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电脑是人类的精神主心骨诗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电脑是人类的精神主心骨诗歌,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电脑是人类的精神主心骨诗歌

篇1:电脑是人类的精神主心骨诗歌

电脑是人类的精神主心骨诗歌

人类智慧结晶之库,信息往来的国度。

包含着宇宙起源,种类各层次发展的`顶峰与起步。

是你的出现:科技迅猛飞跃;

是你的出现:划时代转折拉开序幕。

多么伟大神奇的机器,千万种技术处理的工具。

为人类谱写美好欢乐,服役在各级各个战线岗位不知辛苦。

人类忠实可靠的伙伴,承担着尖端国防重要任务。

科研发展最好的左助,规划制订出各行各业宏伟蓝图。

治理着社会,统管着全部。

勤奋的耕耘者,在你这里播种下希望的金色五谷。

商人们利用你发挥聪明才智,赢利致富。

求知的学子,从你心中广泛地吸取;你却无私贡献,涌流如注。

游客们通过你欣赏全球风光,感受异地风俗。

寂寞者寻欢求乐的首选,消闲时光在游戏场上胜败一赌。

好闲的人啊!在你这里建立了一个虚拟家园,有人当了城堡君主。

在你的面前:世界变小了、地球变小了、宇宙变小了、都在你的脑中藏储。

人类为你着迷,你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只有你,才是人类的精神主心骨!

篇2:老师是人类的灵魂诗歌

老师是人类的灵魂诗歌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一生何求?桃李遍天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为学莫重于尊师。

事师之犹事父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君子隆师而亲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疾学在于尊师。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实干。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电脑是人类的精神主心骨诗歌篇3:我们是有生命的人类诗歌

我们是有生命的人类诗歌

我们是人类,我们有生命

我们是地球上的智能生物

我们可以走出天体

也可以走出自己

成为任何能够对话对象的.伙伴

我们以现实对话

我们立身种族或群体

我们可以建立国家,都市,村寨,部落和组成家庭

可以划分为阶级,成为社会一份子

历史的长河终不能将我们隔离

我们以思想对话

可以想象:我们是鸡蛋,橙子,石榴,鲜花和星云

是林中的鸟兽,水里的鱼虾

是细胞中的染色体

总之是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我们以情感对话

我们是父母子女弟兄姐妹,是亲戚,是夫妻;是一家子

有着血脉骨肉手足肌肤之亲

我们是同学战友同事,是朋友;或者是对手,是敌人

爱与恨必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即便我们是异类

我们依然可以共栖,共生,寄生和寄居

就像寄居蟹,绿毛龟,冬虫夏草

我们彼此可以克隆,还可以再造

未来,我们就是阿凡达人

篇4: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

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

古今中外关于情感本质的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类的生命精神和自由精神的体现,是主体以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

作 者:朱小蔓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B842.6 关键词:情感   主体   体验  

篇5:诗歌是人类智慧的良知的文章评论

诗歌是人类智慧的良知的文章评论

——评“香遇土城——首届遵义女诗人诗会”的贵州诗歌现象

文||郭翰

诗歌的美好,不是来自凭空的想象,而是来自生活的孕育,更是来自诗人心灵的打磨,是智慧,也是良知。——题记

(一)

30位遵义女诗人, 60余位诗人、摄影家、微信达人,走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走进贵州习水土城,香遇诗歌。

土城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贵州100个重点景区和贵州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也是影响世界敌中国文化旅游名镇。土城有7000余年的历史,在这里,贵州诗歌成为了划时代的象征。

有人说,“诗歌是人类智慧的良知”,笔者对这句话非常敬仰,同时也十分感激。因为我们爱诗歌,也爱着这样一群诗人。

诗歌就是这样一群人,共同完成一种美的创造,也共同遇见相互的文化灵魂,然后糅合,然后相互媲美。

上个月,本次活动的策划人、贵州省诗人协会秘书长郭思思就告诉了笔者出席诗会的名单,他说,是一席“香艳”的“美色”。

我真有些犹豫,如此美好的春季,贵州就从来没有如此浩大和细腻的文艺“叫板”,难道真能如愿以偿,大家真的都愿意一扑现场“秀腹肌”。

事实不仅出乎意料,活动还没开始,就迎来一场“暴风雨”的前夜。

首先是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梦龙给予高度支持并专门为活动题写名称,省委副秘书长李裴赋诗赞扬,随后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致电祝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白渔为诗会题字;著名诗歌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省委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静致电祝贺;其次就是微信平台开始刷屏。难道真的就是一种奇特现象?难道真的就是策划独特。

其实,这些都不是,恰恰再一次说明了,大家都爱诗歌,大家也都向往心灵深处的那份纯洁。

于是,笔者就想到了这个标题。

(二)

用“智慧良知”作为标题,此时笔者不是无中生有,更不是有意拔高主题。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谢冕说过,“诗歌的生命与文化的传统同在”。

土城是一个历史古镇,在赤水河的边缘,它就能牛上千年而不朽。

如果说,历史的厚重已经可以让这里骄傲一回,那么感人至深的红色文化,那就是新时代凯旋的开始。站在四面环山的青杠坡上,仿佛红军铿锵的身影向我们缓缓走来。厮杀声不绝于耳,那种英勇,那种睿智,还有那种“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的艰辛。

贵州女诗人们聚集在这里,是新时期的精神和灵魂呼唤,更是贵州文化“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再一次提升。

过去的贵州,蕴含了无数文化的厚重,虽以蛮夷之地著称,可从土城的时间上,似乎这些说法真的有些失去轻重。

如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间在变,历史在变,是不是人也同时在变。

贵州诗歌一直是在夹缝里存在,更是没有形成一种对外传播的“发功”之力,也就导致了贵州很多文化成了“挂空”的窘境。

贵州不是诗歌的出产地,可却是埋藏着诗歌爱好的“肥沃土壤”。

历史向前推,那就是俗称诗画书三绝的杨龙友 、黔中诗才周渔璜、西南巨儒郑珍、宋诗派诗人莫友芝等等。

可是从岁月的年轮上来说,他们似曾孤独,也算是独当一面,可最终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落下了黔地尔尔的佚名。因为贵州“蛮夷”,因为贵州“刚烈”。所以才在一个时期内,久久遗忘。

(三)

全国著名诗人李发模在会上说过,郭思思和小语是贵州诗歌的一对“乳房”。形象生动,“乳房”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流畅、圆润、优美的曲线,更是一种生命的付出。

贵州省诗人协会成立以来,被称为诗歌义工和贵州诗歌保姆的郭思思,先后组织编撰了《中国诗歌地理》20余部,如《遵义九人诗选》《长沙九人诗选》《拉萨九人诗选》《香港九人诗选》《深圳九人诗选》《神州九人诗选》《女诗人诗选》《00后九人诗选》等,组织策划无数影响声远的诗歌活动,如9.18精神的还乡诗歌朗诵会、首届华语诗歌春晚贵阳分会场、贵州省儿童诗歌高峰论坛等,他创办的诗歌民刊《大十字》还被评选为21世纪中国12家新活力现代诗群流派,他执行主编的100期贵州民族报《民族文学周刊》在省内外引起专家们高度重视并拟列为大学课题研究,他策划主编的《00后九人诗选》系全球首部00后诗歌结集,被评选为中国文学十大新闻。因为诗歌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诗意形式和活动形式来呈现,才能让诗歌的发展具有感染力。

小语不仅出版了歌颂贵州发展主旋律的系列诗集,而通过主编《贵州诗人》杂志,推出了贵州更多诗人。李发模老师的点评,可谓是语出惊人,而且形象具体。

通过这次会议的交流,感觉贵州的诗歌,正是一种春天的新兴气象,给人无数的热度和力度。偶尔空灵的贵州文化,多了一份靓丽的风景。这就是贵州诗歌的有力组织者和策划者,还有发展的方向。

当然,参加这次诗会的诗人们,除了遵义30位女诗人以及各地的很多诗歌奉献者,同样也会爱着诗歌,贵州其它还有更多的诗人,将有机会光临不同的现场。相对来说,诗歌在贵州的传播,已经形成了一种时代发展的诗歌能量。同贵州的发展一样,有着越来越厚重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四)

爱着诗歌不容易,真正的把诗歌当成生命之爱更不容易。因为有诗歌,所以能够凝聚在一起。因为有诗歌,也才能让贵州的山更美,水更美,风土人情更能吸引人。

仁怀诗人余利红,或许之前“名不见经传”,其实是一个默默耕耘文字的诗人,在此次交流会上,个性、深度、才气,让笔者“倾慕”。

“桥与水,如青春的倒影与倒影中的爱情”选自赠送笔者的诗集《勿忘我》诗篇《故乡的雨水和黄昏》,“什么碎了一地,从七月到九月,铺出一条寂静的路。”她的文字,读起就有一种清新愉悦之感。不管诗作可否称为“上乘”,最少让人看到就十分喜欢。

或者说,如余利红一样的遵义诗人还有很多,至少在笔者的经历下,目前更多的散文诗发现,还是不多。特别是选题笔触方面,提笔吟诵的诗人,似乎有点越来越少。

当然,从诗歌的角度,每一首诗歌都有作者的意向和主题选择,每个人的诗作,也都有自己的所指。不能把诗歌当成一种工具去断章,更多是要当成一种审美去欣赏。

(五)

贵州诗歌发展有王阳明思想的影响,每个区域也都有地方的文化影子。从郭思思编撰的《中国地理诗歌》系列诗集中,或许能找到一些解释。

此次在“香遇土城——首届遵义女诗人诗会”上举行的《中国地理诗歌:习水九人诗选》首发式,成了本次活动的亮点。陈长文、陈正林、白平、曾凡仲、刘喻、杜辉、郑万平、邱毅勇、郭思思等九位诗人都有一种情感深沉、志趣高洁、格调俊美、作品简洁,特别对地方历史与人文情怀的感概,一眼就能看出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的彰显。

从本次活动来说,集中展示了文艺、书法、晚会活动的形式,而诗歌是最终的体现。不管是诗歌朗诵,还是古城参观,抑或红色文化的再现,都集中说明了诗人们饱含情深的情感。

或许贵州的诗歌都有这样一种地域性,但相对来说,很多默默耕耘的诗人,更是注重对于诗歌的记忆和现实的感知。

所以说,贵州诗歌,就是贵州文化的一种沉思的美。值得每个诗人认真感悟,也值得每个诗歌学者认真研究。

(六)

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目的就是让诗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灵魂对话,真正的让人类智慧,凝聚成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信,如果不是这些诗人有纯洁的心灵,有智慧的良知,诗歌也不会在现实中出现。

因此,热爱诗歌,就是热爱人类的发展智慧,也是热爱社会,充满正能量的真正良知。

为了更加了解贵州的诗歌,笔者也全方位收集了部分诗人的作品。或许论述不全面,或者有失偏颇,但相对来说,都会尽量从诗歌的角度解读,让我们能够看到诗人们生活的另一面,或许也是一种对诗歌艺术的欣赏。

李发模是一个重量级诗人,他的作品或许已经不属于贵州。在此点评诗作,或许显得稚嫩,还是从生活里,“仅一杯酒、一支烟、一首诗/或一灯影、一妙想、一叠稿子”,真实的感受老师的风情。没有太多的语言,与李发模老师结识,除了敬仰,似乎也找不到华丽修饰。

李发模老师是贵州诗歌的标杆,也是中国叙事诗的里程碑。他常常向上帝对话,也时时关心生活中的诗人们。如此一来,贵州诗歌就多了很多“可贵”发展的机会。

当然,参加此次诗会的还有很多重量级的诗歌代表,如《贵州日报》原副总编辑张兴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说:“我想用自己的诗,去写时代发展的足音。我更想用自己的诗,去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命运,关注人和生命的生存坏境,反映人在生命过程中的感怀、感受、感悟和感恩。”

因此,张兴老师的诗作,更多立足于生存的生活现实,更多的关心贵州人群的发展状态。特别是那颗不老的诗心,能够和年轻人站在一个台面交流,同样也是贵州诗歌的一道风景。“孩子在静静的夕阳下刈草;姑娘摘了一朵小花,别在胸前,眼睛里流出自然的微笑……”

因为张兴老师在观察生活,在观察贵州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自然就会有很多感人至深的诗作,走进我们的内心。

当然,艺术不仅仅只是诗歌,还有更多深入灵魂的表现形式。但相对这次诗歌“香遇”来说,很多诗人的作品也就无法一一点评。从艺术的层面,笔者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个水平。只能从内心的深处,真实的敬仰属于诗歌的世界,还有属于我们自己本身的那一边纯洁天空。

谨以此文献给“香遇土城——遵义首届女诗人诗会”上的诗人朋友们!

篇6:诗歌是人类迈向明天最乐观的理由演讲稿

诗歌是人类迈向明天最乐观的理由演讲稿

在这里,我首先要说的是,因为在座诸位热情的参与和努力,今天我们才能如期相聚在这个地球上最令人向往的高地――青藏高原,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值得我们庆贺并将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事。朋友们,在此时此刻,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热烈的掌声来为我们这样一次伟大的聚会而喝彩呢?当然,作为东道主,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和本届国际诗歌节组委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朋友们表示最热忱地欢迎,同时还要向为本届诗歌节的主办付出了辛勤劳动并贡献了聪明和智慧的各相关机构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是的,朋友们,我们是因为诗歌,才从这个世界的四面八方来到了这里,同样是因为诗歌,我们才能把人类用不同语言和文字创造的奇迹,再一次会聚在了这里,完全可以肯定,这是诗歌的又一次胜利!当然,诸位,在这里我不能简单地把我们的相聚,归结为诗歌之神对我们的一次眷顾,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作为一个有着责任感和人类情怀的诗人,那将是我们对诗歌所具有的崇高价值和重要作用的极大不敬。朋友们,事实证明,这个世界直到今天还需要诗歌,因为物质和技术,永远不可能在人类精神的疆域里,真正盛开出馨香扑鼻的花朵,更不可能用它冰冷的抽象数据和异化逻辑,给我们干渴的心灵带来安抚和慰藉。这个世界还需要诗歌,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充满着希望与危机、战争与和平、幸福与灾难的现实面前,诗歌就是善和美的化身,正如捷克伟大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在诗中写的`那样,“要知道摇篮的吱嘎声和朴素的催眠曲,还有蜜蜂和蜂房,要远远胜过刺刀和枪弹”,他这两句朴实得近似于真理的诗句,实际上说出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诗人的心声。我这样说,绝非是痴人说梦,因为就在今天的现实世界,那些正在发生着冲突和杀戮的区域,无辜的平民正流离失所成为离开故土的难民。当然,同样是在那样一些地方,诗歌却与他们如影相随、不离不弃,他们的诗歌就是怀念故土的谣曲和至死不忘的母语。毫无疑问,他们在内心和灵魂中吟诵的箴言,就是他们最终能存活下去的依靠和勇气,诗歌和语言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也已经成为反对一切暴力和压迫的最后的武器。这个世界还需要诗歌,是因为诗歌它既是属于更多的极少数,同时它又从未丧失过大众对它的认知和喜爱。或许诗歌的奇妙就在这里,因为我们不知道还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像诗歌那样既能飞越形而上的天空,伸手去触摸万象的星群,又能匍匐在现实的大地上,去亲吻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脚跟。难怪尼加拉瓜伟大诗人卡德莱尔,在二十年前,就把群众性的诗歌运动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了一起。这个世界还需要诗歌,是因为跨国的金融资本,完全控制了全球并成为一种隐形的权力体系,从而让人类的心灵更进一步远离我们曾经亲近过的自然和生命本源。当面对这一被极度的消费主义主导的时代,诗歌精神的复苏已成为必然,诗歌仍然以其作为人类精神殿堂不可动摇的根基之一,发挥着谁也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个世界还需要诗歌,是因为诗歌所包含的全部诗歌精神,实际上是人类区别于别的动物最重要的标志,诗歌实际上成了人类所有心灵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不能想象,缺少诗意精神的一切人类创造,还会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价值。人类一直在梦想和追求诗意的栖居,实际上就是在为自身定制以诗意精神为最高准则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从更高的角度讲,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这个世界还需要诗歌,是因为作为人,也可以说作为人类,我们要重返到那个我们最初出发时的地方,也只有诗歌――那古老通灵的语言的火炬,才能让我们辨别出正确的方向,找到通往人类精神故乡的回归之路。

朋友们,尽管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我们从未丧失过对明天的希望。让我们为生活在今天的人类庆幸吧,因为诗歌直到现在还和我们在一起,因此我有理由坚定地相信,诗歌只要存在一天,人类对美好的未来就充满着期待。谢谢大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