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udad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描写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诗句,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描写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诗句,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描写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诗句

篇1:描写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诗句

描写关于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诗句

(一)

物以稀为贵,茶因少而发。

状元国宝是,红袍圣上加。

噙香盈口齿,锦上添个花。

绝壁岩崖处,不需炒作奢。

(二)

云游隽岭绿林连,岩放奇葩红袄穿。

御赐头衔君不负,众呼上品古为传。

蜻蜓点水壶腾雾,蟾背浮砂粒蕴肩。

清澈橙黄汤爽口,醇香淡雅久生烟。

(三)

武夷山内九龙窠,上品天成笑雀舌。

桑苎曾烹溪水沸,雪芽未染世俗浊。

茶枞独步石崖壁,帝位孤标茗饮国。

御赐红袍岩韵袅,人间玉椀漾朱波。

(四)

九曲缘溪雾拢纱,九龙窠上起红霞。

披袍乐道明朝事,邀月悠斟寒食茶。

香逗嫦娥循桂落,雅追仲淹作诗夸。

丹山碧水难移走,岩韵风情抱俺家。

(五)

幽兰之友为高品,绿锦芬芳雅意深。

半盏观音参禅性,一壶龙井对丹心。

毛尖明目除油腻,茉莉清肝生唾津。

久醉馨香吟唱起,氤氲袅袅有精神。

(六)

石径幽深半壁光,一畦丹桂沐斜阳,

悬瀑飘起千重雪,流泉泻下百丈廊,

秀甲东南云岩壑,留香九曲丹霞旁,

晚甘侯润乌龙饮,袖里乾坤罗汉藏。

(七)

云游隽岭绿林连,岩放奇葩红袄穿。

御赐头衔君不负,众呼上品古为传。

蜻蜓点水壶腾雾,蟾背浮砂粒蕴肩。

清澈橙黄汤爽口,醇香淡雅久生烟。

(八)

昨晚微聊与君识,盛情寄我武夷茶。

汲泉洗得烦尘尽,活火煎来诗兴赊。

绿甲蝉膏浮翠味,红丁螃眼泛金华。

举杯一啜泠然醉,欲御天风弄紫霞。

(九)

武夷绝壁产岩茶,稀世之珍唇齿奢。

精湛特醇香韵醉,状元美誉国宾夸。

丹碧水连山,沟壑绵绵,武夷圣茗美名传。

九曲溪茶香馥郁, 贡品之源。

御室纵横观,闽北居巅,大红袍屡出边关。

珍贵乌龙飞世界,誉满人间。

篇2:我爱家乡的武夷岩茶作文

我爱家乡的武夷岩茶作文

我的故乡武夷山,山上有许多茶叶,其中最有名的是武夷岩茶。每当春天来临,春雨纷飞时,武夷岩茶的每一片叶子都会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喝着雨水,高兴的`直唱歌。早春后,岩茶越长越旺盛,叶子由嫩绿变成翠绿色,茶叶就可以采摘了。

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条形壮结、匀整,光彩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冷,久躲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不知何时,我喜欢上了喝茶。我最喜欢在深秋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声。在淡淡的茶香中,品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轻轻晃动着手中的茶杯,看淡红色的茶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

我家开茶叶店,每一次,爸爸把新茶叶拿回来,我都要抢着泡一包,当我把泡好的茶倒入杯子时,茶的颜色像玛瑙一样,我忍不住喝了一杯又一杯。我发现它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喝完了岩茶,过了很久,清香甘爽的味道还是久久回味,我爱武夷岩茶,爱它的颜色,更爱它的香味。

篇3:浅谈生态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浅谈生态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文综合阐述了近几年来对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相关生态因素的研究,主要通过对武夷山地区主要产茶区的生态条件,即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三个方面的分析,浅谈生态环境因素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对武夷岩茶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期望能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武夷岩茶;土壤;气候;品质;地形

一、引言

自从武夷山被冠以“双世遗”名号后, 跟随着以“大红袍”为核心的茶文化推广和武夷山旅游的逐渐发展, 武夷岩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它特有的品质魅力, 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掀起一股武夷岩茶热。生长在武夷山独特丹霞地貌内的武夷岩茶,经过传统的栽培、制作加工等工艺而形成其特有的色、香、味、形、韵等品质特征(即武夷茶人通常说的“岩韵” ),这与其生长的环境是关系密切的。

二、武夷岩茶品质受武夷山地理环境的影响

2.1 武夷山地理环境概况。武夷山地处东经118度、北纬27度附近,平均海拔达六百多米,是属中海拔地区。武夷山地处闽北地区,境内东、西、北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中南部较为平坦,是山地丘陵区,属于中亚热带地区。按地理学来说,武夷山隆起于崇安盆地之上,溪谷纵横、岩崖重叠,九曲溪横贯东西, 最高的海拔达到750公尺,而最低处则不到200公尺,地形较为复杂,是属于典型的丹霞地形。武夷山岩石是由页岩,砾岩,石英班岩,红沙岩等岩石所构成,而岩石表层以红壤、黄壤为主。

2.2 不同地形地貌造就了不同品质的茶叶。所谓的“岩韵”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的重要标志,不一样的地形地貌使得产出的茶叶有着不同品质,从而形成不同的“岩韵”。武夷岩茶因原产地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即洲地、正岩区和半岩区。所谓的`洲地是指产于溪流两岸和公路两边的平地产茶区,包括武夷山以外的其他地区;正岩区则指囊括武夷山三坑两涧地区(通常说的名岩区)以及名岩区以外的其余山岩与山峰;而半岩区则是指在武夷山境内,除了正岩区以外的岩茶产区。这三类产茶区的茶叶品质差异很大,是受各自独特的产地地理条件所影响。历史记载凡产于武夷山的中心如三坑两涧者为绝品,“岩韵明显”;半岩茶品质略次于正岩茶,产于碧石中岩,但“岩韵尚好”;品质稍低于半岩茶的是洲茶,也还尚有“岩韵”。产地属于洲茶以外地区的“武夷岩茶”因品质与上述三种茶有着较明显的区别,且没有“岩韵”,归属于武夷山当地人所说的“外山茶”。

三、武夷山气候条件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3.1 武夷山气候条件概况。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润气候区,四季气候差异较大。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武夷山地区全年平均气温17.90℃左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80%,降雨量接近2千毫米。春季春雨连绵,气温回升,较常出现春寒气候。每年5-6月期间(春末夏初)为雨季,且多为暴雨,有些地区还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到了盛夏,天气变得炎热,不时出现地区性雷阵雨以及随着台风而来的降雨,雨后又经常出现干旱情况。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天气比较干燥,雨量较少。冬季气温低且多风,以西北风为主,经常出现结冰、凝霜、下雪等情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武夷山山区,境内多云雾天气,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武夷山全年气候表现综合为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云雾迷漫,这种日照少、云雾多的地形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适度的光照和良好的水热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3.2 不同地域小气候影响茶叶品质。各产区武夷岩茶品质存在差异,是受各产区茶叶所在区域气候条件不同的影响。正岩茶产区在武夷山主景区,由于夹于两侧悬崖峭壁,宽窄不等,曲折幽深,森林和岩崖的遮阴造成了漫射光多,使得积温高,并且降雨量多。致使生长于该产区的茶树,到了夏季沐浴于散射光, 到了冬季又有高崖抵挡冷风, 非常有利于芳香物质和含氮化合物增加,再加上常年源源不断的石缝水流,岩石区坑谷的小气候更为优越,生产出的茶香气持久、滋味醇厚。半岩产区的降雨量次于正岩区,且积温最低,但因森林茂密,产生的漫射光也多,云雾缭绕,利于芳香物质和含氮化合物的积累,该产区岩茶香气仍较为馥郁。洲茶产区虽然平均雨量和气温与武夷山相差不大, 但直射光过多,降雨量最小,常年平均积温较高,不论从光质和水热条件上均不如上述两产区,导致茶叶品质不如上述两产区。

四、不同产区土壤对于产出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4.1 武夷山地区土壤条件概况。武夷山脉大致与海岸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受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多重因素作用下,武夷山土壤主要是垂直性差异分布,主要类型是红壤、黄壤、黄红壤、草甸土。武夷山的土壤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页岩、红砂岩、凝灰岩、砾岩以及火山砾岩等五种岩石混合的岩石。多数武夷岩茶茶园种茶表层土壤有机物多、富含养分,常年有适量水分的供给,土壤PH值在4-5.5之间,十分有利于茶树的栽培和成长。

4.2 不同土壤条件适宜于不同品质的茶叶。武夷山茶园只有小部分为黄土,大部分介于砾壤与烂石之间,所以产出的茶都普遍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但武夷山景区和景区以外茶区土壤中的PH值和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松度差异显著,直接导致了各类茶叶存在品质的差异。陆羽在《茶经》中指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则恰当的概括了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与土壤质量密不可分的关系。武夷茶区因产制茶类不同和茶园土壤类型不同而对不同茶类区分的划分,虽在相同的采制工艺下, 往往品质差异悬殊。正岩产地的砾质沙壤,其保水性能良好,通气性能也较好,因为茶区岩壁挡光的作用和对光线的热辐射, 正岩的日照相对较短些,空气的湿度也稍高些。因此,使得正岩地区的茶树较为缓慢的生长, 利于茶树里面含有物质的积累,茶香高、味醇厚,岩韵特别明显, 品质最佳。半岩产区的保水性能、土壤通气性和空气相对湿度都不及正岩区, 但由于土壤质地、土层深厚、空气和水分协调, 所以该产区的茶树生长适中,味较醇和,茶香平正,岩韵稍次于正岩茶,但仍然较为明显。洲地土质结构是以沙砾为主,主要是溪流两岸的冲积沙壤土, 虽然通气性能好,但保肥性能较差、保水也差,再加上日照时间较长、茶树生长速度较快, 不利于茶树内所含物质的积累, 所以此类茶区制出的茶叶香较低沉、味醇欠厚,略带苦涩, 无岩韵。

综上简述可知,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条件造成茶树栽培和茶叶生长好坏的差异,而鲜叶的质量又是形成武夷岩茶品质优劣的基础,因此进一步探索生态因素对岩茶品质的影响十分必要,这对于改善茶园建设、改进茶树栽培、提高岩茶品质以及进一步促进武夷岩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后续将结合相关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进一步跟进此项研究。

参考文献:

描写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诗句[1] 林心炯,李元钦,吴静如.武夷岩茶品质与生态环境初步的研究[J].茶叶科学简报.1986(1):25-28.

[2] 钟兴松. 武夷岩茶优异品质成因的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1995(6):26-31.

[3] 冯卫虎.武夷岩茶“岩韵”形成的体会[J].福建茶叶.(4):43.

[4] 陈泉宾,孙威江.武夷岩茶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福建茶叶.(3):44-45.

[5] 林贵英.土壤理化性状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J].福建茶叶.(3):23-24.

篇4:我爱家乡的武夷岩茶作文300字

我爱家乡的武夷岩茶作文300字

我的故乡在南平,我爱故乡的武夷岩茶。

我的故乡武夷山上有许多茶叶,其中最有名的是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亮黄。每当春天来临,春雨纷飞时,武夷岩茶的每一片叶子都会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喝着雨水,高兴的直唱歌。早春后,岩茶越长越旺盛,叶子由嫩绿变成翠绿色,茶叶就可以摘捡起了。

我小时候很喜欢泡茶,爸爸工作也要用到茶叶。每一次,爸爸把茶叶拿回来,我都要去泡一泡当我把开水倒入辈子的时候,汤色像玛瑙一样。我喝了喝,呀!刚入口时满口的苦味,但喝进去就觉得一阵阵清香徘徊在嘴里,我忍不住喝了一杯又一杯。我发现它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喝完了岩茶,过了很久,清香甘爽的味道还是回味悠悠。我还记得美食大师袁枚说过:“尽尝天下之茶,以无疑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我想:“我家乡的武夷岩茶真的是很棒的!”

欢迎你有空到我的家乡——南平,来品武夷岩茶!

篇5:武夷镇茶之宝大红袍初二作文

武夷镇茶之宝大红袍初二作文

武夷山,一个山灵水秀、仙境般的圣地,令人深往。这里有一路烟霞的意境,莺飞草长的气息,鸟语花香的絮语,品茗悠茶的淡雅——但是,在这美丽之中倍受万物瞩目的焦点,无疑是作为这儿一颗绿色灵珠的“镇茶之宝”大红袍。

大红袍——武夷岩茶之首。虽说岩茶中有像君子一般立骨铮铮,品上去顿时身心清爽的肉桂;有像淑女风姿般浓韵淳厚,品上去茶意悠长的水仙,可曾今披过圣上御赐的红袍,帮助秀才考上状元,金榜题名的大红袍在众多岩茶之中成为佼佼者,最为有王者风范。它仿佛凝聚了武夷山水万物所有的灵气为一身,胜过了肉桂的立骨铮铮;它仿佛细品有赛貂蝉般千回百转神韵,胜过了浓韵淳厚的水仙。化一切精华为己的大红袍,外形是那样的娇小柔美,可褐绿色的'叶子又显得那样鲜润而富有生机,加上叶片红绿相渐,更有一种配上红镶边的美感,透着生生的贵气。而那制茶的茶坊里,无不飘散着阵阵幽香的气息,那就是茶天然独有的香味。因为任何一株茶苗在这里都要经过:嗮青、炒青、复揉、摊凉等十六道精心的制作、加工才可称得上是大功告成。

要知道,大红袍是武夷山的“镇茶之宝”,这可不是徒有虚名。用它泡出来的茶水,色泽度极好,汤色橙亮,细看又像有着榧木藏品般的纯木感,自然、清新。端起这一杯茶,细细的闻,那香味淳厚而不失风韵;悠香而不失淡雅;那香味不重、不淡,令人闻过之后顿时神清气爽。这也许就是大红袍那种独特,引人入胜的气息吧。看过,闻过之后,就剩下品了。品茶是最有韵味的,也是最能享受到茶的唯美的。轻轻泯上一口,闭上疲惫的双眼,那茶水顺着食道灌流你的身体,令人霎时间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疲倦,脑海里久久浮现的是茶影的身姿,茶味的悠扬。就会觉得“有这样一些东西,雾一般美丽空灵、惹人追寻,可努力走进了,却又觅寻不见。一直体会下去,最终得到的是比雾本身更美好的启示……”这就是品茶的意境,也是大红袍的特点,永远意欲悠长、茶味意犹未尽。

如果你要想亲自体验来自于茶的这种无与伦比的美丽享受,那么——武夷山,这个拥有大红袍作为“镇茶之宝”的地方,在这里品上一口大红袍,一定会让你彻底叹服茶文化的悠长,叹服茶香的淳朴动人,叹服茶味的千回百转,更让你叹服武夷山是这样般的美轮美奂。

篇6:描写秋天诗句

1、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白居易《空闺怨》

2、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郑板桥《咏梧桐》

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4、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5、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6、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陆游《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

10、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11、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13、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4、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朱庭玉《天净沙·秋》

15、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16、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孟郊《秋怀十五首》

1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19、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20、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郡楼》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2、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23、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4、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6、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7、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2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9、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30、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31、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34、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35、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36、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中秋月》

37、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38、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39、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温庭筠《苏武庙》

40、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李白《折荷有赠》

4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42、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浚弹琴》

43、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44、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五首》

45、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46、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7、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48、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陆游《秋雨渐凉有怀兴元》

49、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5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52、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5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54、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牛希济《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55、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56、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5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山花子》

5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59、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60、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61、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62、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陆游《秋夜》

63、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李白《长歌行》

64、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65、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66、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67、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68、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刘禹锡《始闻秋风》

69、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7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71、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7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73、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冬夜书怀》

74、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75、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6、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77、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78、淡淡横朝烟,脉脉深秋思。——刘道著《湘江秋晓》

79、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80、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篇7:描写大雪诗句

描写大雪诗句

描写大雪诗句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大雪》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