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onteste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席慕容散文《槭树下的家》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席慕容散文《槭树下的家》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席慕容散文《槭树下的家》阅读答案

篇1:席慕容散文《燕子》阅读及答案

席慕容散文《燕子》阅读及答案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注]席慕容,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1954年迁居台湾,1963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她的《乡愁》一诗。

《燕子》阅读答案

1、文章记叙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呢?

答 我把乌秋当成了燕子

2、在作者看来,可以保有的“美丽的错误”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 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3、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4分)

答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4、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

5、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2分)

答: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

6、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表现了作者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7、作者通过这两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2分)

答: 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8、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2分)

答: 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篇2:席慕容散文《外婆和鞋》阅读答案

外婆和鞋

席慕容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而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席慕容散文《槭树下的家》阅读答案“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在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一双普通的拖鞋为什么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

2.用一句话概括第3~7段的内容。

3.外婆的 和 ,令作者难以忘怀。这种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亲情的写法令我们想起了这篇课文。

4.“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会怎样想昵?请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我”当时的心情。

5.“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是指什么而言,说说你的理解。

篇3:席慕容散文《外婆和鞋》阅读答案

1.因为这双鞋是外婆的慈爱的见证,是亲情的象征,它使得回忆变得温暖,生命变得温柔。

2.回忆外婆给我浇洗鞋并晒干的往事。

3.“温暖而多皱的手”和“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背影》

4.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它出真情实感。

5.只要有真实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篇4:席慕容散文《夏日草原》阅读答案

夏日草原

席慕容

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的,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又像是转侧的女体,这里那里总有一些圆润的隆起;总会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

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论是步行或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过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我当然明白我的祖先在游牧生活里有许多艰难之处,可是,七、八月间,时当草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鵰从云层下低飞掠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声的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罢?

草原深处,有时会遇见一泓弯泉极尽曲折的流过。小河的流水清澈,河中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流势忽左忽右轻轻摆荡,连几颗小石子的滚动也看得清清楚楚;薄暮时分,从山腰往下眺望,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暗绿的旷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到何处终结?然而,我深信,几千年来我的祖先们所追求的“水草丰美”,应该就是这样了罢?

《向导·新品读 》7期

篇5:席慕容散文《夏日草原》阅读答案

1.本文主要从 、、三个方面写夏日草原给人带来的欢畅快意的感受,作者还把这种感受说成是“ ”(填一个词)。(4分)

2.本文描写草原景色,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请分别找出一处例句。(4分)

(1)视觉:

(2)触觉:

(3)嗅觉:

(4)听觉:

3.“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这与《敕勒歌》中“ , ”一句所描绘的景象相同。(1分)

4.“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错觉?(2分)

5.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夏日的草原?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2分)

6.本文在描绘景物时,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任找一句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例句:

表达效果:

篇6:席慕容散文《失母》阅读答案

席慕容散文《失母》阅读答案

失母

席慕蓉

①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

②在努力地左奔右跑试了一阵子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还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吗? ”后来还真是有好心的路人替我找来警察,高大的警察把我带回办公室再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去。见到父亲时大哭了一场,回到家里,又害怕母亲会责怪我,就踌躇着不敢向前了.母亲微笑着什么话也没说,倒是姐姐们在旁边一直问我,问我真的好意思一个人站在马路上哭给大家看?

③而在今年五月三日的这一天,在台中一个专科学校的礼堂里,在千百人面前,在初闻噩耗的那一刻,我也和多少年前一样,魂飞魄散,不得不失声痛哭起来。只是因为一切来得实在太突然,我好像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忽然发现自己再也回不了原来的家。

④在前一天下午和母亲道别的时候,还没有任何预兆,一切如常,母亲仍然是那个安静平稳在努力做着保健运动的母亲,我仍然是那个匆忙急躁有着一切理由要跑出门去的女儿,是一个星期六下午,一切如常。我一面急着往外跑一面又回头高声向她说再见,我说我去台中领个奖章回来送她好不好?母亲正在护士的扶持下做一个困难的动作,没有回答我,而我也没有耐心停下来等她回答。

⑤我没有领到那个奖章。

⑥清晨就赶到台中的丈夫,在颁奖会场入口签名的地方伸手拦住了我,把我牵到旁边,返疑又迟疑之后,用他所能用的最和缓的语气向我宣告:“妈妈过去了。”而在那个时候我脸上竟然还带着微笑,正惊喜于他的出现,正奇怪他为什么不让我签名,正疑惑他为什么不让我和我身旁的朋友打招呼。要在思索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那五个字的意思,要在挣扎抗拒了之后才在热泪滂沱中接受了命运的宣判。

⑦我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失声痛哭,忽然明白自己从此是个失母的人了,和许多年前的那一天完全不一样的是我从此再也没有可以回头的路,再也没有可以重新获得的机会了。

⑧五月终于过去了,此刻的母亲已经长眠在一处有着许多阳光的山坡上,山坡周围有野生的松树和台湾的相思,远处可以望到北海岸灰蓝色的海洋•父亲忽然回头问我:“妈妈这墓是朝北的吗? ”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北方,北方是那里?是哪一个方向呢?是妈妈用七十年的时间慢慢走过来的那个最初的地方吗?是妈妈在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从此就不能再回去的故乡吗?

⑨母亲的故乡在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一个遥远的她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地方,只听说春天来时草原上会开满花朵,而夏日风过时草香直漫到天际。乡关路远,归梦难圆。而此刻;要经过生死的界限,要在终于长眠在温热的南国岛屿上之后,我们的母亲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

⑩而那是多远多远的一条路呢?

【注】席慕容:女,蒙古族,台湾著名诗人和作家。

《失母》阅读答案

20、第⑥段划线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4分)

考纲要求;

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排比。加强语气,生动写出我看到丈夫出现时的一系列行为而感到惊喜和疑惑,照应了上文丈夫告诉我母亲去世消息时的迟疑又迟疑,也表现了我面对噩耗时的挣扎与艰难,更表现了得知母亲去世时的悲痛和遗憾。

21、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④段是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4分)

考纲要求:

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记叙文(顺叙、倒叙、插叙)

参考答案:

插叙。插入了我临行前没有耐心向母亲好好道别的场景,为下文母亲去世我再也没有机会和母亲相处作了铺垫,突出我对母亲的'悔恨、愧疚之情。同时也是我得知噩耗时悲痛欲绝的原因。

22、本文记叙了三件事,请你概括(4分)

⑴八岁还是九岁,我迷路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回到家。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纲要求:

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参考答案:

今年的五月三日,我再礼堂领奖时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

五月过去了,我在母亲的墓地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

24、文章第⑩段极富语言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6分)

考纲要求:

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参考答案:

疑问句式,引起读者思考,问而不答,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两个“多远”反复使用,强调了对母亲来说,回到故乡的曲折和困难,故乡是母亲的精神寄托,而母亲至死也没有回去,暗示母亲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乡之情的感慨和理解;同时,这条路又是指自己和母亲再也不能回到从前,再也不能获得和母亲重新在一起的机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愧疚和遗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篇7:席慕容《淡淡的花香》散文阅读及答案

淡淡的花香

①那天,当我们四个人在那条山道上停下来的时候,原来只是想就近观察那一群黑色的飞鸟的,没想到,下了车以后,却发现在这高高的清凉的山上,竟然四处盛开着野生的百合花。

②山很高,很清凉,是黄昏的时刻,湿润的云雾在我们身边游走,带着一种淡淡的芬芳。这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样,而虽然那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连我心里的感觉竟然也完全一样。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同行的朋友,这眼前的一切和我18岁那年的一个黄昏有着多少相似之处。一样的灰绿色的暮霭、一样的湿润而清凉的云雾、一样的满山盛开的洁白的.花朵,谁说时光不能重回?谁说时间充满着变换的事物?谁说我不能与曾经错过的美丽再重新相遇?

③我几乎有点语无伦次了,朋友们大概也感觉到我的兴奋。陈开始攀下山岩,在深草丛里为我一朵一朵地采撷起来,宋也拿起相机一张一张地拍摄着。我一面担心山岩的陡峭,一面又暗暗希望陈能够多摘几朵。陈果然是深知我心的朋友,他给我采了满满的一大把,笑着递给了我。当我把百合花抱在怀中的时候,真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和满足。一生能有几次,在高高的清凉山上,怀抱着一整束又香又白的百合花?

④然而,生命也许就是这样吧,无论是欢喜或是悲伤,总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地来走上一趟。我想,生命应该是这样了。

⑤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朋友们。所以,你说我爱的是花吗?我爱的其实是伴随着花香而来的珍惜与感激的心情。

⑥我实在爱极了这个世界。一直想不透的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总是特别仁慈?为什么我的朋友对我特别的偏袒与纵容?在我往前走的路上,为什么总是充塞着一种淡淡的花香?有时恍惚,有时清晰,却总是那样久久地不肯散去?

⑦我有着这么多这么好的朋友陪我走这一条路,你说,我怎么能不希望这一段路途可以走得更长和更久一点呢?也就是因为这样,我竟然开始忧虑和害怕起来,在我的幸福与喜悦里,总无法不掺进一些淡淡的悲伤,就像那随着云雾袭来的,若有若无的花香一样。

1.第②段划线句中“一样”的是什么?请回答。(3分)

2.第⑤段中所说的“珍惜”的是什么?“感激”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2分)

3.作者为何在文尾处“忧虑和害怕起来”?为何会“在我的幸福与喜悦里,总无法不掺进一些淡淡的悲伤’’?(2分)

篇8:席慕容《淡淡的花香》散文阅读及答案

1.一样的黄昏,一样的灰绿色的暮霭,一样的湿润和清凉的云雾,一样的满山盛开的洁白花朵,一样的感觉(心情)。 (2分)

2.“珍惜”的是生命和友情;“感激”的是朋友给我的理解、信任和友爱。 (各1分,共2分)

3.生命与友情同在。“我忧虑和害怕”失去生命,更重要的是不愿意失去友情,因而会有一些“淡淡的悲伤”。 (3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

《淡淡的花香》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本段中“一样”的修饰语,注意修饰内容,摘引排比句作答即可。

2.抓住“生命应该是这样了”和“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朋友们”这一句来理解,与“朋友”有关的自然是“友情”,

3.抓住“我怎么能不希望这一段路途可以走得更长和更久一点呢?”这个心理活动来理解,作者意识到生命的短暂,随着生命的结束会失去现在珍惜的一切。

考点:语言含义理解

点评:本阅读文字精美,意蕴丰富,三小题都是对语言含义的理解,考点单一,应该考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方面的知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