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饭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初二下册语文《细菌的启示》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二下册语文《细菌的启示》练习题及答案,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下册语文《细菌的启示》练习题及答案

篇1:初二下册语文《细菌的启示》练习题及答案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间接( ) 角落( ) 恶心( ) 执著( )

承担( ) 踪迹( ) 免疫( ) 庞大( )

二、补充完整下列短语。

不卑___ 不湿___ 不喜___ 赤手___

道高一尺___ 一招鲜___ 十八般___

三、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一以贯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时候。

一以贯之:

②要我们束手待毙,而恰恰是激发我们竟争、自卫。

束手等毙:

③而细菌得天独厚的是,其繁殖速度极快。

得天独厚:

四、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4月,胡锦涛同志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________、国内________、两岸_______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21教育网

A.和平和谐 和气 B.和平和谐 和解

C.和平和气 和解 D.和气和谐 和解

五、课内阅读。

1、这篇演讲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2、《细菌的启示》一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安排全文内容的?

3、《细菌的启示》一文为什么对细菌的不可毁灭性和寄生的生存策略作详细地介绍?

篇2:初二下册语文《细菌的启示》练习题及答案

一、jiàn jiǎo ě zhuó dān zōng yì páng

二、不亢 不火 不哀 空拳 魔高一丈 吃遍天 武艺

三、①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一切事物贯穿起来。

②束手等毙: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等失败。

③得天独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指享有特殊优厚的条件。

四、B

五、

1、其一,把抽象的理论,科学的概念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其二,自问自答,引起听众的主意和兴趣。其三,抓住听众心理,讲述听众关注的,新奇的事理,进行现场交流。其四,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传神的书面词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文章从认识细菌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两方面来安排全文内容。

3、一方面这是细菌最显著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作铺垫。

篇3:《细菌的启示》练习题及答案

《细菌的启示》练习题及答案

一、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条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罗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画?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个答案中,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答案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贝尔纳的答案为什么被评为最佳答案?

二、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处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答题。

①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②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③但从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④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有水存在。

A.用词不当的一处是(填序号)__,修改__________。

B.意思表达不完整的一处是(填序号)__,修改 __________。

C.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一处是(填序号)__,修改__________。

三、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4题。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它们能承受从摄氏零下30度的`低温到150度的高温,它们生存于大气、水和土壤中,甚至6英里以下的玄武岩中也有它们的踪迹。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和质量非常可观。举几个例子,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一个学者测出了一杯水中的细菌,由此推论,海洋中的细菌总质量是陆地上全部生物的五十分之一。

1、语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细菌的?

3、语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把语段划线句中的“由此推论”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四、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5-9题。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它陆生动物。(A)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B)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C)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感情。②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D)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娄虫已有碧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有删改)

5、本文从分工、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蚂蚁作为高级社团性昆虫所具有的文明。

6、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7、“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句是从原文抽出的,把这句放在文中ABCD四处中的_______处最适合。

8、本文的语言既生动又平实,请就①、②两个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9、人类还有一个新定义——人是文明动物。文明是人类所独有的,那么你如何看待蚂蚁的“文明”?

参考答案:

一、该方案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A.③,“从”改为“在”。B.②,加上“的”或“的地方(的星球,的行星)”或去掉“是”。C.④,删去这个句子。

三、课内同步阅读。

1、细菌无所不在。

2、承受的温度,生存的空间,数量和质量的客观三个方面。

3、列数字、举例子

4、不可以,因为后一句的内容是根据“一个学者测出了一杯水中的细菌”推论得出的,不是经过实际测算的结果。删掉后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严密了。

四、课外拓展阅读。

5、劳动 感情

6、列数据 举例子 逻辑顺序

7、D

8、①句为平实说明,这句话,使用数据和恰当的副词“远远”、“所有”,准确说明了蚁的种类之多;②句为生动说明,这句话通过拟人的形象手法形象地说明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感情。

9、蚂蚁的“文明”其实是一种本能,说明了蚂蚁的类人文明与自觉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类文明有本质的不同。

篇4:初二下册语文的练习题

练习就是用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通过多方面的强化,恰当的重复来掌握知识和技巧。题,既包括书面文字,又包括口述和动手操作的实验等。下面是初二下册语文的练习题,请参考!

初二下册语文练习题:《我的母亲》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秩序(chì)调运(diào)

悬崖勒马(lè)惊魂甫定(pǔ)

B.折本(zhé)喟然(wèi)

并行不悖(bèi)酩酊大醉(dǐng)

C.差劲(chà)拙劣(zhuō)

似是而非(sì)数见不鲜(shù)

D.殷勤(yīn)囤积(tún)

春色撩人(liáo)蒙头转向(mēn)

【解析】

A项“秩”读zhì,“甫”读fǔ;B项“折”读shé,“喟”读kuì;C项“数”读shu。

【答案】 D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5分)

A.嘉奖  誓死如归  奏效  越俎代庖

B.勤检弱不经风整饬历久弥新

C.真谛既往不咎小憩举步为艰

D.体恤提纲挈领端倪夙兴夜寝

【解析】

A项“誓死如归”应为“视死如归”;B项“勤检”应为“勤俭”,“弱不经风”应为“弱不禁风”;C项“举步为艰”应为“举步维艰”;D项“夙兴夜寝”应为“夙兴夜寐”。

【答案】 B

3.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5分)

①由于年龄小,兄妹又多,全仗母亲独力________了。

②母亲似乎把一世的________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

③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准则,什么事都可将就,但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________。

A.抚养    委曲    界线

B.抚养委屈界限

C.哺养委曲界限

D.哺养委屈界线

【解析】

抚养:爱护并教养。哺养:喂养。委曲:a.河流、道路、曲调等弯弯曲曲;b.名词,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界线:分界线(具体的)。界限:事物区别的分界(抽象的事物)。

【答案】 B

[初二下册语文的练习题]

初二下册语文《细菌的启示》练习题及答案

篇5:四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1、读拼音,写词语

wěixù pīkāi jìnchájì nuódon wāiwāixiéxié ménkǎn

()()()()()

[答案]苇絮劈开晋察冀挪动歪歪斜斜门槛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忙――_____扩大――_____温和――_____

[答案]慌忙――从容扩大――缩小温和――粗暴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次。正是由于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_,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次深深热爱祖国勇救交通员,智斗鬼子

4、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2)鬼子军官用中国国话问雨来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

[答案](1)”!”,”!!”(2):”,,!”

篇6: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

2.顿时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

3.有些恐龙动作敏捷。( )

4.它的后代繁衍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霸王龙

( )的马门溪龙

( )的鸽子

( )的孔雀

( )的演化

( )的鸟儿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

2.立刻、一下子。( )

3.反应迅速快捷。( )

4.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四、我能为下面的字再找一位看起来相似的“形近字”朋友,并为它们组词。

顿( ) 肢( ) 纪( )

钝( ) 枝( ) 记( )

栖( ) 末( ) 翼( )

洒( ) 未( ) 冀( )

【答案】

一、

1.(演变)

2.(欢欣鼓舞)

3.(灵敏)

4.(巨大)

二、

(凶猛) (迟钝) (轻盈)

(五彩斑斓) (漫长) (凌空翱翔)

三、

1.(迟钝)

2.(顿时)

3.(敏捷)

4.(欣喜若狂)

四、

顿(顿时) 肢(四肢) 纪(纪念)

钝(迟钝) 枝(树枝) 记(记住)

栖(两栖) 末(末尾) 翼(双翼)

洒(洒水) 未(未来) 冀(希冀)

篇7: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猫》

一、分辨带点字的读音。

的确( )(de dí dì)

暖和( )(hē hè huo huò)

玩耍( )(suǎ shuǎ yào)

折磨( )(zhé shé zé)

二、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 )吧,它的确( )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 )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

3.它们逐渐( )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小猫什么都怕,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劳动任务很重,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午的自习课,虽然老师没有来,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的第_____段着重写了猫性格的古怪,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的。课文的第2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这句话可作为该段的段落大意。课文反映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片段品析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1.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文中第( )句话写出猫的可爱,第( )句话写出猫的淘气。

3.从“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你读出了作者对猫的( )之情。

六、用“摘录法”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你别看小草那样柔弱,可它们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来了一场暴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些小草。呀!小草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慢慢地又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是啊,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可是它们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

这段短文主要讲了:( )。

七、读诗句,填上动物的名称。

两个黄(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留恋( )时时舞,自在( )恰恰啼。

泥融飞( ),沙暖睡( )。

参考答案:

一、(dí) (huo) (shuǎ) (zhé)

二、

1.听话 确实

2.如果

3.慢慢

三、

1.又非常勇猛,遇上蛇也想斗一斗。

2.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没有一个叫苦的。

3.同学都在认真学习,课堂秩序非常好。

四、稀奇怪异,一总分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五、

1.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2、3、4;5、6、7

3.喜爱

六、

别看小草那样柔弱,可它们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七、

(鹂)(白鹭)(黄鹤)(戏蝶)(娇莺)(燕子)(鸳鸯)

篇8: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词三首》

一、读拼音,写字词。

1.在xī shū( )的lí( )笆旁,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田野里,一位老wēng( )正在锄黄豆地里的zá( )草。

3.有个小孩趴在溪边bō( )莲蓬。

二、“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疏疏:__________。

阴:__________。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日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相媚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 )

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

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稀疏 篱

2.翁 杂

3.剥

二、

示例:最有趣的是小儿子,他扎着两个羊角辫,额前留着一缕刘海儿。他顽皮地从溪里摘下一只大莲蓬,趴在草地上剥莲蓬。他嘴里哼着小曲儿,还不时地摇头晃脑,翘起的腿还不停地上下摆动,真是快乐极了。

三、

1.稀疏 树荫

2.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四、

1.白天长了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互相逗趣,取乐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3.(1)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中,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B

(3)示例:小溪两岸绿油油的庄稼,在草地里啄食昆虫的成群的小鸡,溪头大片的荷塘,田田的荷叶。

五、

1.宋 杨万里

2.春

3.奔跑

4.B

5.示例:面对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孩子东张西望,四处搜寻飞来的蝴蝶。

篇9: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è jiāng jiān bèi tún bù yí dòng dēng lù shàng yuán

( )(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词义填在括号里。

山上的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

A.表现出来的活力。

B.活跃;有生气。

C.英俊;相貌、身材好。

三、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盘曲( )( )

突兀( )( )

颜色( )( )

变化( )( )

1.上面的词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容公路的。

2.上面的词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来形容变化很多,使人难以把握。下面的词语中不是这个意思的是( )。

A.变幻莫测

B.千变万化

C.日月如梭

D.反复无常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仿写句子:这段时间,天空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变化无常。

2.照样子,写出双龙洞外洞的特点。

例:水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

外洞很大,大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选文中加黑的句子是________句,从侧面点明了孔隙________的特点。

2.用浪线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

3.将选文中的“贴”换成“挨”行不行?( )

A.行,意思相近,不影响表达效果。

B.不行,“贴”说明作者是紧紧地靠着船底的,衬托出孔隙的小。

4.联系上下文,说说孔隙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猗园。走进古猗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代古猗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碧波荡漾、苍松翠竹、层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呀!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见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子前有一块黑色的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

老师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升起了怒火。

从缺角亭后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丽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竟又回到了照壁前。

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

(2)形容器物、陈设或艺术作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

2.用“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A.照壁、九曲石桥、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B.照壁、缺角亭、九曲石桥、浮筠阁、照壁

C.照壁、缺角亭、浮筠阁、九曲石桥、照壁

D.照壁、九曲石桥、竹枝山、缺角亭、浮筠阁、照壁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浙江 肩背 臀部 移动 登陆(登录) 上源

二、B

三、而上 森郁 各异 多端

1.盘曲而上

2.变化多端 C

四、

1.排比 万里无云 乌云密布 阳光灿烂 狂风大作

2.就算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也不会觉得拥挤。

五、

1.设问 小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B

4.“孔隙”的特点是狭小、黑、险。

六、

1.(1)栩栩如生

(2)古色古香

2.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3.D

4.表达了作者对古猗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篇10: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海上日出》

一、读拼音写汉字。

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tì( )黑云xiānɡ( )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zǐ( )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jǐn( )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二、多音字组词。

冲chōnɡ( ) 重chónɡ( )

chònɡ( ) zhònɡ( )

荷hè( ) 转zhuǎn( )

hé( ) zhuàn( )

三、按要求写句子,再写出原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日出前,天空还是(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 ),红霞的范围( )。

日出时,天空中出现了( ),接着( ),到了最后( )。

五、重点段落品析。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 ),慢慢地( ),到了最后,它终于( )云霞,完全( )海面,颜色(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按( )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 )变化,还抓住太阳( )和( )的变化来写。

3.作者采用( )的写法,表现出日出时的( )美。

4.想象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观日出

看日出需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1.全文有__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__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 ) 慢——( )

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

露(露水 看见 显现)

蹦(出 跳 照)

(2)本自然段共有_话。第二句的意思是讲________。第七句的意思是讲____________。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_________,这几句话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来写。

参考答案:

一、

替(tì) 镶(xiānɡ) 紫(zǐ) 仅(jǐn)

二、

chōnɡ(冲动) chónɡ(重新)

chònɡ(冲着) zhònɡ(重量)

hè(重荷) zhuǎn(转身)

hé(荷花) zhuàn(转动)

三、

1.太阳向上升 拟人

2.这是伟大的奇观 反问

四、

一片浅蓝 出现了一道红霞 慢慢扩大 越来越亮。

太阳的小半边脸 努力上升 跳出海面

五、

1.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 努力上升 冲破 跳出 红得非常可爱

2.时间 动态 颜色 光线

3.拟人 动态

4.作者会赶紧把这些景象拍摄下来。还会说:“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心里会非常愉快

六、

1.3个、2个

2.淡、快

3.(1)显现 跳

(2)7句、大海和天空的颜色、太阳出来后大海和天空的颜色

(3)太阳出来的过程,整个过程

篇11:初二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半帆风雨宜织锦 B.千年筠竹老不死

C.半树佛花香易散 D.万里鱼龙争照影

7.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8.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9.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 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 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

10.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 。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

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

11.从修辞效果看,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却频频发生,

,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12.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

,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13.从句子的前后照应、句式的整齐美观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一句是( )

A.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纯洁、坚忍和品质的高贵,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永远怀念和敬仰。

B.那一排排矫健挺拔的大官杨,一片片随风摇曳的柳树林,一亩亩银花盛开的棉田,一垛垛刚收割的玉米和高粱堆得像小山。

C.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D.第一个月,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1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动。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块白布。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响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好像是水中闪光的珍珠,又好像是天上眨眼的星星。

1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欢笑盛开在眼睛上、眉毛上,心啊,要从喉咙里跳出。

B.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C.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D.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青年人,珍重的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动笔!

16.下列语句中运用的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7.对下面的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运用反衬手法,说明瑞士钟表公司的维修人员是不太勤快,但瑞士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可靠。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运用引用、对偶、夸张的手法说明产品数量多、性能好。

C.美国柯达公司广告:“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产品的使用方便。

D.湖南“天仙”电扇厂广告:“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运用双关的手法说明产品销量大、质量好。

18.对下列古诗词中加点部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比喻,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感情。

C.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萤。——说“春风”能“语”,赋予物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别有情趣。

D.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落叶之多。

1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20.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2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22.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上下滑动查看)

参考答案

1.C 2. A 3.D 4.C(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5.A 6.D 7.A 8.A 9.C 10.A

11.D(A项“阴云”还有散去的时候,比喻不当。B项“三废”没有“虎豹”的行为暴烈,比喻不当C项“三废”与“强盗”的行为没有相似点)

12.A 13.C 14.D 15.C 16.B

17.D

18.D(不是对比,也不一定整夜都在听雨)

19.B

20.B(简析: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2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22.B

初中 语文的学习方法

预习:预习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部分!(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首先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题材,作者,时代背景,弄清楚生字的读音,意思,词的意思;然后精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找出段与段的关系,以及出现的语法知识。

听课: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专心听课,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动脑,积极发言;记好课堂笔记。复习:课后整理!结合课堂笔记,归纳整理本课的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加强记忆,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

阅读:广泛阅读和精读结合!每周熟背几首诗,细读几篇文章;一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活动: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如:朗诵,背诵,基础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篇12:初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1. 一组数据:10、5、15、5、2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0,10    B. 10, 12.5     C.  11,12.5     D.  11,10

2. 实验学校九年级一班十名同学定点投篮测试,每人投篮六次,投中的次数统计如下:5,4,3,5,5,2,5,3,4,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  )

A.4,5     B.5,4     C.4,4     D.5,5

3. 在某校“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9名学生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的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9名学生成绩的(    ).

A.众数          B.方差          C.平均数          D.中位数

190分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82分, 245分4.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 =82分,

A.甲班           B.乙班              C.两班一样整齐      D.无法确定

5.某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六位评委给3号选手的评分如下:90,96, 91,96,95,9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95             B.94                C.94.5              D.96

6、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4,x,6,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4              B.5                 C.5.5               D.6

7.某车间对生产的零件进行抽样调查,在10天中,该车间生产的零件次品数如下(单位:个):0,3,0,1,2,1,4,2,1,3,在这10天中,该车间生产的零件次品数的

A.中位数是2     B.平均数是1         C.众数是1          D.以上均不正确

8.从鱼塘捕获同时放养的草鱼240条,从中任选8条称得每条鱼的质量分别为1.5,1.6,1.4,1.3,1.5,1.2,1.7,1.8(单位:千克),那么可估计这240条鱼的总质量大约为

A. 300千克      B.360千克           C.36千克           D.30千克

9.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三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              C.8.5,8            D.8.5,9

10.若样+1,+1,…, +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x2+2,…, xn+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为10,方差为2               B.平均数为11,方差为3

C.平均数为11,方差为2              D.平均数为12,方差为4

11.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平均数都是5,甲组数据的方差=,乙组数据的方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组数据比一组数据的波动大         B.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的波动大

C.甲组数据和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     D.甲组数据和乙组数据的波动不能比较

12.一组数据共分6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的数据占整个数据组的20%,那么这个小组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A.     30       B.  45            C.    60          D.9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一组数据同时减去80,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3,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

14. 一组数据1,3,2,5,2,a的众数是a,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15. 某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在所任教班级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其统计数据如表:

时间(单位:小时) 4 3 2 1 0

人数 2 4 2 1 1

则这10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是         小时.

16. 甲乙两种水稻实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吨/公顷):

品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来] 第5年

甲 9.8 9.9 10.1 10 10.2

乙 9.4 10..3 10.8 9.7 9.8

经计算, =10, =10,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__________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17. 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60°,若其四边满足长度的众数为5,平均数为 ,上、下底之比为1:2,则BD=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69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成绩 划记 频数 百分比

不及格 正

9 10%

及格 正正正

18 20%

良好 正正正正正正正 36 40%

优秀 正正正正正Т 27 30%

合计 90 90 100%

18.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共450人,其中男生250人,女生200人,该样对七年级所有学一进生了一次体育测试,并随机抽取了50名男生和40名女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

(1) 请解释“随机抽取了50名男生和

40名女生”的.合理性;

(2) 从上表的“频数”、“百分比”两

列数据中选择一列,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

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不及格

的人数。

19.某区对参加市模拟考试的8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数为整数)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已知从左到右五个小组的频数之比依次是6∶7∶11∶4∶2,第五小组的频数是40.

(1) 本次调查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

(2) 若72分以上(含72分)为及格,96分以上(含96分)为优秀,那么抽取的学生中,及格的人数.优秀的人数各占所抽取的学生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 根据(2)中的结论,该区所有参加市模拟考试的学生中,及格人数.优秀人数各约为多少?

20.某单位欲从内部招聘管理人员一名,对甲、乙、丙三名候选 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项测试,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

项目 测试成绩/分

甲 乙 丙

笔试 75 800 90

面试 93 70 68

根据录用程序,组织200名职工对三人利用投标推荐的方式进行民主评议,三人得票率(没有弃权票,每位职工只能推荐1人)如上图所示,每得一票记作1分。

(1)请算出三人的民主评议得分;

(2)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录用(精确到0.01)?

(3)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

9. 某高中学校为使高一新生入校后及时穿上合身的校服,现提前对某校九年级三班学生即将所穿校服型号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校服型号以身高作为标准,共分为6种型号).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其中穿175型校服的学生有多少?

(2)在条形统计图中,请把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请计算185型校服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

(4)求该班学生所穿校服型号的众数和中位数.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C  6.D  7.C  8.B  9.B  10.C

11.A    12.B    13. 82.3    14. 2  解析:因为众数是a,故由题意得a=2,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得:1,2,2,2,3,5,故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

15. 2.5  解析:由题意,可得这10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是:

(4×2+3×4+2×2+1×1+0×1)=2.5(小时).

16. 甲  解析:  =0.02,

=0.244,因为  ,所以甲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17. 5   解析:设梯形的四边长为5, 5,x,2x,

则 = ,

x=5,

则AB=CD=5,AD=5,BC=10,

∵AB=AD,

∴∠ABD=∠ADB,

∵AD∥BC,

∴∠ADB=∠DBC,

∴∠ABD=∠DBC,

∵∠ABC=60°,

∴∠DBC=30°,

∵等腰梯形ABCD,AB=DC,

∴∠C=∠ABC=60°,

∴∠BDC=90°,

∴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 =517.(1)中位数是240件,众数是240件。(2)不合理。

18.(1)略(2)略(3)45人

19.(1)600人(2)  和20(3)及格人数约为6400人,优秀人数为1600人

20.(1)甲50分,乙80分,丙70分(2)乙被录用(3)丙被录用

21(1)40户(2)平均数11.6吨,众数11,中位数11(3)350户

9. 解:(1)15÷30%=50(名),50×20%=10(名),

即该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穿175型校服的学生有10名;

(2)185型的学生人数为:50﹣3﹣15﹣15﹣10﹣5=50﹣48=2(名),

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3)185型校服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 ×360°=14.4°;

(4)165型和170型出现的次数最多,都是15次,

故众数是165和170;

共有50个数据,第25、26个数据都是170,

故中位数是17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