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咪保护协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古诗词中常见的冬季别称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冬季别称有哪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中常见的冬季别称有哪些

篇1:古诗词中常见的冬季别称有哪些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冬季别称甚多,诗人往往根据要表达的情感和平仄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别称。

三冬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并将三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代诗人杜甫《遣兴五首之二》诗中即有“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这样的句子。

九冬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季又别称“九冬”。如南朝沈约《夕行闻夜鹤》诗中有句云:“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

严冬“严”有“程度深”之义,故“严冬”也就成了极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称。如唐代僧贯休《塞下曲》中的“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清冬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别称。如:唐代诗人皇甫冉《冬夜集赋得寒漏》一诗中的“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玄冬“玄”为黑色,古代以四方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别称“玄冬”。如:东晋张望《贫士诗》诗中的“炎夏无完,玄冬无暖褐”。

穷冬“穷”,尽也。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别称。如:唐代黄滔《送友人游边》诗中的“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

穷阴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了,故称。如白居易在《岁晚旅望》诗中就有“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这样的诗句。

北陆《隋书・志第十五・天文中・七曜》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北陆谓之冬。”北陆本指太阳冬季所在的方位,后来被人们用来代称冬天。如西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其二中的“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玄序玄,冬之色;序,季节。用“玄序”称冬季者,如唐许敬宗《奉和守岁应制》诗:“玉移玄序,金奏赏彤闱。”

玄英《尔雅・释天》云:“冬为玄英。”后人因用之代称冬天,如唐代魏征《道观内柏树赋》:“涉青阳不增其华,历玄英不减其翠。”

此外,冬天别称还有“严节”(如梁任《赠徐征君》诗中的“何以表相思,贞松擅严节”)、岁馀(如唐孟云卿《田园观雨兼晴后作》诗中的“秋成不廉俭,岁馀多馁饥”)等。

以上便是古诗词中常见冬季别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古诗词中常见的冬季别称有哪些]

篇2:中国古诗词中冬季的别称

中国古诗词中冬季的别称

三冬: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并将三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代诗人杜甫《遣兴五首之二》诗中即有“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这样的句子。

九冬: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季又别称“九冬”。如南朝沈约《夕行闻夜鹤》诗中有句云:“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

严冬:“严”有“程度深”之义,故“严冬”也就成了极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称。如唐代僧贯休《塞下曲》中的“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清冬: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别称。如:唐代诗人皇甫冉《冬夜集赋得寒漏》一诗中的“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玄冬:“玄”为黑色,古代以四方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别称“玄冬”。如:东晋张望《贫士诗》诗中的“炎夏无完,玄冬无暖褐。”

穷冬:“穷”,尽也。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别称。如:唐代黄滔《送友人游边》诗中的.“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

穷阴: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了,故称。如白居易在《岁晚旅望》诗中就有“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这样的诗句。

北陆:《隋书·志第十五·天文中·七曜》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北陆谓之冬。”北陆本指太阳冬季所在的方位,后来被人们用来代称冬天。如西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其二中的“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玄英:《尔雅·释天》云:“冬为玄英。”后人因用之代称冬天,如唐代魏征《道观内柏树赋》:“涉青阳不增其华,历玄英不减其翠。”

玄序:玄,冬之色,序,季节。用“玄序”称冬季者,如唐许敬宗《奉和守岁制》诗:“玉佩移玄序,金奏赏彤闱。”

此外,冬天的别称还有“严节”,如梁任石《赠徐征君》诗中的“何以表相思,贞松擅严节”、“岁馀”,如唐孟云卿《田园观雨兼晴后作》诗中的“秋成不廉俭,岁馀多馁饥。”等。

篇3:古诗词中酒的别称是什么

古诗词中关于酒的别称是什么

杜康——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故以“杜康”指代酒。曹操《短歌行》诗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

流霞、霞液——传说项曼都好仙学道,后随仙人上天,饮流霞一杯,数日不饥。事见王充《论衡·道虚》。

后人以“流霞”“霞液”指美酒。庾信《卫王赠桑落酒答奉》诗:“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吴筠《游仙诗二十四首》之七:“霞液朝可饮,虹艺晚堪食。”白堕——相传晋人刘白堕善酿美酒,“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城人争相购之馈赠。事见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后人以“白堕”为酒的代称。

苏辙《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钓诗钩、扫愁帚——文人借酒激发诗兴,解忧消愁,称酒为“钓诗钩”“扫愁帚”。

苏轼《洞庭春色》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洞庭春色:酒名。)曲生——唐人小说中有秀才曲生化酒的'故事。见郑綮《开天传信记·曲秀才》。

后人以“曲生”指代酒。陆游《初春怀成都》诗:“病来几与曲生绝,禅榻茶烟双鬓丝。”圣贤杯、贤人——古时喜爱饮酒的人“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见《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篇4:古诗词中茶的别称介绍

古诗词中茶的别称介绍

到唐朝时,以茶待客已经比较普遍。文人相聚,以茶代酒也成为一种清淡高雅的情趣。从以下唐诗中可见一二。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刘禹锡《尝茶》),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围里火煎尝……合座半甌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峡中尝茶》)。

这种饮茶的情趣,又渐渐地被诗意化而成为茶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不少诗中,也出现了茶的别名代称。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诗中的“云腴”即茶的别名。因好茶往往产于山巅多云雾处,故称。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茗饮”亦是茶的代称。同时,“茗饮”还有饮茶的意思。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芳若”乃是香茶。

“十分煎皋卢,半榼挽醽醁。”(linglu音灵录)。“皋卢”,本为木名。其叶大,味苦涩,看起来很像茶,可以代作饮料,所以用作条的别名。《广州记》上说:“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

“偶与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茗粥”即烧煮的菜。宋朝晁载之《续谈助》中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香若”即香茶。白居易《晚起》诗:“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芳芽”,指香苫。元代徐世隆诗:“兔毫盏净啜芳芽”。

“先春”,茶的异名。宋朝沈遘诗:“建溪石上摘先春,万里封包数数珍。”

“茗雪”,呈青白色的`荣。“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草中英”,茶的喻称。唐郑愚《茶》诗:“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鸡苏佛”,茶叶别称。明张岱《西湖寻梦》:“渴仰鸡苏佛,饥参玉版师。”

“云华”,茶的代称,因多云雾处所产的茶优故称。唐代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诗:“深夜数甌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绿乳”,茶水美称,因绿茶泡出的水为绿色,故称。唐代贯休《书仉氏屋壁》诗:“茶烹绿乳花映帘,撑沙苦水银纤纤。”

“小草”,茶叶喻称。宋代张祁《答人觅茶》诗:“内家新赐密云龙,只到调元六七公;赖有家山供小草,犹堪诗老荐春风。”

“玉爪”,茶叶美称,谓嫩芽泡开后状如爪尖。宋杨万里诗:“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鸟嘴”,茶的喻称。因嫩茶头状如乌嘴,故称。唐代郑谷《峡中尝茶》诗:“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阳芽”,对茶叶的喻称。宋周必大《茶》诗:“还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阳芽。”

“瑞草魁”,茶的美称。意为茶乃瑞草之首。杜牧《题茶山》诗:“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橄榄仙”。谓橄榄食后回味悠长,而茶更甚之,故称。陶谷在《清异录·茗荈》中说:“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榄仙。”

篇5:常见古诗词

常见古诗词

1、《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依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桃杏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李商隐《无题》

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李煜《更漏子金雀钗》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7、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篇6: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类:

一、怀才不遇、豪放洒脱的形象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抒发了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旷世情怀。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二、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这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三、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四、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五、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抒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六、奋发进取的形象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充分表达了年轻时杜甫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旷达胸怀。

篇7:常见的古诗词

常见的古诗词

201. 赐萧瑜(唐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202.采莲曲(唐 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203.剑客 (唐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204.秋日湖上( 唐 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205.自菩提步月归广华寺(宋 欧阳修)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206.就义诗(明 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207.江行无题 (唐 钱珝)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208.雪(唐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09. 天安门诗抄之一

一夜春风来,万朵百花开。

欲知人民心,且看英雄牌。

210. 天安门诗抄之二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二、七言绝句

211.江村即事(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212.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13.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14.蜂(唐 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15.四时田园(夏日)杂兴(其一)(宋 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常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16.垓下歌(秦末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兮虞兮奈若何!

217.少年行(其一)(唐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218. 登科后 (唐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219.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20.菊花(唐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221.南园.十三首(其五)(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222.题乌江亭(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23.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古诗词中常见的冬季别称有哪些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224. 农家(唐 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225.菊花(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26.小松(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227.题花山寺壁(宋 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228.琴诗(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29.画眉鸟( 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230.送春(宋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31. 陇西行(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33.绝句四首(其一)(宋 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234.雪梅(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5. 题青泥市壁(宋 岳飞)

雄气堂堂贯牛斗,誓将贞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236.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37.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38.寒夜(宋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239.北风行(明 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240.首夏山中行吟(明 祝允明)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241.绝句(明 文征明)

公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上茅斋。

人家不必论贫富,才有读书声更佳。

242.马上作( 明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243.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明 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244.劝学( 宋 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捂叶已秋声。

245.塞外杂诗(清 林则徐)

天山万笏诵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青山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246.狱中题壁(清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47.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48.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49.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50.牧童诗(宋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251.偶题(宋 张耒)

相逢记得画桥头,花似精神柳似柔。

莫谓无情即无语,春风传意水传秋。

252.有约(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53.学诗诗(明 都穆)

学诗浑似学参禅,不悟真乘枉百年。

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

254.逢入京使(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55.月夜 (唐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56.征人怨(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57.题金陵渡(唐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258.赠别(唐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59.赤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60.嫦娥(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61.贾生(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62.饮中八仙歌(唐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63.梅岭三章之一(现代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64. 梅岭三章之二(现代 陈毅)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265. 梅岭三章之三(现代 陈毅)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266.清平调三首之一(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267.雨晴(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壁破,难愁蹈海亦英雄。

269.溪居即事(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270.悼杨铨(现代 鲁迅)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三、五言很七言律诗

271.送友人(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72.送魏万之京(唐 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27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74.书愤(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75.饮酒(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76.湘灵歌(现代 鲁迅)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277.观书 (明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280.天安门诗抄七律

故园风雨几经年,大厦撑持靠擎天。

心志光明同日月,功勋盖世重河山。

倾城人哭哀声震,漫地花飞白雪翩。

空有如涛伤心泪,神鹰高逝永不还。

四、中华词选

281.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82.调啸词(唐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283.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84.卜算子· 咏梅(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285.醉花阴(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86.招中措(宋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篇8: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

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提高我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抱柱

坚守信约。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篇9: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一语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列锦、叠词等。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唐代诗人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代诗人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五、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代诗人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篇10:楹联中月份的别称

一月

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正、开岁、陬月、孟春、首春、上春、寅月。

二月

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阳、仲春、酣春、如月。

三月

桃月、蚕月、季月、莺时、晚春、暮春、小清明、樱笋时。

四月

阴月、麦月、梅月、纯阳、清和、初夏、余月乏月、荒月、首夏、孟夏。

五月

蒲月、榴月、郁蒸、鸣蜩、天中、仲夏、皋月、恶月、毒月、午月、忙月。

六月

荷月、焦月、暑月、精阳、溽暑、季夏、且月。

七月

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

八月

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

九月

菊月、暮商、霜序、朽月、青女月、季秋、三孟秋、玄月、授衣月。

十月

良月、露月、飞阴月、冬、初冬、开冬、阳月、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

畅月、葭月、仲冬、龙潜月、幸月。

十二月

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篇11:古诗词填空常见句子

古诗词填空常见句子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唐·骆宾王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唐·白居易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孟郊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唐·李白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14、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南宋·杨万里

1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1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唐·李绅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2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绝句》唐·杜甫

2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2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2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唐·王维

2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2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

2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唐·王昌龄

2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李白

2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29、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3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唐·杜甫

3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唐·王维

3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北宋·王安石

3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明·于谦

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35、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3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唐·刘禹锡

3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3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39、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唐·李商隐

40、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4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4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唐·卢纶

4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唐·刘禹锡

44、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唐·张志和

4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唐·柳宗元

46、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唐·叶绍翁

47、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4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燮

4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5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唐·张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