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也滚不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教会家长不要代替孩子的想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教会家长不要代替孩子的想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会家长不要代替孩子的想法

篇1:教会家长不要代替孩子的想法

教会家长不要代替孩子的想法

在自选活动时间,峥峥选择了一盒大小、颜色、形状等多个维度的串珠玩具,刚拿来盒子,峥峥很兴奋,一下子把盒子放在垫子上,自己也随之坐在了垫子上穿起珠子来。他拿起了一个又一个不同形状的珠子,看了看,微微一笑,就将小绳子往串珠的洞洞里穿。峥峥的妈妈坐在峥峥的对面,津津有味地看着峥峥穿。过了大约10分钟左右,峥峥把小一点的珠子都穿了起来。接下来他拿起了一个椭圆形的珠子,左看看、右看看,试着将小木针往椭圆形的木珠子里穿,穿了一会儿没穿进去,放下了。他又拿起了一块五角形的木质串珠穿了一会儿,又放下了。妈妈凑坐在峥峥身旁,疑惑地说:“峥峥你怎么不往里穿了?”“我穿不进去。”峥峥噘起小嘴回答着。听完峥峥说的话,妈妈把椭圆形的、三角形的、五角形的木质串珠都捡了出来,放到了一边。我走到峥峥妈妈身旁问到:“您为什么把这几种串珠捡出来呢?”“我看峥峥穿不上,很费劲的样子,这里面的串珠样子太多了,峥峥看了半天也没穿上,捡出来可能好一些。”我疑惑地说:“那您问过峥峥了为什么穿不上吗?”“没问。”听到峥峥**的话,我坐到了峥峥身旁,轻声问到:“峥峥,你为什么不穿这些珠子了?”峥峥眨眨眼睛说“我找不到小洞。”听到峥峥的话我笑了,我说:“峥峥你看,这个珠子象什么呀?”“鸡蛋。”“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椭圆形。来,孔老师和你一块儿找找它的小洞在哪儿?” 峥峥拿起了一个椭圆形的珠子开始找了起来,然后高兴地举着说“在这儿呢。”“哟,你的眼睛可真亮。好!慢慢地穿吧。”第一下峥峥没穿上,我朝他笑了笑:“没关系,再穿一次试试。”说着,我也拿起了一个椭圆形的珠子穿了起来。峥峥看到我在穿,也拿起了一个,继续尝试地穿着。这次峥峥果真穿上了,我给峥峥鼓起掌来,峥峥的妈妈看到峥峥的表现也鼓起掌来。

活动结束以后,我和峥峥妈妈聊起了刚才峥峥串珠的事情。峥峥妈妈说:“我在家里只给他买圆形的珠子,我看到峥峥没穿上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珠子,我以为他不喜欢,就把他拿了出来。看了你和峥峥玩的情景,才知道是我的方法不对。”

在亲子教育活动进行中,类似峥峥妈妈做法的家长在许多孩子园里屡见不鲜。对此情况我在问过峥峥的妈妈后作出的判断是“峥峥的妈妈不知道峥峥穿不上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的珠子的真正原因是只关注了峥峥穿珠子的'结果,就把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的珠子捡出来了”。看到了问题的所在还不能就此结束,对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我给家长做出了示范:引导孩子观察、尝试、实践,最后解决问题,使家长在思想有认识的基础上辅之以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家长的认识与行为之间形成对接,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为了让参加活动的家长都能从这件事情中明白到底怎样做才是适宜的与孩子互动的方法,接下来我的做法是:在这次活动结束前,我以这一案例为例,和家长一起进行了讨论。有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今后在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他排除困难,要耐心地问一问他的困难究竟在哪?这样才好帮助他。”有的家长说:“和他一起玩是个好方法。”还有的家长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的鼓励很重要。”我肯定了家长的说法,并拿来了刚才的那盒串珠玩具,拿起了五角形的,跟家长说:“大多数家长在买串珠玩具的时候,挑选的是圆形和方形的,峥峥刚才穿不上椭圆形的串珠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没见过,所以我们家长在选择穿珠玩具时,可以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都选一些,第一次投一种颜色和形状的,第二次再增加一种颜色和形状,根据孩子的实际游戏情况,逐步增加,这样才可能使孩子在每次的学习中都会有新的挑战,使孩子越玩越有兴趣、有发展。”

篇2:不要代替孩子思考教学随笔

不要代替孩子思考教学随笔

一些家长看见孩子有错题,就帮助孩子改正,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避免让孩子在学习中过度依赖家长。

发现错题,我们并不直接指出来,而是告诉孩子哪一页有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检查、解决。

这让他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他的成长甚至性格的塑造都很重要。

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师,我们来辅导孩子,方法不得当,或者思路比较定型,会禁锢孩子的思维,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变得不善于思考。

老师布置作业,是为了考察孩子的课堂效果,同时起到复习的作用,如果我们帮忙改正错题,不仅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学习水平,更不能反映出孩子做错题目的原因。

临近开学,也有好多孩子都面临着作业没写完的情况,与此同时,家长们也面临着如何帮助孩子写完作业的情况。

篇3:用观察表来教会家长观察孩子

用观察表来教会家长观察孩子

(文/李爱荣)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却并不真正了解孩子,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所以常常教不得法,也不理解老师教育的目的,与老师的教育不能保持一致,不能很好地保证教育效果的一贯性。于是我决定帮助家长学会观察孩子。

观察表的由来

首先,我让家长了解老师是怎样观察孩子的。每周我们都会以每个孩子在同一个活动、同一个目标下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评析,然后将评析结果通过宝宝档案或者家园联系册告诉家长,这样做是为了让家长了解老师是如何观察孩子的。例如在某个特定目标的指引下来观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然后,我们便制定相应的情景和目标让家长以此为依据观察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例如比较大、小,建议家长准备一个大苹果、一个中苹果和一个小苹果,和孩子一起吃时问孩子:哪个小,哪个大一点,哪个最大?然后再请孩子分苹果。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观察的内容有:孩子能否区分大、小;能否知道水果的颜色;能否合理地分苹果等等。家长的反馈显示,大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预设的情景来完成的,但最后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评价都比较空泛,基本上都是“好“”一般“”没达到“”继续努力”。我意识到,尽管老师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目标,但家长还是不十分清楚究竟应该怎样根据目标观察孩子的表现。

这时,我想到了观察表。当初我在没有使用观察表的时候,观察幼儿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自己总是不知道从何处观察,观察什么,观察的时候也总是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后来我接触并运用了观察表,我发现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观察的有效性都明显提高了,所以我想把这个办法也呈现给家长,希望这种形式也能够帮助家长更好更有效地观察孩子,从而施与更恰当科学的指导。

观察表的制定与实践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便开始着手制定第一张观察表。考虑到这是家长第一次接触“观察表”,因此我们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较为简单的折纸的亲子活动《两个好朋友》――用两个三角形分别折出“小猫头和小狗头”。观察表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次活动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就是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尽量细化到家长也能理解的程序,比如“认识纸的形状和颜色”一项,其中包括只能说出其中一种、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说出两种形状和颜色、独立并清楚地说出两种形状和颜色三种情况,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表现来选择;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影响幼儿完成任务的因素来设定的,例如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专注性、在活动中对成人的依赖性以及活动中的抗挫性和目标指向等等,对这部分的观察显然深入了很多。

从家长的反馈来看,他们普遍感到这个表很新鲜,也很好操作,就像有老师在身边指导一样;还有的家长反映,这种形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更近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家长的反馈,我感到很欣慰,以为终于找到了帮助家长观察孩子的好办法。但是当我反复阅读家长交回来的观察表时,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家长们的选择基本都集中在第二、三两项,有的家长都选第二项(选项越高说明孩子的表现越好);二是有些家长的观察结果和老师平时的观察结果不一致,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呢?我陷入了沉思。家长在敷衍走形式?还是观察太粗糙,主观意志占了上风?

教会家长不要代替孩子的想法反思和改进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必须找机会对家长的观察行为进行一次观察和了解。机会终于等到了,又到了每月的“半日开放”时间了,我们决定请家长在参加完活动以后现场填写观察表,而且家长还要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同时,老师也要在不和家长进行沟通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观察并填表。最后老师和家长的观察情况一比较,发现,虽然家长和老师观察的是同一个孩子,同一个活动,但还是出现了不同的观察结果。经过分析讨论,我们总结出原因有三点:一,家长和老师对观察表中所设的问题在理解上有不同;二,从感情上来说,家长观察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总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怎样都好;三,这个表最终是要交到老师手里的,家长不愿意让老师知道孩子某些不太理想的表现。

怎样才能让家长真正学会并愿意客观公正地观察并评价孩子呢?豆豆妈妈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豆豆妈妈不但每次都认真填写观察表,而且还把豆豆进行活动的具体表现用文字表述出来,最后再对豆豆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找出她的进步和不足。她这种能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孩子的做法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也是家长们需要借鉴和学习的。于是我在“宝宝档案”中表扬并肯定了她的做法,还把她的文章复印出来放到每个孩子的“宝宝档案”中,让更多的家长看到,给其他家长以启发。家长们在豆豆妈妈的影响下,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逐渐调动起来了,现在许多家长都像豆豆妈妈一样尝试用自己的笔记录着孩子的点滴进步,还经常和我们交流探讨育儿经验呢。

通过观察表的指导和使用,家长们更加愿意在生活中随时随处观察孩子,他们学会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沟通,这样受益的最终还是我们的孩子。■

篇4:小升初:家长应教会孩子自我修炼

生活中、日常行为中,40%以上都是习惯性行为,可见,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经历了小升初的“小高考”,众多新初一学生将走进新校园成为大家眼中的中学生。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王丹老师根据多年的带班经验总结了小升初时容易牵绊孩子的几大坏习惯,希望孩子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远离四大不良习惯

不独立思考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来说,进入初中,学习量会突然增大。如果孩子还停留在不独立思考的阶段,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要战胜奴性心理束缚,独立的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家长都要培养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具体到学习中,让孩子遇到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和答案。

不认真倾听认真倾听不仅能让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的节奏同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消化吸收。认真倾听还能够让孩子理顺自己的思维,从而更理性解决问题,这种习惯的养成还能够影响到孩子的社交生涯。家长可以和孩子之间做好约定,比如上课铃一响就要做好听课的准备;上课时要注意教师的举动,眼睛和思维跟住教师,同时记好课堂笔记。如果孩子达到了这些目标,家长可以适当给与奖励,

不自我反思初中阶段,学科增加,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提出要求,要善于自我反思才能及时纠正错误。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对的和做错的习题同样要进行反思,还要反思生活经历。进入中学,交际圈也更大了,要通过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反思自己在同学圈和家人圈中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尽快成长和进步。

不课外阅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孩子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孩子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制定一个课外阅读计划,安排好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这种无形中积累的知识会在某一天为孩子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养成良好习惯要循序渐进

吉林省七田右脑潜能开发训练中心付长德校长表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点滴积累、循序渐进、长期打磨,必须从早、从小抓起,从细微之处做起。行为习惯自我修炼的基本方法:首先要统筹安排,逐一养成,在一段时间内抓住一种习惯重点修炼。其次是坚持不懈,反复修炼,强化已养成的良好习惯。

另外,家长平时和孩子多做平等式的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想法,正确引导孩子人生方向。在学习方面,家长一定要多放手,早放手,孩子会早独立。父母要逐渐弱下来,这样孩子才会逐渐强大起来。

篇5:家长教育随笔: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如何爱孩子。

爱并不是娇纵和迁就。恩慈是爱,严苛也是爱。对孩子的爱,有时候就应该是恩威并施的。

孩子小的时候,每次带他去商店买玩具,我总是事先申明只能买一个玩具,至于买什么玩具,让他自己选择。我们常常会在商店里看到因为买玩具而哭闹的孩子。但这样的事情在我孩子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自主的选择,既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又让他懂得了节制。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因为写作的原因,常常熬夜,早晨很难早起。好在孩子的学校离家特别近,上学不用接送。他每天早晨都是自己起床上学。这个习惯对他很有好处。我见过不少因为上学迟到而埋怨父母的孩子。但我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每天上学都是自己定闹铃自己起床。孩子不仅要自己起床上学,还从小学起就承担了下楼到附近的早餐店为我和他自己买早餐的任务。通过为我买早餐这件事情,我让孩子知道,妈妈也是需要照顾的。

我家乡的乡谚说:爹娘爱崽路路长,崽爱爹娘扁担长——地上的路有多长,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有多长,但孩子对父母的爱却像肩头的扁担那样短。孩子并不是天生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他需要有机会照顾父母,他也要学习如何孝敬。

篇6:临近过年,家长要教会孩子十件事!

临近春节,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的事情,但是再忙也不要忘记教育孩子!在过年的时候,有很多礼节,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家长不说,孩子还小,他们自己是不会知道的。

新年快要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年的事情,但是家里有小朋友的,别忘了给他说说过年的一些事情。

篇7:临近过年,家长要教会孩子十件事!

教孩子几句祝福语

家长从小要教孩子懂礼貌,而新年,就要教孩子几句祝福话。

比如说,告诉孩子见到认识的人要说声“新年快乐”,见到长辈要说“祝XX身体健康”,到别人家里要说“恭喜恭喜”等等。

教会孩子表示谢意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很快乐,会给孩子利是,也会给孩子零食。

家长有不在身边的时候,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接到红包要说“谢谢,恭喜发财”,大人给零食要说“谢谢XX”。

教会孩子给长辈请安

每到春节,孩子都会去给爷爷奶奶请安。

家长要教孩子说几句吉利的话,老人开心,孩子也会学会祝福。

教会孩子要谦让

新年,大人小孩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但是小孩子多的地方,就容易有打闹,所以家长要教孩子,对哥哥姐姐要听话,对弟弟妹妹要谦让。

教会孩子对人要礼貌

过年嘛,大家都图一个喜庆。

孩子礼貌才会讨喜,问好道谢这些是基本的,家长还要告诉孩子,没有陪同的.情况下,不要串门哦~

教会孩子等待

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孩子会忍不住嘴巴。

家长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年夜饭要等长辈起筷,我们才能吃。

教会孩子哪些场合不能闹

孩子不懂得分辨什么场合不能做什么事情,所以家长要说明。

春节的时候,尤其是农村家庭,除了祭祖还有很多习俗,家长要和孩子说明,这些时候要严肃,不能闹。

教会孩子要帮忙

过年的时候,懂事的孩子都会主动帮忙,人人称赞。

家长要和孩子说,春节的时候,除了玩,还可以帮大人做一些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

教会孩子一些习俗

春节,各地有各地的习俗需要传承。

家长可以教会孩子一些习俗,给他们讲讲传说故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会孩子注意安全

春节除了热闹还挺危险的,孩子的安全问题要提前和他们说明白。

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放烟花,孩子还小,这些东西不能碰,家长要说明其中的利害。

结语

还有不到十天就要过年了,大家是不是带孩子回老家过年呢?

无论如何,过年有过年的礼节,该教给孩子的东西就要提前说了!上面盘点的这十件事都很重要,希望对各位家长有帮助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