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愛芝寶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金石为开有什么成语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金石为开有什么成语故事,希望您能喜欢!

金石为开有什么成语故事

篇1:金石为开有什么成语故事

金石为开的意思

拼音: jīn shí wéi kāi

典故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

解释意思: 金石: 金属和石头。为: 被。最坚硬的东西都被打开了, 形容真诚足以打动人心。 也比喻意志坚定, 能克服一切困难。

篇2:金石为开有什么成语故事

周朝时, 有个楚国人名叫熊渠子, 自小喜爱射箭。刚开始练射箭的时候, 他的力气很小, 稍微强硬些的弓就拉不动。熊渠子坚持每天练习臂力, 渐渐地练出了力气, 再拉弓射箭时, 箭飞出去不再是轻飘飘的, 但是, 不能准确地射中目标。于是, 他又坚持不懈地练眼力。经过刻苦的训练, 他的箭法已经十分熟稔, 每射十箭总有七八箭射中目标, 可是他觉得自己的功夫还不高明, 又无法提高, 十分烦恼。

有人对他说:“你现在是靠技巧射箭, 还不算高明, 应该靠心去射每一支箭, 那才是真功夫。”

熊渠子听了, 反复揣摩这句话, 更刻苦地练习。

一天夜里, 熊渠子独自一人在山路上行走, 猛然看见前面不远处伏着一只老虎, 熊渠子大吃一惊, 随即镇静下来, 心想这正好是我试箭法的好机会。于是他迅速取弓搭箭, 对准老虎, 拉满弓一箭射去。“ 嗖”一声之后, 全无一点动静。熊渠子心想, 我这一箭射去不但一定射中了它, 而且必然把它射死。谁知老虎竟然一动也不动。他不免怀疑起来, 放大胆子大步走过去一看, 不由哑然失笑, 原来是一块大石头卧在路上。再仔细看去, 那支箭竟然射进坚硬的石头里去了, 连箭翎都深深插在石头里。

这件事很快传扬开去, 人人都夸他箭术高明, 以前勉励过他的那个人说, 这不仅因为熊渠子力气大, 箭法好, 更因为他集中精力, 以必胜的信心去迎战对方, 所以, 金石也被打开了( 金石为开)。

用金石为开造句

1) 如果你确信你能胜任那个职位,那你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直到你得己所想。

2) 企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我们想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 当初我可是死皮赖脸的追着思雨的,思雨见我诚意满满于是就答应和我交往了!正所谓,那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

4) 流纱,虽然你现在还没答应做我女朋友,但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一定会答应我的!因为,我对你是真心的!

5) 那双闪着纯真的热情的眼睛,就像一对能使金石为开的钻石,叫你不以不能不被她感动。

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自己的努力,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7)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

8) 古人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今人上金石所至,精诚为开。

9) 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10)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的真心成意会在对方的感动中激起你的同情和不忍。

11)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君子不失信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吁于人。

金石为开有什么成语故事

12) 真诚,是打开朋友心扉的一把钥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的心,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犹如屡开不败的鲜花,给人芳香,受人青睐。

13) 婚姻是要用心来经营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应该,学会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婚姻!

14) 金石为开:表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w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动王小姐的'。

15)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17) 教书育人,要懂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

18) 愚公率领众人挖山不止,金石为开,连上帝也被感动了,派神把其家前的大山搬走了。

19) 后来,大伙对他言传身教,讲解法律知识,终于金石为开,使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0) 秉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品质至尊,德行天下”的服务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引领市场潮流。

21) 我对你“橙”心“橙”意一辈子,精“橙”所至,金石为开,是我的宗旨,对你的心真“橙”无比。愿你在.橙色情人节到来之时,请接受我爱的表示:一筐橙子。

22) 何必奢望,世事並非样样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风弄

23) 本公司秉承誉金理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品质至尊,德行天下。

24) 赤心报国,有忠心;乐善好施,有爱心;金石为开,有诚心;敬老爱老,有孝心;不耻下问,有虚心;锲而不舍,有决心;修身律己,有恒心!

2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我的人生格言!

2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种心叫坚持到底,有种意叫滴水穿石,有种爱叫永不言弃,有种情叫至死不渝。

27) 不一定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许他就成功了呢。

28) 奋斗不能等待,我们不能等到垂暮之年再去“全力以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理想而努力,为人生而拼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奋斗会让我们的青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下来不留遗憾。

29) 数学对于小玲,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后来她刻苦地看书、苦思冥想,终于锻炼得思路敏捷,从此数学不再是她的负担了,这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

30) 但是,中国人,甚至是那些原来可以躲免充当不幸的就义品的人,对外国人的这种激情表现出金石为开和麻痹不仁的立场。

篇3: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故事有哪些?

1、百发百中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周本纪》。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善于射箭。距离柳叶百步之外而射,百发百中。左右围观的几千人,都说他善于射箭。有一个男子站在他旁边说:“好!我可以教导你怎样来射!”养由基很生气,放开弓握着剑,说“你怎么能教我射箭?”男子回答:“不是我教你射箭法式。距离柳叶百步而射,百发百中,不趁着恰好时休止,一会儿气衰力倦,持弓不稳有摆动,箭易射偏了。如果有一发射不着,以前百发百中的声誉就全抛弃,前功尽弃。”

后以“百发百中”比喻善于谋事。

2、百闻不如一见

这个典故见于《汉书.赵充国传》。西汉汉宣帝刘询时期,羌族人入侵汉朝的边境,烧杀掠夺。汉宣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询问谁愿带兵前去杀敌。这时在边疆和羌人打过几十年交道七十多岁的老将赵充国自告奋勇请求前去。宣帝问:“此去讨伐,需要多少兵马?”赵充国回答:“带兵打仗这回事,不能凭空猜想,'百闻不如一见'。我想亲自到边境观察一下,把那里的作战地图先画出来,再确定攻守计划。”宣帝同意了,后来,赵充国根据侦察情况,制订出一整套屯兵守边、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并确定了作战计划,上报朝廷。不久,汉宣帝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略,安定了西北边境。

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即使听人说了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来理解的深刻。

3、包藏祸心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官职名)公子围同伍举去郑国访问,同时还要迎娶郑国贵族丰氏的女儿做夫人。郑国人很清楚楚国派他来没啥好意,便让他们住在京城外。访问仪式举行之后,公子围想要带兵进城迎娶新娘。郑国的令尹子子产不放心,派子羽前去对他说:“郑国的京城太小,容纳不下你们一块来的人,就在城外选个地方举行婚礼得了。”公子围一听不太高兴,说:“你们这样做,不仅不尊重郑国和楚国的友好关系,并且也是对我最大的委屈,郑国还是应当重新考虑这个决定。”子羽听了这话,只得直率地说:“郑国把女子嫁到楚国,主要是想依靠楚国安定我们的家园。但眼下你却要带兵进入郑国京场迎娶新娘,莫不是包藏着害人的心思,打郑国的主意吗?”伍举从子羽的话里分析出郑国已有了戒备,就请求对方允许我们解除武装进城,郑国这才同意了。于是公子围把丰氏的女儿从城里迎娶了出来。

现通常用此典故来说明那些虽外表和善可亲,但内心却隐藏着害人心思的人。

4、抱薪救火

这个典故见于《史记.魏世家》。魏国的安厘王就任后,并没有扭转秦国一直侵略魏国的局面。他上任的第一年,秦国就夺去了魏的两个城镇。隔了一年,又夺去了三个城镇,并把军队进攻到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的城下,韩国派兵来救,也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魏国只得割地求和,秦国才算了结。但此后几年,秦国侵城占地的胃口越来越大,魏国的军队即使联合诸侯国的军队也打不过秦国。在这种情况下,魏国的一位将领段干子建议魏王把南阳割让给秦国,请求罢兵求和,安厘王害怕秦继续进攻,以为割地求和就可太平无危,就照他的意见办了。苏代(苏秦的弟弟)听说这件事后,就对安厘王说:“像你这样光割让土地来满足秦国的欲望,就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天烧不完,火是一天扑不灭的。”

现一般用此典故来比喻人想消灾免祸,但由于所用方法不适当,反而促使灾祸更大、更危险了。

5、半面之交

这个典故源于《后汉书.应奉传》。东汉时,有个叫应奉的人,是有名的学问家。他小时聪明过人,记忆力极强,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都能牢牢记住。应奉在郡里担任官职的时候,曾去过四十多个县,记录了上百数千个囚犯的情况。后来郡太守询问这些人的情况,他都能对答如流,甚至说出这些囚犯的姓名及定罪的轻重,这使太守等人很惊讶。有一回,应奉去拜访彭城长官袁贺,袁贺不在家,应奉正要转身回去,袁贺家的车匠突然推开大门,从门缝露出半张面孔看了应奉一眼,而后又关上了大门,二十年过去后,一天应奉出门在路上偶然见到这个车匠,立刻认出他来,并同他打招呼,这个车匠很吃惊,经过交谈他才明白,原来以前和应奉见过半面。车匠不由惊叹地说:“应奉的记忆力真了不起啊!”

现通常用此典故来说明只见过一面的人。

6、班荆道故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代,楚国大夫伍举和蔡国大夫声子是好朋友,而且是世交。伍举的岳父申公犯了罪,偷偷地逃跑了。有人说:申公畏罪潜逃,是其女婿伍举送他走的。伍举听说后,很害怕,因此躲避到邻近的郑国去,还准备从郑国逃到晋国去。在郑国都城外,伍举恰好遇上途经郑国的好友声子。好友相遇,异常高兴,由于郊外,两人便铺荆树条在地上当垫子,坐在上面一边吃一边谈起过去的事情。后来声子和楚国的令尹谈起伍举蒙受的不白之冤,为伍举恢复了名誉和爵位。

现在用这个典故比喻老朋友重逢,不拘客套和礼节而畅叙旧情。

7、班门弄斧

这个典故见于《蓬轩别记》。鲁班,又名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他的斧头可以巧夺天工的制造出各种精致美妙的`器具,木匠行里一向尊他为祖师爷。明朝进士梅之涣凭吊采石矶(今安徽当涂县)帝李白坟墓时,看见墓前能写字的地方,都被前代诗人留下并不优美的诗句辞赋,实在是有点不自量力,他便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捧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弄大斧。”

现一般用此典故讽刺那些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有时也用来形容自己谦虚。

8、班香宋艳

战国楚宋玉和东汉班固都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辞赋家,后人以此称誉班固、宋玉的作品文辞美妙,风格清丽。清孔尚任《桃花扇》中有“蚤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句

9、半部论语

这个典故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地集.论语》。杜甫诗中说:“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认为《论语》是儿童的书。赵普当宰相,人们议论赵普是山东人,所读的书只不过《论语》罢了,这也是依了杜甫的话。宋太宗曾向赵普问起这件事,赵普一点也不隐讳,回答说:“我平生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的内容,以前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定天下,今后还想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定太平。我作宰相应无愧于所学的《论语》,《论语》所言是天下至高无上的言论。

原文意为夸大《论语》的效用,后或以”半部论语“讽刺人学识浅薄。

10、半途而废

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列子传》。东汉时,一个叫乐羊子的读书人。他的妻子聪明贤慧。有一天,乐羊子在道上捡到一块金子带回到家中,其妻看见后说:”捡到别人的东西而带回到自己的家中,这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行为。“乐羊子一听顿时很羞愧,便把捡到的那块金子放回到原处。不久乐羊子离家去远方求学,但是只过了一年他的就回来了,妻子问他为何这么快就回来了。乐羊子回答:”走后我很想念你,因此就回来看看。“妻子听完,拿了一把剪刀把他带到织布机前说:”你瞧,这布的原料的蚕茧,然后用织布机一丝丝把它编织出来,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织出成寸、成尺、成丈的娟布。假如现在用剪刀一下子把它剪断了,就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娟布也织不出来了。你在外边求学也是这样,要持之以恒地用功攻读,假如半路就停下来不走了,那不是和用剪刀剪断丝线一样,前功尽弃吗?"乐羊子一听顿受启发和鼓舞,马上告别妻子又出外继续求学,一去就是七年。为鼓励他求学上进,在此期间,其妻还省吃俭用资助乐羊子。

现通常用这典故比喻做事情没有完成就终止了。

篇4:有哪些成语故事

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