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嫁妆的名言名句,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嫁妆的名言名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嫁妆的名言名句

篇1:嫁妆的名言名句

关于嫁妆的名言名句集锦

●靠妻子的嫁妆发财的人等于出卖自己(欧里庇得斯)

●金钱是漂亮的妆奁(普劳图斯)

●嫁妆越多,床上的荆棘也就越多(乔·赫伯特)

●男人最可鄙的莫过于为钱财而结婚(哥尔斯密)

??1.不要为了寂寞去恋爱,时间是个魔鬼,天长日久,如果你是个多情的人,即使不爱对方,到时候也会产生感情,最后你怎么办?

2.不要为了负责而去结婚。要知道,不爱对方却和对方结婚是最不负责的。即使当时让对方很伤心,但是总比让他几年甚至一辈子伤心强。

3.不管多大多老,不管家人朋友怎么催,都不要随便对待婚姻,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巨大代价。

4.感情的事基本上没有谁对谁错,他(她)要离开你,总是你有什么地方不能令他满足,回头想想过去在一起的日子,总是美好的。当然,卑劣的感情骗子也有,他们的花言巧语完全是为了骗取对方和自己上床,这样的人还是极少数。

5.和一个生活习惯有很多差异的人恋爱不要紧,结婚要慎重,想想你是否可以长久忍受彼此的不同。

6.有人说恋爱要找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要找喜欢自己的人,都是片面的'。恋人不喜欢自己有什么可恋的?老婆自己不喜欢怎么过一辈子?

7.真爱一个人,就要尽量让他开心,他开心了你就会开心,那么双方就有激情了。

8.不要因为自己长相不如对方而放弃追求的打算,长相只是一时的印象,真正决定能否结合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性格。我见过的帅哥配丑女,丑女配帅哥的太多了。

9.女人要学会扮靓自己,不要拿朴素来做挡箭牌,不要拿家务做借口,不懂时尚,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10.恋爱的时间能长尽量长。这最少有两点好处:一,充分,尽可能长的享受恋爱的愉悦,婚姻和恋爱的感觉是很不同的。二,两人相处时间越长,越能检验彼此是否真心,越能看出两人性格是否合得来。这样婚后的感情就会牢固得多。

11.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坏不是指心肠狠毒,自私无情什么的。而是指油嘴滑舌,花言巧语。一般的好男人以为说情话是油嘴滑舌,轻浮肉麻的表现,所以不愿去做。对别人这样说是不对,可是对自己老婆,就要油嘴滑舌一点。为什么不能做个心好嘴滑的男人呢?

12.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是因为婚前已经往去坟墓的路上走着。就算不结婚也会在坟墓前分手。为什么不先分手就一头钻进坟墓呢?

13.只会读书的女人是一本字典,再好人们也只会在需要的时候去翻看一下,只会扮靓的女人只是一具花瓶,看久了也就那样。服饰美容是做好一个女人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你还需要多看书。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更加美好。

14.平平淡淡才是真,没错,可那应该是激情过后的平淡,然后再起激情,再有平淡。激情平淡应呈波浪形交替出现。光有平淡无激情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只要你真心爱他,到死你也会有激情的。

15.你爱他吗?爱就告诉他,何必把思念之苦藏在心底深处。怕样子,地位,身份不相配?别怕,爱一个人是美好的。

篇2:嫁妆近义词

jia lian

1、嫁奁

示例:你因为被轻视,所以是我最怜爱的。陛下,我愿意娶您没有嫁奁的女儿;她将成为我们的'皇后,法兰西的女主人了。

jia zhuang

2、嫁装

示例:有一条信息是这样写的:“叫她去嫁个日本人吧,别在中国装出一副厚颜无耻的嘴脸。”

zhuang lian

3、妆奁

示例:起初,安提约古讬言要娶纳纳雅女神为妻,与随同他的朋友来到此地,想以取妆奁的名义,获得庙内大批珍宝。

嫁妆拼音和解释:

(A)、词语嫁妆的拼音: jia zhuang ;

嫁妆的名言名句(合集6篇)(B)、词语嫁妆的解释:<轻>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也作嫁装。

篇3:《嫁妆》阅读答案

嫁妆 契诃夫

有生以来我见过很多房子,大的、小的、砖砌的、木头造的、旧的、新的,可是有一所房子特别生动地保留在我的记忆里。不过这不是一幢大房子,而是一所小房子。这是很小的平房,有三个窗子,活像一个老太婆,矮小,伛偻,头上戴着包发帽。小房子以及它的白灰墙、瓦房顶和灰泥脱落的烟囱,全都隐藏在苍翠的树林里,夹在目前房主人的祖父和曾祖父所栽种的桑树、槐树、杨树当中。那所小房子在苍翠的树林外边是看不见的。然而这一大片绿树林却没有妨碍它成为城里的小房子。它那辽阔的院子跟其他同样辽阔苍翠的院子连成一排,形成莫斯科街的一部分。这条街上从来也没有什么人坐着马车路过,行人也稀少。

小房子的百叶窗经常关着:房子里的人不需要亮光。亮光对他们没有用处。窗子从没敞开过,因为住在房子里的人不喜欢新鲜空气。小房子四周是人间天堂,树木葱茏,栖息着快乐的鸟雀,可是小房子里面,唉!夏天又热又闷,冬天像澡堂里那样热气腾腾,有煤气味,而且乏味,乏味得很……

我头一次访问小房子是很久以前为办一件事而去的:房主人是契卡玛索夫上校,他托我到那儿去探望他的妻子和女儿。那第一次访问,我记得很清楚。而且,要忘记是不可能的。

请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您从前堂走进大厅的时候,一个矮小虚胖、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带着恐慌和惊愕的神情瞧着您。

“请问,您贵姓?”上了年纪的女人用颤抖的声音问您说,而您认出她就是女主人契卡玛索娃。

您说出您的姓名,讲明您的来意。惊愕和恐惧就换成尖细而快活的“啊”的一声喊,她的眼珠不住往上翻。这“啊”的一声喊,像回声一样,从前堂传到大厅,从大厅传到客厅,从客厅传到厨房……连续不断,一直传到地窖里。不久,整所房子都充满各种声调的、快活的“啊”。过了五分钟光景,您坐在客厅里一张又软又热的大长沙发上,听见“啊”声已经走出大门,顺着莫斯科街响下去了。

房间里弥漫着除虫粉和新羊皮鞋的气味,皮鞋就放在我身旁的椅子上。窗台上放着天竺葵和薄纱的女人衣服。衣服上停着吃饱的苍蝇。地板上放着一件黑色女上衣,潦草地缝在一块纸样上。隔壁房间里有两个惊恐慌张的老太婆,正从地板上拾起纸样和一块块裁衣用的画粉。……

“我们这儿,请您原谅,凌乱得很!”契卡玛索娃说。

契卡玛索娃一边跟我谈话,一边困窘地斜起眼睛看房门,房门里的人们还在忙着收拾纸样。房门也似乎在发窘,时而微微启开,时而又关上了。

“喂,你有什么事?”契卡玛索娃对着房门说。

“我父亲从库尔斯克寄给我的那个领结在哪儿?”房门里面有个女人的声音问。

“啊,难道,玛丽雅,难道……唉,难道可以……现在我们这儿有一个我们不大熟识的人。……你问露凯丽雅吧。……”

“瞧,我们的法国话说得多么好!”我在契卡玛索娃的眼睛里读到这样的话。她高兴得满脸通红。

不久房门开了,我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姑娘,年纪十九岁左右,身穿薄纱的长连衣裙,腰间系着金黄色皮带,我还记得腰带上挂着一把珍珠母扇子。她走进来,行个屈膝礼,脸红了。先是她那点缀着几颗碎麻子的长鼻子红起来,然后从鼻子红到眼睛那儿,再从眼睛红到鬓角那儿。

“这是我的女儿!”契卡玛索娃用唱歌般的声者说。“这个年轻人,玛涅琪卡(玛丽雅的爱称);就是……”

我介绍我自己,然后我对这里纸样之多表示惊讶。母女俩都低下眼睛。

“耶稣升天节,我们此地有一个大市集,”母亲说。“在市集上我们总是买些衣料,然后做整整一年的针线活,直到下个市集为止。我们的衣服从不交给外人去做。”

“可是谁要穿这么多的衣服呢?这儿只有你们两个人埃。”“嗨,……难道这是现在穿的?这不是现在穿的!这是嫁妆!”

“哎呀,妈妈,您在说些什么呀?!”女儿说,脸上泛起红晕。“这位先生真会这样想了。……我绝不出嫁!绝不!”

她说着这些话,可是说到“出嫁”两个字,她的眼睛亮了。

她们端来茶、糖、果酱、黄油,然后她们又请我吃加鲜奶油的马林果。傍晚七点钟开晚饭,有六道菜之多。吃晚饭的时候,我听见很响的呵欠声,有人在隔壁房间里大声打呵欠。我惊讶地瞧着房门:只有男人才那样打呵欠呢。

“这是彼得·谢敏内奇的弟弟叶果尔·谢敏内奇,……”契卡玛索娃发现我吃惊,就解释说。“他从去年起就住在我们这儿。您要原谅他,他不能出来见您。他简直是个野人,……见着生人就难为情。……他打算进修道院去。……他原来做官,后来受人家的气。……所以他挺伤心。……”

晚饭后,母亲邀我跟她一块儿到堆房里走一趟。在堆房里,我看见五口大箱子和许多小箱子、小盒子。

“这……就是嫁妆!”母亲对我小声说。“这些衣服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我看了看那些阴沉的箱子,就开始向两个殷勤好客的女主人告辞。她们要我答应日后有空再到她们家里来。

这个诺言,一直到我初次访问过了七年以后,我才有机会履行。我走进客厅里,看见母亲长得越发胖了,头发已经花白,正在地板上爬来爬去,裁一块蓝色衣料。女儿坐在长沙发上刺绣。这里仍旧有纸样,仍旧有除虫粉气味,仍旧有那幅画像和残破一角的镜框。不过变化还是有的。主教像旁边挂着彼得·谢敏内奇的肖像,两个女人都穿着丧服。彼得·谢敏内奇是在提升为将军后过一个星期去世的。

回忆开始。……将军夫人哭了。

“我们遭到很大的不幸!”她说。“彼得·谢敏内奇,……您知道吗?……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和她成了孤儿寡母,只得自己照料自己了。叶果尔·谢敏内奇还活着,不过关于他,我们没有什么好话可说。修道院不肯收他,因为……因为他好喝酒。现在他由于伤心而喝得越发厉害了。我打算到首席贵族那儿去一趟,想告他的状。说来您也不信,他有好几次打开箱子,……拿走玛涅琪卡的嫁妆,送给他那些朝圣的香客。有两口箱子已经全拿空了!要是这种情形继续下去,那我的玛涅琪卡的嫁妆就会一点也不剩了。……”“您在说什么呀,妈妈!”玛涅琪卡说,发窘了。“这位先生真不知道会想到哪儿去呢。……我绝不出嫁,绝不出嫁!”

玛涅琪卡抬起眼睛来,兴奋而又带着希望,瞧着天花板,看来她不相信她说的话。

一个矮小的男人身影往前堂那边溜过去,他头顶秃一大块,穿着棕色上衣,脚上穿的是套鞋而不是皮靴。他象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不见了。

“这人大概就是叶果尔·谢敏内奇吧,”我暗想。

我瞧着她们母女俩:两个人都苍老消瘦得厉害。母亲满头闪着银白的光辉。女儿憔悴,萎靡不振,看样子,母亲似乎比女儿至多大五岁光景。

“我打算到首席贵族那儿去一趟,”老太婆对我说,却忘记这话她已经说过了。“我想告状!叶果尔·谢敏内奇把我们缝的`衣服统统拿走,为拯救他的灵魂而不知送给什么人了。我的玛涅琪卡就要没有嫁妆了!”

玛涅琪卡涨红脸,可是这一回却什么话也没说。

“衣服我们只好重新再做,可是话说回来,上帝知道,我们不是阔人!我和她是孤儿寡母啊!”

“我们是孤儿寡母!”玛涅琪卡也说一遍。

去年,命运又驱使我到我熟悉的那所小房子去。我走进客厅,看见老太婆契卡玛索娃。她穿一身黑衣服,戴着丧章,坐在长沙发上做针线活。跟她并排坐着的,是个小老头,穿着棕色上衣,脚上登着套鞋而不是皮靴。小老头看见我,就跳起来,从客厅里一溜烟跑出去了。……为了回答我的问候,老太婆微微一笑,说:“我现在又见到您,很高兴,先生。”“您在缝什么?”过一忽儿,我问。

“这是女衬衫。我做好,就送到神甫那儿去,托他代我保管,要不然,叶果尔·谢敏内奇就会把它拿走。我现在把所有的东西都交托神甫保管了,”她小声说。

她面前桌子上放着女儿的照片,她看一眼照片,叹口气说:“要知道我成了孤魂!”

那么她女儿在哪儿呢?玛涅琪卡在哪儿呢?我没问穿着重丧服的老太婆,我不想问。不论是我在这所小房子里坐着,还是后来我站起来告辞的时候,玛涅琪卡都没走出来见我,我既没听见她的说话声,也没听见她那轻微胆怯的脚步声。……一切都明明白白,于是我的心头感到沉重极了。

——自《契诃夫小说选》,有改动

11.请赏析小说第一段中划线处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12.契诃夫主张“应当努力使人物的心情在他们的行动中清晰可见”,同时在对人物的行为举止的描写中又善于抓住细节来刻画。请选择下面两段选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加以鉴赏。(4分)

①惊愕和恐惧就换成尖细而快活的“啊”的一声喊,她的眼珠不住往上翻。这“啊”的一声喊,像回声一样,从前堂传到大厅,从大厅传到客厅,从客厅传到厨房……连续不断,一直传到地窖里。不久,整所房子都充满各种声调的、快活的“啊”。过了五分钟光景,您坐在客厅里一张又软又热的大长沙发上,听见“啊”声已经走出大门,顺着莫斯科街响下去了。

②“哎呀,妈妈,您在说些什么呀?!”女儿说,脸上泛起红晕。“这位先生真会这样想了。……我绝不出嫁!绝不!”

她说着这些话,可是说到“出嫁”两个字,她的眼睛亮了。

13.小说中“我”总共几次走访契卡玛索娃家?每次间隔的时间很长,一次比一次简略,请说说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

14.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母亲契卡玛索娃”的形象。(4分)

15.小说最后并没有直接揭示女儿玛涅琪卡的命运,请联系上文作出合理推断,并说说作者这样收尾的妙处。(5分)

篇4:《嫁妆》阅读答案

11.①渲染了一种宁静、孤寂的氛围。②突出小房子的封闭、孤独的姿态,暗示房子主人封闭、寂寞的内心和生活状态。③预示着小房子及其主人终将被世界淹没的悲剧命运。(3分)

12.(4分)①母女俩封闭的世界被一名陌生人突然闯入后,母亲内心非常惊愕和恐惧,也激动快活,作者抓住母亲“啊”的尖叫声来突出体现这种心情。

②女儿“泛起红晕”“眼睛亮了”,是待嫁的兴奋心情,但并没有人来娶,这体现出人物羞涩、尴尬、期待的复杂心情。

13. 小说中“我”三次走访契卡玛索娃,第一次详细交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习惯和状况以及探访母女俩的情形,然后比较简略地写了七年以后和两年以前的两次拜访。(1分)

①一次比一次简略,可时间跨度前后达九年。契诃夫用短短的篇幅演绎了主人公坎坷的人生经历,概括了人物悲剧性的人生状况,浓缩了普通俄罗斯人的悲剧命运。②小说详略有致,文章不冗长,后两次简略给读者想象思考的空间。(3分)

14.母亲是一个封闭、保守、孤苦、守旧的悲剧女性。她足不出户地恪守着自己的婚姻,并把女大当嫁的理念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她的生活根本就没有目标,她只会一直不停地缝制嫁衣,即使嫁妆屡次被偷,即使新郎子虚乌有,即使女儿已经去世,但她所做得只是缝制嫁妆。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什么,她无法改变自己悲惨的境遇,女性的弱点在她身上暴露无遗。 (4分)

15.女儿的命运:死亡,从前文“女儿憔悴,萎靡不振,看样子,母亲似乎比女儿至多大五岁光景”“她穿着一身黑衣服,戴着丧章”“她面前桌子上放着女儿的照片,叹口气说‘要知道我成了孤魂!’”“玛涅琪卡都没有走出来见我,我既没听见她的说话声,也没听见她那轻微胆怯的脚步声”等地方可以推断出。(2分)

作者在结尾处巧妙地留取了空白,在叙述中终止场景,将结果留给大家思考,从而使主题更加的突出。玛涅琪卡被贫乏的生活、空虚的心灵折磨至亡,这一悲剧的震撼力通过这样的留白变得更加强烈而悠远。(3分)

篇5:春姑娘的嫁妆

春姑娘要出嫁了!

她带着绿色的花圈。

她穿着五彩的花衣服。

她请来了小动物捧场。

美丽的春姑娘要出嫁了!

三年级:lizx

篇6: 抬嫁妆散文

抬嫁妆散文

元旦那天清早,侄女出嫁,我去抬嫁妆。我缩着身子挤在车厢里,一阵阵寒风像刀片一样切割着脸颊。不觉间,我又想起了一些往事。

记得奶奶在世时曾对我们讲过,她出嫁时,是我们齐家人赶了一辆牛车到杨家去接亲的。她迈着被裹过的小脚上车,几件简易的嫁妆被娘家人抬着,一步一步朝我们家所在的村子走去。奶奶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因为路太赖了,坑坑洼洼,她死死地抓住车帮,但是也颠簸得多次险些摔下来。而那几个抬嫁妆的亲友也并不轻松,刚出奶奶娘家不久就已经气喘吁吁,破棉帽被抓下插到裤腰带里,头上升腾出一股白气被冷风吹得七斜八歪,顷刻间就无影无踪了。那时候的嫁妆都是自家请人做的,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很结实耐用,但是也很沉重,抬嫁妆时肯定很费力气。尽管如此,那时的乡亲们也乐意去抬嫁妆,除了有浓浓的亲情使然之外,抬嫁妆到婆家还可以吃到一顿好饭,得些礼金。不过,那时候的好饭顶多也就是一碗白面条和两个白面馍罢了,礼金估计也不会有多少。可是,在1949年,这些已经足够温暖抬嫁妆乡亲的一颗善心和一家老少的爱心。

六岁的时候,四姨出嫁,我第一次去抬嫁妆。不过,我“抬”的嫁妆非常轻小――一个茶缸子。四姨把我和与我同岁的表哥用被子裹得严严实实坐在车篷里,只有一张小脸露出来。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天,天赖地也赖,拉嫁妆的机动三轮车像一位老爷爷,走走停停,一会儿又陷进车辙泥坑里,抬嫁妆的亲友就得赶紧下车推,一边掏劲推车还一边喊着号子:“掏把劲啊――爬出来啦――”一连几次,车才慢慢腾腾地爬进姨夫家所在的村子。这时候的嫁妆基本上已经不再用人力抬了,只需将嫁妆抬到车上固定好,大家上去扶住就行了。倘若遇上好天好路,也就不用费啥力气了;但要是遇上鬼天气,天赖地也赖,车一旦陷进路上的'泥坑里,能推上去最好,不然只有卸下嫁妆抬着走了。人手不够的话,往往还会派人连三赶四去通知婆家,婆家则会抓紧时间派人来接,共同将嫁妆抬回家。

现在的抬嫁妆倒显得有些名不副实了:一般都是在结婚之前,家具厂就已经将定做好的嫁妆直接送到婆家,结婚当天,婆家来的车大多是来接抬嫁妆的亲友们,另外还有一辆婚车是来接婚礼的主角――新娘。我坐在车上,虽然寒风刺目,但心里却涌起一股甘甜的暖流。忆起往事,心里又生出几许渴望,几多感慨,几丝辛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