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行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港大成赢家抢”下11位内地高考头名(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港大成赢家抢”下11位内地高考头名(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港大成赢家抢”下11位内地高考头名(图)

篇1:港大成赢家抢”下11位内地高考头名(图)

签预录协议是名校圈定高分考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到最后一刻,有考生即便事先签了协议也会“毁约”到其他高校。复旦湖北招生组的冯玮认为,签预录协议本身就不公平,“预录协议约束了高校,却约束不了考生”。

近日,复旦大学发表声明称被人使诈“挖走”优秀高考生源一事引起媒体关注。实际上,每年高考放榜后,多所顶尖高校的招生老师都会联系高分考生,通过介绍学校、专业优势,甚至提供高额奖学金,“游说”考生报考,有的高校还会与考生达成协议预录取,希望能在统一录取开始前提前“掐尖”。

港大45万挖走

广东文科尖子

高考放榜那一天晚上,广东实验中学的高分考生周瑞凯就接到了清华大学招生老师的电话,邀约见面详谈,“跟我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还重点讲了讲我感兴趣的专业”。其后,港大、北大招生人员也联系上周瑞凯,港大还提供了全额奖学金的条件,但考虑到“香港的商业气息比较浓,可能不适合我本科打基础”,周瑞凯还是选择了北大的元培班,准备向数学方向发展。

不少高分考生和周瑞凯一样,在分数公布后就接到名校抛来的橄榄枝,最后在高校的“生源大战”中,一些考生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如执信中学的文科高分考生赖绮玫,本已在高考前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能够降60分入读该校的法学系,但在高考后她通过了香港大学自主招生,港大还开出45万元奖学金的诱人条件,赖绮玫最终决定选择港大。

名校掐尖“撕破脸” 揭招生竞争冰山一角

达成协议预录取

高校提前抢生源

签协议预录取,是高校提前锁定优秀生源的方式之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高校会在各省设立临时宣传组长,可以接受优秀生推荐,这些优秀生的分数都比较高,只要能投档到高校基本会被录取。如果不能顺利投档,学校会在政策范围内对投档比例做倾斜,尽量录取优秀生。

记者获悉,有省外高校近年都会给广东全省排名前500名的考生打电话,询问报考意愿。复旦招生官方微博介绍,复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与各省市的.考生、家长面谈协商、咨询,最后确定预录取协议,并严格依法落实协议规定。

生源争夺战不仅要“掐尖”,还要抬尾。与省内名校相比,外省高校的招生计划相对要小得多,非平行志愿报考很容易造成学校断档。特别是名校断档,会使得当年的最低录取线相对低不少,尽管只是几个人,却会造成这所高校生源质量不高的表象。

平行志愿下尽管名校断档的几率大大减少,但录取的最低分仍影响高校下一年的招生,高校焉能不重视。“学校不愿意将分数线拉得太长,在招生过程中还是会重视提高整体质量 。”

专家:别让考生

沦为“高分奴隶”

““掐尖”并不以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为基础,也不以培养和造就学生为目的,纯粹只是出于高校自身的考虑。”教育专家熊丙奇说,这是由于中国大学的生源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排名,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所能获得的各种资源。有专家认为,生源争夺战难免对考生心理造成影响。面对多所高校的“哄抢”,考生很容易产生骄傲心理,沦为“高分奴隶”。

港大成赢家抢”下11位内地高考头名(图)

篇2:19位高考头名11人去港校

19位高考头名11人去港校

新京报讯 从至,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19人。其中,文科第一名10人,理科第一名9人。

出现并列名次的年份共有2年:分别为和20。其中20为2位理科头名并列;年为3位文科头名并列。

按照性别划分,第一名呈现阴盛阳衰之势;女性第一名占了绝大多数,共有14位;除了20第一名全部为男生外,其余年份均有女生;其中还有4年文理头名皆为女生,没有男生。

从头名们来自的中学看,共有8位头名来自人大附中(含人大附中分校),其中文科2人,理科6人,除没有产生文理第一名外,其余年份,人大附中每年都会毫无悬念地产生至少一位头名。

除了人大附中外,还有8所学校产生过文理科第一名,这些学校分别位于海淀、西城和东城。

从头名们最终选择的高校看,8年来,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争夺高考第一名的激烈程度已进入白热化,11名头名最终选择在香港高校就读。

■ 观察

高考头名背后的“冷热不均”

“你报考了港校吗?”这已经成为每年采访北京高考第一名的必问问题。

年,来自人大附中的理科第一名陈秀野,意外地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生化专业就读,而放弃了此前报考的清华大学生物专业,成为近年来“弃清华选港校”的第一人。

高考第一名的选择,无疑对香港高校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尽管前后,个别香港高校就已进入内地招生,但港校真正进入大多数人的视野,还要归功于高考第一名的.选择。

20,北京文理科两位第一名何旋、杨蕙心均被香港科技大学商科录取,舆论一时哗然。大家开始将第一名的选择,与内地高校的治学水平等进行联系。

至2011年,高考头名选择香港高校的情况越发普遍,大家也开始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选择去哪里,更多是学生对未来发展的个人考虑,而并不能以此冠以过多的褒贬。

港校升温的同时,还有越来越火的名校热。

今年的两名文理科头名均来自人大附中,近年来,第一名扎堆的趋势愈发明显。文理科的第一名和高分学生基本都来自西城、海淀等区不到10所示范校,以至于每年汇总寻找高考头名过程中,其他大部分区县学校的分数也就是“仅供参考”。

每年高考放榜日,学校、区县、教育机构提前一两天寻找“头名”。虽然很多区县学校也在极力吸引公众目光,但让公众的关注从几所示范高中的几个尖子学生,转向更为广大的普通高中学校群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昨天下午,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给记者发来报喜讯的短信,今年该校一本重点率比去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有三成的学生达到了一本重点线。对于一所正在上升中的普通高中而言,这是可贵的进步。不过,相对示范高中接近全校全部上一本线,高分学生扎堆的情形,这位校长也知道很难获得足够关注,在媒体上,“普通校情况也就是几句话。”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

篇3:11名内地高考头名花落港大 人数比去年增加一倍

北京3名文科头名入围 理科头名可能投奔港科大

今年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堪称“收获丰硕”。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昨晚透露,截至目前,港大已确定录取内地省级高考头名1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和湖南文理头名等,相比去年人数增加近一倍。今年港大在京录取40名高分考生,其中获录文、理考生的最低分数线分别为638分和654分。

中西部头名青睐港大

记者昨天从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获悉,截至目前,港大已确定录取了内地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名高考头名,另外还在等待2名省高考头名的`最终回复。

据介绍,已被港大录取的11名高考头名,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2名文理头名、湖南2名文理头名,另外还有来自广东、安徽、云南、西藏等地各1名高考头名。港大已收到这些头名发回的录取通知书回执。

港大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分析,今年港大内地招生工作“很利落”,第一轮录取结束后基本招满,没有启用第二轮录取的候补名单。截至昨天,内地录取考生基本都已敲定。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稳定地提供优秀生源外,一些后期开发招生的中西部省份今年也有一批优秀考生选择港大,包括湖南、云南、西藏等地都有高考头名最终选择港大,其中西藏是港大今年首次开放招生的6个省区之一。

头名不再抢报商科专业

“内地优秀生不再一窝蜂地报考经济、金融等专业,他们的选择更加理智。”港大中国事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文科、理科、工科等专业都成为不少高分考生包括部分头名的选报志愿。

今年被港大录取的北京3名文科头名中,伊思昭选择就读新闻学学士课程,梁倩选择社会科学学士课程,而朱竹选择工商管理学和法学双学位课程。

在该负责人眼中,北京文科头名、四中女生梁倩让人印象深刻:“梁倩选择社会学专业,看得出她是个很有思想、很有主见的人。”

篇4:至今19位北京高考头名11人去港校

2004年至今19位北京高考头名11人去港校

从2004年至2011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19人。其中,文科第一名10人,理科第一名9人。

出现并列名次的'年份共有2年:分别为2005年和2011年。其中2005年为2位理科头名并列;2011年为3位文科头名并列。

按照性别划分,第一名呈现阴盛阳衰之势;女性第一名占了绝大多数,共有14位;除了2004年第一名全部为男生外,其余年份均有女生;其中还有4年文理头名皆为女生,没有男生。

从头名们来自的中学看,共有8位头名来自人大附中(含人大附中分校),其中文科2人,理科6人,除2006年没有产生文理第一名外,其余年份,人大附中每年都会毫无悬念地产生至少一位头名。

除了人大附中外,还有8所学校产生过文理科第一名,这些学校分别位于海淀、西城和东城。

从头名们最终选择的高校看,8年来,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争夺高考第一名的激烈程度已进入白热化,11名头名最终选择在香港高校就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