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bhapp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散文:找个安静的地方安身,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散文:找个安静的地方安身,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散文:找个安静的地方安身
散文:找个安静的地方安身
人生本是短短的,区区几十年,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着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闲着,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做些什么,还有那些不懂事的童年,躺上病床上等待死去的老年,那是不能算作做事的,数着指头,人生在世能有几日是有用的,大多是浪费时间而已,浪费粮食罢了。大概,每一个人总是想着,活着的那些时间应该做些什么?每一个人对待自己活着的那些岁月,应该惜之又惜之,浪费光阴那是何等的罪过,到了做不了事的那一天,悔肯定是无济于事的。
世事的烦杂,追求的虚幻,名利的吞噬,不知葬送了多少人的青春,也不知毁了多少人的前程,想着那么些日子,被纷扰的现实世界迷住了去路,总是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内心的挣扎反让人误入泥潭难以自救,等着静心的日子,不堪回首,梦想着有个世外桃园,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安身,在如此喧闹杂乱的街头,安身之地是不太好找的,就是那些大山深处,也难寻一块干净之地。尽管如此,也不能在如此的等待中老去,总是要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总是要做些真实的事情,心存美好,山那边就是阳光,海那边可以畅游。
离开那些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地方,偶见窗外的春意,那是兴奋,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这些日子,南方的季节阴雨重重,在夜深人静之时,一个人,听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虽有些凄凉,甚至冰冷冰冷的,但比起那些无法静心,无法安身的日子,那是人生的美差,静静的,深深的,厚厚的,能做的就是用真实的文字诉说自己沧桑的.流年岁月,是那样的丰硕。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康是无比的重要,尽让我做码头搬运工那样的体力活,就当是运动筋骨,虽是劳身却不劳心,无论多么辛酸,无论多么辛劳,心安即是。一直来,工作之余,冲一杯浓茶,让白天那些辛苦变成文字,用简单的心情去领悟世界,去读懂人心,读懂世事,守侯自己便是安。短暂的人生,不必与人计较太多,一切尽在心里,有些走过的弯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淡去,有些伤痛,会随着前行的脚步慢慢远去,有些往事,随着岁月的变迁在记忆中慢慢消失,那些旧事老帐,那些心中的不安,必是送进坟墓,轻装前行,等待雨停,阳光就是灿烂的,走出去,看看门口的世界,找个安静的地方安身,那是极好的,极好的。
篇2:情感日志《找个安静的地方安身》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康是无比的重要,尽让我做码头搬运工那样的体力活,就当是运动筋骨,虽是劳身却不劳心,无论多么辛酸,无论多么辛劳,心安即是。摘抄字情感日志《找个安静的地方安身》,更多日志尽在应届毕业生日记网。
找个安静的地方安身
人生本是短短的,区区几十年,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着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闲着,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做些什么,还有那些不懂事的童年,躺上病床上等待死去的老年,那是不能算作做事的,数着指头,人生在世能有几日是有用的,大多是浪费时间而已,浪费粮食罢了。大概,每一个人总是想着,活着的那些时间应该做些什么?每一个人对待自己活着的那些岁月,应该惜之又惜之,浪费光阴那是何等的罪过,到了做不了事的那一天,悔肯定是无济于事的。
世事的烦杂,追求的虚幻,名利的吞噬,不知葬送了多少人的青春,也不知毁了多少人的前程,想着那么些日子,被纷扰的现实世界迷住了去路,总是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内心的挣扎反让人误入泥潭难以自救,等着静心的日子,不堪回首,梦想着有个世外桃园,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安身,在如此喧闹杂乱的街头,安身之地是不太好找的,就是那些大山深处,也难寻一块干净之地。尽管如此,也不能在如此的等待中老去,总是要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总是要做些真实的事情,心存美好,山那边就是阳光,海那边可以畅游。
离开那些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地方,偶见窗外的春意,那是兴奋,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这些日子,南方的季节阴雨重重,在夜深人静之时,一个人,听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虽有些凄凉,甚至冰冷冰冷的,但比起那些无法静心,无法安身的日子,那是人生的美差,静静的,深深的,厚厚的,能做的就是用真实的文字诉说自己沧桑的流年岁月,是那样的丰硕。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康是无比的重要,尽让我做码头搬运工那样的体力活,就当是运动筋骨,虽是劳身却不劳心,无论多么辛酸,无论多么辛劳,心安即是。一直来,工作之余,冲一杯浓茶,让白天那些辛苦变成文字,用简单的心情去领悟世界,去读懂人心,读懂世事,守侯自己便是安。短暂的人生,不必与人计较太多,一切尽在心里,有些走过的弯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淡去,有些伤痛,会随着前行的脚步慢慢远去,有些往事,随着岁月的变迁在记忆中慢慢消失,那些旧事老帐,那些心中的不安,必是送进坟墓,轻装前行,等待雨停,阳光就是灿烂的,走出去,看看门口的世界,找个安静的地方安身,那是极好的,极好的。
篇3: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去落眼泪诗歌
西北风吹散了雾霾,清冷的
透心的寂静,没有了人影
天空中飘起的那一张垃圾纸
在最后的那两颗晨星闪亮的时刻
轻落了岁月哭泣的眼泪
篇4: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去落眼泪诗歌
为已逝去的爱情,独守着
曾经的温暖
向阳花开已是秋日
那一片被风飘摇的红叶
急切的染红了山野
凋零的残梅
说尽了冬夜里曼舞的飞雪
弥漫的美丽的眼泪
篇5: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去落眼泪诗歌
为期待的一米阳光,洒向的
希望的蓓蕾
用残损的智慧欢笑的面对
繁华,霓虹,红酒
在歌声里忘情的`沉醉
迷茫的执着
旋律萦绕在期许的甜美
疯狂化作了清醒的眼泪
篇6: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去落眼泪诗歌
为疏离的牵挂,等待着
无望的忏悔
用虔诚的心去寻的一处风景
历尽攀岩的断崖残墙
尘封已久烽烟驿站

长空中巍峨的山巅
摇起的那一面旗子
拭去的沧桑积蓄于脸颊的眼泪
篇7:找个地方,仰面朝天现代诗歌
最好是斜坡
有一些枯草,有一些叶落
有一些不死的树和不死的风
仰面朝天的时候
能看见成片的白云和碎碎的蓝天
能看见对面的山
跟死人的姿势一模一样
如果想哭
就像放歌一样哭
没有人妨碍你打破寂静
在泪水中去寻找
所有的痛苦和痛苦的根
去想像
死去活来的意义和光芒
去拥抱那些滥掉的草和不死的云朵
如果想欣赏
把眼睛闭上
在心中放大所有的'美善
四季轮转,层林尽染,木屋低藏
五谷杂粮,人来人往
去看炊烟划破天空的蓝
如果想做梦
去想像一头牛
一头健壮的牯牛一生的悲欢
去接近树上掉下来的一枚野种
去参观它发芽的盛况
篇8: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的散文
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的散文
一,有个地方叫慈坑
我的家乡在皖南泾县南边,这里有大大小小的丘陵、山峰,面积大,人口不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里分为苏红公社和汀溪公社。为什么叫苏红呢?因为我们乡有个地方叫桃岭,和宁国市交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方志敏和寻淮洲曾在这里活动过,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苏红”是“红色苏维埃”的简称。到八十年代,苏红公社分为两部分,靠近桃岭的叫苏红乡,下半部叫漕溪乡。汀溪乡还是由原来的汀溪公社改过来的。
我们这三个乡是紧挨在一起的,但地域范围大。我们村叫慈坑,处在漕溪与汀溪之间,我们从家里赶到岔路口有两公里,从岔路口往东到汀溪有八公里,往西到漕溪乡也有八公里。我们最近的自然村是九里和郭冲,但慈坑和九里相距两公里,郭冲也有四公里。我们这里的人口都不多,九里全村才三百人,我们不到八百,郭冲才一千。我们这几个行政村的人口数量,只相当于北方农村的村民组。因此,到了本世纪初撤乡并镇,原来的汀溪、苏红和漕溪被并成一个乡,名字叫汀溪,因为汀溪的兰香茶比较出名的缘故,后来汀溪又开发了旅游景点,叫“水墨汀溪”。但乡政府设在漕溪。我们慈坑、九里和郭冲也并为一个村,叫郭冲村,慈坑这个地名在行政地名中没有了。
二,慈坑的山
在地势上,我们村和九里位置最高,无论是去漕溪还是汀溪,我们都是往下走。而从县城到漕溪再到汀溪,总要爬一个大岭,车子在山路上盘旋,到了我们村口和九里才算爬完,这就是九里岭的来历,其实不止九里,有十几里。从九里又要盘旋着往下拐到汀溪!因此,每到冬天下雪,只有慈坑和九里白雪皑皑,好几天才能化完。
我们慈坑的地势是盆地型,四周环山,南边就是漕溪到汀溪的大路,东边有重重叠叠的山峦,有一条小路可以翻过去到汀溪境内,然后到爱民,到蔡村,著名的“鬼磨剑”就在这条路上。
北边只有一座大山矗立。这座山山顶有个圆圆的山尖,两边还有两个略矮一些的小圆山尖,远远看去,有些像明朝官员的纱帽,所以叫纱帽山。此山海拔982千米,在泾县属于第二高峰,天气晴朗的日子,站在山顶远眺,不仅可以看见百里外的泾县城,还能看见长江和芜湖呢!这座山很陡,不过山上有茂密的树林和竹子,也不算难爬。
慈坑的地势是东高西低,村子里的河流都从村子西边流出去。我们这里可是“一江春水向西流”。在村子的西边出口处,有很多山峦,重重叠叠的。那里的水也流到到了村口,几座山的出水汇集在一起,浩浩荡荡地向村外流去,在大山脚下要流十几里才才流出慈坑,这条水路就叫十里坑。过去,村里人去县城就顺着流水,沿着山脚走,这条路上有“一线天”,有“棺材窄”,有“关门石”等景观,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相关的传说。由于山高路窄,荒无人烟,一个人都不敢走。我父亲年轻时在那里就遇到过豹子的。十里坑的山多,名字听着也诡异,像“魑魅坑”,听着有点胆寒,不知其中蕴藏着怎样的“魑魅”。还有歪头山,筲箕崂等名字,山里面盛产茶叶,也有青檀树。
慈坑的山不太高,和泰山华山没法比,但慈坑的山美得不空洞,它是绿色的,并且是四季常绿。因为山上有各种树木,还有大量的竹子。即使在寒冬腊月,这里的山还是绿色的,是那种深沉的墨绿;到了春天,青檀长出嫩叶,是嫩绿;夏天是翠绿。从山上看不出四季变化。
山上除了树木和毛竹之外,还有大量的茶叶,茶叶因为长在高山上,不怎么长虫,所以茶叶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
二,慈坑的水
慈坑的都是头水,因为山上树多,树根吸足了水都排出来,在纱帽山脚下有三股水汇合后流下来,在村后形成一股小溪,就成为村里人洗衣服的去处。这股水在上半段名叫“上岢里”,流到下面村子里,因为早期河边有杨树、桃树,桃花盛开时,倒影在水中,这河叫做“花影河”,很诗意的名字,但后来名字尚在,花影不再。这股水在十里坑口,和其他山上流下来的水汇合后流出去。那里在清朝就有宣纸厂,利用这股纯净水来做宣纸,当时的宣纸品牌叫“魁星”,是古老的宣纸品牌。至今,在泾县宣纸博物馆还有记录。
这股水很清澈,并且是恒温,冬天不冰手,夏天却显得特别凉。从小就被大人告诫,夏天不许将双脚浸在水里,要着凉的。到上世纪末,村里人买来水管,将纱帽山脚下的水作为自来水接到自己家里,在家门口做了水池洗衣服。不知怎么的,这股水进了家,冬天就冷了,不戴手套没办法洗衣服。我还是喜欢往河里跑,那里洗衣服更痛快。
这股水我曾经让我在上海工作的学生拿去化验,结果是纯净水,没有多少矿物质,除了干净还是干净。城市上人们买纯净水喝,我们家用纯净水煮饭,用纯净水洗衣服、洗澡、浇菜。家里的水龙头只有一个用处,上太阳能时关闭,然后就开着,让水流淌着向村里大大小小的沟渠排去,如果将水龙头关着,水就会将水管的接头冲开,那就麻烦了。
很多人来我们家买茶叶时,泡一杯喝下,觉得味道好极了,但回家后又不好了,这不是茶叶的原因,这都是水的缘故啊!
因为我们这里的水都是头水,因此我们河滩上找不到鹅卵石,小石子也是有棱有角的。因为家里用水大方,很多人外出一时改不了用水大方的毛病,常常要交很多水费才会长记性。
慈坑的水不仅是纱帽山脚下这一股水,东山、西山都有出水,村子里的公路几百米处就有一座小桥。这些水都没有纱帽山脚下的大,但可以作为水田用水。我们这里除了山之外,还有人均0.6--0.8亩的水田,收获的水稻正好管自己吃。
水田都是在盆地的“盆底”,在半山腰还有很多地,用来种植花生、芝麻、黄豆等农作物,花生和芝麻都是用来过年做芝麻糖和花生糖的,也有人家不种油菜,种芝麻换油。黄豆在鲜嫩时当蔬菜,老了收回家做豆腐。
慈坑人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来的,在田里种稻子,地里种庄稼,满足生活所需,再从山上伐竹子,摘茶叶来作为经济收入。这种自给自足的日子也挺惬意的,基本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花钱买盐和醋就行,连酱都是自己做。
四,慈坑的人
如果用说泾县话来界分泾县人和外地人的话,那慈坑就是目前汀溪乡仅存的'几个泾县原生居民的聚集地之一了。
泾县话分为东乡、西乡好几种,不同乡的人都听不懂对方的话。泾县话用现在的汉字来注释,没有相同音的汉字,想拼音连声母都没有相关的。
泾县话非常难学,我们作为第一语言不觉得。我发现外地人来我们这里学起来很困难,江苏扬中苏师傅一家在六十年代就来了,到今天,老夫妻俩硬是没学会,他们的孩子倒是一口地道的泾县话;老宋一家从芜湖下放而来,也是六十年代来的,老夫妻俩不会说泾县话,孩子都会。我们会说泾县话的人,说起普通话、四川话、湖北话来,都能像模像样,但让泾县话之外的人说泾县话,打死都不会。好像他们的舌头转不过弯,很多音发不出。
目前,整个泾县都是外地人和本地人杂居,一个村子里的话参差不齐,泾县话,合肥话,安庆话、芜湖话都有。只有慈坑,泾县话还是官方语言,几户外来户的老人用自己的语言和当地人交流,毫无障碍。
慈坑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聚集习惯,一个家族都聚在一起。共有五个小型居住点,东山是外来人居住,住在山顶,由施姓和涂姓为主,他们好像是安徽潜山移民,也会讲泾县话,但他们交流用的是自己的方言。
住在山上的还有姓姚的家族,他们住处和东山平行,却隔着几百米。从东向西排下来,中间的大村子住的是安氏后人,花影河边的小村子是安氏和汪氏家族,花影河往下,靠近十里坑住着的是安氏、何氏和赵氏家族后人。原先在花影河下游,有安、赵、何、刘、焦几个家族,刘焦两族后来没人了,但留下地名:刘家背、焦家后。看起来家族不少,但总人口才不到八百人。这几个家族经过几百年的相处,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上共同的语言,使这里看上去犹如一家。
慈坑家族中,目前以安氏家人为主,安氏家族来此已经有几百年了。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叫安志明的人,经常上北京做生意,竟然还是康熙的义子。目前,在安志明的故居,还有硕大的旗杆石遗留着。可惜安氏家族的族谱在文革中被毁了,不然还可以窥见一斑。今天的慈坑,尽管没有古迹,古风尚在。
慈坑人比较和睦,平时很少有人打架,吵嘴。不仅几个老家族相处得好,也有几个外来户,和大家相处的也不错。有时候,也有人因为毛竹园的地界之事而扯皮,都尽量大事化小,如果一个女人出来插嘴,对方就会说:“不跟你个女流之辈计较,和你男人说去。”,有些家庭是女人为主,人家就会和女人论理;有的父亲不讲理,对方丢下一句:“和你说不直爽,跟你儿子讲去。”
这里还保持着路不拾遗的古风,自家的东西在没有围墙的晒场上放着,不论多少天也不会丢失。冬天,洗好的羽绒服、羊毛衫没干,放在屋檐下也不用担心会丢失,女人在河里洗衣服,肥皂、刷子、棒槌落在河里,有时被一同洗衣服的人给带回家,有时第二天再去,东西还在原处放着。
五,慈坑人的四季生活
住在这样一个有些偏远的小山村,慈坑人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四季,都有和季节相对应的农活。春天,也就是春节过后,男人都要上山砍几天柴禾,以前砍的时间长一些,柴禾要用来供应全家一年煮饭烧水所用。现在有了液化气、电饭煲和太阳能,柴禾的使用范围也变小了,只供应茶季用来炒茶所用。砍下来的柴禾都是碗口粗的杂树,回家后,还要锯断,劈开,先让雨淋,然后晒干码好。
清明期间,就要开始采茶了。在采茶期间,竹园里的春笋也出土了,还要将它们挖出来。
晚上做茶叶现在还有简单机械代替手工,春笋却需要全手工制作,一般在山上就将笋壳给剥了,回家后放在大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放在大盆里用冷水浸上。等笋子冷却后,将笋子切成片状,铺在竹丝桠编成的廉子上,这样一边滤去本身的水分,第二天又能被太阳晒着,大约要晒上三天才能成为笋干,如果刚切开就下雨,笋子就会变味,只能扔了。
茶叶完成后,开始种田,秧插好后都端午了,紧接着又要来种芝麻黄豆,期间还要不断地除草。不过到了暑假最热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歇着。等立秋后要给茶叶地松土。
秋天忙着收割水稻,等稻子进仓,都已经是重阳节。
这里有大量的青檀树,树皮是制造宣纸的原材料。青檀树皮,每三年取一次,这也是一件大事,从青檀叶子落下就开始砍,然后将成捆的青檀枝捆紧,放在蒸锅里蒸熟,再将树皮剥下来。
进入新世纪之后,慈坑的水田由于都是梯田,还得使用耕牛,太落伍了,因此相应国家号召,退耕还林。梯田被种上了茶叶、青檀和毛竹等经济作物。这样也有好处,慈坑人不再那么忙了,只忙着采茶叶、管理茶叶和青檀树了。并且整个村庄的森林覆盖面达到60%以上。当然也有弊端,那就是吃不到自己种的稻米,有被污染的风险。也由于不种水稻,结果产生连锁反应,猪养不成了,鸭子也养不成了,过去我们都是在中秋前捉来鸭雏,收割完水稻之后,鸭子在田里寻找遗落的稻子,这样到过年时已经很肥了。猪因为要吃糠,不种水稻就没有糠了。很多人在田里种上玉米,鸡还是可以养的。
六,慈坑的未来
目前的慈坑是个天然休闲养生基地,这里森林覆盖面达到60%,空气清新;离城市较远,没有工业污染,加上汀溪有块原始森林,这里被视为“皖东南最后一块净土”,一直受到保护。这里和外面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雾霾。首先是地势高,具有“高山雪,低山雾”的特色,平时连雾也很少,至于雾霾,很多老人没办法理解。
作为养生基地,这里还是避暑天堂。因为四周有高山,这里的光照时间短。夏天,太阳出山是6:50,下午5:35就下山了。中午有些热,上午和晚上都很凉爽。夜间温度一般在25——28之间,除了楼房要安空调,平房连电风扇都不用。晚饭后,可以搬出竹床,靠椅,坐在晒场上,一边乘凉,一边看星星。住在东山、姚家和西山的人家,夏天的夜晚都要盖被子的。
在这里休闲,不像别处住星级酒店,在这里,很多人家的孩子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父母,房子空置的多,每家都有水池、太阳能浴室,居住条件不比城市差,可以作为住所。农户家里既有现代化的电饭煲煮饭,也有传统的大锅大灶,可以自己选择。吃的蔬菜自己可以到菜地采摘,鸡蛋都是自己养的鸡所下。农户还可以提供各种特产“猪肉伴侣”,像笋干、梅干菜、干豆角等。
如果春天来这里,主人可以带着你上山亲自挖竹笋,摘茶叶;初夏来这里,可以带你去小竹园拔小竹笋,它的味道比笋干更好;盛夏来这里,可以住在农户家里,夜晚看星星;秋天来这里,可以让主人带着你,去攀登沙帽山,去十里坑徒步探险,也可以带你去看“鬼磨剑”,啥叫“鬼磨剑”?从姚家翻山过去,在通往爱民的山路边,有一棵四百年树龄的青树,树下一块大岩石,上面有无数道划痕。神奇的就是,几百年来,每天都会增加一道新痕迹。不知道是谁划出来的。过去有胆大的人将被子铺在上面睡觉,一夜什么没看见,早上起来,被子下面又多了一道痕迹。头天晚上将整块石头涂上红漆,早上仍然有新的痕迹。后来人们称之为“鬼磨剑”。央视曾来采访过,也没找到原因。到底是鬼先来磨剑?还是有了青树才来,这个迷局一时难破。
即使冬天来,这里还可以观赏一下青檀皮的剥离程序,还可以去竹园挖冬笋。
如果有语言天赋,就来试试学说泾县话。“叽叽呱呱”的发音,比其他语言更快的语速,看看有几个人具有这种天赋。
这里虽然远离尘嚣,但没有与世隔绝,村里有电信光纤入户,也有移动宽带覆盖,所以来这里可以上网。
好客的慈坑人,愿意将自己的优美环境与人共享。
篇9:安静经典散文
安静经典散文
我渴望孤独,让孤独的静默驱赶这个纷扰的世界,连同我不复存在。我不想存在,是因为无法承受死不掉的孤独。在心里,何曾有过真正的孤独般的安静,或者安静般的孤独?因为我从未离开过世俗,因为我没有死去,因为我还要活着-----,能享受到的,只是这份无奈的孤独,我可以不说话,却无法回避自己的质问和规则,道义和他妈的良心的回答,是我容不下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容不下我?其实我知道,是我无法顺应另一个我,如此渴望,却绝对排斥,理性与感性的共存。
很久了,如同渴望孤独般的,内心最深处渴望的竟是泪流如下,然而,一滴也不曾有过,只有心灵深处的
干嚎和来自另一个我的讽刺,挖苦与嘲笑。就这样,无奈着,孤独者,无法安静着,讽刺着嘲笑着刀剜般的挖苦着流不出泪却湿淋淋的心,这样的残破,血淋淋的映衬出阳光和微笑自嘲着。
多想不要曾经的惯性让我重新做人,我有权有个明天的太阳,却无法修补这颗残破的心脏获得重生。放不下昨天的风景,带不来曾经的情愫,所有曾经的美好是最深处的恨!所有以往春天里拂面的春风此时都吹来了那么多伤与痛------,其实人就是这样的矛盾,既是拿不起,却又放不下,最是留恋的依旧是美好之中赋予我针扎般的丝丝疼痛哪那么多的曾经,这样无法突破的无奈,和深深祈望流淌出泪水如涌,一边祈祷孤独和安静。
岁月的磨砺中,没有了棱角分明,努力顺应这个世界想获得重生,然而,既未获得重生又失去了那个残破的生命,回不去,也出不来。所谓的.孤独,就是这样孤独的痛,所有的享受,就是享受没有自己的世界的顺应。
太想有个美好春天的早晨绝对的完美,我做了小草头顶上的那颗露珠不管不顾的微笑着迎接太阳,其实我知道这幅图画不可以永恒。那和煦的春风,那如暖的阳光其实充满了肃杀与无情。其实我知道我的心会如裂般的疼痛流血却绝无永恒。最终枯干在阳光下,春风里,草丛中。
当四季不在停滞的时候,当世界抛开滞碍一切生命般的开始轮回的时候,我还能找到自己的心吗?它是否会随着我在下一个轮回中流浪?或者我可以追随它获得重生?我徒劳的做着这样的追问,却无法追寻重生。
篇10:安静心情散文
安静心情散文
中午,跟同事漫步西湖,闲庭信步,多了一份自然的清新,少了一份工作的劳累。在感谢单位这么好的办公环境的同时,在打量这段每天都在走的路,在寻思路边宜人的风景和岁月沉淀的生命,不由自主的想起前段时间想去的旅行。其实不然,活在景区,待着就是旅行,多美的一件事情,本身是一份可望不可即的幸福。喜欢路上的.阳光,不喜吵杂的人群;偏爱行走的交谈,不爱那种陌生的交往,只因那份走在路上的心情包容不了生活中的好与坏,这一段路恰好温柔了我哪空旷的心灵。
年少时,尤为钟爱一个一辈子旅行的作家--三毛。我想三毛的一生中除了荷西,就只剩下在撒哈拉的旅行了。她生于台湾,留学欧美,独爱撒哈拉,情路坎坷,自杀身亡,一串串故事都是让人为之嫉妒、羡慕,反而无恨。也许,她喜欢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因大多数地方太小,太窄,小的装不下自已那颗旅行的心,窄的容不下自已想要的幸福。此时,撒哈拉这个宽度正好装下了她。她的故事有了、精彩着,而我们的故事呢?所以,生命不能屈就,要找个借口离开自已的心灵,去追寻自已的撒哈拉。即便我们鸡变不成凤凰,但至少知道云端的世界并非遥远,而且也平凡。只要,安静,就好。
世间,所有的故事仅此一次,得到的时候,也就意味失去不远,不必喜悦;失去的悲痛,不必过度,因为不会再有第二次失去的机会。走在喧嚣的纷扰的世间,矫情、作、装、自欺欺人,也是一种风情,少了,了无生趣;多了,倍感无趣。人除了肩上的生活、工作压力,还有人生的责任、道义,或许有人认为这个面具太沉、想做好很难,我想戴到最后的人绝不是因为面具好看,更多的是我想成为面具里的人。有时候,去寻找这个世界里被藏住的另一个优秀的自已就是一段旅途,开始源于勇气,过程在于自律,结果归于平淡。安静、走着、就成。
我只安静去做那个内心最喜欢的自已。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