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论从理学到朴学转型期的清初《尚书》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论从理学到朴学转型期的清初《尚书》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论从理学到朴学转型期的清初《尚书》学
论从理学到朴学转型期的清初《尚书》学
清初的学术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学术方向的转变,朴学逐渐压倒理学;一是学术理路的`转变,经学研究偏离经世致用的传统,走上了纯学术化道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清王朝把《蔡传》定为官学,实际上促进了其在学术界地位的下降.驳《蔡传》及兼采汉宋《尚书》学成为一时之风气.阎若璩所处的康熙时代,成为《尚书》学史上的宋学与清学的交接时期.
作 者:王旭艳 庄大钧 WANG Xu-yan ZUANG Da-jun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3(11) 分类号:B249.9 关键词:理学 朴学 学术转型期 清代学术 《尚书》学篇2:十八世纪江南学术职业化的考察--读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
十八世纪江南学术职业化的考察--读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
明清之际,中国的学术精神、内容、风格伴随着政治的'剧烈变动亦陡然一变,由义理心性之学转向训诂考据之学,由道德内省转向文献考证.这是中国知识阶层的关怀对象和认知对象的转变.这种“知识性认同”自然创造出“职业性认同”,治学真正成为一种“职业”,表明儒学家的地位和角色发生转变.
作 者:赵晓梅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社科部,四川,成都,610041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6(1) 分类号:B84 关键词:职业化 考据学篇3:从庄子与卢梭看社会转型期的反科技论
从庄子与卢梭看社会转型期的反科技论
庄子慑于社会普遍运用知识带来的消极后果,主张弃绝包括科技在内的一切文明,回到不受科技文明染指的“至德之世”.与此类似,卢梭也认为科学是无用的.,科学家都是些空谈家.科学有害于德行,技术使人退化,因而欣赏没有科技文明的“自然状态”.他们都是在社会转型期提出反科技思想的,这种现象发人深思.
作 者:张金兰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刊 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1(2) 分类号:B0 关键词:庄子 卢梭 反科技论 社会转型期篇4: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
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
中国传统美学在伦理型文化的制约之下,从先秦时代以来就造就了“向内求善”的审美品格,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使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了人生论美学的特征,同时相应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悲剧意识.由于西方哲学美学对中国近代美学的影响,中国美学逐渐靠拢了哲学的、形而上的探寻,王国维、鲁迅、朱光潜、蔡仪等在移植西方哲学美学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的美学体系包括悲剧观,虽然他们仍然关注艺术、审美与人生的关系问题,但人生论美学这个中国传统美学的优长之处仍然在当代中国美学发展过程中曾经长期被中断或淡漠.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践美学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人类的自然实现为根本目标,能够把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真正阐明悲剧的内在根源和美学特征.
作 者:郭玉生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东方论坛 英文刊名:ORIENTAL FORUM 年,卷(期):2004 “”(1) 分类号:B81-09 关键词:中国 悲剧观 人生论美学 实践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