯子;也有一些人怀疑他们是神仙。溪渔子对这些全都充耳不闻,遇上符合他心意的,就穿上漂亮的衣服在人群中走动,发现他的人都争着来看他。否则,就穿上脏兮兮的短衣服,跟在市民的身后,人家驱赶他,他也不离开。

后来溪渔子非常后悔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买了一千多卷书,专心读书。他写的文章奇伟雄健,但是以自己的署名为耻辱。他经常说:“汉代没有儒家学者,只有贾谊、诸葛亮罢了。唐朝的陆贽大致有些学识,但是还不能够近于王道。做学问可贵的是能够用来辅助人们了解还没有认识到的东西,不这样,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处呢?”认识溪渔子的人,听他言论的高妙,更加怀疑他,但最终没有谁能够猜测出他是一个学者。有的人说“金陵有个隐者五显微仲,喜好奇行,溪渔子就是那个人”;也有人说“不是”。

方孝儒说:“古代,豪杰之士得不到机遇,志向不为时人所接受(在当时没有伸展),宁愿隐身于市井、山林之中以保全自己,他们不堪忍受因为微小的利益挫伤自己的心志,他们的确有把握真知分辨轻重的东西。溪渔子坐守在都城当中,却能够远离利益变成隐士,让人不知道他的高深,这表明他的志向不一般,这点很明显的。总之,他是一代奇士啊!”

篇5:方孝孺越巫文言文

方孝孺越巫文言文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集》

越地有个巫师谎称自己善于驱除鬼怪,有人生病就设立法坛,吹号角,摇铜铃,蹦跳腾跃,大声呼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样来作法驱鬼。病人侥幸有了好转,吃喝一番,拿了人家的财物离去;如果病死,就用别的理由来推托,总归不让人相信自己法术的虚妄。他经常向人自夸说:“我善于惩处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有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少年恼怒他的荒诞,探听好他夜里回家,约了五六个人分别躲在路旁的树上,相距各一里左右,等候巫师经过树下,便用砂子石块投击他。巫师以为真的是鬼,马上拿出身边的号角,边吹边跑,心里十分害怕,脑袋胀痛的越来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脚踏在什么地方。稍为往前跑了一段路,惊慌略微安定了一点,树上的.砂石又像刚才那样乱掷下来,他再拿出号角来吹,却慌得吹不出声音,于是就更急忙地往前跑。又到了前边,还是像刚才一样,他害怕得两手发抖、呼吸屏塞,再也拿不住号角,号角掉了他就摇动铜铃,一会儿连铜铃也掉了,只好大声喊叫着赶路。一路上听到脚步声和树叶摇动、山谷回响的声音,他都以为是鬼,高声向人呼喊求救,音调十分悲伤。半夜里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原因,他已恐惧得舌头僵缩,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快扶我躺下!我碰到了鬼,要死了!”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