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月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腊八这天可以有的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腊八这天可以有的习俗,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腊八这天可以有的习俗
腊八这天可以有的习俗 -资料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在腊八这一天,大家除了要喝腊八粥外,还要吃腊八饭、泡腊八蒜。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资料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篇2:寒露这天有哪些习俗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那么寒露习俗有哪些呢?请看下文。
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篇3: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祭祀。
腊八是传统祭祀的日子,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个传统。祭祖、祭灶、祭佛祖,企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腊八扫屋。
特别是山东,腊八有扫屋的习俗,家家户户大扫除,除掉污秽,“投烟筒”、“刮锅底”、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新年。
做腊八蒜。
很多地方有做腊八蒜的习俗,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密封起来放到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形成蒜绿素,能起到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
做腊八粥。
做腊八粥始于宋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有做腊八粥的习俗,很多寺庙这一天也会舍粥,腊八粥不仅是很多人喜欢的美食,也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食用。
做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有做腊八豆腐的`习俗,将自制豆腐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留在以后慢慢吃,腊八豆腐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腌制腊肉。
山东等地有做腊肉的习俗,把猪肉洗净晾干后,切成方块,再用花椒皮、姜片、八角茴香等大料及食用盐,熬制成五香盐水,浇在猪肉上,再在猪肉表面撒上盐,进行腌制。这样腌制出来的腊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能保存三四个月时间。
篇4:腊八节习俗有哪些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腊八节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腊八节腊八粥
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腊八节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节吃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节吃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习俗有哪些]
篇5:2022腊八节这天有什么活动
腊八节这天有什么活动
1、祭祖敬神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八日,腊八节在古代属于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而且除了祭祖敬神外,腊月初八被佛家奉为佛成道日,因此寺院都要举行纪念法会,并以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粥供佛,并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
2、喝腊八粥
在古时候,每逢阴历十二月初八,中国间就流传着喝“腊八粥”,或者吃 “腊八饭”的风俗。古文记载,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穣、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3、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4、吃腊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陕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
腊八嫁出去的女儿能否回娘家
嫁出去的女儿腊八是不能回娘家过的,中国人把传统节日看的很重要,传统节日也有很多习俗和讲究,腊八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如此。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而在有些地方是另外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说法不一样,意思却是相同的,这天就是不能回娘家!
腊八节蕴含的意义
1、养生
华夏饮食文化中有秋冬进补的风俗,秋冬季节的节日食品,很多都与养生和滋补有关。中国人认为,粥是第一养人之物,以粥养生已经成为民族的重要饮食传统。腊八节正值数九寒冬,食粥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节日饮食方式。
2、节俭
腊八节成为一个“节俭日”,这是一种很好的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有文化研究者曾提出建议,将腊八设为节俭日。首先,腊八节的所有传说,都反映一个问题,不要小看一碗粥的作用,在关键时刻,能够救人一命或成全大事,可见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其次,从做腊八粥习俗本身,也是让人节俭生活,清理仓库里的谷子,煮到一起吃,不浪费一粒粮食,避免大吃大喝;再次,只有节俭,才能减少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保护大自然,继承我国传统的生态保护理念。
3、傩文化
腊八前一日或当日举行驱傩仪式,这就给傩文化这一华夏多元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契机。利用腊八节保存和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傩文化,对这一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效存续是很有益的。
4、宗教文化
腊八节最著名的传说,联系着佛这一宗教文化现象。因此,腊八节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的感受日。忙碌疲惫的人们可以在节日食粥之余,借此参观各种宗教文化场所,感受和体验宗教文化历史的久远和内涵的丰富。
篇6:北方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北方的腊八节习俗一、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
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北方的腊八节习俗二、河南人吃腊八饭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北方的腊八节习俗三、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北方的腊八节习俗四、最讲究的京津腊八粥
在北京,腊八节时喝的腊八粥的食材绝对不仅仅是8种,而是不下20种,通常掺在白米里的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品种齐全。除此以外,这腊八粥讲究的还不止是食材,还有这做粥的工序,通常是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经过这样精心的选材和熬制,这腊八粥想不诱人都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