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玫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九成高考家长“恐高” 先放松自己为孩子减压,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九成高考家长“恐高” 先放松自己为孩子减压,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九成高考家长“恐高” 先放松自己为孩子减压
九成高考家长“恐高” 先放松自己为孩子减压
海淀区、西城区的一模考试刚结束,每年,清华等北京的主要高校都参考这个成绩,来预估今年的大概录取线,因此一模被学校、家长看为关键的关键。
4月13日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学生表示会因一模成绩不理想而影响冲刺阶段的学习信心,有意思的是,家有高考儿女的人,比孩子更脆弱,其中九成家长已患上了“恐高症”。
对家长的问卷显示,80%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备考状态,家长认为孩子一点都不着急,有的还在谈恋爱,有些干脆沉溺于网络游戏,自己对此毫无办法。而45%家长最为担忧的是孩子的情绪变化无常;20%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不得不盯着写作业;另有10%的家长注意到孩子缺乏自信心;25%的家长担心孩子成绩高考中出现成绩倒退。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45%的'家长说孩子参加高考自己很紧张;25%的人认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自己无法接受;20%的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心烦意乱;10%的家长认为担心孩子的高考,已经无法正常投入自己的工作。以上数据显示,高考临近,有90%的家长患上了“恐高症”。
对此,学大教育的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紧张的根源大都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施压。大部分家长表现出比孩子更多的焦虑,他们不仅每天接送孩子,做孩子的保障后勤,更有甚者“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孩子将所有的精力只用在学习上。其实家长先舒缓自己的情绪,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篇2:90%家长患“恐高症” 高考减压家长应先行
90%家长患“恐高症” 高考减压家长应先行
今年高考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专家建议,作为考生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全面了解高考动态。另外家长们也要调整好心态,让恐“高”症能够不治而愈。
家长、学生都得恐“高”症
“高考越临近,我感到越茫然,突然没有了方向感。”正在备战高考的高雯莎告诉记者,眼看着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望着一摞一摞的复习资料,她感觉头昏脑胀,理不出头绪来,即使强迫自己静下来,复习的效果也很差。家住曲江的白女士告诉记者,她感觉最近女儿的脾气变得很暴躁,以至于她都不知道应该怎样跟孩子交流。“她现在动不动就发脾气,像‘高考’和‘分数’这些敏感的词语都不敢提,一说她就发脾气。”其实,类似于白女士女儿这样的情况很普遍,随着考试时间的日益临近,很多学生都出现了焦虑、烦躁、情绪低沉等心理问题。
一项调查显示,有45%的家长说孩子参加高考自己很紧张;25%的人认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自己无法接受;20%的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心烦意乱;10%的家长认为担心孩子的高考,已经无法正常投入自己的工作。以上数据显示,高考临近,有90%的家长患上了“恐高症”。而记者从西安几家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最近,这里多了一些因为“恐高症”而前来咨询的家长。
专家表示,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反应更加迅速,思维更加敏捷,有助于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但如果焦虑过度,就会起到反作用,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干扰回忆知识的过程,同时对思维的过程也起到瓦解的作用,最终使学生考试发挥失常。长期处于较高的焦虑状态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因此,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缓解过高焦虑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缓解焦虑家长先减压
面对高考,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应该用平常心去面对,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一次“洗礼”。

由于导致考试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真正解决考试焦虑的问题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一般来说,家长能给孩子最大的支持,为解决考试焦虑的问题,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和改善。
家长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把焦虑传染给孩子,非常不利于孩子迎考。因此,家长首先要改善自己的想法。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有一点点异样,脑子里便会闪过一系列念头:孩子复习要受影响了,肯定会影响到高考,高考考不好,这一辈子就完了……这类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想法;另外,当家长发现自己很焦虑时,可以做一下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让全身放松下来,把情绪调整好以后再面对孩子。
学习焦虑与成败归因倾向有很直接的关系,不同焦虑水平的学生对于成功或失败的学习结果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比如一些孩子常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考试题目太难了,或者自己不够聪明。有的孩子还在考前进行失败情境的自我暗示:“完了,这次考试肯定又是我不会的题目,我一定考不好。”“我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天赋”。父母要引导孩子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比如个人的努力程度。但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和措辞。
指导孩子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之间的关系,讲究学习策略、方法,合理用脑,维护大脑的正常机能,这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考前要给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其考试时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此外,合理的膳食安排和适当的营养调配对于孩子顺利完成考试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也不要给孩子吃得太好,要注意和平日饮食的接轨,差距不要太大,避免肠胃接受不了。食物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准备工作要一丝不苟
在临近高考的最后几天,还应该对所在省市今年的高考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因为除了学习,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对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本省、市的高考政策规定、录取办法要进行了解;对全国各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各院校近年在本地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录取最低分、平均分等数据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还应该对拟报高校的办学实力、学校学风、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毕业生就业前景及学费、勤工助学等情况进行咨询了解。对于这些信息的了解和掌握都是在为填报志愿打基础。
除了对信息的了解外,考生在高考的前一天要对考场及周围的环境进行熟悉,最好是在考试的前一天到考点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从住的地方到考点的路线及交通情况,准确掌握到达考点的时间。到达考场后,将自己所在考场的楼层和教室位置确认清楚,以便于第二天能够顺利参考。另外要对自己考试所需物品进行仔细的检查,准考证、2B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圆规……这些考试用具都要提前准备好,才能够保证考试当天不慌不忙,从容应考。最后,要对考场细则全面了解,不要把禁止携带的物品带入考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考试的心情。为高考做好最后的准备,保证在考场上万无一失,能够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
(篇3:高考注意事项 家长别说这话为孩子减压
高考时家长注意事项
忌语一:12年苦读,就为了这一考,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家长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不到好的高校,会直接影响前途。这种“重任”其实谁都担当不起。忌语二: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高考心理辅导 如何选择学校与专业有方法
忌语二:这次考不好不要紧,2014年可以复读。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帮助他们宽心。但这却会让孩子反感,认为家长在高考之前就对他失去了信心。>>>高考减压七方法 轻松应对助你发挥好成绩
忌语三:什么事你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父母往往认为,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们可以做任何事。因此,一些考生不洗衣服不叠被子,不做任何家务,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梳头都要包办。如此细心的呵护,无形中也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忌语四: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压力,搞不好别说超常发挥,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
忌语五:某某考上了名牌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家长说这样的话,考生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当做我的目标”,自信心大受打击。
忌语六:坚持到最后,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
孩子听到这话,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碰到那些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直接影响到孩子考试情绪的稳定。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憎恨考试。>>>高考后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忌语七: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一点点疏漏。
高考前老师已经反复叮嘱了,希望考生掌握一些考试技巧,能多拿一分就多拿一分,这时家长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中高考将至 如何吃出高分数
忌语八:加油!爸爸妈妈等着你的好消息。
很多考生家长把孩子送到考场外,还在不停地嘱咐。其实,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绩,可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如果家长不切实际地乱嘱咐,反倒让孩子心里更没有底气。
高考家长注意事项
陪考应先征求考生意见
高考家长座谈会上,不少家长表示,“平时没太多时间关心孩子,关键时刻应该陪在他们身边。”一位孩子去年已经考上大学的家长则表示:“高考期间,孩子很敏感,家长陪考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事先和孩子商量好,不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高考前一个月的三大饮食禁忌
家长在征求孩子的意见的前提下,如孩子愿意,再前往陪考 .如若孩子不愿意家长又不放心,也可采取尾随方式陪同,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发生。
给考生充分休息的环境
“陪考的家长考试期间家长该如何安排?”成为家长们谈论的焦点。总结以往给儿子陪考的体会,尽管之前做了很多准备,一位家长认为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当时没提前安排好午休的地方。”
“我们住的地方离孩子考试的地方比较远,中午回家休息来不及,临时在学校找了个老师的办公室让孩子休息了一会。考试的时候天气比较炎热,孩子的精神状态也不是特别好,午间的休息是非常必要的。”这位家长建议,家离考场比较远的陪考家长,可以提前在考场附近订个钟点房让孩子午休,要求不用特别高,只要舒适安静就可以。而孩子的午休时间也不必太长,半小时左右,给孩子一些调整状态的时间。>>>高考前的饮食要遵守三原则
大中城市一般都会出现家离考场比较远的情况,家长除了充分考虑到交通需要花费的时间外,可以考虑提前在考场附件预定钟点房,让孩子在炎热的中午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钟点房也不宜太过豪华,简单、舒适即可,减低孩子的不适应性。另外,应控制时间,午睡不宜过长,否则孩子很难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来应对下午的考试。
为考生营造轻松氛围
不少家长有询问孩子考得如何的习惯,而专家指出,最好不要主动询问,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如果孩子主动提及没考好,也应该平静的安慰,这个时候的责难是大忌。
对此,去年经历高考的家长介绍经验:“我们在陪考期间做任何事和孩子一直有商有量,考完任何一科,不管孩子考得如何,都是用鼓励的方式,绝不询问他/她考得如何,谈一些轻松的和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尽量让孩子放松心情,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考试。当然,孩子这个时候也听不进去太多的教导,最好别表现得太过担心,给孩子造成负面情绪。”
陪考的家长要注意察言观色,不要表现出过度关心,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了解孩子的日常兴趣所在,考试期间多和孩子谈论和考试无关的话题。考试期间应使考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使考生保持在积极向上、冷静乐观的精神状态中,为考试的成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和心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