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se小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劝学、劝善的对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劝学、劝善的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劝学、劝善的对联
关于劝学、劝善的对联
知足常乐,无欺自安
不悲镜里容颜瘦,且喜心头领域宽
燕雀应思壮志,梅兰珍重年华
谦者众善之甚,傲者众恶之魁
乘风破浪扬帆远,点石成金哲理明
雪凝无碍松枝翠,霜重更催枫叶红
长志须凭真力气,成才要下苦功夫
泪珠难换丰盈果,汗水能滋烂漫花
需从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跟
素甘淡泊心常泰,曾履忧危性愈坚
宽人三尺,利己一丈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为有才华翻蕴藉,每从朴实见风流
人间无净土,世上有真情
傲气勿存存傲骨,真金非贵贵真知
寡欲无欺身常健,消愁去忧心自清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争脸也是私心
廉贪各走兴衰路,谦满分怀福祸胎
不作**于世上,要留清白在人间
益守己更宜修己,多让人休多上人
淡心复静虑,神怡体自舒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度方为大丈夫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每无忧
身正自然邪不扰,心端怎有恶来欺
意志坚强最珍贵,精神颓废特悲哀
处事当求真善美,为人莫作假凶空
勤能补拙才偏敏,廉不沽名品益高
凌云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
平平淡淡生活,从从容容做人
通今博古,返朴归真
须知岁月无驹隙,莫让年华付水流
宁与凤凰比翼,不随鸡犬争鸣
幸福常从闲里减,才华每在苦中添
书读万卷少,德缺一点多
恪守操行扬正气,诚信道德播清风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袖里清风无价宝,胸中正义有声雷
学问多自虚心得,风物常益放眼量
容人人不矮,责己己偏高
畏寒草落干枯叶,傲雪松伸不老枝
白眼观邪恶,丹心付善良
无知常自满,有识不轻狂
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博览知学浅,广交悟世深
万事必求其所以,居心不可有然而
常熬红烛甘滴泪,难耐清贫莫为师
张弛有度抻活力,名利无贪重晚晴
荣毋昂首,辱不弯腰
自大自悲皆自毁,心雄心慎总心舒
事多长恨时间少,志短始忧道路长
名缰牵蠢客,利锁铐庸人
闲里寻忙忙里乐,苦中作乐乐中忙
聪明源于勤奋,伟大出于平凡
松高节更劲,梅老香且浓
坎坷常能磨壮志,徘徊每会误前程
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实
历劫方显钢骨硬,经霜更知秋水明
一身正气心灵美,两袖清风品德高
应以人长量己短,莫以己短妒人长
贤人常克己,俗子不饶人
碧野青蛙鸣绿夏,苍山红叶醉金秋
羞为拍马吹牛汉,敢做降龙伏虎人
两袖清风心无忌,一身正气梦不惊
懦夫自古以为命,志士从来不服天
实桶无声空桶响,满瓶不晃半瓶摇
万物能容称博大,千金难买是真诚
恩怨挥手断,是非随心平
君子索求道义,小人搬弄是非
崇贤敬德万事业,大功至上千秋名
碧玉蒙尘无损害,红梅傲雪自添娇
清清淡淡归清淡,自自然然返自然
无志难成易事,有心易克难关
事成图报非真善,功就无求乃大贤
知错益智,就过误身
益世甘为牛献乳,利人乐作马飞蹄
有德通情理,无志弄是非
欲使腰包实,须防脑袋空
莫只看财边有贝,应常想利侧藏刀
苦由欲生,悲从心来
心宽易解难为事,量小难容易处人
话语和平闲气少,心胸坦荡好朋多
有志书山山有路,无心学业业无成
笃礼崇义,抱淑守贞
言可省人方属贵,行能济世始称贤
人生是戏还须演,世事如棋岂肯输
政勤何须驱车快,身正岂在训话多
时髦易逝,经典常存
风雨人生坚且壮,诗书情致寿而康
正大光明说真话,谦虚谨慎当好人
勤能补拙,学可医愚
立定脚跟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好事多为难事,名人都是苦人
莫待明年花更好,当惜今朝春尚浓
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待人接物和为贵,兴业建功志必高
读书必提要,处世在通情
实穗低头朝大地,虚禾翘首向高天
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
勤劳能励志,俭朴以修身
奋争生灿烂,等待落平凡
路远当即跬步,锦长应累才丝
无德偏哗众,有才不轻人
倘无霜雪松如草,苟失山林虎变猫
不乘时尚癖,景仰古贤风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遂私情
方圆曲直终须有,苦辣酸甜不可无
愿作泥中藕,不当水上花
骄傲遭逢失败,谦虚孕育成功
世事洞明莫玩世,人情练达应助人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月临浊水明常在,松长凹山直自存
书山有路无捷径,学海无涯有轻舟
老骥奋蹄春永驻,夕阳焕彩乐无穷
责己何妨真面目,待人莫要小心胸
忠奸终有报,泾渭总分明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映斜
做人为有宽容乐,处事因无淡泊愁
富于勤俭穷于懒,成在谦虚败在骄
三思终有益,百忍永无忧
手臂不伸名利场,脚跟休踏是非窝
神游物外烦情少,心注书中乐趣多
纷繁世事扪心问,坎坷人生放胆行
习勤不止能祛病,闻过则纠自得师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看风使舵诚可鄙,见人下菜亦堪嗤
是非只为胡开口,烦恼每因强出头
伟人自古无闲逸,志士从来不屈挠
红火难熔碧玉,苍蝇不点清波
甘作阶梯铺彩路,历经风雨壮师魂
大海心无亏无溢,小溪腹易涨易消
酒欲醉人人不醉,花香袭我我自清
事遇艰危当勇进,人逢便利不争赢
养性修身在恬淡,待人接物贵谦和
甘坐清凉冷板凳,不追庸俗热风潮
胸狭总嫌天地窄,心清才觉海湖平
砺德身心正,求知耳目聪
当了却时须了却,不糊涂时别糊涂
无德只能浊富,有书不算清贫
精神到出文章老,学问深时义气平
虚名恰是捆身索,浊富犹如束颈枷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费时间时费我,人荒事业业荒人
充海阔天高之量,养显忧后乐之志
春蚕可贵因忘我,蜡烛堪佳在照人
备课攻书蚕咀叶,传经解惑茧抽丝
读书诚似衔泥燕,治学浑如酿蜜蜂
宁作劲松迎雪挺,不为媚柳顺风摇
淡泊为人生有乐,浮躁度日命难安
做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名声清似水,人格重如山
鹦鹉前头休多语,小人身边须慎行
一勤天下无艰险,百忍堂前有太平
闲逸磨损意志,勤奋陶冶情操
勤学马列明真伪,常用道德匡自身
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
情理但逢君子讲,是非休信小人言
欲有节行有度,想所闻做所知
辩理岂能留芥蒂,聊天也要取精华
追悔莫如重振做,慎行自是胜盲从
寿高脱俗风华茂,体壮超凡志气豪
笑乃良方能益寿,书为妙药可医愚
愁眉不展苍穹小,笑口常开斗室宽
当以德才评高下,莫将富贵记愚聪
若能坦坦荡荡,何必战战兢兢
惊世文章翻百遍,做人准则记千条
柳絮体媚无骨,梅花影瘦有神
放荡并非潇洒,奢靡岂是风流
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小失当重,大智若愚
莫做无聊事,多读有益书
不惊狼狗一张嘴,只怕人情两面刀
虚心自古称君子,有节无华傲达人
志士眼前无蜀道,男儿心上有天梯
软篾偏能箍硬桶,温言每可服刚人
毕生学识难知足,到老文章不放心
压石何妨春笋出,抽桥无碍白云飞
棋悟妙招非胜算,事明至理即真诠
民心似秤,历史如筛
坎坷人生磨铁汉,纷繁世事炼雄才
知足苦亦乐,无欲凡已仙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伦人非
读书求甚解,做事必认真
日暮不嫌征途远,年轻莫谓未来长
术业宜从勤学起,韶华不为少年留
俗心可鄙,谎言莫畏
良药甜舌尤利病,忠言悦耳更宜行
读书当悟理,办事贵求真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
大丈夫自然直率,真豪杰断不粗疏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药难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世事每从宽处乐,人伦常在忍中全
不谋无耻事,甘作有为人
诚意待人终有德,平心处事自无争
基本功从勤学起,精深理自苦辛来
身正为师桃李盛,德高执教梓楠多
人事如流休问我,心田若海可容人
夏赏荷花秋赏菊,上无谄媚下无欺
书中琢玉真君子,笑里藏刀渺小人
为人忌有踌躇志,做事休存侥幸心
愿同弱者融肺腑,敢与强人决雌雄
自古横行非俊杰,从来忍让是英雄
小酌令人兴奋,狂饮使人发疯
宽以待人于己乐,严加律己受人尊
情趣诚中得,心花静里开
学问常欺无志者,功夫不负有心人
自古败名因快乐,从来结怨为伤情
语杂多是非,心静少烦恼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好向深层谋道义,不图表面做文章
做人诚作本,谋事信为基
苦辣酸甜堪回味,是非成败需反思
益把自卑为自奋,莫将天命作天条
心向浮云知进退,名随野草任枯荣
伏案潜心尝世味,横空仰面写人生
阴晴圆缺终须有,苦辣酸甜不可无
三思知进退,一笑对乾坤
皓首丹心忠教育,清灯红烛放光明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无志一生皆失意,有心万事可成功
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学海泛舟勤是浆,书山探宝苦为先
身无媚骨求真理,腹有痴肠读完书
绝苟且之友,怀检点之心
能坐春风唯意雅,不随世俗独心清
平中见奇巧,拙处露锋芒
小心行世路,大胆写人生
礼让三分能纳福,心宽一寸必延年
勿临渴掘井,宜未雨绸缪
胜利面前防失利,成功背后忌居功
曲曲折折人生路,勾勾叉叉世间情
浊富如风中秉烛,虚名似水上浮漂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终生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百里长堤蝼蚁毁,千寻大树蛀虫枯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
为人品行作范,处事仁义为师
安分身无辱,防非口慎开
逆耳忠言多好意,顺心妙语少真情
威不屈所志,富难淫其心
有才休拍马,无耻乱吹牛
耻作桀王犬,乐为孺子牛
谦到十分防有诈,让开一步不为虚
事无大小唯求益,才有高低贵学贤
平时不说无情话,每日常观有用书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
人心若路直行好,世事如棋宽着高
求名贵法梅松柏,取利羞师蟹蚤蝇
水逢阔处水流缓,心在宽时心态平
莫作软藤攀大树,敢为硬木咬悬崖
有限人生勤进取,无边事业乐耕耘
读有益书精力爽,行无愧事梦魂安
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
乐从勤中得,烦自贪里来
倘求困时人援我,莫忘平时我助人
知足人常乐,无欺心自安
心存公道行方健,言出精诚语自雄
开心每在无私后,塞耳难得有道言
学浅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不作名花香玉槛,愿为小草绿天涯
眼界高时无物碍,心田静处有清波
盖世功勋狂里减,弥天大罪伪中增
效梅傲霜休傲友,学竹虚心莫虚情
莫学灯笼千只眼,当效蜡烛一条心
有勇有谋人中杰,无法无天阶下囚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金无足赤耐火炼,人欠完美经世磨
言简意赅旨趣远,见多识广襟怀宽
贫能节俭,富不奢华
甜以思苦,乐不忘忧
世事沧桑翻冷暖,人生坎坷逐高低
百事须防姑且,一心要究原来
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
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未出土时先有节,得凌云处尚虚心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直接为实,简单是美
忍中乾坤大,笑里学问多
怕小人不算无能,敬君子方显有德
坚持奋斗人好做,放弃追求事难成
巧不自夸方德懿,身能独省总心香
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柳暗花明
有荆棘方为山路,去雾霾又见海天
政从正出,财自才来
风清尘不染,磊落德常存
梅花铁为骨,绿竹虚做心
能受天磨真志士,不遭人妒是庸才
趣真不涉俗,心静自得天
品正心常泰,德高寿自长
示弱为立身之巧,逞强是惹祸之胎
诚可防贪忍防祸,宽能治偏谦治急
人有良知天地敬,胸存正气遐迩钦
志士嫌天短,愁人苦夜长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成功每在潜心处,败事多为得意时
多怪常常因少见,少成往往在多疑
松能傲雪枝长翠,泉不纳污水自清
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任事者当能实干,谨言人每有奇文
戒骄风清日朗,除躁海阔天空
辱人终辱己,尊己务尊人
良书架上有,悔药世间无
立定脚跟做事,放开眼孔看人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相貌不佳德可补,品德太劣貌难遮
处事待人诚为本,持家立业俭当先
世事有常有变,英雄能屈能伸
鲁迅精神能壮骨,雷锋道德可强心
有德名声远,无私威望高
知足虽贫尤自乐,嗜贪总富亦常忧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腰缠万贯非大款,面壁十年乃小徒
海趋深处色如墨,学致贤时人若愚
雷厉风行护芳草,锋强芒利斩恶魔
一催即垮非硬汉,百折不挠是强人
有志者终成大事,无心人易失良机
能言未必真君子,善处方为大丈夫
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失意休馁,得势莫狂
立志要从千载想,闲谈莫过五分钟
无私无畏处事,有情有义待人
缺德常欺事,大贤不傲人
光阴无放假,成就不攀亲
收心静里寻真乐,放眼长空得大观
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
功名本无意,脚迹正有声
知识无涯须勤学,青春有限贵惜阴
品似梅花刚在骨,心如金石毅为神
劳力劳心无贵贱,是勤是惰有升沉
莫同俗草争闲气,可与高风论远怀
岂可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身登绝顶心胸阔,眼避俗尘天地宽
睁大眼睛看世界,把心端正待人生
博学精思增智慧,更新除旧见精神
梅历风霜方绽蕊,人经磨砺始成功
旁门勿进,正道直行
鱼虾浮浅水,鸿鹄博高云
阅尽人情知纸薄,踏平世路觉山平
做人清淡精神爽,处事从容日月长
金钱不足精神补,小节难全大德存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能知耻终生不耻,肯拜师随处有师
求真知不行伪道,重实学勿慕虚荣
风雨一生桥与路,云烟千里利和名
知难不进致无路,遇险攀登别有天
篇2:劝善和诱善
目前我认为在利人利已问题上有两个流派,一个是劝善;一个诱善,
信佛的人都是在劝善,他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比如说现在突然飞来横财,那是祖先积上的德。如果现在做坏事没有现世报,下辈子不知道哪个后代会倒霉呢。但这些还是说服不了追逐利益的生意人,没信仰不信佛教只见商机敢于冒险的商界中人是不管后代会不会倒霉,所以这种劝善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我希望用什么来做例子引导大家?利他才能利已,为了自己能得利首先也得想着他人,以此来“诱善”。
记得我们公司在刚创业不久的出过一次大事故,有几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因为供应商供应的支架表面处理不当,烂在楼顶上,我们不得不一台台的去换,在很多用户不知情的情况我们逐步排查把坏支架换掉了,前前后后花费超过六千万,这个数字对一个小企业来讲差点要了企业的小命。后来又筹集了一部分资金,自己做防腐生产线,建检测实验室杜绝类似的事故发生。当时我们公司的一些人不理解――又没有多少用户投诉,为什么要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换有问题的产品呢?
大家说这种所谓的承担责任,这种投入,是道德还是利益?其实我坦白的告诉大家,是利益!因为我想做长久生意,我不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我没有任何讨巧的办法,只能是越自觉越好,越早解决问题越好,消费者不知道我们的热水器有问题才好,等我们换完了,再打一个电话通知用户检查,对不起,我们的产品出现了质量事故,没有通知你在楼顶换了,没有打扰你。现在换完了,你试试还有问题没有?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口碑就是这样建立起来了,皇明的品牌就是这样建立起来了,所以我们的产品确实比别的厂家的价格坚挺,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质量成本高,材料用得好性能高,还有多少年积累下来的口碑背后对用户的承诺。
主动承担责任,消费者、市场、社会会给你的企业以丰厚的回报,大家一定要坚信这一点,我们所说的价值观,世界观,我觉得这是重要的一点。什么叫价值观世界观?就是你怎么样看待这个世界,你怎么样看待这件事情的价值?做了这件事情,对你公司的品牌积分是正的还是负的,是负担还是将来的收益?不同的观点决定了不同的行动。
这是我们做企业的人反思的地方,我在很多场合提出来诱善,
为什么说是诱善呢,是说明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得先去给予他人利益。这个比例是多少?日本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说是1:9,10%利己,90%利他,他从个人奋斗时的一穷二白到建成两个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再到他接手濒临破产的日航,一年左右时间扭亏为盈,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完完全全的利他精神。
我特别感谢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市场经济总体来讲是公平的,消费者早晚是能理性地分得清谁是长期为用户同时也为自己,谁是短期只为自己私利捞钱的,他们能够被骗一次,不能被骗无数次。企业也是能“做假做伪做劣甚至做恶”几次,不能“做假做伪做劣甚至做恶”一世,中国这块土地上已经无数次证明了的。大家知道道德底限,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当一个企业生存受到威胁时,就可能脱离良知而胡来,但是越胡来越完蛋。我们商界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反省,反思,在经营过程当中,对待质量的把关,对待客服的投入,对待研发、检测的高度重视、自觉给企业做标准,给自己企业画底线,自觉设高压线,这就是现在公开公平的市场经济,对我们所有平民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大的考验,考验什么?不是考验道德,而是考验智慧,所谓的考验市场经济中最质朴又最高级的智慧。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hyh72938@163.com
黄鸣: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前,从石油专业转向致力于太阳能研究,为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奔走呼吁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议案发起人,志愿毕生精力投身于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建设,立志做可再生能源呐喊者,能源替代实践者,子孙利益代言人。联系方式:hmbk51@163.com查看黄鸣详细介绍 浏览黄鸣所有文章 进入黄鸣的博客
篇3:高考作文素材:劝善
高考作文素材:劝善
我们曾试图去改变别人,后来发觉都是徒劳无功,高考作文素材:劝善。明明带着好意,结果反而造成伤害,甚至反目成仇。
为什么人总是听不进善意的劝告?劝的人和劝的对象,双方都要负责任。
劝的人,往往站在道德高点,一副审判官的气派,他看得准说得对,但气焰逼人,让人一见就反感。至于劝的对象,通常都以自我为中心,很明显的'缺点,却偏不承认,有块布遮蔽眼睛,这块布就是他自己。任何真话,只要点出他的缺点,就被认为是在针对他,一概不被接受。
人际生活,大家都不愿听真话,也不愿说真话.或者干脆不对他本人说,而宁愿在背后说,多少误会从此产生。偏偏有人就看不见这原委。常听有人吵架时说:你为什么不对我本人说,要在背后说?
唉!能对他本人说吗?但有些话还是要对他本人说的。“劝善”是朋友应有之义,如果大家你好我好各不得罪,顶多算得上酒肉朋友而已,如此交友有何意义?
著名的古代以色列王戴维,一生敬虔自守,畏天爱人。但晚年却占有了部下妻子,还杀了部下以维持其美名。他是王,谁敢规正他?就有_A不怕死的人,婉转地对戴维王讲了个故事:城里有个富有财主,牛羊无数,另外有个穷人,只有一只小母羊羔,像宠物般与他家孩子一同长大。有天富人请客,舍不得取自己的羊,却夺了穷人的羊羔宰杀奉客。
戴维天性正直良善,听此恶行,大叫可怒也,非将此人法办不可。谏臣在此关头上轻描淡写说:王呀!你就是那人。
推荐作文素材阅读:
理想与信念作文美句美段
作文巧妙的漂亮开头集锦
高考满分作文优美片段
篇4:劝善的高考作文素材
有关劝善的高考作文素材
我们曾试图去改变别人,后来发觉都是徒劳无功。明明带着好意,结果反而造成伤害,甚至反目成仇。
为什么人总是听不进善意的劝告?劝的人和劝的对象,双方都要负责任。
劝的人,往往站在道德高点,一副审判官的气派,他看得准说得对,但气焰逼人,让人一见就反感。至于劝的对象,通常都以自我为中心,很明显的缺点,却偏不承认,有块布遮蔽眼睛,这块布就是他自己。任何真话,只要点出他的缺点,就被认为是在针对他,一概不被接受。
人际生活,大家都不愿听真话,也不愿说真话。或者干脆不对他本人说,而宁愿在背后说,多少误会从此产生。偏偏有人就看不见这原委。常听有人吵架时说:你为什么不对我本人说,要在背后说?
唉!能对他本人说吗?但有些话还是要对他本人说的`。“劝善”是朋友应有之义,如果大家你好我好各不得罪,顶多算得上酒肉朋友而已,如此交友有何意义?
著名的古代以色列王戴维,一生敬虔自守,畏天爱人。但晚年却占有了部下妻子,还杀了部下以维持其美名。他是王,谁敢规正他?就有_A不怕死的人,婉转地对戴维王讲了个故事:城里有个富有财主,牛羊无数,另外有个穷人,只有一只小母羊羔,像宠物般与他家孩子一同长大。有天富人请客,舍不得取自己的羊,却夺了穷人的羊羔宰杀奉客。
戴维天性正直良善,听此恶行,大叫可怒也,非将此人法办不可。谏臣在此关头上轻描淡写说:王呀!你就是那人。
素材运用:劝善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劝者的态度和语气,就变得极其重要。有人总结经验:“应该用最柔和的语气来讲最重的话。”这好比喝苦药配以蜜枣,喝得下去,药才有用。而被劝者也要敞开心扉,时刻以“良药苦口利于病”来警醒自己接受善意的劝告。
篇5:佛教劝善理念研究
佛教劝善理念研究
就其社会取向而言,说佛教是一种劝善宗教绝对不错.在佛教原典中,本有一套绵密的劝善理念.这套理念以十善恶业为伦理核心,报应轮回为驱逼动力,最终达致福寿得道为目标.其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伦理思想及劝善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 者:段玉明 DUAN Yu-ming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刊 名:云南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年,卷(期): “”(5) 分类号:B948 关键词:劝善理念 十善恶业 轮回报应 <太上感应篇>的知识脉络' >篇6:《劝学》. ..
《劝学》. ..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2. 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В、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却又有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善于区分。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
六、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瘛笔切紊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róu通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lì 参 cān 省 xǐng qì 臾 yú
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和“为”是两个动词,“”通“А保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 学习讨论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
篇7:《劝学》. ..
《劝学》. ..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2. 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В、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却又有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善于区分。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
六、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 和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 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 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 ,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瘛笔切紊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róu通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lì 参 cān 省 xǐng qì 臾 yú
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和“为”是两个动词,“”通“А保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
篇8:劝学
劝学
教学目的:
⑴多角度DD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深入阐释;
⑵有重点DD学习本文生动活泼的比喻论证;
⑶要积累DD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及通假字。
教学步骤 :
1.正音:
中zhòng绳:合于拉直的墨线。 róu:使……弯曲。
槁暴gǎopù:枯干;槁,枯;暴,晒。 砺lì:磨刀石。
参省cānxǐng:检查、反省。 qì:踮起脚。
跬kuǐ:古代的半步,跨出一脚。 骐骥qíjì: 骏马。
驽nú马: 劣马。 锲qiè:刻。
镂lòu:雕刻。 螯áo:蟹钳。
2.通假字:
虽有槁暴(又)(曝) 以为轮(В
知明而行无过(智) 君子生非异(性)
3.导入 :
荀子(约前3─前238年),赵国人,名况字卿。战国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曾游学于燕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一书,共32篇。他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法后王”,反对“法先王”。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故强调教育(后天学习)的作用,提倡重法、隆礼、尚贤、使能。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
荀子文章,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善用比喻,又多用排比,气势雄浑。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为《荀子》第一篇。《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学”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的意思。作者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以增长知识和才干,以培养高尚的品德。
4.学习与思考
荀子是从哪些方面切入对学习的议论?
试从内容到形式略析本文的喻证。
注意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及通假字。
5.讨论与点拨
① 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三个分论点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学习的意义:知明(提高)/无过(改变)
学习的作用:假物(弥补)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成(积累)/不舍(坚持)
/心一(专心)
要点:学不可以已DD含两方面的意思:学习意义重大,学不可止;学习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要求学不可止。
② 关于各节中的'比喻论证
※学习的意义方面DD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两个比喻取于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有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
△“直木为轮”
设喻角度已变,“直木”经过改造已变成有用的车轮,进一步强调学习的改造作用,经过后天的学习,人是可以改造成为有用的人的。
△ “木受绳直”
“金就砺利”
在强调学习改造功能的基础上,承上而来其喻又有深意。“规”“绳”“砺”是一种规范,学习就是人的循依。人只有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小结①:这5个比喻都是围绕“博学”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这点来进行论证的。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的结果。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利器就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学习的作用方面DD
△ “登高博见” △
比喻学习如登高之见广,非学不能广识。
△“登高见远”
“顺风闻彰”
“舆马致千里”
“舟楫绝江河”
诸多比喻给人以这样的思考:人学习的先天禀赋并无太大差异,如果说有差别,就因为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小结②:5个比喻,首先指出“思不如学”,接着指出“登高”才能“博见”,再从用日常生活中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以证“学不可以已”。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在善于利用学习以弥补己之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学习的方法、态度方面DD
△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先从正面设喻,谈学习方法之积累。欲得(风雨、蛟龙)必从“积”字来。同样,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就能有所成,自然达于通明之境。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再从反面用喻,强调不“积”的坏处。
△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反复从正反两面设喻,用骐骥与驽马对比,用锲舍与不舍对比,转而论学习贵在坚持。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人之于学,万不可一暴十寒,没有恒心。
△ “蚓用心一”
“蟹用心躁”
用蚓和蟹2个比喻,再作正反对照。
小结③:本段作者用了10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积德”,说明学习以养德,是不断积累的结果,谈的是方法。接着又用“跬步”、“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谈的是结果。再用4个比喻正反对照:“骐骥”与“驽马”对比,“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对照,说明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末了,作者用蚓和蟹2个比喻再作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谈的是态度。
6.小讨论:运用比喻阐明道理
设喻从生活中来;
用喻使抽象的道理得以深入浅出;
篇9:《劝学》...
《劝学》...
wanbaoyu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
导语 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瘛笔切紊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读。
学/不可以已 /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师生一起处理课文词句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先自学,后提问。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讨论分析下列词语的一词多义。(闻,绝,假,强,望)
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特殊句式
四.布置作业
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检查字词及翻译。
三.课文分析
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