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go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小偷国的哲理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偷国的哲理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小偷国的哲理故事

篇1:小偷国的哲理故事

小偷国的哲理故事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小偷。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小偷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小偷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小偷,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小偷。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篇2:追小偷哲理故事

小偷国的哲理故事(集锦5篇)

追小偷哲理故事

汽车到站了,小偷在掏最后一个旅客腰包的时候被失主发现了。失主一嚷,乘客都摸自己的腰包,有两人发现自己也丢了东西。于是三个人都飞也似地去追小偷。追着追着,路旁一个正在小棚子顶上晒破烂的叫花子也纵身跳下,加入了追小偷的行列。这一切恰好被一个电视台的记者发现,他做了个全程录像。

前面逃跑的小偷发现这么多的人都在追他,就豁出命来跑。不跑就得挨抓,抓住就得坐牢。追他的`人都想讨回被偷的钱物,有的还想揍他几拳解恨。可是这些人不是长跑运动员,跑着跑着就有点跟不上了,一个个累得呼呼直喘。第一个败下阵来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小偷的采购员,他虽然没有精疲力竭,但他心里却说:何苦呢?丢了贰百元钱,多开点宿费票子,回单位一报,损失不就补回来了吗?于是他就半途停下来返回单位。第二个半途退下的是一个局长的儿子,他想:不就是一部破手机吗?还是老爸的部下送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说不定老爸的部下明天还能送我一部新的呢。第三个停下的是为婆婆买药的儿媳妇,她想:一个保健药,吃不吃都一样,三百块钱丢就丢了吧,反正又不是我的钱。就这样三个人都半途而废了,只有那个从小棚子顶上跳下来的捡破烂的叫花子还在拼命地追。这时候正巧碰上了个警察,两个人抓住了小偷。

记者马上把镜头对准了捡破烂的叫花子问:是什么力量驱使你对小偷穷追不舍?叫花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在小棚子顶上抖落破烂时抖出一枚硬币,恰巧落到了小偷的外衣兜里。周围看热闹的人听了哄堂大笑,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一枚硬币值得把你累得这样。叫花子脖子一梗:这叫一块钱哪,得用十个易拉罐才能换得来。说完他马上从小偷的衣兜里掏出了那枚硬币。

篇3:智诲小偷哲理故事

智诲小偷哲理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作陈寔(shi)的人,是个饱学之士,品行端正、道德高洁,远乡近邻的人因此都非常敬重他。陈寔不仅自己自觉自律,对儿孙们的要求也相当严格,常常抓住各种场合和机会教育他们,而且很注意方法,所以总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有一年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村庄和良田,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到处逃荒。为此盗贼四处横行,天下很不太平。

一天夜里,有个小偷溜进了陈寔家里。他刚准备动手偷东西,忽然听得几声咳嗽,不好,有人来了。慌乱间,小偷一时找不到妥善的藏身之处,急中生智,顺着屋内的柱子爬到大梁上伏下身子,大气也不敢喘。

陈寔提着灯从里屋出来拿点东西,偶然间一抬头,瞥见了梁上的一片衣襟,他马上心知家里进了贼了。他一点都不惊慌,也不赶紧抓小偷,而是从容不迫地把晚辈们全都叫起来,将他们召集到外屋,然后十分严肃地说道:

“孩子们啊,品德高尚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够因为任何借口而放纵自己、走上邪路。有些坏人,并不是一出娘胎就是天生的坏人,而是因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后来想改都改不过来了,这才沦为了坏人。比如我家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可不能因为一时的贫困而丢掉志气、自甘堕落啊!”

篇4:一个农夫和三个小偷哲理故事

一个农夫和三个小偷哲理故事

有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

三个小偷看见了。

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

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

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第一个小偷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农夫在拐弯处四处环顾了一下,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

这时,第二个小偷走到农夫面前,问他在找什么。农夫说,他丢了一只山羊。小偷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向这片树林里走去,现在还能抓住他。”农夫恳求小偷帮他牵着驴,自己去追山羊。这样,第二个小偷趁机把驴牵走了。

农夫从树林里回来,驴子也不见了。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说:“我把一口袋金子掉到水里去了。”农夫问他,为什么不下去把口袋捞上来。那人说:“我怕水,因为我不会游泳。谁要把这一口袋金子捞上来。我就送他二十锭金子。”

农夫大喜,心想:“正因为别人偷走了我的`山羊和驴子,上帝才赐给我幸福。”于是,他脱下衣服,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这样,第三个小偷把他的衣服也偷走了。

这就是人生成功路上的三大陷阱:大意、轻信和贪婪。

篇5:夜郎自大终毁国哲理故事

夜郎自大终毁国哲理故事

齐王派大军进攻宋国。消息传到了狂妄自大的宋康王那里,他不大相信这是事实,便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

时间不大,派去的人回来禀报:“齐军已经越过了边境。全国上下,人心浮动。”

左右近臣都对宋康王说:“这完全是俗话所说的‘肉自己生出蛆虫’啊!凭着宋国的强大和齐军的虚弱,怎么会这样呢?”

宋康王听罢大怒,把派去侦察的人杀掉了。他接着又派人去察看,第二个人的回报仍然和前一个人一样,宋康王又把他给杀了。这样一连杀了三个人,之后又派第四个人继续出去侦察。

当时,齐军已经要逼近宋国的国都了,国人确实已经感到恐慌。这个被派去侦察的人在路上恰巧碰到了他的哥哥。

他哥哥见他行色匆匆,便问:“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我是去替宋王侦察齐军的动向。没想到齐军已经威逼我国都这么近了,国人已经这么恐慌。我现在担心的是,先前有三个侦察齐军动静的'人,都是由于回报齐军已经逼近而被屈杀了。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也是死。这该如何是好呢?”

哥哥想了想,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就会比国破后被杀和逃亡的人先遭受灾难,依我看你倒不如投其所好呢!”

于是侦察的人听从了哥哥的建议,回报宋康王说:“根本没有看到齐军的影子,国人也是非常的安定。”

宋康王听罢非常高兴,左右近臣都说:“看来那三个人我没有误杀。”宋康王大喜,赏赐了这个侦察的人大量的钱财。

由于宋军没有做出任何的防御,因此齐军一路长驱直入,攻破了宋国的国都。宋康王这才醒悟过来,急忙登上车,飞快地逃命去了。宋国从此也就灭亡了。

大道理:

我们对待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目前的形势,不可盲目自大,任何的主观臆测和武断的赏罚都可能导致失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