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而八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及启示,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及启示,欢迎大家分享。

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及启示

篇1: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及启示

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及启示

摘 要:文章阐述了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意义,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实

第一文库网

践经验,以及目前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现状,为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近年来,在创新思潮的冲击下,图书馆新业态创客空间的出现,使得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传承文化,提供信息、知识和文化服务中心,更在成为提供工具、鼓励知识与思想交流、激励创意与创新的空间载体。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出现,是当下时代赋予图书馆的新使命,也是新时代推动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必然趋势。 1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定义与发展 创客空间(Makerspace、Hackerspace 、Makerlab),《创客杂志》中的定义是: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场所,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交流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施源于美国雪城大学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Lauren Smedley的提议,她建议在公共图书馆内建造一个创客空间,使人们能够合作、创造并进行制造。纽约州的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Fayetteville Free Library,FFL)采纳并实现了她的建议,FFL是美国第一所创建创客空间的公共图书馆。随后各级各类图书馆陆续参与其中,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引起ALA(美国图书馆协会)重视,并得到政策、资金支持、统一规划及战略指导,服务系统逐步完善。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迅速,美国已有51% 的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创客空间,大中小学图书馆及混合型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服务。 相比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迅猛发展,我国创客规模较小,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创客空间的发展建立仍处在发展初期,通过学习借鉴国外与国内图书馆实践经验,为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 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意义 2.1 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构建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创客空间是一个开放空间,允许任何知识背景、有着共同兴趣的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实践、分享经验来进行制造和创作。以“实践、分享和创新”为核心的创客空间服务,是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服务的必然趋势,它可为图书馆提供集动手制作、分享知识和进行知识再创造的新型知识服务模式,丰富了图书馆服务方式,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理念,提升了服务水平,能够提升图书馆的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2.2 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开创图书馆教育新途径 图书馆创客空间旨在为用户发挥创意和实现创意提供工具资源、技术指导、交流平台,让用户在开放式的实践交流过程中学习、分享和动手制作。创客空间开展服务形式丰富多样,如创客沙龙、专题讲座、手工艺品制作、数字媒体制作、电子器件及工业产品制作、3D 打印、机器人设计和创造等,吸引不同年龄、知识、生活背景的用户参与其中,极大的丰富了学校及社会课外教育生活,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与创新性,丰富了教育手段,开创了图书馆知识教育新途径。 3 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经验 3.1 国外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经验 公共图书馆由于其面向的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家庭、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开设的创客服务内容较为广泛,以迎合时代需求,注重家庭培养、社区民众参与,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政府支持。(1)美国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是第一家建立创客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其主要服务内容分为数字制作和实物制造:数字制作内容包括制作视频、博客、游戏、制造机器人并为其编程等;实物制造包括使用3D 建模和打印、业余爱好者学习激光切割机和刻字机、缝纫机、首饰制造等。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主要特点是精细分工,不同的项目有选择地针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用户开设。项目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国家资助、会议筹集、网站众筹、基金等。(2)挪威?奥斯陆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面积较小,仅占40平方米,定位于打造一个服务社区所有民众的工作车间,是一个可让民众一起工作、分享关于新技术和其他新兴事物经验和知识的实体空间。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编程、手工制作、修缮电子器件、玩音乐、电脑游戏、阅读文学作品、看电影等。目前大部分资金来自挪威国家图书馆。(3)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公园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定位于将民众与服务、资源、信息、设备和生活经验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提供让人们终身学习机会,创建社区交流、创造力为宗旨的社区生活中心。其主要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设立,有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婴儿活动时间、故事会、家长信息会议、暑期活动等,有面向成年人的3D 打印、读书俱乐部、网络与电脑培训、作者见面会等。经费大多来源于政府财政援助和社会各界捐赠。 3.2 国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1)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开展以提供3D打印为核心的创客空间服务,是第一所向学生提供3D打印的高校图书馆。向大学所有师生提供3D打印、扫描与设计服务、激光切割与刻字机、电子编程、机器人创造等服务项目。通过与社区其他组织合作促进实践,举办了Arduino微控制器、移动应用程序开发、3D扫描和建模入门研讨班,还与当地知名的创客空间合作举办解锁研讨班。其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建设资金、年度基金和捐赠。(2)玛丽华盛顿大学辛普森图书馆与教育学院及教学技术部合作,将一间未被使用的教室改造成了创客空?g,内设3D打印机、机器人、简单的试验板工具、使用套件的电子产品等,面向整所大学开放,已成功举办两届“集成融汇与制造机器人”研讨会。(3)密歇根大学艺术、建筑与工程图书馆下设部门成立了3D实验室,向全校师生提供3D打印、3D扫描、虚拟现实以及动作捕捉等服务。运营资金主要来自图书馆建设经费,也有通过参与师生项目合作获得拨款支持,学生只需在实验室中支付材料成本即可使用。 4 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现状 我国创客空间发展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4.1 我国专业与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技孵化器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与创业平台”,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图书馆创意空间, 年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 年以后长沙市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创客空间相继成立。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较多整合了传统文献查阅、检索、信息咨询、专利查新等服务项目,提供3D打印、开展创客培训、为创客提供服务平台、开展手工制造等活动。 4.2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探索起步较晚,时间较短,数量有限。起步较早的有清华大学的i.Center、浙江大学的“云造”和中国美术学院的“洋葱胶囊”。随后,三峡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台湾交通大学浩然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也先后创建创客空间,这些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均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建,以开放交流为目标,通过提供多元、轻松自在的非正式信息交流讨论场所,鼓励师生走出研究室,与不同领域成员接触,激发创意活力,通过动手制作将创意转为现实。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通过有效整合高校强大的'学术背景、优秀师资资源,与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高效的运营经验相结合,有效促进高校创客空间持续发展。总体来说,相比国外,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面临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创客文化背景缺乏、发展经验和专业人才不足等困难。 5 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的启示 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成熟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未来构建提供了有益经验。 5.1 明确图书馆定位 各个高校学科背景、专业特色各不相同,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立,应充分立足学校学科特色、充分调查用户需求,以本地需求为出发点,探索构建符合高校图书馆馆情和满足服务群体的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 5.2 开展广泛合作 图书馆在开展创客空间服务时,大多以教学分享、数码编程、数字及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创客空间各项服务建设,需要各种工具资源配置和维护、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的大量投入,需要资金保障,仅仅靠图书馆单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作为非营利单位,需要动员所有力量,广泛开展合作,例如,积极寻求政府、学校、企业、专业创客团队支持,才能保障图书馆创客空间持久正常运行。 5.3 宣?鞔纯臀幕? 目前,创客文化在国内高校还未普及,图书馆要开展创客空间服务,需先积极营造好高校创客文化氛围,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及日常活动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对创客文化、创客活动开展宣传,吸引用户参与其中,享受创客空间服务,使图书馆成为新科技、新知识、跨学科协作与创新的重要孵化传播基地。 5.4 科学化管理 创客空间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践提供了诸多经验。例如,建立网上在线交流平台,利用慕课(MOOC)等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培训及互动,有效地拓展创客虚拟交流空间,实现线上和线下协调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创客空间的发展维护仅仅依靠图书馆员的力量是不够的,通过与专业科技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合作,弥补图书馆科技专业人员不足短板。此外,规范的安全技术培训是确保创客空间高新技术设备安全使用的基本保障,及时了解用户信息反馈,不断调整、优化业务流程是促进创客空间更好发展的动力。 6 结语 在各国图书馆为寻求自身发展而积极采取创客空间服务模式进行转型的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浪潮下,各类型图书馆应把握契机,顺应潮流,开展广泛合作,合理科学地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创客空间,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促进学习、提高民众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进而为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发挥应有功能。 参考文献 [1]唐晓阳.中美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59( 24) : 72-77. [2]张红利,曹芬芳. 国内外典型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和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5,(22):9-16 [3]杨莹. 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构建研究,图书馆学刊,,(04) 作者简介 潘琴燕,武汉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篇2: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国内外实践论文

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国内外实践论文

一、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由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 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 保 证 术 语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 Vocabulary)中,定义全面质量管理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出发,可以将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图书馆以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和信息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图书馆全体员工参与为基础,通过对先进管理理念、信息设备和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从而对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把控,以实现不断提升读者满意度的长期目标。

二、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国内外实践

1. 国外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

波音公司图书馆在 1988 年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最早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图书馆之一,随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图书馆、英国女王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等纷纷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美 国 波 音 公 司 图 书 馆 在 1988 年 就 实 施 了 全 面 质 量 管理,针对图书馆增值服务面向的用户制定了“部门任务分析计划”(Departmental Task Analysis,DTA)。在这个计划中,用户向图书馆提出自己的需求,而图书馆则通过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其需求。具体实施过程总共分为九个步骤: (1) 明确任务和责任;(2) 确定用户;(3) 了解用户对图书馆的要求;(4) 明确业务活动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5) 确定供应者;(6) 确定对供应者的要求;(7) 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8) 发展反馈机制;(9) 确定评价服务质量的方法[2].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波音公司图书馆大大节约了服务成本,在 1992 年节约成本 40 万美元,在 1993 年更是节约成本超过了 85 万美元,而且还改进和提高了服务质量。

2. 国内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

自 90 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图书馆界开始关注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与图书馆管理相结合。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只在上海图书馆、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上海海运学院图书馆等得到了应用,其中海南大学图书馆在 年正式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并且在当年 7 月份通过了方圆标志认证,成我国首家获得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资格认证的图书馆[3].

海南大学图书馆实施 ISO9001 的所有环节都采取了 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的四阶段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质量管理实现目标:①馆内主要业务和服务与国内同类高校相比达到领先水平;②保证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 80 小时;③保证本校师生人均年借阅量不低于 30 册;④保证对于用户投诉百分百处理,使用户满意度达到 95% 以上。

(2) 提高本馆工作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的素养,组织馆员参加了质量管理、服务技能、礼仪形象、计算机技能以及图书馆业务知识等一系列培训,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和质量意识、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

(3) 改善业务流程。采购文献要经专家初选,由“选书小组”审核、馆长审批采购;编目工作所有工序必须填写工作单,设审校岗位,对编目数据进行逐一检查;编目部与流通部及阅览部交接之后,要留下原始的“交接表单”;技术部人员为维护和保证图书馆网站和电子信息服务安全、高效运行,要经常对硬件设施进行维护,保证网络每日 24 小时畅通无阻地运行。

(4) 科学系统的进行用户满意度测评。首先,制订用户满意度测定计划。对用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估,具体掌握用户对服务满意与否的所有要素;其次,设立读者意见簿和电子意见箱。对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由质管办派专人必须在第二个工作同进行回复和处理。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通过国内外图书馆的实践证明了它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中的可能性,并且使图书馆管理从业务流程到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新的变化[4].

1. 倡导“以读者为关注焦点”

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不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大多都处于行政管理的.模式下。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和服务是通过上级发放任务的方式向下传达,图书馆领导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再逐一分解到各个馆员。馆员完成任务后,通过向领导汇报、领导现场检查等方式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在这个模式中,作为服务对象主体的“读者”反而没有了发言权,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意见和诉求不一定能及时传达到相关管理者的耳中,对于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读者需求,读者对于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满意度也难以获得。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图书馆管理从原来的“执行上级命令”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创新了图书馆管理理念。

2. 将全面质量管理落在实处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目标为导向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逐级划分,通过对一个个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最终实现对于最终目标的把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管理活动都要有制定详细的标准化工作方案,从而在操作过程中树立参考依据。继而通过定期进行读者调查等方式加强对实际结果的监督,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整体上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洪生伟 . 新术语 新定义 新水平──初释 ISO8402 ─ 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J]. 轻工标准与质量 ,1995(1)。

[2] 张 鹰 . 国 内 外 图 书 馆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概 述 [J]. 图 书 馆 论坛 ,,27(03):92-94.

[3] 张玲 , 邓玲 . 海南大学图书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探析 [J]. 现代情报 ,,26(03):102-103.

[4] 罗曼 . 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 [M]. 合肥 : 安徽大学出版社 ,,05.

篇3:创客空间创想无限作文

创客空间创想无限作文

作家歌德说过:“要成长,你必须独创才行。”的确,一个人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必须需要创新。是的,假如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假如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什么是创客?创客或许在一年前离我还很遥远,导致我对这个新名词过于陌生。在一年前的榕园开放日上,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现在这个新名词不再是陌生的,而是化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标杆。我们不断向前跑,向着标杆前进。一年前的榕园开放日,我以小学毕业生的身份来到榕园。见榕树飘飘的髯须,向下钻研的藤根,小而密的叶子。我想,老榕树是个大创客,小新叶正随着历练而成长吧!榕园榕树生机,创客创想天地。创客是指新时代勇于创新,憧憬未来和有科学创新精神,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与其说是一种称呼,不如说是一种信仰,而创客是愿用自我的大脑开辟一片新的空间。创客是用行动做出来的,而不是用语言吹出来的。

立体的科技让人惊讶万分。当你发现书写可以从二维变成三维的时候,这是个历史性的.飞跃,我们可以在空气中书写出立体造型,仿佛人人都成了神笔马良。3D打印笔是我尝试的第一个项目,刚开始虽然十分不顺,画出来的画是弯弯曲曲十分不平整的,无法自如地掌控打印笔,使作品无法展现出十分立体的样子,可一个作品下来之后渐渐顺手了,超科技原来这么简单,只是发明者换了一种角度和思维。

在校本课程上,郑士华老师向我们展现了创新思维和思想。只有学好了知识,我们才能利用所学知识不断进取,去创造与发明。曾经以为申请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他人万难企及,现在才知道发明源于生活,发明可以贴近生活,便于生活,我们中学生同样可以申请专利,成为小小发明家。

这一次的创客文化节,是小创客们在学校里大显神威的时刻,有趣却带有略微难度的项目,是在挑战我们的耐心和毅力,是在挖掘我们未知的潜能。以创客为主体的榕园则成了创客文化的载体。

我们可能无法立刻让创客成为信仰,但我们可以让创想种子播种进我们的心田。创客空间,创想无限。现在,让我们从榕出发,向阳奔跑!

篇4:图书馆采购实践及启示论文

1背景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Acquisitions,PDA),又称读者主导采购或读者需求驱动采购。PDA是十年前由NetLibrary公司提出的一种电子书商业模式,PDA的出现引起图书馆界广泛关注,近年来PDA采购模式在美国图书馆界迅速发展[1]。国内图书馆界开始研究和探索PDA模式,如:内蒙古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等借鉴和运用PDA理论对读者决策采购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图书馆馆藏采购模式由原来对读者需求的预测选购转变为读者自己按需求即时采购[2]。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借鉴国内一些图书馆开展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宝贵经验,纸质图书采购工作以读者需求为主导,开展读者自主选购模式的尝试与探索,通过“新书借阅室”服务,让读者参与图书采访工作,满足读者即时的借阅需求。

2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读者自主选购实施状况

2.1读者自主选购背景

为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借鉴PDA模式理念探索实施读者自助选购与新书阅览相结合的新书选购模式,通过图书馆、读者、书商三者之间的合作,在图书馆专设一个新书借阅室[3]。新书借阅室于9月5日启用,图书馆选择合适的中标书商做服务资源保障,书商按图书馆规定的采购标准配置图书,读者来新书借阅室参与馆藏图书选购,满足读者即时阅读需求,真正实现图书馆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

2.2新书借阅室资源保障

读者自主选购需要供应书商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书商按要求提供一定量的图书。每个中标书商都有几百家出版社做服务支撑,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书商资源优势,引书商进校园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同时,书商必须提供优秀出版社最新出版图书以保证供书质量,图书馆采购人员适时监督书商供书情况。读者通过新书借阅室资源平台了解国内文献资料最新出版发行动态。为方便读者选书,新书按学科大类及出版时间排列,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进行选择。

2.3对合作书商服务要求

图书馆从中标商中选择合适的书商,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馆的采购标准。为使读者自主选购更好地实施,图书馆对书商的数据质量、技术能力、提供服务的范围及诚信评价等提出更高要求,明确出版商、出版时间、学科范围、价格范围、藏书规格等采购细则[4]。借阅室陈列的图书必须是近三个月出版的新书,同时新书更换率要快。

2.4新书借阅室的功能

新书借阅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读者选择的图书如果满足图书馆采购条件,图书馆可以购买,现场办理借阅手续,借期为一个月,不能续借,借还过程只能在新书借阅室操作完成。加强了时效性的图书采购,满足读者不同时期需求。利用书商的图书渠道,第一时间将近期出版的读者喜欢的、需要的、想看的图书带到新书借阅室,通过这个平台读者自由浏览最新出版文献[5]。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书商还提供各种考试资料、培训类资料,读者可自愿购买。读者阅读需求满足了,书商销售额也提高了,可以说是图书馆、读者、书商三方共赢。

2.5新书借阅室管理

新书借阅室由书商配备专职人员管理,书商按图书馆要求收集整理新书,对读者选购图书完成现场数据加工和借阅,除借期与正常图书借期不同外,图书借阅管理办法仍应按图书馆常规图书借阅及赔偿规定执行。

2.6读者自主选购的技术支撑保障

要统一服务平台,读者自主选购模式也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应用Web2.0技术,系统集成和连接水平要求更高,读者、书店、图书馆集“阅、借、采、藏”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将图书馆和合作书商的资源与服务集成整合。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流通都是在中央数据库进行的,在工作库的数据一般是不能产生借阅的,技术部门为新书借阅室功能进行技术拓展,单独设一个书商典藏地,该典藏地的图书可以在工作库中实现借还功能。

2.7读者自主选购模式宣传

图书馆通过海报、网站、手机APP等多种形式对读者采购进行宣传,扩大其在读者中的影响。使读者了解新书借阅室功能、读者自主选购操作流程、选购原则等,加强读者正确行使选购权利的责任意识教育,帮助读者理性地选购所需图书,让更多读者参与选购活动[6]。图书馆与读者建立融洽的关系,把读者转变为图书采访的决策者,给读者以主人翁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满意度。

2.8确定采购资金比例

图书馆根据职能优化馆藏结构,合理分配采购资金,应以传统采购模式为主,读者自主选购模式为辅。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预计读者自主选购的经费占纸质图书采购总经费的25%。

3读者自主选购流程及借阅方案

新书借阅室工作人员对读者自主选购的图书要首先进入本地查重,图书的ISBN号是该书的唯一标识,以此为检索项进入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检索,查看馆藏情况(见图1)。

读者自主选购流程如下:①查重馆藏没有检索到该书,此书可以进行采购。工作人员对符合采购的图书进行现场“初加工”,即给图书加盖馆藏章、打印登录号、加贴相应条形码、光笔扫描转换后,系统自动将图书编目信息上传到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生成最简单的书目数据。几分钟内读者就可以办理借阅手续,完成读者即时借阅,此借阅功能的实现是在工作库进行的。②查重馆藏已有,查看在馆状态。如果书库有该书未借出,工作人员可指导读者到具体书库借阅;如果馆藏状态显示已全部借出,可以增订,即增加复本量,复本最多可增加到10本。③如果查询到该书馆藏量已达到上限的10本,新书借阅室工作人员可向图书馆采购人员申请采购,如果情况极特殊可以适当调整馆藏复本量。通常产生大借阅量图书需求的是社会科学图书,如:白岩松的《白说》、张艺兴的《而立》等。④新书还回时不再外借,图书馆对还回图书在原“初加工”基础上进行“细加工”,补充各种编目数据,包括给分类号、种次号、夹磁条等,最后形成完整的馆藏数据转入图书馆中央数据库,图书入库上架后就可以借阅流通了。

4读者自主选购模式实施效果

4.1复本的多样化

图书采购的复本量依据各图书馆自己的规定,这种规定比较笼统,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规定的复本量是3本。读者需求复杂多样,图书馆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馆藏情况、借阅情况、潜在需求等数据信息,适当调整订购复本数量,满足读者即时借阅需求。

4.2满足读者即时阅读需求

读者自主选购模式的启用,避免了传统读者荐购的局限性,更好地体现了信息获取的平等性。读者根据自身学习科研需要、自身知识结构完善、兴趣爱好、文化素养提升等需求进行现场选择图书,图书馆能够对部分读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和及时满足[7]。

4.3满足读者个性化图书借阅需求

在开馆时间读者可以随时来新书借阅室阅读选购,图书馆积累读者采购和借阅信息,进而挖掘读者图书需求,实现图书馆、读者、书商三方的即时沟通,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借阅服务,实现图书馆读者需求的动态采购运行模式。

4.4加强学术性图书采购

参与自主选购的主体大多是学生,选购图书知识层面有限。为提高采购图书质量,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邀请各院系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参与图书的采购工作,对其所选图书不查重,单独做典藏地处理,进行快速数据加工,每位教师选购图书转到各自所在院系资料室,方便教师使用,深受广大教师欢迎。

4.5提高文献利用率

PDA的核心理念就是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以读者实际阅读行为作为图书购买依据,充分发挥图书时效性,采取先阅读后馆藏,拉近读者和书的距离,也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截至月31日,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的新书借阅室自主选购中,教师选购图书5,242册,学生选购图书5,585册,通过借阅室采购的图书利用率为100%。

5结语

读者自主选购模式是对图书馆传统采购模式的补充,是一种基于读者需求的全新馆藏建设模式。随着读者阅读习惯和方式的变化,高校图书馆要适时调整采购策略、选购标准、书商选择等,在现有招标采购流程下结合本馆馆藏特色及读者需求设计和实施读者自主选购方法和机制,平衡好读者个体需求与图书馆整体需求的关系,不断完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实用性。

篇5:图书馆采购实践及启示论文

如何科学合理地采购印刷型外刊是当前图书馆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针对各高校图书馆采购印刷型外刊评价体系的工作,是期刊馆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依据和动力。

一、高校图书馆采购外刊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采购外刊评价体系的意义

外刊的品种丰富但是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图书馆都面临着经费紧缺的问题,多数高校都对外刊的订购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制定合理的期刊评价指标,为期刊的采购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依据,优化馆藏期刊的体系结构,做出体现期刊存在价值的指标。并优化馆藏结构,使其能更大限度做出符合现代学科建设的需要评价体系。尽管多数图书馆都对期刊的采购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并架构了一些数学模型,但是仍然不符合图书馆的实践特征。国家对于期刊选购的指标是非常具体的,但是各高校图书馆的研究都十分分散独立的,各个学校制定的采购政策大都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全面的评价指标。

(二)高校图书馆采购外刊评价体系的现状

期刊价格的不断攀升和高校图书馆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高校图书馆的重要问题。期刊使用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期刊的使用数据作为订购和削减期刊的依据上。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Nisonger,在决定期刊采购的时候运用多重标准和指标,提出期刊的排序和影响因素也是期刊采购时所要考虑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全文数据库的数据引进,对原有的印刷型期刊的购置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对期刊的采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是研究期刊采购的原则,来调整相应馆藏期刊,国内对于外文期刊的采购原则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对于外刊采购的策略。传统模式的期刊采购原则是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原则、系统和完整性原则的。在网络条件下的随着电子期刊的出现和引进,各大高校图书馆也要考虑相应的电子期刊资源的情况分析和研究。

在高校图书馆采购印刷型外刊评价体系的指标,主要考虑到外刊的质量和外刊的使用效率和学科结构及功能框架的研究,传统图书馆的期刊采购大多数是凭借图书馆内部的工作人员从事期刊采购的实践经验和一些交流反馈的信息来进行的,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期刊评价体系的决策模型的建立,就是为了这些问题而诞生的,对相应的标准进行量化分析和处理。[2]

二、高校图书馆采购印刷型外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都会将要评价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控制和管理,系统中是由各个集合因素的评价对象来确立的,这些因素被统称为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指标是一套能够全面反映所评价系统的总体目标和特征的,并且各指标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集合。

(一)高校图书馆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期刊评价体系的指标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都是通过专业人员的推荐、期刊的购买量、期刊对教学的支持力度、期刊成本和在业界的影响力、期刊的稳定性和连载性是否良好来决定是否购买而进行评选的。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活动和科研服务来提高相应服务质量的'。期刊也是如此,各高校图书馆购置期刊的偏重方向主要是由各学校内部的课程量来决定的,当学校内的课程设置发生变化时,期刊采购的偏重也要相应作出调整。各高校内的专业课程众多,除了对图书馆内的期刊采购除了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之外,还需要有重点的对期刊进行评测。[3]

而各高校内部的外文期刊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学校内部科研活动和研究生的教学指导工作,所以外文期刊的采购主要还是服务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以及专业性非常强的重点学科的人群。图书馆采购外文期刊还要从科研的角度分析外刊的购置方向,各学科专业所应用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大不相同,对于外文期刊的需求度也是大不相同的。期刊对于教学内容和科研项目的支持主要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研究项目和国家级研究项目等。

(二)高校图书馆外刊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

外文期刊的采购要考虑本图书馆内部读者的需求,由于外文期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要根据各外刊的读者数量来作为参考,还要听取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家的意见来评选期刊。经常使用外刊的专家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专家之外,专业人士还包括:重点专业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和科研人员以及图书馆管理员。

期刊的使用率一直是各高校图书馆对外文期刊评选的重要指标。主要是统计那些被本馆内经常阅读和使用的期刊种类,以及这些期刊的使用的频率。每个领域内都有影响力非常大的核心期刊,这些核心期刊是指那些文章质量和学术水平高,以及能够反映出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水平的和科研成果的发展动态。[4]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发

高校图书馆的采购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往往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德尔菲法是确定期刊采购评价体系的有效方法。

使用德尔菲法来确定高校图书馆采购印刷型外刊评价体系的具体流程是:确定目标、制定调查计划、确定专业人士和专家的名单、发函、然后回收调查表进行分析、多次反馈之后综合处理调查结果、确定结构。

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及启示专家的选择是德尔菲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高校图书馆采购印刷型外刊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德尔菲法的专家都必须具备非常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或者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采购和馆藏业务的负责人等。

为了得到详细的影响期刊采购的评价指标,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得相应的内容,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研究目的、背景材料预先制定的采购期刊的评价指标。

(四)高校图书馆采购印刷型外刊指标体系权重

确定权重系数是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具体的确定方式是根据计算权数时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主观赋权法主要是专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判断得出的结论,这种方法使用较早,但是缺乏客观性。客观赋权法主要是依据各指标在评价单位中的相关信息数据来形成的,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能力,所以此类方法的客观性是非常强的,但是计算方式太过复杂,不利于应用推广。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采购期刊评价综述

高校图书馆的评价体系的具体目标是用有限的资金,采购到最全面、最新的印刷型外文期刊。针对这个目标,要求采购人员应该根据高校图书馆的现有外文期刊情况,结合大学科研与教学的需求,设计合理化的评价体系。面对价格增长的外文期刊,更是对高校图书馆情报部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力求在保留原有印刷型外文期刊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具有实用性的外文期刊,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的系统性。这是一个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外文期刊采购原则

外文期刊的采购要符合高校自身的教学目标,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全面性,从而建立较为完善的高校图书馆的评价体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采用实用性原则是外文期刊采购的基本原则。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出发,引入文献的资源要根据当年的评选期刊指标来决定,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采购评价体系的协调性。同时,有几方面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注意的,对期刊质量的要求,是高校图书馆采购外文期刊的基本要求,采购外文期刊目的在于转变高校自身的学风,丰富馆藏。因此要求从出版单位、文摘率来控制外文期刊的质量,方能保证高校图书馆评价体系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重视学科结构和功能框架

实用性是高校图书馆采购外文期刊的第一原则。针对这个原则,需要相关采购人员能够综合分析期刊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外文期刊采购的科学性,从数据中选择较为实用的外文期刊丰富高校图书馆馆藏。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采购外文刊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要根据高校本身的学科设置来选择合适的文献。专家的推荐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协调性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相应讲座,开展专家听取会,能够提高外文期刊采购的合理性,从实际情况出发,避免外文期刊的重复问题,并筛选出核心的期刊进行重点的评价工作。

(三)期刊选订的决策模型

选订期刊应该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为了摆脱数据的片面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前期应该做一个量化分析,经过长期的调查,能够使期刊的选订更具科学化。缺乏计划性也恰恰是高校图书馆评价体系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评价指标方面,过于简单与抽象,会造成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采购工作流于表面,甚至陷入僵化的局面。因此要求从实际出发,将外文期刊的采购工作尽量具体化,并且外部信息也是避免决策事物的有效途径,根据使用率、价格的变动情况,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全面的评价指标。

四、结束语

外文期刊在高校图书馆的评选问题一直是图书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各高校图书馆如何采用正确、合理的方法来评选相应的期刊,对于提高读者的对期刊的使用率和节约经费、提升期刊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6:创客教育体系架构研究

创客教育体系架构研究

摘要

创客教育的推行需要一个系统的体系架构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和指导,教育中的创客行动大体依照社会上传统的创客行动运作思路而展开,本研究综合创客行动的基本运作模式和思路,结合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经验基站,尝试构建创客教育的体系架构,对创客教育的大范围推行、顶层设计、实施细则及评价标准和创客教育的推行可能引发的教育公平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展望,以期为创客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创客;创客行动;创客空间;创客教育;体系架构

引言

在社会大系统中,创客浪潮已席卷各个领域,教育这一特殊领域当然也不会“独善其身”,《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的高等教育版和基础教育版中将“创客”技术作为未来两到三年内必将影响教育的技术。创客行动为教育带来了众多机遇和挑战,创客行动正在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开启“一扇窗”,学校教育创新的落地有了新的抓手和支撑,创客行动与教育的结合与碰撞已成为大势所趋,教育系统能否抓住机遇,顺应这一浪潮实现教育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大研究课题。

教育中的创客行动大体依照社会上传统的创客行动运作思路而展开,同样是基于项目或问题,借助于创客空间和创客网络来进行创意转化。但创客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客行动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又有其特殊性,需要统筹考虑教育本身及教育内部各层次和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而目前创客教育才刚刚起步,很多学校对创客教育的发展理念认识不明晰,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创客教育的发展较为零散,加之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和体系架构从宏观上把握和指导,使得创客教育在学校中的发展举步维艰。

基于此,本研究综合创客行动在传统行业中的运作模式和思路,结合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经验基础,尝试构建了创客教育的体系架构,将教育系统的诸多相关要素加人其中,以推进创客教育在学校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

一、构建创客教育体系架构的必要性

(一)创客教育的价值诉求

1.创客教育

“创客”源于英语“maker”,从理论上来讲,人人都是创客,日常生活中的工厂创造、艺术创作等都属于创客行动范围,《创客》主编Dougherty认为,创客是有特定属性的人群,坚持分享和传播知识,努力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人。而从狭义上讲,创客之父克里斯?安德森将“创客”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更多地将研究兴趣集中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机器人制造和3D打印等工程化的项目活动中,创客也用来指一种致力于创新和创造的理念和文化。

创客行动是指创客所从事的创造活动,其核心理念是技术、工具和场所的共享。创客行动的涌现得益于近年来开源软硬件的普及、电子元器件成本的降低和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为创客们进行创新创造提供了可能性。

创客行动与教育的结合与碰撞产生了创客教育,当前学术界对创客教育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国内有多种说法,但创客教育的理念已渐渐明晰和成熟。创客教育是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式教育、项目学习、创新教育、DIY理念和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祝智庭等,);创客教育强调学习者投人到创造的情境和过程中,以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郑燕林等,)。总结国内外对创客教育的内涵解读,笔者尝试给出了以下定义:创客教育是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为基础,集成了“做中学、项目式学习、DIY和创新教育”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动手实践”的教育理念,将创客理念应用于学校教育活动中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目前创客教育仍是新生事物,学术界对创客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困惑和问题有待解答和梳理,以更好地推动创客教育向实践发展。

2.创客教育的价值诉求

创客行动与教育融合和碰撞,创客教育得以实现,创客教育集成了“体验教育、项目式学习、DIY和创新教育”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推行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乃至创新型社会的构建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上,学生“学以致用”效果不佳,而创客行动提倡开放创新、创思构想和动手实践,与教育中的创新理念相一致,在创客教育中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动手实践将知识外化并学以致用,能有效促进学生个体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第二,创客行动蕴含着难以估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创客行动为参与者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各种新产品的出现,不仅能促使创客创业,甚至还能催生新的产业。当前我国已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创客教育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教育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符合构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方针,其推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构建创客教育体系架构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当前对创客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还不成熟,其在学校的推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学者对创客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客教育理念解析、价值潜能和争议等理论研究,学校创客空间的建设和创客教育与学科整合等实践研究,而从整体上指导创客教育实施的体系架构却鲜有涉及,创客教育在学校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架构指导,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学校多是零散地开设创客教育相关课程,因此创客教育体系架构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能够对学校创客教育的实施进行宏观的把握和指导,在意识层面使学校认识到创客教育的潜能和价值,特别是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在规划层面对学校创客教育的推行进行整体把握和设计,在实践层面指导学校创客空间的建设、创客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此,本研究综合创客行动在传统行业中的运作模式和思路,结合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经验基础,尝试构建了创客教育的体系架构,以期为创客教育的开展和推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创客教育体系架构的构建

(一)创客行动的基本模式

创客行动有多种形态和方式,但通常社会上的创客行动都是基于创客空间和创客网络的,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创意提出、原型设计与创造、产品成型、商业孵化。

从最初的创意提出到产品最终发布,创客环境即创客实体和创客网络贯穿全程,创意提出后,创客将创意转化成项目,并将项目上传至网络,各地创客根据兴趣组成项目团队,共同在创客空间进行数字化原型设计和加工制作,经过逐步修缮,完成产品的制造,()而产品发布后是否有市场价值和投资价值,需要经过商业孵化的阶段,以预测和检验其市场潜能。但这一步并不是所有创客行动会经历的。创客行动的主体是创造活动本身,而非商业生产,但创客行动不排斥商业,很多创客通过创客项目实现了创业,创客将产品制作出来并发布到众筹网上集资,或通过各种创客集会吸引目标投资者投资,集资成功则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

(二)创客教育的特殊性

创客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客行动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有其特殊性,需要统筹考虑教育本身及教育内部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从教育的特征人手把握创客行动在教育中的运作规律。

1.教育系统涉及诸多要素,创客教育要协调好各要素的复杂关系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学校、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活动等诸多要素,创客行动应用于教育之中,需要考虑和协调创客行动与教育系统中诸多要素的复杂关系,使之达到动态的稳定和平衡。

创客行动在教育中推行要面对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包括政策、体制压力以及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压力,创客教育能否被家长和学生所接受,是否会影响学生成绩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创客教育要推行,必须获得教师的接受和认同,因此创客教育的推行要均衡各方利益,寻找可行之策,尽管如此,教育的最终目的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客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和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的。

教育并非是孤立的,创客行动在教育领域的扎根需要依靠外在的推动力量,依靠国家政策的推行和企业的扶持,推动作为技术需求方的企业和作为技术供给方的学校开展合作,连接教育领域、科研和社会生产领域,有效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发展。

2.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创客教育不存在一个全球统一的操作模式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都有其自身独具特色的生存土壤,各种教育改革需要正视自身的社会文化特征,把握好自身的目标和定位,创客教育在各国的具体实践方式不一,不存在一个全球统一的操作模式,创客教育最初源于国外,其要在中国教育中推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教育改革,其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推行必须立足于我国的教育特征和国家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吸纳外部先进教育理念。

(三)创客教育的体系架构

本研究综合创客行动在传统行业中的运作思路和环节,结合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尝试构建了创客教育的体系架构。下面将就创客教育的体系架构各部分做具体分析。

1.技术支撑

创客教育的实施和推广需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如,创客空间的建设会使用到3D技术,可穿戴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传感技术等,而网络通讯技术在创客网络中作为创客交流的纽带,全程贯穿在创客教育的实施中,技术支撑是创客教育得以实施和推广的前提和基础。

2.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创客进行创造活动的场所,作为创客活动的载体,创客空间通常指各个领域拥有共同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分享创意、共享资料、开展合作和创造活动的地方。创客空间的基本形态通常为配备有各种硬件工具、相关设备并支持加工制作的实体场地。一个典型的创客空间一般配备有3D打印机、铣床、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和开源硬软件平台等,同时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保持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创客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创造活动场所,它也为创客营造了一个合作共享的环境,创客在此所获得的合作交流体验和社交认同感,是保持创客群体间黏着度和保证创客项目持续推进的重要因素。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华创客空间”,它是一个开放的软硬件开源社区。

3.创客网络

创客网络即网上的创客交流平台,包括创客社区、开源社区、论坛和众筹网络等。世界各地创客们通过网络建立联系,交流讨论项目,分享知识、经验和工具,互通有无,跨越了空间和地域的阻隔,弥补了实体创客空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同时,创客网络为创客提供了一个项目展示、人员扩充、筹集资金和创意集会的平台,创客可以在创客社区发布项目、展示创意设想和项目计划书,感兴趣的人可以加人项目。

4.创客课程

开设创客课程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创客式教育理念有机地整合到各学科中,另一种是学校开设专门的创客课程。第一种更类似于经常提到的STEAM教育,它鼓励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强调知识的全面学习,通过开发多学科整合的课程,满足创造需要。第二种专门的创客课程更多的是创客思维的培养和各种新技术的教授,如3D打印技术、3D建模、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机械设计等一系列课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客式思维。

5.创客项目

创客行动一般围绕创客项目来展开,创意提出后形成项目计划书,经过一步步验证,最终形成一个稳定且有研究价值的项目,学生正是在项目的初步形成、项目计划书的制定、项目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逐渐明晰所要研究的事情,在项目实施中实现创意向现实成果的转化,实现基于创造的学习。一个好的创客项目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规划,Gary等人指出一个好的项目要具有八个基本特性,即项目的切身性、复杂性、挑战性、创新性、合理的时间安排、丰富的资源支持、各领域的合作和成果的定期交流分享。

6.创客活动

创客行动的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创客嘉年华、创客马拉松和创客大赛等各种创客活动的开展,创客嘉年华将各地的创客聚集到一起,分享经验、展示成功产品,创客嘉年华也对社会公众开放,使得创客行动不再是创客们小范围的活动,而成为全民都可以参与的一项活动,创客教育也得到宣传和推广。教育领域创客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需要形式多样且符合学生特点的创客活动,如学校可以开展创客作品展览、创客教育知识普及、创客空间参观和举办创客文化节等,另外,中小学也可以多校合作举办创客大赛,宣传创客文化,并为学生参与各种创客活动提供支持,推动创客行动在中小学的普及。

7.创客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在创客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和操作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人身危害,而创客教育刚刚起步,对于很多一线教师仍是一个新名词,有经验、有技术的.指导教师并不多,因此,要建设一批高质量且专业化的创客教师队伍。目前创客教师的角色主要由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来担任,专门的创客指导教师极少,因此创客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要包括创客理念的传递和创客课程的建设,鼓励学科教师将创客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另外也可邀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的创客活动进行指导。

8.推动产学研协同

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作为技术需求方的企业和作为技术供给方的高校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技术创新中上、中、下游各生产要素的对接和有效组合。如海尔集团联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同创立了创客实验室M-lab,在多所高校建立创客空间,成为高校创客孵化机构,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了有效支持。

创客教育能够连接教育领域、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领域,促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创客行动使创新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形式转换成自下而上自发进行的形式,从传统的单一的“内部研发一设计一市场一用户”的过程转变为“用户一设计一市场一用户”的迭代模式,创新创造也不再是科学研究者的专利,而成为全民共同参与的运动,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准备条件。

在创客教育体系架构中,涉及诸多要素,这些要素在创客教育系统内有着紧密的联系,创客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因此,技术支撑是创客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创客空间和创客网络构成了创客环境,它为创客活动的开展和创客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实践和交流平台,是创客教育得以推行的依托;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创客教育推行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接受创客教育,才会在教学中积极推行创客教育理念,从而开发出优质的创客课程和创客项目;创客教育能够连接教育领域、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领域,有效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它是创客教育推行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创客教育体系架构能够从整体上对学校创客教育的实施进行系统的把握和指导,从意识层面认识创客教育的潜能和价值,特别是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在规划层面对学校创客教育的推行进行整体把握和设计,在实践层面指导学校创客空间的建设、创客课程的开发和具体实践。

三、相关思考及建议

创客教育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针对创客教育和创客教育体系架构,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一)经费和资金的缺乏,创客教育大范围推广受限

创客教育需要经费的支持,创客空间的建立需要各种开源软硬件、加工设备、资源和工具。这些工具的采购都需要学校资金的投人,虽然现在的技术产品和工具的成本下降了,但对于很多学校来说仍较难承受,即使学校开设了创客空间,各种设备的持续更新和维护以及所需材料和资源源源不断的供给,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创客教育大范围的推广仍存在较大困难。

(二)缺乏相关的教学设计模式、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

目前国内的创客教育刚刚起步,教师对创客教育的理解不明确,相关课程设计不规范,缺乏相关资源和教材的开发,缺乏健全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而相关资源和教材的开发也是一项不小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团队进行设计和开发。

创客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和综合评价等,首先要结合创客教育的理念和学校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关创客课程,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客式思维;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采取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形式,注重学生知识转化和创新创造的过程;要对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项目团队的协作、产品加工制作的过程及最终呈现、项目的转化率等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来保证创客教育的推行。

本研究只是笔者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创客教育的特点构建的创客教育体系架构,从总体上对学校实施创客教育提出建议,但未涉及创客教育具体实施细则和创客教育效果评价标准的问题,创客教育实施后是否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及影响如何难以评估,因此,创客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手段的选择等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多方协同参与

目前创客教育的推动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要从整体设计、配套支持服务、推广计划等多方面进行布局,创客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已逐渐推开并展现了蓬勃发展之势,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创客教育亟需相关理念的指导、思想的引领和路径的指引,需要各领域知识的有效融合,同时,政府要给予政策性的指导,如创客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相关平台的建设和创客空间建设标准的制定等,从总体上把握全局,统筹规划,做好“总设计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参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为创客教育乃至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做好“舵手”.

创客教育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推进和支持,如,美国白宫推出的“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MEI”,即创客教育计划,将创客教育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创客运动要在教育领域内生根发芽,必须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支持和社会各界(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力量的支持,进而发挥创客运动的价值潜能,掀起全民创客热潮,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社会的建设。

(四)创客教育中的公平问题

中国教育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教育公平和均衡的问题,这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新问题,创客教育存在地区差异性,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有经济能力开设创客教育课程和建立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而偏远不发达地区甚至不能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创客教育则更是无从谈起,创客教育的推行,需要谨慎处理这种状态,避免在当前的不均衡中催生另一种新的不均衡,因此,创客教育如何扩展到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创客教育是否会拉大数字鸿沟,加剧教育不公平的现状,也需要给出正面回应。基于此,创客教育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必须跟上来,综合考虑,全面把握,多方协同,为创客教育的实施铺平道路。

篇7:图书馆延伸服务实践研究

图书馆延伸服务实践研究

图书馆延伸服务就是在传统的`服务的基础上.延长图书馆服务的触角.把自己的文献资源优势、多功能服务优势、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优势发挥到最佳效果.要通过自我宣传,加强网络数字服务.推动流动服务,发展休闲文化服务,利用大众媒介开办图书馆专栏节目.建立总分馆制等途径扩大图书馆服务覆盖面.丰富服务内容与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

作 者:杨克香 Yang Kexiang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622 刊 名:河南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 年,卷(期): 29(5) 分类号:G250 关键词:图书馆   延伸服务  

篇8:国内外图书馆领域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

【摘 要】 文章回顾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外图书馆界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除了图书馆应用项目管理的理由、流程、方法和领域外,部分理论研究涉及项目管理和业务管理在组织结构中的冲突。文章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图书馆项目管理案例进行了点评和比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项目管理 综述。

0 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基于项目的管理模式悄然兴起,逐渐覆盖了所有的行业和部门。图书馆界在这股潮流影响下也开始尝试项目管理,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反思和讨论。为全面了解项目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发展,笔者以“图书馆(Library)”+“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为检索词,对~ 年国内外图书馆项目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国外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TM、EBSCO(LISTA)、Emerald、Elsevier ScienceDirect;国内文献来源于 CNKI.国外文献,从 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中获得 9篇,从 EBSCO(LISTA)数据库中获得 304 篇,从Emerald 数据库中获得 25 篇,从 Elsevier Sci-enceDirect 数据库中获得 5 篇。检索命中的国外文献主要有四类: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硕博士论文和图书。去重后逐篇阅读摘要,归纳和提炼相关主题,发现近十年国外图书馆项目管理研究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图书馆项目管理的高频词有图书馆项目管理、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帕累托分析法(Pareto Analysis)、决策矩阵(PughMatrix)、回溯编目、图书馆搬迁。检索到国内相关文献 249 篇,其中期刊论文 181 篇,学位论文 50 篇,报纸会议等 18 篇;年均发文不到 25篇,说明并非研究热点。笔者通过追踪参考文献,对国内研究也进行了梳理。

篇9:国内外图书馆领域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

1.1 国外理论研究。

在国外图书馆界,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已经运用了几十年,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图书馆项目管理系统开发、馆员能力培养,以及如何与政府等外部组织合作开展项目管理等方面。

1.1.1 理由及可行性。

1983 年,怀特(White,R. L.)认为图书馆经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可以将这些小组工作视为项目并进行管理[1],但他并没有对图书馆具体用什么方式、在什么领域开展项目管理进行讨论。H·弗兰克·塞文(H.Frank Cervone)是美国图书馆界知名学者,也是项目管理的积极倡导者。 年,他指出,美国大多数图书馆员的学科背景是人文科学类,他们对项目管理并不熟悉,这导致他们习惯性地摒弃项目管理;他列出了图书馆员摒弃项目管理的九条理由,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逐一进行驳斥,提倡图书馆采用项目管理[2]; 年,他对项目管理的基本定义和标准进行了讨论,并将项目管理运用到数字图书馆中;认为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整合管理使得项目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积极解决[3]. 年,南西·J·波里奇(Nancy J. Burich)发现美国许多图书馆面临财政支持下降的风险,加上资源获取成本和多元服务成本增加,实施项目管理的图书馆越来越多[4].

1.1.2 管理方法的移植。

1990 年,马米恩·丹(Marmion Dan)提出图书馆项目管理的八条指南,指导图书馆该如何有步骤、有战略地实施项目管理。他认为,图书馆采用项目管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可以减少开销,因而在有限的资源下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5]. 年布莱克·柯尔斯顿(Black Kirsten)在题名为《图书馆及信息机构的项目管理》 的专着中详细介绍了图书馆实施项目管理的原理及简单方法[6]. 年,麦克拉克伦(MacLachlan)出版 《让项目管理为你工作》 一书[7],推荐图书馆采用项目管理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罗伯特·法维尼(Robert Favini)认为,图书馆的任何一个项目都应当包括工作内容、时间表、该项目的组织结构图及预算[8]. 年,弗兰克·塞文(H.Frank Cervone)连续发表三篇论文介绍将帕累托分析法运用于图书馆项目管理。他认为,帕累托分析法应用于图书馆项目管理时,应当优先考虑和解决在数字图书馆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图书馆网页设计团队在优化改进工作方面是非常有益的[9]. 年,他提出利用决策树分析法处理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认为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者可以利用决策分析树来处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由于在项目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环境变化,决策树分析法使得项目团队能够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对无法控制的情况出现的概率进行量化[10].布鲁斯·马西斯(Bruce E.Massis)认为,沟通是图书馆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项目管理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能够使图书馆获益,在有限的时间、资金及资源环境下,项目管理是图书馆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图书馆项目管理的步骤包括项目规划、风险评估、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评价验收、反馈及改进[11].

1.1.3 适用范围的讨论。

希拉·克里思(Sheila D. Creth)[12]和罗伯特·法维尼(Robert Favini)分别在 1993 年和 1997 年介绍了利用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办法在高校图书馆和网络中心之间开展合作。 年,菲利帕·马鲁洛·安扎隆(Filippa Marullo Anzalone)指出项目管理是一种非常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其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人力成本和资源。当图书馆购买新资源、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或是提出一个新馆建设方案时,图书馆管理者均可采用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有效方法来应对组织中出现的新变化,任何项目从提出到完成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变化[13],因而项目管理可以帮助图书馆控制变化造成的影响。

1.1.4 组织结构变革。

年,侯赛因·安萨尔(Husain Ansari)介绍了科威特大学图书馆对传统的图书馆层级制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一些具体措施,及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4]. 年,巴巴拉·莫兰(Barbara B. Moran)介绍了北美高校图书馆在对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调整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并对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重组给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15]. 年,斯坦利·诺顿(Stanley Norton)指出为保证图书馆顺利地实施新项目,需要从一开始就对该项目进行有序、高效地管理,图书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寻求一种方式使项目管理与图书馆传统的科层制管理减少冲突[16].

1.1.5 图书馆学教育支撑。

比尔(Bell)于 1996 年刊登在 Library Asso-ciation Record 的文章指出,随着图书馆界对项目管理产生愈发浓厚的兴趣,在图书馆员中开展项目管理的课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中介绍了英国公共图书馆针对馆员开展项目管理培训的情况[17].2005 年,马克·温斯顿(Mark D. Win-ston)认为美国图书馆学的专业教育中普遍会教授一些管理方法,但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如项目管理)则几乎没有出现过。文中阐述了图书馆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图书馆项目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即在美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不到 5%的学校开设了项目管理课程[18].2007 年,简·金克斯(Jane Kinkus)在 《项目管理能力:对图书馆立场宣言的文献回顾和内容分析》 (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a literaturereview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library positionannouncement )一文中提出,图书馆面临经费压力、技术进步的环境变化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转型,导致图书馆项目越来越多,对图书馆员项目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19].有图书馆员认为,自己虽然没有项目经理的头衔,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了项目管理的方法。 年,加拿大图书馆员杰娜·安妮·霍尔特(Jenn Anne Hor-wath)关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图书馆项目管理现状的调研印证了这一点:多数图书馆员没有接受过项目管理的正规训练,他们根据初级的项目管理知识开展非正式的项目管理,采用即时通讯等快捷方式沟通,很少进行正式的现状通报,项目管理成熟度水平不高[20].

1.1.6 效果评价。

年,罗宾·布瑟(Robin A. Buser)等人的《图书馆项目管理实践》 (Project managementfor library:A practical approach )[21]出版,提出项目管理的逻辑、方法和对于责任、职能、时间、标杆以及报告的程序,为图书馆业务管理提供了路线图;项目管理可以改变和提升图书馆服务,对于图书馆运作是促进而不是阻碍。罗宾将图书馆项目大致分为七类,分别是馆舍建设和搬迁、系统迁移和升级、资源数字化、自行开发小软件、活动或特殊事件、工作流程再造,以及共享协作类合作。总之,当图书馆遇到不熟悉的新业务或者跨部门的复杂工作时,经常会想到用项目管理的方法。

1.2 国内理论研究。

国内图书馆界关于项目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1996 年,索传军在信息咨询服务中较早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分为预备、项目控制和报告三部分[22].2003 年,《中国图书馆学报》 相继刊发三篇图书馆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即 《图书馆项目管理应用探析》[23]、《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与体制创新研究》[24]和 《图书馆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25],其中 《图书馆项目管理应用探析》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项目的进程管理和项目管理要素,认为图书馆的许多管理活动都可以分解成不同规模的项目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果。,蒋知义和邹凯探讨了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中的项目风险管理[26].此后,国内图书馆界对于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发展。例如,丰素贞认为,项目管理的核心是确定“问题”,把问题当作项目来运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图书馆实现项目管理的关键是对工作进行“切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设计”[27].大家共同的认识是:项目管理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锻炼队伍,调动员工积极性,顺利完成跨部门的工作;共性问题是:图书馆自上而下缺乏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多数项目是单项目管理方法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国外相比,项目管理的研究缺乏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单位和图书馆学会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的支持,是自发模仿和摸索。

1.3 理论探讨。

综合分析发现,扁平化和矩阵式组织结构在中外文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通常呈金字塔型,处于塔尖的是由馆领导组成的决策者群体,处于中间层的是由部室主任组成的管理者群体,处于基层的是由馆员组成的执行者群体。随着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间层越来越多,从决策层到执行层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将图书馆分成采访、编目、阅览、流通等部分,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曾经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保证馆长统一指挥的同时发挥了职能部门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综合化,传统的职能化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开始有图书馆引入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按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双重命令系统,小组成员既要与原职能部门保持业务上的联系,又要参与项目小组的工作。尽管图书馆矩阵式组织结构有鲜明的优点,但它在国内外图书馆中的使用却并不十分普遍,究其原因是它违背了统一指挥的传统组织原则。正如乔安妮·尤斯特(Joanne R.Euster)所说,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与传统的组织文化完全不同因而它很难实施,它非常复杂且模棱两可,需要持续的监督管理以保证矩阵式组织的正常运转。大多数人生活在层级制的组织结构中,我们甚至都很难想象矩阵式组织,更别提适应它了[28].目前国内外很少有图书馆在管理中完全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国外有图书馆采取在部门内嵌入项目组的方式,但这种嵌入制并不能有效解决跨部门出现的问题。理想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应当兼具稳定与弹性的特点,过于稳定无弹性会影响组织效能的发挥;过于弹性缺乏稳定会陷组织于混乱中,故保持平衡是图书馆组织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篇10:国内外图书馆领域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

2.1 国外实践。

项目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1983 年,切尼·哈尔(Cheney Hal)介绍了印第安纳州立大学采用项目管理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进行管理的经验[29].1995 年,安斯利·刘易斯(Ainsley C. Lewis)详细介绍了威尔士班戈大学图书馆采用 PRINCE2(Project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受控环境中的项目)方式选择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经验[30].1996 年,爱德华多·桑切斯(EduardoSanchez)讨论了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开展图书馆自动化项目[31].甚至有学者定义,图书馆项目管理即图书馆在自动化项目及技术项目中采用的管理方法[32].

其实,项目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1983 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阅读活动[33].1997~1998 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图书馆员接受了正式的关于项目管理的培训后在全馆范围内开展了项目管理,当时被定义为“项目”的工作非常多,从更换流通服务台到期刊评议均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34].1996 年,比尔介绍了爱丁堡大学的苏格兰高等教育资金委员会向图书馆赞助的一些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回溯建库及缩微胶片等[35].1997 年,唐纳德·辛普森(Donald B. Simpson)提出采用项目管理办法在图书馆各部门之间开展合作以促进电子馆藏的收集[36],类似的采用项目管理的实践还包括报纸数据库项目的建设[37]、信息素养数据库的建设[38]以及多个图书馆共同合作的在线实时参考咨询项目[39].

英美图书馆界除了上述零散的项目管理经验。介绍之外,也有较大规模且成效突出的图书馆项目管理实践。

案例 1: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罗宾逊图书馆。

该项目的发起人是英国图书馆研究与改革中心主任雪莉·钱伯斯(Shirley Chambers)和纽卡斯尔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戴维·佩罗(David Perrow)。他们发起这项项目的意图是调查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管理软件在英国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情况,试图通过调查和分析,在英国高校图书馆全面开展项目管理。该调查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为基础,从 1997 年 5 月持续到 1998 年 4 月。这项调查在英国全国高校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中发放调查表,了解各馆项目管理的开展情况,调查表中的内容包括是否有采用过项目管理方法的经历、是否接受过项目管理方法的培训及是否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管理者几乎没有采用过项目管理方法,只有 3%的管理者表示他们仅仅在主要工作中采用过项目管理。然而,却有 69%的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能从项目管理中受益。尽管没有采用过正式的项目管理方法,27%的图书馆表示他们采用过项目管理的个别方法,例如定期计划会议、制定计划、时间表、甘特图表及网络图。作者在调查结论中指出: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和软件对于图书馆管理及图书馆项目团队成员都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这种方法的优势需要随着项目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多年后才能显示出来。这项关于高校图书馆项目管理情况的调查随后在英国图书馆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国图书馆项目管理的大发展[40].

案例 2:美国中央密西根大学图书馆。

2000 年,美国中央密西根大学图书馆为了提高信息检索课的水平,在学生中开展的一项研究能力自我评估(Research Readiness Self-Assessment,RRSA)的测试中采用项目管理方法。这是一项在线的水平测试,通过学生在线回答 ALA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他们个人对于科研的理解来判断他们的信息搜索及信息评价能力。对于学生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需求的衡量,能够帮助图书馆员在制定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时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对于网络资源的依赖并不能更好地满足学术研究项目的需要。通过项目可视化、定义及计划、实施、完成这样一套完备的项目管理环节,这项测试取得了成果,学生们发现他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善于进行科研,他们开始积极地在图书馆寻找资源;同时,图书馆员也有了更强的动力不断学习并帮助学生在检索课程中提高技能[41].

案例 3:美国堪萨斯大学图书馆。

2003 年,堪萨斯大学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参考咨询服务,最初每周进行 16 个小时的参考咨询,这项服务一开始就在师生中获得了极大的反响。2004 年初,每周提供 32 个小时的参考咨询,但这仍旧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此时图书馆提供这项服务的人员已经是满负荷工作,且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是无报酬的志愿服务。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堪萨斯大学图书馆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与堪萨斯州的其他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联合参考咨询;第二,让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熟悉图书馆工作的学生参与到参考咨询的服务之中。

2004 年,堪萨斯大学与堪萨斯州立大学建立了联合参考咨询。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和参考咨询服务数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不断增加的需求和出现的问题,这项活动的发起人---堪萨斯大学,决定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管理这项工作,项目管理方法及相关服务软件的应用,使这项参考咨询服务在堪萨斯州取得了成功。2005 年初,恩波利州立大学与卫奇塔州立大学也参与其中,共同向读者开展更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42].

2.2 国内实践。

国内图书馆界项目管理实践跟随国外的步伐,项目管理在国内图书馆界主要运用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回溯建库、图书馆搬迁、信息咨询、读者活动等工作中。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郑惠伶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加强和完善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43].郑林峰介绍了项目管理方法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44].郭璇在分析项目管理问题的实质与作用之后,结合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的实例,通过列举运用帕累托分析确定项目管理方法与步骤,指出进行帕累托分析时应注意的要点[45].

在回溯建库方面,毕静以曲阜师范大学过刊数据库回溯建库工作为例,认为项目管理应用于图书馆能保证质量,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46].张春梅介绍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利用回溯外包的手段及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对全馆的民国期刊进行回溯整理的经验[47].

在读者活动方面,张宛艳介绍了南阳师院图书馆在基于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阅读推广活动中,探索和研究项目管理的运作模式[48].曾志文介绍了项目管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讲坛”中的运用[49].谭春锦认为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活动中引入项目管理使得活动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拖延[50].

在图书馆搬迁方面,丁一红介绍了项目管理方法在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举馆搬迁中的运用,她认为由于成功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方法对项目的进度、费用及搬迁效果进行控制,达到了很好的效益[51].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献从较为宏观的层面探讨了图书馆运用项目管理的可行性和优点。吴翠红认为,在图书馆中应用项目管理,能够让馆员清晰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范围、责任分明,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相互扯皮推诿[52].任贵华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项目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及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53].

从以上的案例中不难发现,项目管理对于图书馆管理及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项目管理能够帮助图书馆应对突发事件、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与资源,因而项目管理在一定意义上为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安全感。文献调研发现,同处于珠三角地区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和佛山市图书馆在组织层面都开展了项目管理,触及到图书馆项目管理过程、评估和“职能-项目”复合管理等深层次问题。但三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下文将从具体的实践过程对这三个图书馆所开展的项目管理作一介绍和区分。

案例 4: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项目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图书馆“职能-项目”复合管理模式的构想,并尝试实施。该馆 2009 年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先后成立了三个跨部门的项目小组:特藏建设小组、专业馆员服务小组和社会服务小组。2011~2013 年,又相继成立了阅读推广小组、读者培训小组、期刊数据整理小组及读书月活动小组等。这些小组与该馆四个职能部门(采编部、流通部、参考咨询部及技术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了“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该馆成立的若干项目小组与四个职能部门形成了矩阵组织架构。张彦静在 《图书馆“职能-项目”复合管理模式构建》 一文中介绍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实施“职能-项目”复合管理模式取得了成效[54].

案例 5:东莞图书馆。

东莞图书馆项目管理工作自 2006 年起步,面向全体员工,通过个人申报、馆内立项的形式开展业务建设和业务研究。东莞图书馆项目管理工作涵盖了与该馆工作有关的各级项目,包括国家项目、部级项目、省级项目和馆级项目及合作项目、相关项目。

2006 年,该馆项目管理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2007 年,伴随“管理年”的主题活动,项目管理的理念逐渐得到强化;2008 年结合该馆“规范年”主题活动,规范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与结项等环节,修改和完善了 《东莞图书馆项目管理办法》;2009 年结合该馆“研究年”的主题活动和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战略方针,在全市启动了面向总分馆体系的“图书馆之城”研究项目;2010 年,项目开始邀请业内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和“传帮带”的辅导;2011 年,为满足全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之城”建设研究项目更名为东莞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2012 年,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中国图书馆年会等重点工作开展;2013年,是该馆项目管理工作总结思考和尝试变化创新发展的一年,项目申报和结项时间稍作调整,利用 QQ平台等加强了项目中期过程管理。廖小梅在 《东莞图书馆项目管理实践与绩效》 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东莞图书馆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55].

案例 6:佛山市图书馆。

2011 年佛山市图书馆正式提出了“项目立馆”的办馆理念,在内部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模式,分三个阶段进行“项目立馆”的探索和推进。2011 年是探索实施阶段,通过一个典型项目工作实验性地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试探性地小范围推进;2012 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馆范围内有限推广;2013 年,全面推进“项目立馆”.

2011 年 1 月,佛山市图书馆组建由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立馆”课题小组,从理论上探讨图书馆开展基于项目的管理“(项目立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图书馆项目的特点和种类、图书馆项目团队组织结构及责权利益、图书馆项目实施步骤与办法、管理层对项目的支持、图书馆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等一系列课题,撰写了 《项目立馆---图书馆发展新思路》。先后推出了 《佛山市图书馆项目实施步骤》《佛山市图书馆项目文档模板》《佛山市图书馆项目实施答疑》《佛山市图书馆项目等级说明》《佛山市图书馆项目申报办法》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实施文件。佛山市图书馆项目管理实践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曲晓玮[56]、洪文梅[57]、刘沫[58]、刘淑萍[59]、屈义华[60]等人先后发表的文章在国内图书馆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些理论和实践成为“项目立馆”顺利实施的保障。

同为公共图书馆的佛山市图书馆和东莞图书馆,在图书馆经营战略、组织机构、项目管理过程和实践效果上各具特色。比较佛山市图书馆和东莞图书馆实施项目管理的共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都是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自觉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自觉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第二,都采用敏捷项目管理方法,这是由公共图书馆的特点来决定的。传统项目管理过程正规,要求的文档数量多,而对于小型项目来讲成本过高,因此敏捷项目管理应运而生。但佛山市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展的项目管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佛山市图书馆的项目管理是全面推行,是“项目管理”战略指导下的制度化推行。佛山市图书馆将“项目立馆”作为图书馆战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为项目化管理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佛山市图书馆项目管理系统作为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61],将项目管理作为佛山市图书馆的常态化管理手段。从 2011 年佛山市图书馆“项目立馆”试水初期到现如今“项目立馆”在佛山市图书馆落地生根,佛山市图书馆就把项目管理作为本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把项目运作作为本馆管理的核心,深入到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二,佛山市图书馆把项目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有效激励。佛山市图书馆的项目与运作不是分别考核,而是融为一体,项目总分是员工年终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佛山市图书馆的项目管理来源于企业项目管理,但绝不是企业项目管理方法的简单复制。佛山市图书馆实施“项目立馆”,从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入手大胆创新,从应对变化走向了挑战变化、引领变化,是对企业项目管理方式的移植和改进。综上来看,三家馆在图书馆经营战略、组织机构、项目管理过程和实践效果上各具特色,但佛山市图书馆走得更远。

3 结语。

较之国外图书馆项目管理而言,国内图书馆界项目管理和战略规划起步较晚,在形式上对图书馆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陈述不明确,这是国内战略管理萌芽期的普遍现状。缺乏管理科学等理论环境的支撑,国内图书馆学会也没有像 ALA一样持续提供项目管理方法指南和实践指导,因而国内图书馆实施项目管理走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之路。国内图书馆界对于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不断地成熟和发展,学习和应用项目管理理论来推动和促进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行动。尽管图书馆项目管理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还存在不足,但是这些不足却丝毫不能掩盖它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White,R. L. Project management:An effective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J]. Advances in Library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1983 (2):259-270.

[2] Cervone,H. Frank. Managing digital libraries:the viewfrom30,000 feet:How nottorunadigital library project[J].OCLC Systems&Services,2006 (1):162-166.

[3] Cervone,H. Frank. Stantard methodology in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digital libraryperspective,1993 (1):30-34.

[4] Burich N J,Casey A M,Devlin F A,et al.Project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in libraries[J].Technical Services Quarterly,2008 (1):17-36.

[5] Marmion,D. How do you manage those projects?[J].ComputersinLibraries,1990 (2):29-31.

[6] Black,K. Project management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professionals [M]. London: Aslib, 1996:98-109.

[7] MacLachlan. Making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for you[M]. London: Library Association Publishing, 1996:79-95.

[8] Favini,R. The library and academic computing center: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dinteraction [EB/OL]. [2016-02-28]. www.ala.org/acrl/conferences/confsandpreconfs/national/97ti-tleindex.

[9] Cervone,H. F. Applied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manage-ment:using Pareto analysis to determine task importancerankings [J]. OCLC Systems & Services, 2009 (4):228-32.

[10] Cervone,H. F. Applied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manage-ment [J]. Inter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2010(1):14-17.

[11] Massis B E.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library [J]. NewLibrary World,2010 (1):526-529.

[12] Creth,S. D. Creating a virtual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braries and com-puting centers [J].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1993 (4):111-132.

[13] Filippa Marullo Anzalone. Project Management: ATechnique for Coping with Change [J]. Law library jour-nal,2000,92 (1):53-70.

[14] Husain A. Al Ansari.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or an electronic environment: a case analysis ofKuwait University libraries[J]. Library Review,1999,48 (3):131-139.

[15] Barbara B. Moran. Restructuring the university library:a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1,57 (1):100-114.

[16] Stanley,T,Norton,F,Dickson,B. Library projectmanagement in a collaborative web-based working en-vironment [J]. 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3 (9):70-83.

[17][35]Bell,S. Keeping the plates spinning [J]. The LibraryAssociationRecord,1996 (8):412-413.

[18] Winston,M. D,Hoffman,T. Project management inlibraries [J].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 2005(1):51-61.

[19] Kinkus J. 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a literature reviewand content analysis of library position announcement [J].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7,68 (4):362-363.

[20] Horwath J. How Do We Manage?Project Managementin Libraries: An Investigation [J/OL]Partnership,2012, 7 ( 1)。 [2016-02-06]. https: //journal.lib.uoguelph.ca/index.php/perj/article/view/1802.

[21] BuserR.,MassisB.,PollackM.Projectmanagementforlibrary:A practical approach[M]. North Carolina:Mc-Farland,2014.

[22] 索传军。 信息咨询服务的项目管理---预备、项目控制和报告[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6 (6):4-7.

[23][56]曲晓玮。 图书馆项目管理应用探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 (5):89-91.

[24] 张晓源。 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管理与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 (6):21-24,101.

[25] 曹志梅,孙杰。 图书馆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 (6):29-33.

[26] 蒋知义,邹凯。 图书馆 BPR 项目风险管理[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 (6):45-48,78.

[27] 丰素贞。 试论图书馆项目管理中的“切分”和“设计”[J].潍坊学院学报,2013 (6):103-104,115.

[28] Joanne R.Euster,Peter D. Haikalis. A Matrix Model ofOrganization for a University Public Services Division[M]//Academic Libraried:Myths and Realities.Chica-go:American LibraryAssociation,1984:359-360.

[29] Cheney,H.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libraryautomation systems project [J]. Library Software Review,1993 (2):6-21.

[30] Lewis,A. C. The use of PRINCE project managementmethodology in choosing a new library system at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Bangor [J]. Program, 1995 (3):231-240.

[31] Sanchez, 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change from the advent to the aftermath of automation:Library and cataloguing department perspectives [M].Westport,CT:Greenwood Press,1996:96-109.

[32][41][42]Burich N J,Casey A M,Devlin F A,et al.Project 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inlibraries[J]. Technical Services Quarterly,2006,24(1):17-36.

[33] Anderson, D. R. Method without madness: shelf-reading method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J]. College &Undergraduate Libraries,1998 (1):1-13.

[34] Chambers,S.,Perrow,D. Introducing project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the Robinson Library,Universityof Newcastle [J].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Science,1998 (4):249-258.

[36] Simpson, D. B. Solving the challenges presented byelectronic resources:Creating opportunities through in-ter-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J].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1997 (4):49-60.

[37] Hayman,L. M. Database design for preservation projectmanagement[J].Library Resources & Technical Services,1997 (3):236-249.

[38] Hope,C. B.,Peterson,C. A. The sum is greater thanthe parts:Cross-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academic libraries [J]. Journal of LibraryAdministration,2002 (1):21-38.

[39] Anonymous. Project management done here [J]. LibraryJournal,2004 (5):44.

[40] Chamber,S.,Perrow,D. Project management toolsand techniques in UK university Libraries[J]. British Li-brary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report,1998 (4):249-258,119.

[43] 郑惠伶。 项目管理制:新型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 (2):89-90.

[44] 郑林峰。 项目管理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论坛,2006 (4):48-52.

[45] 郭璇。 用帕累托分析确定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问题[J].新世纪图书馆,2011 (10):78-80,35.

[46] 毕静。 图书馆的项目管理怎么做?[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 (1):35-36.

[47] 张春梅,陈永英,崔英杰,等。 复旦大学图书馆期刊回溯项目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 (1):71-74.

[48] 张宛艳。 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阅读推广模式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 (10):42-45.

[49] 曾志文。 以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图书馆读者活动的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八桂讲坛”为例[J].图书馆界,2013 (4):79-81.

[50] 谭春锦。 项目管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实施策略[J].公共图书馆,2014 (1):55-57.

[51] 丁一红。 项目管理在图书馆搬迁工程中的应用[J]. 图书馆论坛,2008 (4):150-153

[52] 吴翠红。项目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9 (3):104-107.

[53] 任贵华。 项目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2011 (1):164-165,171.

[54] 张彦静。图书馆“职能-项目”复合管理模式构建[J].图书馆建设,2013 (8):73-77.

[55] 廖小梅。 东莞图书馆项目管理实践与绩效[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 (6):46-49.

[57] 洪文梅,蔡畯,刘沫“.项目立馆”的实践与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 (4):22-26.

[58] 刘沫,洪文梅,蔡畯“.项目立馆”与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 (4):17-21.

[59] 刘淑萍。图书馆项目管理应用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 (1):35-38.

[60] 屈义华。谈“项目立馆”[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4):12-16.

[61] 卢艺生,陈艳。图书馆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实现[Z]. 赤峰: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 2015 年研讨会,201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