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vali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正餐+点心──也谈小语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巩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正餐+点心──也谈小语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巩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餐+点心──也谈小语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巩固

篇1:正餐+点心──也谈小语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巩固

正餐+点心──也谈小语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巩固

小学一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人教社新编的教材。教材尊重学生识字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上册教材编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激发兴趣,巩固知识。下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识字课的形式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问题是课内积极识记,走出教室无人问津,学得快,忘得也快。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持续上。

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我将每次的语文小课和一日三餐后的10分钟时间乐称为“正餐+点心”识字游戏时间。识字正餐时间,孩子们与字宝宝们“打声招呼”后,就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巩固生字,有猜谜语、摘苹果、定时认读……识字点心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次,户内户外相结合,学生兴趣十足。

下面具体讲一下识字点心时间的游戏玩法:

一.早餐点心(户内)──挑战需要勇气

①识字擂台: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认读所有的生字。(挂擂主牌)

②勇过同心桥(见图):师徒互帮互助后老师抽读,读对一个字或词则师徒往桥中心前进一步,比一比哪一对师徒最先汇合。

(游戏闪光点:活动气氛浓,参与者兴奋;不足:参与面欠窄。)

二.中餐点心(户外)──剪刀石头布,碰碰我的运气

①两个组:两人对坐,将卡片叠在一起,剪刀石头布后,赢者拿一张卡片认读,对的放在自己一边,连续“对峙”直至读完卡片,五局三胜制,胜者领取一颗“星星”。(认读时也可加入组词)②四人组:两人一队,每队各派一人进行剪刀石头布,赢者读卡片后让同队的另一位从起点向前跨一步,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

(游戏闪光点:参与面广,在此基点上,孩子们可自由重组队员,重新编排,兴趣浓厚;不足:学生剪下的卡片易丢失。)

三.晚餐点心(户内户外皆可)──快乐下棋。

①同起点同终点;②异起点同终点;

本游戏涉及棋谱的来源。棋谱可由教师针对班级学生兴趣自制,也可

收集各类棋谱,如孩子们数学学具盒中的“加减法游戏棋”棋谱、平时经常性玩的飞行棋棋谱。棋谱常换,以满足孩子新口味,保证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的兴趣。

游戏时,二至四人一组为宜,将字卡放入棋谱格内,掷骰子下棋。走入格内“休息”时,读字卡或组词。字卡或组词正确的则有机会按格内“暗语”行事,一旦看了,非“行”不可。

(游戏闪光点:学生兴趣浓,巩固面广,效率高。)

识字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如何巩固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要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加强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

篇2:正餐+点心──也谈小语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巩固

正餐+点心──也谈小语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巩固

小学一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人教社新编的教材。教材尊重学生识字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上册教材编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激发兴趣,巩固知识。下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识字课的形式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问题是课内积极识记,走出教室无人问津,学得快,忘得也快。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持续上。

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我将每次的.语文小课和一日三餐后的10分钟时间乐称为“正餐+点心”识字游戏时间。识字正餐时间,孩子们与字宝宝们“打声招呼”后,就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巩固生字,有猜谜语、摘苹果、定时认读……识字点心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次,户内户外相结合,学生兴趣十足。

下面具体讲一下识字点心时间的游戏玩法:

一.早餐点心(户内)──挑战需要勇气

①识字擂台: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认读所有的生字。(挂擂主牌)

②勇过同心桥(见图):师徒互帮互助后老师抽读,读对一个字或词则师徒往桥中心前进一步,比一比哪一对师徒最先汇合。

(游戏闪光点:活动气氛浓,参与者兴奋;不足:参与面欠窄。)

二.中餐点心(户外)──剪刀石头布,碰碰我的运气

①两个组:两人对坐,将卡片叠在一起,剪刀石头布后,赢者拿一张卡片认读,对的放在自己一边,连续“对峙”直至读完卡片,五局三胜制,胜者领取一颗“星星”。(认读时也可加入组词)②四人组:两人一队,每队各派一人进行剪刀石头布,赢者读卡片后让同队的另一位从起点向前跨一步,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

(游戏闪光点:参与面广,在此基点上,孩子们可自由重组队员,重新编排,兴趣浓厚;不足:学生剪下的卡片易丢失。)

三.晚餐点心(户内户外皆可)──快乐下棋。

①同起点同终点;②异起点同终点;

本游戏涉及棋谱的来源。棋谱可由教师针对班级学生兴趣自制,也可

[1] [2]

正餐+点心──也谈小语一年级大量识字的巩固

篇3:“文化早餐”中的识字“游戏点心”──谈小语一年级上册中大量识字的巩固

“文化早餐”中的识字“游戏点心”──谈小语一年级上册中大量识字的巩固

今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了人教社新编的教材。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都是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启迪心智。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把每天早晨语文课前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故事“多味酱”……学生兴趣十足。

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开火车(分小组进行):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或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手拉手、交朋友: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还可以教师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摘苹果: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钓鱼:出示一幅画着池塘的画,池塘里有许多鱼(拼音)。学生说出对应的生字,组成词,上台钓鱼。也可分男女、小组竞赛。

穿衣戴帽: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田、里、水”。补完之后,学生也记住了“田、里”一竖的不同。(穿戴整齐后)再分别组词,说一句话。还可以用于由两个熟字组成的生字。请学生练习合字,如:“日”和“木”合成“果”。

猜谜语、说儿歌:根据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谜帮助记忆。如能做出动作的字,可以做动作、说儿歌加以记忆。

[1] [2]

篇4:苏教版小语一年级下册《识字6人从众 木林森》教案

城阳街道大北曲小学  仇志杰

【教材分析】本课采用看图会意的形式识字,通过形象的图画显示“从、众、林、森”等是由基本字“人”或“木”累加起来的,揭示了字义。字词下面的两首儿歌,说明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为识字词提供了语境。两幅图分别体现了两首儿歌的意境。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

2.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体会儿歌的意境。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具备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能根据课前导学卡进行预习,自己能解决认读生字、词语和初读课文的能力,只有少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法:本班学生具备搜集材料的能力,因此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体验法让学生参与学习。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识字

1.出示左上图。

(1)猜一猜。

师述:这三幅图里,分别藏着一个汉字,你能找出来吗?(相机出示:人 从 众)

表扬猜出“众”的小朋友,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找一找。

这三个字有好多朋友,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找朋友。

(相机出示:工人   跟从   群众)

(3)读一读。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4)比一比。

小朋友的眼睛可亮了!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从 众”这两个字是由“人”组成的

二、游戏诵读,理解儿歌

过渡:有一位会写诗的叔叔把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写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习。(相机出示儿歌: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创设游戏情境,深入理解儿歌。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

比一比,哪一组搭得最漂亮?

(2)谈体会,明道理。

A.这一组搭的积木可漂亮啦!请你们来谈谈成功的体会。

B.这一组搭的积木倒塌了,你们失败了,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听歌曲,感悟读。

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4)揭课题,指导读。

预设:让拼读好的孩子进行领读

刚才我们学习了《识字7》左半部分的内容。(板书:识字7)

a.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读一读。

b.小组推荐学生朗读,注重评价。

c.全班一起朗读。

预设:让拼读差的孩子进行练读

三、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字、新词,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左边的课文,老师要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看看图、识识字、读读词或其他方法来学习。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已读懂的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回了解,点拨指导)

2.大组交流成果。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介绍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你最先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说。

说说我们大家公认的难记、难写的字。(群黄成)

思考并自由讨论,想办法记住难写、难记的字。指名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游戏扩词--生字开花。

4 、师范写,引导:

中华民族历来注意团结合作,互相谦让,和睦相处。中国汉字和中国人一样,每个汉字就是一个小集体,一个家庭,每个笔画,每个部件也都互相谦让,团结协作,你瞧:

群:左右两部分都比较瘦长,每个横画之间留空基本一致,使这个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相处融洽。

黄:注意上面不是草字头。横画较多,注意同中求异,第二横较长。

成:是“戈”字部,第四笔斜钩要写得舒展,略有弧状,第五笔撇内收,也要略有弧状,似乎在右下部形成一个支架,起笔和收笔注意避让,使重心平稳,合抱成团,就像一位演员在翩翩起舞。

5 、请你来当字宝宝的爸爸或妈妈,安排字宝宝们进房间(田字格)吧!

学生描红,临写。放轻音乐。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并听写。

2、诵读词语。

【板书设计】            识字7

人  工人     木  树木

从  跟从     林  松林

众  群众     森  森林

众人一条心   单丝不成线

黄土变成金   独木不成林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较浓。能够有感情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大胆交流。

[苏教版小语一年级下册《识字6人从众 木林森》教案]

篇5:苏教版小语一年级下册《识字3:舟竹石泉川燕》教案

湖北武汉市武昌区红岭小学 石爱萍

一、游戏引入,初识象形字

1.组织游戏:(出示课文插图)

(互)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把你们看到的用简单几笔画下来,看哪一组画得多画得像。

(3)请一组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画。

2.引人新课:

(1)想看看古代人是怎样记录这些事物的吗?(示象形字)。

(2)猜猜看,这些古代字符分别表示图上的哪些事物?

门)这些古代文字逐渐演变,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这些现代汉字。(示现代汉字)

二、识读字、词、儿歌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木会读的字多拼几遍拼音。

(二)识读字、词。

1.自读生字。(示生字)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同座互读生词。(示生词)

要求:词儿连读。

3.小组学习,查读字、词。

要求:小组同学互相帮助,让每位同学把每个字、词都读准。

4.全班查读字、词。

(l)查读字,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川chuan 什chen

(2)查读词:正音,词儿连读、读好听。

(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

a.“竹子,石头,燕子”第二个字是轻声。

b.“竹子”:看,绿油油的竹子,品读。

“泉水”:听,泉水流动的声音,品读。

“燕子”:说,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吗?品读。

(三)识读儿歌。

l、自读儿歌。(示儿歌)

要求:读准,读通顺。

2.指名读儿歌。

3.听录音读儿歌。

4放音乐自由练读儿歌,练好后读给好朋友听,请他给你提提意见。

5、齐读儿歌。

三、识字、写字:舟、竹、石、川、燕

1.认读要识写的生字。(不带拼音)

2.小组学习:讨论如何识记字形?

3.重点指导“燕”字。

门)你有什么办法记“燕”字?(适时教学新偏旁“四点”,指正“燕’懒笔顺)。

(2)师范写“燕”字。(边写边说如何把“燕”字写好看。)

(3)生描红。

4.全班交流其余4个字的识记方法。

5.自学笔顺图。

6.描红,观察各字的重点笔画。

7.书写所学生字。

[说明]

《识字3》一课是苏教版标准本实验教材小语~年级下册中的集中识字课型,是以介绍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看字形演变识字。此课要求学会9个生字,l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3个新偏旁;初步了解一

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我们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以识字为切入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儿歌来巩固树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把看图到识字、识词,到儿歌连为一体。同时,注意处理好各部分的轻重,儿歌是为了结识字提供语境,而不是阅读课文,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于是,我们把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三大块:一是游戏激趣,引入新课;二是读准字、读好词、读通儿歌;三是识记字形、写字训练。接着,我们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设计各环节具体的学习方式及教学过程。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课时的游戏设计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

境,在观察、画画、猜象形字的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来历,同时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在识读部分采用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自读生字,同座互读词,小组合作学习查字、词,自读、听读、练读、好朋友互读儿歌等形式。在记字、写字部分采用小组讨论记字;自学笔顺图、自己描字、自己观察掌握如何把字写好看等过程,让学生充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只对难读准的字,如“川、什”加以示范,对不易理解、读好的词,如“竹子、泉水、河川、燕子”加以点拨,对难记、难写的 “燕”字加以指导,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各方面得到发展。

2.求实。

对于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力求扎实。识字“实”:我们安排近20分钟时间识字,从初读的读准字音,到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到训练词儿连读,然后到小组学习查读字、词,人人过关,再到老师查读指正,最后读儿歌加以巩固。力求训练有层次,步步到位。写字“实”:我们安排了近15分钟时间,记5个字的字形并书写,读贴、描红、临贴,步步落实。求实,为的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如:读儿歌部分,师说:“这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读一读吧。”记字时,师说:“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这个字。”

4.生活体验,发展语言。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当它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生字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还能在强化生字教学的同时,发展语言。

如在读词“燕子”时,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在学“燕”这个字时,引导学生说清用燕子的外形来记这个字,并适时引导学生也想着燕子的样子,边用手在桌上写“燕”字,一个难字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体验中轻松地记住了,词也读好了。

5.把握好教师的角色意识。

这堂课我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只在查读字词以及“燕”字的书写部分加以点拨、引导,激励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

6.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检查读书习惯:两手拿书、书斜立;

眼到、口到、心到;

边读边想像。

督促写字习惯:身正、足安、肩平、臂开;

看清字形,记准笔顺,找

好重点笔画,再写字。

[苏教版小语一年级下册《识字3:舟竹石泉川燕》教案]

篇6: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也谈小语教材中实践因素的挖掘

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也谈小语教材中实践因素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课上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让他们的口齿伶俐起来?除了采取复述课文和讲述故事等传统做法以外,笔者认为还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出口语训练因素,虚拟相应情境,让学生参与解说、调解、辩论、推销等实践活动。

解说:小学语文教材收集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以及脉络清晰的参观记和言简意赅的说明文。如让小学生扮演解说员的角色,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调换顺序、更换词句、穿插内容、删除细节等形式的重组后向同学介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调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可以让学生“实习”一番调解员工作的。《将相和》讲的是战国时期发生在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三个故事。导学此课时,可虚拟这样的情境:如果当时蔺相如避闪不及与廉颇狭路相逢,廉颇一定会大发雷霆,造成僵局,你能劝劝廉颇吗?继而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蔺相如升官的理由,将相同心的必要以及廉颇在赵王心目中的位置等方面劝慰廉颇。待学生想好要说的话后,再扮角色进行表演。

辩论:进行辩论,不仅可以使人明白事理,而且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再现了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伽利略形象。在导学此文的过程中,可组织一次由伽利略代表正方、围观者代表反方的辩论活动。

推销:这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挖掘语文教材中推销活动因素,培养学生的推销意识是完全有必要的`。《新型玻璃》一课从性能、用途等方面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同时进行推销意识的启蒙,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新型玻璃厂的推销员,你应该向金银首饰店(汽车厂、马路旁的学校等)推销哪种玻璃?又该怎样介绍这种产品呢?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根据对方单位的需要确定所要推销的产品,模仿推销员的口吻开展模仿推销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上述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语汇、语法、逻辑等方面的矫正,而且还要引导他们将表情、手势等体态语适度地加以运用,以增强“说”的效果。

演示:《称象》和《捞铁牛》两课讲的都是古人运用水的浮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导学《称象》时,教师可准备一只饭盒(代表船)、若干石子以及一架天平、一盆清水和大象替代物等,让学生按照课文介绍的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行演示,并用天平验证一下石头的重量是不是就等于大象的重量。导学《捞铁牛》时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演示所用的物品,分组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手脑并用,该做合一,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其效果不言而喻,传统的师讲生听的做法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绘画:不少教师为了拉近课文描写、叙述对象与学生的距离,不惜费尽口舌,错过了诸多本应让学生感悟、积累语言的时机,结果逐本求末,收效甚微。其实,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叙述生动,描写形象,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便可以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见其人、闻其声、睹其物、临其境的。教师完全可以将简笔画引进语文教学的课堂,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通过图形和色彩来再现课文所描写的形象和意境。如导学《五彩池》和《趵突泉》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不同形状的水池和形态各异的小泉,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所想像的情景;学习古诗时,教学《詹天佑》时,根据文字的叙述,画一画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三个富有创意的设计草图……

制作:这是在简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立体化的过程,是为儿童感悟语言、积累表象提出的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根据课文描述,用橡皮泥制作长城和威

[1]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