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ly121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

篇1: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

四、教学辅助手段

CAI.课件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阵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体会:阵地是战士保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战斗的地方。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常常说“人在阵地在”。)

请你再读课题,想一想:把哪儿当成了阵地?(手术台)“手术台”是专门用来干什么的地方?(医生抢救病人、为病人动手术的地方)

当你读课题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课题是由谁的话演变而来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文后,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由白求恩大夫的原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演变而来的。他是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不撤离时说出来 的。)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出示句子:“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请你读一读白求恩大夫说的这句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同桌讨论。

(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这句话是比喻的说法。白求恩大夫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医生打仗的地方。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最能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请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学生默读勾画)

2、画完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语句有语气地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感受。(生自读体会)

3、请你在四人小组中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然后谈谈感受。(学生小组讨论,谈自己的感受。)

4、请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谁愿意把自己最感动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在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指导朗读,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②“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板书:情况 :危急      镇定)

③“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板书:更危急    坚守阵地)

④“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火苗向手术 台扑过来。”“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板书: 十分危急    争分夺秒)

⑤“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5、课中小练习:区分“陆续、继续、连续”

在课文中出现了:陆续、继续、连续这几个词,它们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是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你能分清它们的不同之处,选出正确的词来填空吗?

出示.课件:自由练习填空,分清三个词的差别。

我军的伤员(           )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            )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             )工作了69个小时。

(四)引导争论,再次感悟

在“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那样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师卫生部长恳求白求恩离开阵地,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究竟白求恩大夫是不是我们的客人?那为什么他要说自己不是客人呢?不是客人,那又是什么人呢?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各抒已见: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是客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

学完了这篇课文,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工作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板书设计:

篇2: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    况:   危急  →   更危急   →    十分危急

白求恩:   镇定  →  坚守阵地 →    争分夺秒

对工作认真            对同志热忱

国际主义精神

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

四、教学辅助手段

CAI课件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阵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体会:阵地是战士保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战斗的地方。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常常说“人在阵地在”。)

请你再读课题,想一想:把哪儿当成了阵地?(手术台)“手术台”是专门用来干什么的地方?(医生抢救病人、为病人动手术的地方)

当你读课题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课题是由谁的话演变而来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文后,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由白求恩大夫的原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演变而来的。他是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不撤离时说出来 的.。)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出示句子:“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请你读一读白求恩大夫说的这句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同桌讨论。

(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这句话是比喻的说法。白求恩大夫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医生打仗的地方。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最能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请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学生默读勾画)

2、画完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语句有语气地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感受。(生自读体会)

3、请你在四人小组中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然后谈谈感受。(学生小组讨论,谈自己的感受。)

4、请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谁愿意把自己最感动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在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指导朗读,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②“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板书:情况 :危急      镇定)

③“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板书:更危急    坚守阵地)

④“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火苗向手术 台扑过来。”“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板书: 十分危急    争分夺秒)

⑤“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5、课中小练习:区分“陆续、继续、连续”

在课文中出现了:陆续、继续、连续这几个词,它们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是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你能分清它们的不同之处,选出正确的词来填空吗?

出示课件:自由练习填空,分清三个词的差别。

我军的伤员(・     )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      )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 )工作了69个小时。

(四)引导争论,再次感悟

在“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那样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师卫生部长恳求白求恩离开阵地,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究竟白求恩大夫是不是我们的客人?那为什么他要说自己不是客人呢?不是客人,那又是什么人呢?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各抒已见: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是客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

篇4: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三年级语文下册:《手术台就是阵地》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篇5: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当头一棒、敌人、激烈、陆续、淹没、仍然、吼叫、危险、形势、继续、迅速、争分夺秒等。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2、3、4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思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什么?

(2)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3)朗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面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4.理解白求恩的两句话。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思考: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感情朗读。

3.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的理解。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五自然段,整体回顾课文。

教学步骤: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的理解。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四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小时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注意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并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及要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思维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探究活动

一、小制作——不花钱的救生衣

刚学游泳的同学,都喜欢套一个游泳圈,这样浮在水上学游泳很安全,但是游泳圈总妨碍手脚的活动,不太方便。

这里教你做一件救生衣。

按着自己的身材缝制一件前后带口袋的背心,不要太紧。找一些泡沫塑料,切成5厘米左右的小块,把塑料块装在背心前后的口袋里,装满后把袋口缝好。穿的时候只要把背心套在身上,系好两侧的带子就行了。

二、读一读,开开心。

如果你有兴趣可对此文进行删改,也可根据自己所学的课文、_、电视剧等自编一篇“课文连珠”。

课文连珠

昨天,我带上《我的弟弟“小萝卜头”》骑着《曼谷的小象》在《雨》中离开《富饶的西沙群岛》,《爬上天都峰》,跨过《赵州桥》,穿过内蒙古《草原》,经过一个边塞《小站》,回到我的故乡——《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半路上遇上了一群人,他们正在《路旁的橡树》下为《一次成功的实验》举行联欢会。

参加的人有:《三个儿子》、《江上渔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凡卡》、《黄继光》、《爱迪生》、《为人民服务》的《李时珍》……他们表演了许多节目:第一个节目是《师生情》,然后《亲人》共唱《大海的歌》。在此其间,还请来了《揠苗助长》的爷爷谈谈体会,他语重心长地说:“凡事要《动手做做看》,遇到问题《不懂就要问》,发现了问题《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他的发言博得阵阵喝彩。接着,孙敬修爷爷讲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他《在南极的日子》……其中,《第六颗钻石》的故事和《难忘的八个字》最打动人心。最后,娃娃剧团的小演员们表演了课本剧《会摇尾巴的狼》、《群鸟学艺》,舞蹈《七色花》等。临近尾声,《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给每人一份《新年礼物》,《小摄影师》为大家摄影留念,联欢会在《可贵的沉默》和《一定要争气》的乐曲声中结束了。

篇6: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环境描写及与之相对应的三次人物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对卫生部长所讲的话的含义,尤其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目标。

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请同学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27、手术台就是阵地)

2.师口述并用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

3.师归纳总结:课文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救伤员的经过,可以合并成为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

4.指读课文一和五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板书: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

6.请学生回忆分段的方法,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下:

(1)通过自读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即重点段。

(3)思考其它自然段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7.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分段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板书:先找出重点再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事件背景。

指名一人读第一段,其他人思考:通过读这一段,你了解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白求恩的事迹,体会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节:用“______”划出描写战斗情况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思考:你从中懂得了什么?(板书?情况表现)

(2)集体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①抓住“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等词语,体会出战斗形势很紧张。

板书: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

②抓住“敏捷、十分镇定”等词理解白求恩医术高明、临危不惧、不考虑个人安危的崇高品质。

板书:敏捷十分镇定

(3)教师归纳总结:战斗形势这样紧张,白求恩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但他心中只有伤员,坚守在手术台前是那样镇定从容。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男_分角色读。

(6)打出投影,总结学法。

一读了解内容

二找重点词语

三议深入理解

四读体会感情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形式学习。

①学习这自然段主要抓下语句:

情况:敌机不断吼叫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

表现:低下头继续做手术

板书以上语句。

②重点指导学习理解白求恩说的四句话。

指名学习角色读卫生部长与白求恩的话。理解:上级命令,甚至恳求白求恩撤走,白求恩完全可以服从命令,但他为了给伤员做手术,坚决不走。

默读、指名读、齐读、反复读白求恩说的四句话,思考:白求恩为什么不肯走?

引导学生体会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事业的伟大的精神。

③指导学习读这一自然段。

(2)第四自然段自学后讨论交流。

抓以词语并板书:

情况:一连几发、落下瓦片、布帘烧着

表现:仍然、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

3.整体感知全段内容。

指读第二大段,思考:二、三、四自然段是怎样连起来的,说明了什么?

板书:对工作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齐读这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六、师总结全文,生带着对白求恩的崇敬之情,再次朗读全文。

对工作极端负责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做得比较好,学习第二段的时候我带着学生有步骤地学习,后来总结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方法,自学往后的课文。

篇7:小学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词语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惑,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特别要关心一下差生的朗读情况。

3.我们一起先来把这些生字读准确,就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正确。

(三)朗读生字。

1.把生词读准确了,那课文是不是就能读正确,读流利呢?

2.这次朗读,同学们进步多了,但还有几个句子,需要再练习一下。

3.现在我们已经把词语读准字音了,难读的句子也能读流利了现在同学们能不

4.能把课文读的更正确,流利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大家试试看,好不好?自由读。

5.下面让我们全班同学开火车每人读一句,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读的,一人一句接读。

6.齐读全文。思考:课文到底讲了意见什么事。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会这样说的。

7.出示图,学生回答。

(四)理解词语。

1.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哪个词语。

2.出示难懂词语,再联系上下文读读看,是不是懂了。

(五)练习写字。

1.看着生字表,看着读,认清字型。

2.哪几个字难写,要注意什么。

3.分类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2.从词句中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难点:体会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的工作情况。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谁来读一读课题。

2.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中悟到了些什么?

3.既然是坚守。我们来算算看白求恩坚持了多长时间。

齐会战斗进行了多久(三天三夜)。请你算算看白求恩休息了几个小时。(三小时)

三天三夜中白求恩仅仅休息了三个小时,为的是什么?(坚守阵地,抢救伤员)

二、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

1.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找看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环境是怎样的?用笔划出来。

2.手术台设在齐全战地的战场,环境十分恶劣,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一句出示一句。

三、当炮弹落在空地上,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火苗向手术扑过来时,白求恩是怎样坚守阵地的,请你们再读课文,用笔把它们划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四、通篇朗读,有感情地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