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叁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幽窗,幽窗陈与义,幽窗的意思,幽窗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幽窗,幽窗陈与义,幽窗的意思,幽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幽窗,幽窗陈与义,幽窗的意思,幽窗赏析

篇1:幽窗,幽窗陈与义,幽窗的意思,幽窗赏析

幽窗,幽窗陈与义,幽窗的意思,幽窗赏析 -诗词大全

幽窗

破壁为幽窗,我笔还得持。

高鸟度遗影,风扉语移时。

迨我休暇日,与物聊同嬉。

古来贤哲人,畎亩策安危。

一行或大谬,半隐良亦痴。

寄言山中友,即岁以为期。

篇2:幽窗小记全文译文

幽窗小记全文译文

幽窗小记全文译文

一、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译文]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呢?

[评语]

饮了中山酒,要醉上千日,千日之后,还有醒时。而能使世人昏昏逐逐,一生犹不醒的,无非是以名利作曲、以声色为水,所酿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初饮时心已昏醉,不知身在何处。再饮之后因渴而求,求而愈渴,渴而愈求,终至一生性命与之,而不复醒。此时若问“心在何处?”心已失落在名利声色之中;若问“身在何处?”身已追逐幻影而不止歇。中山酒只能醉人千日,千日之中不能自主;欲望之酒可以醉人一生,一生之中不能自主,但世上很多为此至死而不醒的人。

酒醉的人,只要给他喝下“醒酒汤”就能清醒,然而,在名利声色中沉醉的人,要如何唤醒他呢?有什么样的清凉剂能唤醒心的迷醉?也许只有清醒人留下的清醒语吧!在醉梦中做的事都是纷乱的、幻影的事,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

二、澹泊之守,镇定之操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

[译文]

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评语]

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有的人在贫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守不住;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能够澹泊,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大多数人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泰山是不动摇的,但泰山崩于前,却不能不动摇。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转动。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定的心境,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三、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译文]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

[评语]

故示他人恩惠以取悦对方称为“市恩”,有买卖的意思,因此,“市恩”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或者是安抚,或者是冀望有所回报,这和买卖并无不同,恩中既无情义,也不足以令人感谢。但是,无论是市恩,或是出于诚意的恩惠,总以回报为上。一个人一生承受自他人的恩德不在少数,报之犹恐未及,岂有时间故示他人恩惠呢?所以,市恩不如报德为厚。而最大的报德在于以德报之,不在于报惠。

所谓盛名累人,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足某些虚荣感,无形中却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人士,言行举止战战兢兢,便是最好的例子,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免除心理上的负担。

做人只要真实,保有一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久而久之,别人也会不敢信任。所谓“真”,就是出于“诚”,做人要出于诚意,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就是矫揉造作。

四、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评语]

人多是虚伪客套的,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而要他人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鲜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摘对方的。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做到。因此,面前之誉并不表示自己做人成功,背后之誉才算成功。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背后无毁更为难得。

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彼此的契合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人在初见面时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见到的往往只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但是,日久见人性,一旦新鲜感消失,最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长而改变。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欢欣经常只是幻像,必然会遭到破灭。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才是真正的欢喜。“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一方面要我们不要在初见时掩藏自己,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译文]

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乐我的心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

[评语]

福分薄,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常有缺憾,如果内心没有深厚的修养,往往要怨天尤人,感到不满足。相反地,深厚的心灵修养能使人安然自适,将一切驱出脑际。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倘若我们的心也跟着紧张,那真是要身心俱疲了。形体的疲劳并不能使心灵疲劳,如果将心放在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心情还是愉快的。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往往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抱如是想,必能在一种宽阔的心境下将困厄突破或解决,即使不能解决,有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内心不会因此而沮丧。

六、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恬静寡欲的人,必定为豪华奢侈的人所怀疑。谨慎而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肆的人所嫉恨。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怎么继续下去。

[评语]

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是沽名钓誉,非出于本心。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事实上,检饰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要忌恨谨慎的人。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要回溯到他最初的发心,和整个过程中用心的转变。有许多原本成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转变,或是最初发心时便已埋下失败的种籽。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若是最初心意便不正确,或是成功后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一个现时十分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如此地肯他。得意不可忘形,上至峰顶还要顺路下至山谷,才不至于困在山顶,跌得鼻青脸肿。

七、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译文]

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评语]

幽窗,幽窗陈与义,幽窗的意思,幽窗赏析

美丑并无一定的标准,要看个人的喜好而定。如果对事物美丑太过挑剔,则世上没有几件事是我们能够接受。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恶美丑原是相对的`,如果执着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相同地,贤愚之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愚贤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愚者愈愚了吗?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亲了。

处世应当心中明白而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浑厚,则是悉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就像阳光之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八、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译文]

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评语]

“情到深处情转薄”,一方面是因为情甚苦,一方面是因为情爱难久。情是一种执着,因此不得必苦;情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因此掌握甚难,再加上生命短暂,环境多变,见人不见心,见心不见人。能由情爱之中得到短暂欢乐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无常迅速,至亲至爱也敌不过生死的摧残。所以,多情之人在备尝捉弄之后,多半要远离情感,而变得寡情了。

任性并非放肆,而是返观本性而顺随之。人性在未受外界诱惑之前,原是天真淳朴,自由快乐的。然而,因为种种物欲名利的牵连,知识的分割,很容易便会受到蒙蔽。但这种天性并未失去,在人摆脱物累,忘却尘劳时,又会炯然呈现。因此,率性而为的人仍不失人的本性,而放肆于美酒声色的人,却恋物而迷失了本性。

九、真廉无名,大巧无术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译文]

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评语]

为廉洁而立名,虽不贪利,却是贪名。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无非为了博取一个善字而已。其实,廉洁原是本分,由于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廉洁成了难得的事。廉声能为世人称道,是因其难得,若是官官都能廉洁,廉洁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又何必为此而立名呢?

一术对一事,此巧不可对彼事,因此,用术之人若为术所困,这个时候,巧术便成了拙术。真正的巧在来时不立,立而不滞,这样才能应万物而生其术,不因一术而碍万物。所以说大巧无术,要能兵来将挡,若是滞于术之为用,一旦事出突然,便毫无办法了。

一○、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

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评语]

有许多事情,表面和事实往往相差甚远。就如好谈山林之乐的人,总以久处尘嚣中的人居多,真正了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身处其境而不返了。有许多乐趣,是言语所不能道尽的,世人挂在口头以为风雅的,又岂能得到其中的真趣?能谈的不过是耳闻目见的事罢了那些耳不闻目不见的事,就无从说起了。

好作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必尽忘名利。因为这些人形虽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而心非。名利犹如赌博,是以全部身心为筹码,去换取空无一物的东西。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就如酒,浅尝即可,过之则醉。然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饮下此酒而不醉?即使是反对名利之人,到底是反对名利的本身呢?还是反对人对名利的迷恋呢?如果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

篇3:冷雨幽窗下的秋散文

冷雨幽窗下的秋散文

下午四点,依然停电。淅淅沥沥的小雨从早晨一直下到现在。

“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这几天,微雨浸湿空气。身着夏装站在院子里,寒意便袭满全身。缩头缩脑,打着寒噤,披上一件破旧的长袍,又忍不住躲进我那蛋壳似地书屋里。

书桌正对着北窗。丝丝寒风从紧闭的窗门中透过,冲击得玻璃发出细微的响声。四周是无边的静寂。窗外有几平方米的空地,早已被人种上了玉米。我隔着玻璃窗向外望,玉米在秋雨中瑟瑟发抖,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呼啦”一下全聚集在一起,转瞬又互相离开。叶子却青翠欲滴,叶片上偶尔会盛上一两滴水珠,但马上又会滑开去。包着厚厚青绿外衣的玉米棒拖着长长的棕红色胡须,在秋叶的点缀中频频点头。

我呆呆望着这一块绿意,突然间竟害怕它的失去。

我将秋意挡在了窗外。

我静听窗外雨点打在瓦片上“吧嗒”作响,感觉分外萧疏和冷清。这一刻,我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我的思想是混沌的,仿佛还没有睡醒,但却分明有一种倾诉的渴望。

十几年前,当我刚刚迈开求学的步伐出门远去的时候,我是带着怎样的欣喜呵!记得第一次国庆放假回来,也是这样缠绵的秋雨。下了车,拎着鞋子,卷起裤脚,迫不及待地往家赶。临近村子,我看到的是片片飘零的落叶和坑坑洼洼的泥泞。秋的冷风吹在我脸上,突然间觉得无限惆怅,觉得这儿不是我想呆着的地方。我这么急切地回家,只是因为这儿有我的父母,我的爹娘。这么多年了,父母早已不在那儿居住。可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依然破败、泥泞,愚昧,甚至……霸道。

我从没有从心底真正喜欢过那个生我养我的土地。从我懂事起,我便没有一天不在想要离开这个地方。我一直在懵懂无知的状态下,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我的父母,也在那个冷清的小村庄生活了几十年,耗费了太多的精力默默承受来自于村内强霸的欺压。所以,当我在那一个淫雨霏霏的秋天再次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时,我的胸膛内充塞的满是凄然与冷漠。也是从那一刻才发觉,我们原本就不应该属于这里。

十几年过去了。偶尔回到老屋,一切如初,并没有什么改变。村子里的人和事依然龌龊。乞强凌弱的老一辈走了,丢下一群更飞扬跋扈的年轻一代横行霸道。他们的'生命哲学中都遵循一个古老的法则,那就是坑蒙拐骗。村庄如没有成熟的孩子,不,其实更应该像是没有成熟的杏子,带给人的永远是无知、苦涩和辛酸。

我不知道,那块我童年生活过的土地何时才能走进自己的成熟之季,何时才能让生长在它怀抱中的孩子感受到一种秋的庄严与深沉,博大与宽容?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如沧海一粟。生命的轮回只不过转瞬即逝。村庄与父母的对峙中,我的父母,他们走进了生命之秋。

我想把秋天阻挡在心房之外。

父母终于搬出了村子,终于丢弃了他们辛劳了几十年的土地,不再受到种种束缚。可是,苍颜白发的他们早已老态龙钟。先前所受到的种种欺压表明他们还年轻。可如今,他们年迈的肩膀还能承受什么样的重压?

我对秋是有些微矛盾的。

窗外,小雨仍在淅沥。灰蒙蒙的天空一如我灰暗的心情。十几年前的那个下午,那个凄迷的雨天,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甚至,一切都默默无语。可现在这个清冷的傍晚,我的记忆很自然与之相关联。不知家中的父母是否安好,不知老屋是否依然在风雨中摇曳,不知村里的土路是否依然坎坷不平?

篇4:花竹幽窗午梦长散文

花竹幽窗午梦长散文

夏天是多梦的季节。

我喜欢夏天,喜欢夏天午睡,喜欢午睡中做梦。

现在,时序的脚步正在伏天的路上跋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溽热的日子还长着哩。

窗外,阳光白花花的,梧桐树上一声声蝉鸣传来,犹如柔声哼唱的催眠曲,听得我哈欠连连。我丢开饭碗,敷衍着抹把澡,遂躲入卧房,歪在榻上书没翻两页,便朦朦胧胧坠入黑暗之中。黑暗里渐渐亮起一片天地,我仿佛又回到现实世界,一如常态忙碌与消闲起来——会友、赴宴、爬山、钓鱼、翻看老照片……

记得古人有首睡诗云:“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若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想象先人置身茅舍中午睡,窗前庭院竹影婆娑,花香四溢,自是诗意缭绕,妙不可言。而今于我,虽蜗居于钢筋水泥方格之中,却也幻象成芝兰之室,梦里芬芳。

暑来寒去,花落花开,有梦的日子里,我是安宁而幸福的!

当我听到周围有人呻吟一般叹息“睡不着”时,我总是讶然不解。我不怀疑其存在生理疾患,但想更多的因由可能是心理负荷所致。其实,前人早已公开睡眠秘诀:“先睡心,后睡眼”。心里装事睡不着,眼睛闭着岂不是痛苦的假寐。

睡心并非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睡心是一种境界,境界里一眼看去,静如止水,澄澈清明。

诚然,我们大多是凡夫俗子,心底无不怀有种种欲望。人有一些正常的`欲望,符合趋利避害的自然法则,原本无可厚非。只是有些人不厌其多,也不厌其高,他们把大大小小的欲望打叠成包,长年背负着匍匐前行,一路上磕磕绊绊,一路上抱怨哀叹。他们最终没能懂得,“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完的心思,想一想,权且放下。”于是陷入忧虑、郁闷与烦恼,于是心灵躁动不安,难以成眠。

说到欲望,忽然想起孔夫子。孔夫子像常人一样也怀有功名利禄欲望,不过他又与常人迥然不同。他说:“假使富贵可求的话,即便是做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求,那么我还是干自己喜欢的事。”圣人毕竟是圣人,云卷云舒,想得开,收得拢。因此我推想,孔夫子一定饭吃得香,觉睡得宁(是否午睡未曾考证),否则,何以能够活到73岁那样的高寿。

以前我也读过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红军将领,即便战事再紧,只要午间枪炮声稍有停息,他便要利用这一间隙睡一会儿,哪怕打个盹也不改午睡习惯。这真是一位从容镇定的将军。列宁就曾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我想将军午睡后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仗会打得更漂亮。

我不是将军,可我像这位将军一样习惯午睡。

午睡是养生,而养生的内核是养心。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旷达。只是无论天气怎样炎热,环境怎样喧扰,我头一着枕,转瞬入眠。有道是,心专自然静,心静自然凉。我沉湎于一隅梦乡里,安适而温馨。

十七世纪,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专篇论睡,文末发出警世恒言:“还有要紧的一样没有说破,那就是不要干坏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才能够在白天安心睡觉;不然的话,听到敲门声,就是公差上门了。”想到这点,我于睡梦中露出了平静的微笑……

篇5: 且以闲窗,伴君幽读心情随笔

且以闲窗,伴君幽读心情随笔

【一】

“芭蕉,近日则易枯,迎风则易破。小院背阴,半掩竹窗,分外青翠。”

芭蕉分绿到窗纱,这般幽凉景致,多闲静,也多清雅,意会于心时,连心都是绿荫清凉的。

暑天长日,一碗冰镇绿豆沙,一碟淡盐水里浸过的杨梅,独坐窗前,看风把蕉叶剪成缕,听花枝在眼前碎落满地,最可人意。

【二】

“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襟袖,疑如濯魄于冰壶。”

濯魄冰壶,倒是逸清悠雅,引人遐思。

想那时,月凉如水,花影错落,幽幽叠在薄绸襟袖上面,亦是如绣般雅致,秀丽。

针线起起落落,绣的什么呢?

――一首婉约词,三行两行儿女家心事,四朵五朵清妍小花,将开未开,暗香散逸,在微微凉的风里,在你的眸。

云来把月儿隐去了,时间好静,好静,是哪里传来的晚笛声隐隐?

【三】

“李后主宫人秋水,喜簪异花,芳草拂髻鬓。尝有粉蝶聚其间,扑之不去。”

簪花的小女子,是不是心思比人细腻,我不知,我只觉得她美,素素的美着,很安静,也很清心,如在眼前。

豆蔻年华,正是最美好的时候,却囿于宫廷,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风,都得小心翼翼,唯独,对着素馨花草,可以少些顾虑,多些欢愉。

宫中时日长,侍弄花草,侍弄一份简单素朴的闲情,眉目间自有小小欢喜,漾开,不与人言,自得幽趣。

蝶儿飞来,便做了头上的发饰,且扑之不去,不知是蝶恋着花儿呢,还是悄悄,悄悄恋上了这俯首簪花的秋水伊人?

【四】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

一种豁达,洒然与心。

却念起那个名唤湘云的女子,有一回与众姐妹饮酒玩乐。醉意上来时,自寻了好去处,梦入沉酣,也是娇憨可爱。

“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花埋了……”

花在风里落,红也散了,香也乱了,不管不管,人卧在石上,随心,随性,随喜而安。

【五】

“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种竹浇花。”

观棋不语,酒饮微醺,种竹听风,浇花养性。

如此云淡风轻,愁来自来,何须攒眉千度?乐去自去,何必留恋痴迷?

也不知是要修几年,才能修得这份豁达清朗,与恬淡不争?

【六】

“白云在天,明月在地。焚香煮茗,阅偈翻经。俗念都捐,沉心顿洗。”

静心焚香,春水煎茶。闲来翻经阅卷,清简以修心,自持以养性。

无名,无利,无争,无欲,无尘,无染;有松风,有竹露,有梵音,有凉月,有檀香,有禅意,证我菩提心。

【七】

“落花慵扫,留衬苔痕。”

你说,春深了,红香散乱,在人的.发上、衣上,很轻,很轻,像一个亲吻,带有淡静的香味。

人在花下过,思悠悠。

木屐静笃,叩响在青石路面,余音悠悠荡荡,落在心里,便有了一种清美的远意。

低眉看足下,苔痕映落花,是舒愉的底色,上面缀满清妍清妍的瓣朵,恬静,宁好,恍如晨梦。

篇6:幽,幽王冕,幽的意思,幽赏析

幽,幽王冕,幽的意思,幽赏析 -诗词大全

雪深山气伏,崖断树根悬。

乌鸟翻身入,狐狸放胆眠。

老夫多脚力,更欲上层巅。

篇7:幽事,幽事陆游,幽事的意思,幽事赏析

幽事,幽事陆游,幽事的意思,幽事赏析 -诗词大全

幽事

酒仅三蕉叶,琴才一履霜。

好游力不给,爱客病相妨。

独有诗情在,年来亦渐忘。

篇8:幽事,幽事陆游,幽事的意思,幽事赏析

幽事,幽事陆游,幽事的意思,幽事赏析 -诗词大全

幽事

去沙通断涧,插援护新荷。

棋罢看山卧,钓归摇楫歌。

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篇9:幽栖,幽栖陆游,幽栖的意思,幽栖赏析

幽栖,幽栖陆游,幽栖的意思,幽栖赏析 -诗词大全

幽栖

(左臼右市)米留鸡食,移琴避燕泥。

桐生窗欲暗,笋长径还迷。

不作容车计,门闾尽放低。

篇10:幽怀,幽怀陆游,幽怀的意思,幽怀赏析

幽怀,幽怀陆游,幽怀的意思,幽怀赏析 -诗词大全

幽怀

爱酒已捐身外事,闭门犹读死前书。

邻家人喜添新犊,小市奴归得早蔬。

但使身安岁中熟,敢辞老境落樵渔!

篇11:幽兴,幽兴陆游,幽兴的意思,幽兴赏析

幽兴,幽兴陆游,幽兴的意思,幽兴赏析 -诗词大全

幽兴

身如海燕不逢社,家似瓜牛仅有庐。

短发垂肩鲋猩,深居谢客病相如。

从今何以消长日,剩种芭蕉学草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