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16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寒食节的诗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寒食节的诗词,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寒食节诗词
寒食节诗词精选
1.《寒食日出游》
韩愈
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
走马城西惆怅归,不忍千株雪相映。
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
纷纷落尽泥与尘,不共新妆比端正。
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
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
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
岂料生还得一处,引袖拭泪悲且庆。
各言生死两追随,直置心亲无貌敬。
念君又署南荒吏,路指鬼门幽且夐。
三公尽是知音人,曷不荐贤陛下圣。
囊空甑倒谁救之,我今一食日还并。
自然忧气损天和,安得康强保天性。
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今朝寒食行野外,绿杨匝岸蒲生迸。
宋玉庭边不见人,轻浪参差鱼动镜。
自嗟孤贱足瑕疵,特见放纵荷宽政。
饮酒宁嫌盏底深,题诗尚倚笔锋劲。
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当火令。
2.《舟中寒食》
卢纶
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
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
日霁开愁望,波喧警醉眠。
因看数茎鬓,倍欲惜芳年。
3.《寒食夜》
白居易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犹立暗花前。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4.《襄阳路逢寒食》
张说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5.《寒节日寄乡友》
齐己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篇2:寒食节诗词
寒食节诗词
1.《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2.《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徐铉
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
远巷蹋歌深夜月,隔墙吹管数枝花。
鸳鸾得路音尘阔,鸿雁分飞道里赊。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3.《寒食》
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4.《岭表逢寒食》
沈佺期
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
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
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
5.《渭城少年行》
崔颢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壶清酒就倡家。
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篇3:寒食节诗词
寒食节诗词
1.《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2.《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刘禹锡
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幽院妆成花下弄,高楼月好夜深吹。
忽惊暮雨飘零尽,唯有朝云梦想期。
闻道今年寒食日,东山旧路独行迟。
3.《寒食城东即事》
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4.《寒食》
王建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5.《暮春日宴溪亭》
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篇4:寒食节诗词
关于寒食节诗词大全
1.《长安寒食》
邵谒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輈死。
2.《寒食野望》
李郢
旧坟新陇哭多时,流世都堪几度悲。
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3.《寒食日曲江》
薛能
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杯。
都门此日是寒食,人去看多身独来。
4.《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香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5.《寒食后北楼作》
韦应物
园林过新节,风花乱高阁。
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篇5:寒食节诗词
寒食节诗词五首
一:《寒食城东即事》
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二:《途中寒食》
许浑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
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三:《寒食客中有怀》
崔道融
江上闻莺禁火时,百花开尽柳依依。
故园兄弟别来久,应到清明犹望归。
四:《使东川·南秦雪》
元稹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五:《舞曲歌辞·白纻歌》
张籍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篇6:经典寒食节诗词
经典寒食节诗词
1.《寒食》
熊孺登
东风泼火雨新休,舁尽春泥扫雪沟。
走马犊车当御路,汉阳公主谢鸡球。
2.《雨中寒食》
羊士谔
令节逢烟雨,园亭但掩关。
佳人宿妆薄,芳树彩绳闲。
归思偏消酒,春寒为近山。
花枝不可见,别恨灞陵间。
3.《寒食》
白居易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
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
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4.《寒食日献郡守》
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5.《寒食夜》
白居易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犹立暗花前。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6.《东望》

赵嘏
楚江横在草堂前,杨柳洲西载酒船。
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
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
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
7.《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
韩偓
何处遇蔷薇,殊乡冷节时。
雨声笼锦帐,风势偃罗帏。
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绿疏微露刺,红密欲藏枝。
惬意凭阑久,贪吟放醆迟。
旁人应见讶,自醉自题诗。
8.《寒食日怀寄友人》
齐己
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
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
梦觉怀仙岛,吟行绕砌苔。
浮生已悟了,时节任相催。
篇7:寒食节诗词
寒食节诗词大全
1.《寒食江畔》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2.《寒食城东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3.《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4.《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
远巷蹋歌深夜月,隔墙吹管数枝花。
鸳鸾得路音尘阔,鸿雁分飞道里赊。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5.《途中寒食》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
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篇8:寒食节的诗词
寒食节的诗词汇总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
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
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
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
寒食年年怆客心。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
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
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帖》
苏轼
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
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篇9:清明寒食节诗词
清明寒食节诗词
1.《寒食清明》
时节浇松近,人家擘纸归。
但知题墓好,不笑乞墦非。
2.《寒食清明》
原沉向九泉,推死已千年。
有水皆争渡,无村不禁烟。
3.《寒食清明》
老人七十八,佳节一百五。
丁宁海棠花,更可数日不。
4.《寒食清明》
唐朝知制诰,多付与诗人。
岂有飞花句,虚为起草臣。
5.《寒食月夜》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6.《寒食即事》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7.《寒食书事》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8.《寒食日恩赐火》
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9.《寒食》
二月野中芳,凡花亦能香。
素娥哭新冢,樵柯鸣柔桑。
田父引黄犬,寻狐上高冈。
坟前呼犬归,不知头似霜。
10.《寒食洛阳道》
路岐无乐处,时节倍思家。
彩索飏轻吹,黄鹂啼落花。
连乾驰宝马,历禄斗香车。
行客胜回首,看看春日斜。
篇10:清明寒食节诗词
清明寒食节诗词44首
1.《寒食清明》
刘克庄
时节浇松近,人家擘纸归。
但知题墓好,不笑乞墦非。
2.《寒食清明》
刘克庄
原沉向九泉,推死已千年。
有水皆争渡,无村不禁烟。
3.《寒食清明》
刘克庄
老人七十八,佳节一百五。
丁宁海棠花,更可数日不。
4.《寒食清明》
刘克庄
唐朝知制诰,多付与诗人。
岂有飞花句,虚为起草臣。
5.《寒食月夜》
白居易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6.《寒食即事》
王昌龄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7.《寒食书事》
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8.《寒食日恩赐火》
窦叔向
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9.《寒食》
于濆
二月野中芳,凡花亦能香。
素娥哭新冢,樵柯鸣柔桑。
田父引黄犬,寻狐上高冈。
坟前呼犬归,不知头似霜。
10.《寒食洛阳道》
吴融
路岐无乐处,时节倍思家。
彩索飏轻吹,黄鹂啼落花。
连乾驰宝马,历禄斗香车。
行客胜回首,看看春日斜。
11.《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2.《清明日对酒》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3.《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4.《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15.《清明》
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16.《闾门即事》
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7.《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8.《长安清明言怀》
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19.《清明日与友人游》
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20.《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21.《洛阳清明日雨霁》
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22.《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23.《清明后登城眺望》
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24.《清明日曲江怀友》
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25.《清明》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26.《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27.《长安清明》
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28.《清明日》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29.《清明日》
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30.《鹊踏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31.《蝶恋花》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2.《渔歌子》
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33.《浣溪沙·春情》
苏轼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34.《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35.《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36.《青门引·春思》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37.《清明》
孙永
每年每遇清明节,把酒寻花物地忙。
今日江头衰病起,神前新火一炉香。
38.《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9.《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40.《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41.《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42.《采桑子》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43.《清明日对酒》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44.《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篇11:寒食节的来历风俗诗词
1、春秋时代 , 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 , 生活艰苦 ,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 , 重耳回到晋国 , 做了国君 ( 即晋文公〕, 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 , 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 , 只好放火烧山 , 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 - 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 , 并修庙立碑。同时 , 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 ,“ 寒食禁火 ”, 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 , 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 ,“ 寒食禁火 ” 的习俗 , 被后人流传下来 , 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专家表示 ,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 , 久而久之 , 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唐玄宗顺应民意 , 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 , 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
2、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以此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晋文公死的那天,大家就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他。还会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晋文公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晋文公。
寒食节的延续历史长:
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 , 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 , 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 , 最后变为一日。
寒食节的文化内涵深:
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 , 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 , 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 , 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 , 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