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lydo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事情,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事情,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事情

篇1: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事情随笔

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事情随笔

我参加各种活动,聚会,研讨会,和西雅图本地的创业社区密切交往。当我到了硅谷后,我发现这里有更多的活动,聚会,更多的研讨会。在这个创业生态系统里,一切很忙、很活跃,我收获了大量的人们共享出来的知识和体验,我如饥似渴的享用着。

我还满腔热情的看了很多的博客,视频和书籍。活动、聚会、研讨会中人们分享和讨论的都是非常好的主题。

我甚至还加入了一个创业孵化机构!

直到决定开办自己的公司时,我才意识到,所有我的阅读、观看、参加的活动实际上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用处。我是认真的。完全没有任何用处。大部分我学到的东西都想不起来了,剩下一点能记住的也很少能应用到我现在的处境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成功对我就像是在吃快餐,像是吃那些味道很好的垃圾食品,让我膨胀,让我自满。抱歉我在泼冷水,但这是事实。

起初,我努力把我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我自己的问题里。不灵。这不可思议的时刻真的到来了,我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了一些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我相信有人说过的一句话正是在嘲笑我的这些行为:所有的这些活动,研讨会,博客文章都只是用来多拖延你一天立即行动的另一个借口。我默默的接受这个事实,以一个新手的心情往前走,沿着这个方向,我相信我将会理解出什么才是我需要的。

所有的变化由此而来。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东西,想在这种存在着不确定性、具有风险的创业冒险活动中创造,成就,前进。但我们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每个人都希望能感到确定,可靠,让我们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让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至于失败、使自己受伤。矛盾冲突就是从此产生的。

希望四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事情

可是这些博客,活动,访谈并不能真正的消解这些矛盾。只是暂时的,它让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做和我同样的事情,让我放松。去创业是让我走出我的安逸环境,而我所做的只是从一个安逸环境跳到另外一个安逸环境。你知道吗?我就职于一个不错的公司!

一天,我反省一下我目前的状况,发现自己忙于很多事情,唯独没有把时间用于自己的产品上。几个月后,我终于鼓足勇气对自己说:这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真正的坐下来去做事。

别误会。我觉得有些博客和研讨会还是有价值的。但除非你真正的去实施什么事情、给你所学所扩展的关系网创造一个用武之地,你就是在浪费你的宝贵时间。

下面就是一些帮助了我去克服这“创业困惑综合症”的东西:

1、我数周内不再阅读创业新闻和博客,我意识到对于我的产品我不缺任何东西。至于谁又获得了融资,谁被收购了,以及为什么在GoogleChrome的竞争下IE丧失了它的市场份额,这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唯一要关新的人是客户,我唯一要关注的事情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如何提供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2、我数月不去参加那些创业相关的活动,而且开始通过咖啡和酒去交接朋友。每月我仍可能会去参加一两个活动,但那只是为了娱乐。我不再迷惑于为了成为一个企业家而且参加那些创业相关的活动。

3、我通过小项目来实践学习。我把一些想法细化成容易管理的细目,给自己设定期限去完成它们。项目和试验品是神奇的教学工具,因为你在学习你想要的,你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就像Keynotopia这个项目极大的帮助了我产生灵感,形成思路,我可以看见它,和它交互,展示给别人——这就是我首先要把它做出来的原因!有时一些小项目还可以让你获得不少收入。

4、每走一步,我都准备好一个问题清单,它能让我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是该去获得更多的访问量?改进产品?还是在不提高访问量的情况下提高收入?我整理出最好的问题,然后研究它,咨询人们,然后把获得的答案立即付诸于行动。这些信息我都不会让它们在我的大脑里转的太久。

5、这是我的最爱:我更多的恐惧是产生于因为没有去行动,而不是相反的害怕去行动。我认识到,晚一天我没有让客户接受我的方案,竞争对手就多一天的机会比我先达到客户要求。我甚至设想到了如果我不能行动起来,最终将会看到最可怕的噩梦:从办公室又回到密尔顿,在Innotech的小隔间里饱食终日,拿着那个红色的订书机,等着下一次的发薪日。这正是我需要的充满魔力的紧迫感。

6、我第一是要把事情完成,然后才是把事情办对。我知道(深受教训),做事的劲头重要无比。如果你在得到一个想法后不能立即付诸实施,最终很有可能的结局是这个想法被束之高阁。如今不论何时我得到了一个想法,我会盯着它让它成为现实,让它变成实际。我立即行动,虽然方式不成熟,但之后想办法改进,这样就学会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7、面对现实:如果你不走出你的安逸环境、动手去干,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等待再等待,罕有行动。

我想留给你们一句改变了我的生活的名言:成功的人并不是一定比别人更有才智和更幸运。他们只是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直到成功。

不要做想象中的企业家。用行动和成果成为企业家。

篇2:四年前就知道要什么一名求职成功

四年前我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一名求职成功者的经验

相比大多数还在为就业难苦恼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黑龙江大学竞博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曲亦平在两个多月前已经结束了这种奔波―――去年12月,一向喜欢市场企划、喜欢挑战自我的他如愿以偿地成功签约美的集团海外部作市场企划工作,成为美的集团海外部在全国12所大学筛选出的8名应届毕业生之一,

曲亦平的择业为什么这么顺利?听听他的故事,也许对未来的大学毕业生有所启迪。

四年前已画出坐标

“从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我就已经根据专业为自己定好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因为只有有了这个目标,我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有努力的动力。”谈起自己求职的成功经验,曲亦平认为,早做规划非常重要。在大学一年级时,他就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发展计划,比如哪一年自己的英语要达到什么水平、计算机要达到什么水平,哪一年要考下什么证。大学四年,他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这个计划,先后拿到了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证书、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证书、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全国普通话等级测试一级乙等证书等,最重要的是,他还根据自己学习商务英语这一专业特点,考下了全国职业物流师中级证书,并考取了驾驶执照,这张物流师证书为他在择业竞争中加分不少,

实践弥补经验不足

在大学期间,曲亦平就非常重视社会实践,以此填补了应届毕业生经验不足的弱点。他先后两次利用寒暑假,到龙涤集团有限公司进出口贸易部实习。2005年暑假,他应聘一个涉外工程翻译的岗位,在三个月的工作中,他负责中外双方的沟通及资料图纸的翻译工作,每天从早7点工作到晚7点,圆满完成了这一任务,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段实习经历不仅成为他择业时的一个重要砝码,还为他带来了每天120元的高收入。

找工作不能“乱投医”

择业过程中,曲亦平参加的招聘会并不多,只参加了7个,其中有两个是个别公司宣传介绍自己的宣讲会,5个是正式的招聘会。投放简历时他也是有的放矢,一共只投了10份简历,并把应聘重点放在了美的、TCL、通用等5家大公司上。这几家大公司的招聘几乎都要经过4至5轮的考试,每一轮按比例往下淘汰。在这种竞争中,简历所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只占30%,它只是一块敲门砖,而能不能进去那扇门,则要完全靠实力。

一轮轮考试过后,曲亦平以他强劲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可塑性征服了考官们,5家大公司中的4家向他发放了“入门证”,这其中就包括美的集团和世界五百强中排名第二的通用公司。通用公司的工作地点在大连,实习工资就达每个月3300元,这是曲亦平很向往的工作地点和薪水。但是,冷静的曲亦平并没有因此而盲目下决定。他意识到,文科出身的自己在通用公司并不具备专业的潜在优势,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而美的集团虽然工作地点在合肥,不如大连理想,但那里的职位却更适合自己,能给自己提供更广阔的天空。最终,他选择了美的集团。

曲亦平说,求学的过程、求职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尝试、不断进步、不断成熟的过程。工作总是有的,但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什么样的,关键还得看你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只要有付出,总会有回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